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709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

《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docx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歌曲《红豆词》演唱的艺术处理

◆林苹

一、《红豆词》的创作背景与结构分析

《红豆词》的歌词选自文学巨著《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的词,由作曲家刘雪庵作曲改编成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也是一首爱情颂歌。

《红豆词》的旋律是刘雪庵在校学习期间所创作的,所以,该歌曲属于他早期的作品。

当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家处于内战阶段;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正酝酿着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九・一八”事变,直接促使刘雪庵的歌曲创作风格的转变,此前,他一直创作带有浓郁抒情风格的作品,“九・一八”事变爆发

后,面对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浪潮,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内容不再歌风吟月,取而代之的是铁与血的呐喊。

《红豆词》一曲可以说是刘雪庵的创作风格转变的分水岭。

此曲既继承了他早期创作悠扬、浪漫的风格,曲中蕴含着哀怨和呐喊;同时,又巧妙地借助

《红豆词》中的唱词,把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与当时社会现状相结合——以爱情为主题去揭示当时悲惨的社会现状,抒发作者内心的痛苦之情。

也表现出刘雪庵先生借情抒情,面对国难时的哀愁之情与呐喊,使人们产生共鸣。

在对该歌曲的演唱进行艺术处理之前,我们首先要结合歌词,细致地分析此歌曲的创作结构。

《红豆词》的结构为单三部曲式(a

﹢b﹢c乐段),以降e小调贯穿始终。

全曲的节奏型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础,此节奏型自始至终贯穿在整首歌曲的发展中,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性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

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目的是以首尾呼应的形式来增强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性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二、对《红豆词》演唱角色的理解

表演是演唱和其他表现性艺术共有的特性,表现性特性要求歌唱者要深入地洞悉所表演角色的性格、气质特征及细腻准确地表达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声乐表演和其他表演门类的不同,是它个性地、抽象地表现,而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单再现和描述,因此更善于抒发人物内心情感。

《红豆曲》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在酒宴上演唱的

“曲儿”,所以,正确理解和表现好《红豆词》这首歌中的角色,演唱者对贾宝玉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是首要条件。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

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贾宝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他的性格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

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在《红楼梦》这本巨著中,宝玉和黛玉无缘无故、无休止地发愁,他们生于忧愁、死于忧愁……这种情调与《红豆曲》的主题完全吻合。

因此,在表现该作品时,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愁”

字。

在声乐表演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男生演唱女生的曲子和

女生演唱男生的曲子,性别角色错位的现象。

如《红豆词》是贾宝玉所唱,女高音可以尝试吗?

答案是肯定的,艺术歌曲不同于戏剧、歌剧那样要求表演者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艺术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和表演者对歌曲的主观看法。

艺术歌曲必须经过音

乐艺术家的二度创作和形象的释义,才能变成听众心目中具体的东西。

在演唱中,由于不同演唱者的思想、文化、艺术修养和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及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首歌曲中角色的理解和表现大相径庭。

从而使听众对同一首歌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这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属正常现象,也是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法国诗人、哲学家保罗・瓦勒里曾说过:

“一首音乐作品,只是一篇创作,是向一位有能力的表演者所蕴藏的才华开出的一张支票。

三、《红豆词》演唱中的处理与表现

以下笔者将以演唱艺术歌曲《红豆词》的切身感受为例,谈谈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情感处理。

笔者认为,歌唱者在演唱前,务必要从整体到局部地分析该作品,要厘清所表现的声乐作品的风格流派,要了解该作品的词曲作者,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歌词、旋律等。

更为重要的是,发挥自己释义和表演作品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是“以声表情”的艺术,音乐的最为重要的两个特点是“声”和“情”。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是情感表现的基础。

首句以“滴不尽的相思血泪”,表明贾、林之间生死不渝的恋情,“泪”字又在《红楼梦》里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所以暗示他

们的恋情是带有悲剧成分的。

从歌曲的前奏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有一个渐弱到渐强再到渐弱的过程。

刚开始音乐的情感应该是低沉含蓄的,这句的音不算高,但要求演唱者要有饱满的气息,声音不要僵硬,要控制好头腔的位置,不能一味地将声音压得低沉,位置不能随音高的降低而降低,相反,位置控制得要和唱高音时一样。

另外,在咬字上也要注意归韵的问题,“滴”“抛”两个字在重音

上,一个归韵到i母音上,一个归韵到o母音上。

以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作者别有用心地使它们押韵,都压o韵且都是两拍。

在尾音的处理上要把每个o都放在腔体里,适当地在音要结束的时候加点下滑的感觉,更能体现出凄婉的情感。

“尽”“抛”“红”字

都是一字唱双音,音平稳地从位置上滑过去,这借鉴了中国戏曲中的甩腔,使得该创作更具古典气息。

第二句“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既表明贾宝玉、林黛玉一

见到春柳春花等自然景物便愁从中来,又表明他们的愁绪就像“开不完的春柳春花”一般。

面对春柳、春花、春园、春山,他产生

“人将死亡,物将易主”的深沉感慨。

最终,他无法解释“这段悲

伤”。

无疑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春柳春花满画楼。

声音上应当延续上一句的含蓄低沉,开字紧接着上句的“豆”,应立即转变腔体,口腔的腔体打开,把声音放在位置上一气呵成。

遇到一字双音的都如同第一句的处理。

最后一个“楼”字,与第一句的“豆”一

样归韵到o上。

第三句“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说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晚间发愁。

这一句恰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的缩写。

这一回说:

