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71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docx

《礼仪文化》教学大纲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tiquette&Culture

课程代码

EXAD1019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

新闻传播学大类

学分

2

学时

36

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指定教材

《礼仪与文化》,彭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该课程从礼仪与文化两个板块进行系统讲解。

礼仪方面,从“礼”与“仪”两个角度进行切分和观照,使学生对“礼仪”的不同面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行诸于日常生活与实践。

文化方面,则侧重也对传统文化所涵纳的种种丰富内容进行介绍与分析,其中对传统文化下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探讨与分析。

通过对该课程系统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助力学生对礼仪和文化在感性与理性层面形成宏观的理解与把握,不仅增强其文化自信,而且把课程所学内容最终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如此,学生既可以外在世界有一定程度的洞察力,并可以与之游刃有余地相融。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系统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助力学生对礼仪和文化在感性与理性层面形成宏观的理解与把握,不仅增强其文化自信,而且把课程所学内容最终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如此,学生既可以外在世界有一定程度的洞察力,并可以与之游刃有余地相融。

课程目标1:

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礼仪的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

培养对礼仪的理性认识与深度思考。

1.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礼仪的含义及其特征,从文化的角度对礼仪形成认识。

1.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的含义,在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文化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程目标2: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的根源;以昆曲与甬剧为视角,了解戏曲文化。

对中国文化的丰富与包容形成正确的认知。

2.1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的根源,对文化的异质性形成正确认知。

2.2以昆曲与甬剧为视角,了解戏曲文化。

对中国文化的丰富与包容形成正确认知。

课程目标3: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下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如“老同”、“自梳女”等;对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国的婚姻文化有一个理性的了解与认知。

2.1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下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如“老同”、“自梳女”等,进一步反思其社会根源

2.2对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国的婚姻文化有一个理性的了解与认知,对婚姻的发展历史形成理性认知。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1.1

第一章—第三章

第1、2、3、4、5条

1.2

第四章——第五章

第1、2、3、4、5条

课程目标2

2.1

第六章——第九章

第1、2、3、4、5条

2.2

第十章——第十二章

第1、2、3、4、5条

课程目标3

3.1

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第1、2、3、4、5条

3.2

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第1、2、3、4、5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追寻“礼仪”

(一)

1.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以物质为基础,以美誉为目标,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教学重难点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礼仪的含义;

3.教学内容

礼仪的含义;礼仪的特性;礼仪的文化特征;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二章追寻“礼仪”

(二)

1.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礼仪产生于原始社会,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是礼仪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礼仪形成背景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3.教学内容

礼仪产生的社会基础;礼仪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三章仪式

1.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仪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呈现,并从多个角度谈谈仪式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教学重难点

仪式对人心灵的沉浸与导引有着不可言语的意义

3.教学内容

仪式的含义;仪式的特点;社会生活中的仪式例举;仪式存在的意义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台湾优人神鼓仪式表演欣赏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四章仪式的功能

1.教学目标

通过前一章节对仪式的了解与学习,带领学生继续探讨仪式的功能。

2.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角度对仪式功能的探讨

3.教学内容

生活回归仪式;仪式引导心灵的蜕变;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五章追寻“文化”

(一)

1.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结合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含义。

2.教学重难点、

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切入,对文化做相对全面的讲解。

3.教学内容

文化的含义;侠义与广义角度下的文化概念;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六章追寻“文化”

(二)

1.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结合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含义。

2.教学重难点、

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切入,对文化做相对全面的讲解。

3.教学内容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价值观、性别行为规范的规定等)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七章文化差异

(一)

1.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和了解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对群体及个体所产生的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中西文化差异;南北文化差异

3.教学内容

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八章文化差异

(二)

1.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和了解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对群体及个体所产生的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南北文化差异

3.教学内容

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九章戏曲文化——昆曲

(一)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至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简历文化自信。

2.教学重难点

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该如何传承——昆曲必须姓“昆”,不可走形。

3.教学内容

昆曲发展简史;昆曲的脚色行当介绍;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昆曲折子戏赏析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章戏曲文化——昆曲

(二)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至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简历文化自信。

2.教学重难点

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该如何传承——昆曲必须姓“昆”,不可走形。

3.教学内容

昆曲的舞台演出及名作;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昆曲折子戏赏析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一章戏曲文化——甬剧

(一)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至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剧,建立文化自信。

2.教学重难点

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的艰难发展,及在现代舞台上的耀眼作品《典妻》

3.教学内容

甬剧的发展简史;甬剧的行当脚色;

4.教学方法

视频欣赏;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二章戏曲文化——甬剧

(二)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至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剧,建立文化自信。

2.教学重难点

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的艰难发展,及在现代舞台上的耀眼作品《典妻》

3.教学内容

甬剧《典妻》的赏评;

4.教学方法

视频欣赏;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三章“自梳女”群体——以传统文化为观照视角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曾经在珠三角一带有过“自梳女”这样的女性群体,她们可称得上是最早的女权主义群体。

2.教学重难点

“自梳女”产生和出现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

3.教学内容

“自梳女”的生存状态

4.教学方法

视频赏析;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四章“女书”与“老同”——以传统文化为观照视角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及“老同”群体的存在状态

2.教学重难点

“女书”与“老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3.教学内容

“女书”与“老同”;传统文化下湘西一带女性群体的某种生存状态;

