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728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ocx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中共包头市委党校王云凤

一、生态文明的界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概念,虽然“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最新提出,但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却是源远流长的。

人和自然、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问题,自古就为我们的祖先所关注。

可以说,我国古代就有了丰富的有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

例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周易·大传》上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意思是说人如能顺应自然,与天地和谐相处,就达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圣人。

这体现了古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

人要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实现与天地的合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直至促进整个宇宙的进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同土地、同大自然保持着直接的接触,通过农业生产进行哲学思考,就会自然地把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看作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断运动、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产生朴素的有机论思想,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辩证思维。

人类能够影响、甚至改变自然界的发展进程是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的。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倍增,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

但同时逐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中。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特别是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工业的兴盛、科技力量的壮大,使人类具备了掠夺自然资源的能力,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人类在生态危机面前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史中,中国是后来者。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为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我国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任务非常艰巨。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虽然是一个新提法,但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从确立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到“九五”规划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处在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现实,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开始,我国经济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国,对此,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逐步深化,最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不是一种局部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是相对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它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次大飞跃,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指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纳入地球生物圈系统的良性循环运动。

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道路,其中,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对此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进步追求,这对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就其理论架构来看,它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

而建设生态文明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前提。

我国作为一个人均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进入高耗能的重化工业阶段,这一国情决定了在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从满足人们这些需要出发甚至是从满足子孙后代的这些需要出发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的就是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

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因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

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崇高责任和人文关怀,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程度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不仅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人民享有的高度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实现这些目标是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

享有洁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天然权利,也是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创造洁净优美的生存发展自然空间是人类社会的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是人、社会、自然三者的统一。

没有生态文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将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直接吻合的。

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系统和环境系统,不但直接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健康,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生态生产力,这是社会和谐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更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首要环节。

生态文明强调要维护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平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民主机制和法治体系予以保障,法制建设是重要的环节,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制基础来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特别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力,人民安居乐业,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必将有力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制约发展问题的关键

当前资源浪费和短缺,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这一发展现实决定了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即科学发展的路子。

比如,通过开发生物新能源,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减少大气污染;通过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发展多种多样的草产业、林产业、果产业等,在优化而不是恶化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增加社会财富,可以有效减轻城乡就业的压力;通过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开发超级水稻、超级小麦及其他农作物,通过粮食作物的优质高产可以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如此等等,既为经济建设提供环境前提保证,又可以带动促进其他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包头市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包头市地域辽阔,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辖9个旗县区和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区,有蒙、汉、回、满等43个民族。

长期以来,林草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发展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作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也是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城市。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从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的思维积极推进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围绕工业节能这一中心环节,以发展的思维积极推进能源节约工作

1、不断加强管理,积极组织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按照我市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分别从旗县区、重点行业、重点行业三个层次进行指标分解,建立了动态监控和指标考核体系,制定并下发了《包头市重点节能管理考核办法》,将全市92户年耗能5000吨以上企业和钢铁、铝业、稀土、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作为重点,监测企业重点设备运行和产品单耗情况,协助企业落实考核目标和节能措施。

与此同时,建立了定期公告我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按季公告65户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能耗指标,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此外,高度重视国债项目的征集和申报工作,把争取国债资金作为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依托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提高能源产出效应

近年来,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发展能源转化率高的大型产业集群,打破长期处于能源原材料产业上游的产业分工格局,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市目前已经构建起“煤——电——铝”的产业链条,把这种模式不断推广到钢铁、稀土等领域,又构建起了“煤——电——钢铁及其深加工产品”、“煤——电——稀土冶金功能材料——应用产品”等产业链。

正是这种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模式,既实现了地区能源、资源的深度加工转化,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全市工业单位能耗消耗有效下降。

近两年引进建设的华电集团东华2×30万千瓦热电机组、河西电厂2×60万千瓦机组,以及北方联合电力包头二电厂改造等项目,全都是大容量、高参数的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超临界机组,采用了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配套了大型电除尘和烟气脱硫设备,不仅形成一个大型的电力产业集群,而且使我市电力产业的发电单耗从687克标煤下降到385克标煤。

3、围绕结构调整,广泛运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

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对钢铁、铝业、电力、化工等行业高起点组织实施了节能技术改造。