纱窗下、风雨时、黄昏后,林黛玉之所以“睡不稳”。

“睡不稳”的切分节奏紧接后面半拍休止,增添了睡不稳的无奈、哀怨的情绪。

“黄昏后”几个字形成了该曲的一个小高潮,强烈地把情绪推出去,钢琴伴奏在此也标明要渐强的力度,“后”字不能

像前两句一样加入下滑音,要坚定,声音应当往上走。

(转第85页)

78 艺术教育



ARTEDUCATION2012·09

音乐与舞蹈

来完成的。

如何弹奏出“弱而不虚、强而不噪”的音色是演奏家们一直不懈追求的。

要做到这一点,演奏松紧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钢琴演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钢琴演奏中,需要演奏者放松手臂和手腕,把力量通透地传送到手指上。

那么触键的方法、手指的松紧、力量的走向以及是用手指为主的发力点还是手腕为主的发力点等都将影响钢琴的演奏。

钢琴的技巧理念主要通过手指来得以完成。

而扬琴也一样,它虽然不是10根手指,但它有两支琴竹,两支琴竹的配合相当于手指的相互配合。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钢琴的演奏技巧方法来理解诠释扬琴。

同样,就钢琴而言,弹奏又不仅仅要靠手指来完成,手指技术完全是靠手腕灵活来决定的。

所以在弹奏钢琴时,要借鉴扬琴的手腕训练模式,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二者可谓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

四、在音乐创作方面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历经了几百年的辉煌历史。

经过演奏家及作曲家们的不懈努力,作品体裁、风格等各方面都已相对完善,都是众多乐器所难以企及的。

钢琴音乐作品规模可大可小,音乐手法多样,具有表现多声音乐思维的优势。

扬琴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音域较宽的乐器,可以转调频繁,能够演奏多声复调织体。

因此,近年来扬琴演奏家们成功借鉴了钢琴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作品创作理念。

将西方乐曲进行移植,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扬琴来进行演奏。

如《卡门》《流浪者之歌》《帕格尼尼变奏曲》,等等。

这些作品无论从听觉上还是演奏技巧上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展现了中西音乐融合的独特韵味。

在音乐创作上扬琴成功借鉴了钢琴的多声部表现手法。

发明了双音琴竹,使得音乐更加饱满,和声织体更加丰

富。

左手可以演奏四度音程的和声,右手可以弹出三度和声。

它的发明大大丰富了和声效果,使得音乐浑然有力。

近年来,钢琴也试图运用西方的和声织体变化和音乐理念来诠释中国作品,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

中西音乐的融合是新时期创作理念的必然

“成果”,也是国际性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族器乐学科在国际化的影响下,我们对其音乐及演奏技巧的研究不仅要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对民族音乐本体特点进行剖析,更应该在乐器及其音乐的研究与演奏技巧中突破原有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局限性。

笔者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定会在借鉴、吸收西洋乐器精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来完善我们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与音乐创作,让中国民族器乐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注: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12512101)

参考文献:

[1]项祖华.扬琴演奏技艺[M].香港:

繁荣出版社,1992.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晓红.民族器乐系统论[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4]赵艳芳.再论中国扬琴的文化内涵——世界性和中国品格[J].中国民乐特刊,2001.

[5]仲维辛.从构造和原理角度谈钢琴音色问题[J].乐器,2006.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王敏)

(接第78页)

第四句说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增添了“新愁与旧愁”,其根源何在?

原来第十七至二十九回,描述了两人在初恋阶段发生的“琐琐碎碎”的“口角之事”,刻画了他们“一时好了,一时恼了”的

情景。

“忘不了”和“睡不稳”是一样的节奏型,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休止符,但意义却不同,此句中的休止则强调了后句“新”字的高音。

第五句表现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吃饭喝酒时也发愁。

正如《红

楼梦》第八十九回中的段子: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写出黛玉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的情景,写出其原因是“心病”和“疑心”。

她的心病是不能与宝玉成亲。

“咽”要使上口盖完全打开。

此外,“咽不下”依然是小切分音型,但是第二拍的“下”没有用

休止,情绪的逼近,有着一种气息缓不过来的感觉。

“噎满喉”这三个字在处理的时候声断气不断,最后的“喉”字上有一个装饰音,是画龙点睛之笔,为全曲润色不少。

第六句“瞧不见镜里花容瘦”指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梳洗打扮

时还发愁。

“瞧”“尽”“镜”声母分别是q、j、j这里要避免尖音

的出现,尽量母音一带而过,直接进入韵母。

“花容瘦”三个字如同上句结束要求声断气不断。

第七句“展不开眉头”描绘的是贾宝玉、林黛玉闷坐时发愁的

状态,当然,也说他们行走时又发愁。

从乐谱中我们可以看到,曲作者给出了渐强的力度,节奏紧凑,结尾休止一拍。

此时,钢琴伴奏插入进来,两个和弦使得情绪更加激烈,“展”字要把字直接放在位置上,切不能直接将声音从嗓子里冲上去。

第八句“挨不明更漏”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夜里更发愁难

捱“更漏”的情景。

该句要弱声处理,以突出后两句的反复。

此曲的最后两句“啊……啊……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为比喻句。

“啊”字所包含的情感内容通常是无法用语言形

容的,从旋律走向来看,像是在哭泣中的哀叹。

这是整首曲子的高

潮,千言万语、千愁万恨都包含在该句中了。

紧接着后面的“恰似”后的所有句子如同喃喃自语。

随后,这两句一同重复一遍,

“啊”的情感表达要再强一些,使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

后两句的本体是来自《西厢记》的曲子“集贤宾”:

“新愁近来接着旧愁,厮混了难分新旧。

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将《红豆曲》的结句所省略的词语恢复起来,则是:

旧愁似遮不住

的青山隐隐,新愁似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最后一句也宣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