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04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docx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

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案

摘要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中小学中已经普遍开展,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许多误区。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关系心理、自我认识心理、情绪情感心理及择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社会对中职生的歧视和人才使用上的偏见等大环境的浸染,也与中职校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某些失误和偏差紧密相联;既受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亲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的影响,也与中职生自身个体心理发育不成熟息息相关。

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具体途径有: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中职生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构建科学高效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稳定的中职生心理健康家庭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一种以社会需要为基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保障的自我教育心理系统。

关键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教育策略

 

前言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对心灵的提升停滞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

精神生活中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最敏感的人:

苦闷,焦,孤独…。

几十年过去了,荣格的担心成为了现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加剧,许多人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

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抑郁症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纪病”。

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也在默默地忍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经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

近几年各地区所作的调查都显示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2001年4月12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高中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4.8%,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为2.9%。

1994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率高达20.33%。

在1999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心理咨询交流会上,一些专家提供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层次调查数据,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率达17%左右。

@由此可见,目前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二十世纪教育改革运动的产物,由于既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又能进一步丰富甚至提升现代教育的精神,因此,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迅速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的教育活动。

美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在学校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辅教育硕十学伊论文导工作。

当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学校心理辅导与教学工作被喻为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经过近二十年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开始“显山露水”,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都十分明确地指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有一大批学者、专家和广大教师认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课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版物如专著、教材和科普读书层出不穷。

其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当属一些重大研究课题组编写的理论专著、教材及参考书,如丛立新主编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增强主编的《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从书》(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江海燕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张履祥主编的《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指导丛书》、沃建中主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导向丛书》、袁振国主编的《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

另外,还有林崇德、郑日昌、刘华山、陈家麟等人撰写的学术专著等等。

综观这些理论专著,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关键问题上。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形成了以发展标准为主的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构建表现出了综合化取向,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结构综合化(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由八个基本部分组成即“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创造性”;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想综合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呈现出整合取向,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模式即“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一教育模式”。

伴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也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大批有志之士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的学者通过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有的通过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的就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有的对近几年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还有的学者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等等。

不过,与大学生、中小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尴尬境地。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职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浸染,学校教育的失重,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中职生自身认识上的偏差等各种原因,中职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加强和重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本人从事中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经历了中职校的辉煌到低迷再到慢慢回升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深深感到中职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使得中职生心理负荷过重。

而人们对这一群体责怪的多,了解的少。

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研究,作为中职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责无旁贷。

正是基于这一神圣的使命,我深入各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试图能唤起人们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激发中职校领导、老师的使命感,加大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以实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公平;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广大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力求完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推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中职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事实依据,促进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2005年10-12月,笔者采用问卷与访谈两种调查形式,随机取样调查了我校学生,获得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本信息。

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共发问卷524份,收回有效试卷504份,男生238人,女生266人,有效回收率94.4%。

其中一年级人数最多,三年级人数最少,男女比例约为1:

1.2。

问卷的编制依据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内容标准,结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实际.并参照了SCL一90自评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段安蜀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贺文瑾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孟淑青的《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盛宏寿的《江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研究的调查报告》中的部分内容,编制了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题目。

题目内容对每一个中职生来说都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中职生有所感、有所知或有所做的,共计130个题目,涉及到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绪情感、择业心理、个性心理、学习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等九个大的方面。

经过五易其稿,最后才定稿(量表的内容见附录)。

该量表每个项目采用二级评分制,正向问题回答“是”者记1分,回答“否”者记0分;反向问题回答“是”者记0分,回答“否”者记1分。

两类记分法的题目也尽量间隔排列,以避免产生系统误差。

问卷数据由EXCEL统计。

测试结果分为四类:

分数小于10分者为健康水平高;分数在1l—15分之间者为健康水平中等;分数在16—25分之间者为健康水平较低;分数在25—45分之间者为健康水平低。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虚无化。

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中职校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使开设了这门课程,领导、老师也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教师安排随意化。

目前,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政治教师或其他从事德育的人,其专业的思维定式使得他们习惯于把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用德育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对待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其应有的特色、生气和吸引力。

(3)教育载体课堂化。

有的中职校狭隘地理解心理教育的载体,将心理教育的空间局限在课堂上,片面地追求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认为开课了,心理教育就到位了。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一些心理学或心理健康的有关名词、定义,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心理原理和规律,甚至像其他课程一样机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和教学过程。

采用考试或心理测验的方式来评价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使得心理教育流于形式,空乏无力。

这种做法不但没有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反而加重了中职生的心理负担,出现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

(4)教育对象个别化。

有的中职校把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对象放在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上,忽视和消极对待绝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从而使中职校心理教育的路越走越窄。

(5)教育技术简单化。

有的中职校几乎将心理测验等同于心理教育,强制或半强制地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各种心理测验,似乎惟有心理测验才是科学手段,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名目繁多的心理测验,才能促进中职校心理教育的蓬勃发展。

有的中职校不考虑心理测验的社会文化背景,直接移用国外的心理量表,并且随意地将心理测验的结果公开,轻率地、武断地给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下结论、贴标签等等。

(6)教育过程形式化。

有的中职校把心理教育看作一种时髦的教育口号和标志,抓心理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

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的心理教育活动,为的是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一个“交待”。

一些中职校的心理教育机构形同虚设,使中职校心理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所有这些误区的存在都源于当前我国中职校心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当然,在中职校心理教育发展的初期,出现“盲动和浮躁”是在所难免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匡正,很可能会使我国中职校心理教育事业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而误入歧途。

2、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

具体见表1-1

表1-1

问题

答案

比率

“你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吗?

84.5%

15.5%

“你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吗?

70.4%

29.6%

“你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吗?

33.7%

66.3%

“你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应的活动吗?

90.4%

9.6%

从以上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多数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但是由于中职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增多,大多数中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