包钢集团通过实施冷热板连铸连轧、五号高炉、六号焦炉、265平方米烧结机等重大项目,采用了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耗指标和排污指标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包铝集团四期改造完成后,可比交流电耗每吨下降1131度,按四期产能10.36万吨计算,年节约电费3500多万元。

明天科技采用离子膜法代替传统的隔膜法生产烧碱,吨碱电耗指标下降了20%以上。

其次,加快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几年,我市先后推广实施了冶金行业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高炉余压发电、化工行业烟气余热回收等适用节能工艺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东方希望集团投资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采用当前国际领先的320千安预焙槽工艺,吨铝电耗控制在13900度以内,比传统的自焙槽工艺单位电耗降低2000多度,比目前普遍运用的预焙槽工艺单位电耗也降低1000度以上。

明天科技通过采用35千伏高压无功补偿装置,锅炉风机变调速技术,以及在循环硫化床锅炉中炉渣与原煤混烧等一系列新技术,年节约煤6000吨,节约电费200多万元。

再次,严格限制和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高耗能产业。

2002年以来,先后关闭和淘汰了一批工艺装备落后、浪费能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其中,小水泥企业6户,小玻璃企业1户,电石企业2户,铁合金企业23户,小炼铁炉50座,捣毁土焦窑386座,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浪费资源的397座小煤矿全面实施关闭,电力产业通过实施“以大代小”、“热电联产”进行了资源整合,关停了相关机组。

通过资源的合理整合,切实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4、立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依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生态产业链条,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方面不断推进工业节能。

包钢集团实施的煤气回收、高炉煤气余压发电,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年回收放散煤气2.64亿立方米,年减少煤炭消耗70万吨,包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铝电联营系统为核心,逐步形成铝深加工系统、铝合金铸件系统、建材系统和稀土高新产业系统等子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循环系统,对园区产业的上、下游需求进行充分的平衡,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香港力劲集团与包铝集团合资建设100万只铝轮毂项目,利用包铝提供的铝水直接进行压铸生产,减少了二次重熔和烧蚀耗损,年节能创效益800多万元。

包头燕京啤酒公司通过对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过程中水的循环利用水平。

今年,燕京啤酒产能达50万吨,回收废水再利用能力达47万吨,因节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76万元。

与此同时,依托包头周边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目前,包铝集团、一机集团、北重集团通过改烧天然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三户企业年节约费用合计在6000万元以上。

此外,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在清洁生产、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和“建设生态包头”的宏伟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我市提出用三年时间加快打造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黄河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的战略部署。

将草原、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花、点线面相结合、相融汇的多层次、立体型、生物多样化的森林生态体系,努力恢复“青山、绿水、大草原”的自然景观,使我市生态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1、植树造林规模扩大,生态建设水平提高。

从2001年开始,我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01年至2007年全市累计造林面积达12万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为11.7万公顷。

造林面积增多,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

特别是各地为使生态建设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推进,在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并种植了大量的松树、柠条等植物。

2001年至2007年全市累计退耕还林(草)面积达3.7万公顷。

建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2、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为防止牲畜对林木的侵害,我市采取封山育林措施。

2007年末,全市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10万公顷。

目前,农区和达茂旗牧区2400万亩草场全部禁牧,散养放牧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全市牲畜出栏速度和优良畜种引进步伐明显加快。

全市草场植被恢复良好,牧草高度、密度与往年相比都有所增长。

据有关部门测定,牧区天然草原产量比往年增长近2倍,沙尘暴天气降为2008年的3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市人大出台了《关于加强围封禁牧的决议》在全市大范围内实行围封禁牧,对保护生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森林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森林公安积极查处破坏林木的违法行为。

林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在全市开展的以道路绿化为主,包括公园、广场、游园景点、单位、小区和城市防护林等在内的点、线、面全面推进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覆盖率,丰富城市绿地景观,使城市绿地布局日趋合理,园林绿化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截止到2007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在为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品位日益提升。

(四)环境监察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为确保我市环境安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的环境监察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

通过采取组织开展环保设施技术攻关、对污染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或集中治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等手段有效缓解了污染问题。