4.教学方法

视频欣赏;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五章中国的“青楼”与“妓院”——以传统文化为观照视角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下“妓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生存与生命状态

2.教学重难点

“妓女”产生的社会文化及历史根源

3.教学内容

“青楼”与“妓院”的区别;中国历代十大名妓;

4.教学方法

视频赏评;学生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六章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一)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婚姻文化的种种内容及其成因

2.教学重难点

中国传统婚姻的内涵

3.教学内容

对中国古代婚姻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的推测;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视频赏析;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二)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婚姻文化的种种内容及其成因

2.教学重难点

交换婚;典妻婚;

3.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婚姻类型例说

4.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解;视频赏析;学生参与讨论;

5.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丰富,有一定师生互动。

四、学时分配

表2: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礼仪的含义;礼仪的特性;礼仪的文化特征;

2

第二章

礼仪产生的社会基础;礼仪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2

第三章

仪式的含义;仪式的特点;社会生活中的仪式例举;仪式存在的意义

2

第四章

生活回归仪式;仪式引导心灵的蜕变;

2

第五章

文化的含义;侠义与广义角度下的文化概念;

2

第六章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2

第七章

中西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2

第八章

南北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2

第九章

昆曲发展简史;昆曲脚色行当介绍;

2

第十章

昆曲的舞台演出及名作;

2

第十一章

甬剧的发展简史;甬剧的行当脚色;

2

第十二章

甬剧《典妻》赏评;

2

第十三章

“自梳女”的生存状态

2

第十四章

“女书”与“老同”;传统文化下湘西一带女性群体的某种生存状态;

2

第十五章

“青楼”与“妓院”的区别;中国历代十大名妓;

2

第十六章

对中国古代婚姻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的推测;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2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婚姻类型例说

2

五、教学进度

表3: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1

追寻“礼仪”

(一)

礼仪的含义;礼仪的特性;礼仪的文化特征;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2

追寻“礼仪”

(二)

礼仪产生的社会基础;礼仪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3

仪式

仪式的含义;仪式的特点;社会生活中的仪式例举;仪式存在的意义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4

仪式的功能

生活回归仪式;仪式引导心灵的蜕变;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5

追寻“文化”

(一)

文化的含义;侠义与广义角度下的文化概念;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6

追寻“文化”

(二)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7

文化差异

(一)

中西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8

文化差异

(一)

南北文化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9

戏曲文化——昆曲

(一)

昆曲发展简史;昆曲脚色行当介绍;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0

戏曲文化——昆曲

(一)

昆曲的舞台演出及名作;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1

戏曲文化——甬剧

(一)

甬剧的发展简史;甬剧的行当脚色;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2

戏曲文化——甬剧

(二)

甬剧《典妻》赏评;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3

“自梳女”群体——以传统文化为观照视角

“自梳女”的生存状态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4

“女书”与“老同”——以传统文化为观照视角

“女书”与“老同”;传统文化下湘西一带女性群体的某种生存状态;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5

中国的“青楼”与“妓院”——以传统文化为观照视角

“青楼”与“妓院”的区别;中国历代十大名妓;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6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一)

对中国古代婚姻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的推测;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17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二)

中国传统婚姻类型例说

2

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林语堂论中西文化》方平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国礼仪文化》刘青邓代玉等编著时事出版社

3.《西方文化》张纹祯等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4.《礼仪金说》金正昆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5.《中国文化概论》王宁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同时辅以当面交流探讨、电子信箱、、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服务与支持。

2.课堂教学过程中辅以视频与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参与到鲜活的事象中来,从而获得对文化直观形象的理解与领悟。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

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礼仪的含义、文化背景与根源

随堂小论文

课程目标2

文化的含义(狭义与广义)、戏曲文化、传统女性生存状态探讨

随堂小论文

课程目标3

中国妓文化、传统婚姻文化

随堂小论文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

10%,期中考试:

30%,期末考试60%。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

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1

2

10

20

(例:

课程目标1达成度={0.3x平时目标1成绩+0.2x期中目标1成绩+0.5x期末目标1成绩}/目标1总分。

按课程考核实际情况描述)

课程目标2

3

10

20

课程目标3

5

10

20

……(五号宋体)

2

10

20

(三)评分标准(小四号黑体)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目标1

能够完整描述礼仪的含义、文化背景与根源

能够较为完整描述礼仪的含义、文化背景与根源

基本能够描述礼仪的含义、文化背景与根源

部分描述礼仪的含义、文化背景与根源

不能描述礼仪的含义、文化背景与根源

课程

目标2

非常熟练掌握文化的含义(狭义与广义)、戏曲文化、传统女性生存状态探讨

能够较好掌握文化的含义(狭义与广义)、戏曲文化、传统女性生存状态探讨

基本能够掌握文化的含义(狭义与广义)、戏曲文化、传统女性生存状态探讨

部分掌握文化的含义(狭义与广义)、戏曲文化、传统女性生存状态探讨

不能掌握文化的含义(狭义与广义)、戏曲文化、传统女性生存状态探讨

课程

目标3

能够清晰辩证地对中国妓文化、传统婚姻文化形成正确认知

能够较高辩证地对中国妓文化、传统婚姻文化形成正确认知

基本能够辩证地对中国妓文化、传统婚姻文化形成正确认知

辩证地对中国妓文化、传统婚姻文化形成正确认知

不能辩证地中国妓文化、传统婚姻文化形成正确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