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作为国家约束性指标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经国家和自治区核查呈双降,空气质量

级以上良好天数和饮用水质达标率均有所提高。

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93%,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2.2%,烟尘排放达标率92.66%,粉尘排放达标率93.44%。

为发挥我市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优势,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开展,我市的包头市节能中心、包头市环科院、包头市环境监测站等3家单位分别组建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取得了自治区经委和环保局核发的资格证,为我市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提供了专业服务。

已有12户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有9户企业通过了内蒙古经委和内蒙古环保局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占自治区完成验收企业的82%,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得到内蒙古经委和内蒙环保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这9户通过审核验收的企业,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00多项,总投资1.4亿元,实现节水406.8万吨,节电752.65万度,节煤14.042万吨,废水减排286.51万吨,烟尘减排59.43吨,新增经济效益4178.06万元。

在水资源污染治理方面,近年来为预防沿黄企业生产废水造成黄河氨氮污染,加大了监管力度,定期核定净化设施效率,督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例如华美稀土公司通过实现钙法皂化工艺替代,有效缓解了对黄河画匠营子水源地上游的威胁。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

首先,我市面临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支持系统,它的充足与否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初始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的日益短缺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无疑突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

①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作为生活、生产必需的资源,是一个城市的命脉。

我市由于地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缺匮乏,我市境内水资源主要由冲沟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组成,水资源总量为9.5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为6.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3.3%;全市人均占有量45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全区人均占有量的20%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108.4立方米,比全国亩均水量1775立方米少1666.6立方米,比全区亩均水量少501.6立方米。

我市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黄河过境水、内陆河流和一些季节性山洪沟水组成。

由于受降水时空分布影响,除哈德门沟、昆都仑沟、五当沟、美岱沟常年有少量清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时令河。

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水量60%以上,每逢汛期,水势陡涨,而旱季基流量很小,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没有骨干调蓄工程,目前地表水的利用量甚小。

由此可见,包头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②土地资源有限,承载能力不容乐观。

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左右中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50%——60%这就是说,未来十几年内,城市人口要增加2.6亿至3亿,即每年要增加1300万人口,如果按照一个城市居民人均100平方米用地计算,每年需增加用地1300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均用地,特别是居民住宅用地会普遍增加,人均居住面积到2010年将达到20——25平方米。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需要大量用地,因此,用地矛盾将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依然突出。

在我市资源并不丰富的基本状态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更加快了资源的匮乏。

尽管近年来我市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依然突出。

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

我市的矿产资源紧缺,富矿多数已开发利用,对于紧缺的矿产资源,传统技术资源利用率很低,经济可采率还不到30%,只有70%的资源如果想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依靠新技术来完成。

以铜为例,传统的采选冶技术资源开发率只有28%左右。

煤矿资源浪费严重。

很多用煤企业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

许多开采企业不论煤层是十多米还是几米,都只是挑肥拣瘦地从中间开采那么一趟,大量资源就这样浪费了,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能源开发“吃菜心”,一些大型煤矿浪费起来资源损失更大。

据有关专家的初步估计,扔掉的资源几乎是被利用资源的两倍。

与此同时,目前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在已开发利用的各类土地资源中,普遍存在着开发利用水平低的问题。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导致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浪费、农村违法征地现象也非常严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与开发利用比较粗放问题并存。

水资源浪费严重,根据测算,清洗一辆车平均耗水70——80升,如果使用汽车水循环回用设施,耗水量可降到15——20升,按全市100万辆机动车每年清洗50次计算,全市洗车水可节约将近300万每立方米,也就是说,目前仅洗车行业浪费的水就可供100万包头人20天的生活用水。

近年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建筑业已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繁荣的背后,也暗藏着巨大的建筑浪费,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现象经常出现。

由于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楼层和室内设计不合理,每户居住面积过于宽大奢侈,建筑材料的节能性不好等等,每多一处建筑就多一份土地、水、电等方面的资源浪费。

再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

生态文明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突出重点,例如对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重大项目进行规划和制定方案,又要对工业、农业、政府、居民消费等方面工作分类指导,同时又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的特性,应该全面规划、全面推进这一重大发展战略。

我市目前并未从全局的

视角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