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25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察报告封面 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docx

考察报告封面环艺云南考察报告分析

专业考察报告

所在学院:

美术学院

专业班级:

环艺12101班

姓名:

刘海

学号:

201209020117

实习名称:

专业考察

基地名称:

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2015年5月15日-5月28日

目录

一、考察前学习

二、昆明

(1)云南博物馆

(2)滇池

三、大理

(1)大理古城

(2)洱海

(3)苍山

四、香格里拉

(1)古城

(2)普达措森林公园

(3)松赞林寺

五、丽江

(1)白沙,束河古城

(2)丽江古镇

(3)拉市海

六、总结

 

考察前

在考察前我们进行了学习,我们好像都没怎么认真听,心里一直憧憬着,把云南想象成那个各种美样子。

但毕竟不是去玩的,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毕业创作搜集素材,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领略异地风土文化,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见证中国古老建筑之魅力,它们可是历代祖先的结晶,而且毕竟我们是学环艺专业的。

2013年10月15日,我们终于上了火车,开始了这段期待已久的追云之旅。

经过长达二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第二天上午抵达了昆明,气温明显比常德下降了许多,下火车时大家都穿上了外套。

一出站我们就直奔下榻之处,进入自己的房间略微休息了一下,此时已时至中午,大家便三三两两的外出就餐,餐毕接到班长通知下午自由活动,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大理。

下午我去逛了金碧商业街。

进到昆明市区的商业街,新老建筑兼有,在新旧两方的对比下,两种建筑各有千秋,现代建筑的功能性更强,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极富时代感,让人感觉青春,有活力;而古建筑展示了古老中国的文化和智慧,相比之下更具观赏性,更值得考究。

逛完商业街后便回到宾馆休息,等待第二天前往大理。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坐上大巴前往大理,大理离昆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打牌,睡觉,聊天,看风景打消无聊的坐车时间,而我时不时的望着窗外,陶醉在窗外的风景之中。

终于下车了,却不是达到了令人神往的大理。

到了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一座庄重沉稳、大气典雅的红铜色建筑,巍然屹立在滇池之畔,在高原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就是新落成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这个建筑,不仅引起云南当地媒体广泛的关注,还刊登上了香港全英文的《建筑学设计》杂志封面,并作了详细报道,称这个建筑为“巨石”。

美国保尔博物馆的彼特馆长看了省博物馆新馆后说:

“不输于现在美国的博物馆!

”,环球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贝林先生称赞:

“美轮美奂!

”,并表示愿意为该馆捐献野生动物标本。

这座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4米、高39米、地面5层、10个展厅的博物馆,源自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式方形建筑,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呈现出石林风化后粗糙嶙峋的体态特征,外墙采用红铜色金属铝穿孔板,单体图案多达11种,10000平方米外墙面按照阿罗线走向形成了8600多种起伏跌宕、变幻万千的壮观图案,在不同光影效果、不同时间段、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起伏跌宕、变幻无穷的艺术美感,寓意云南“有色金色王国”、红土高原的深刻内涵。

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是新馆的亮点。

除中庭四天井和屋顶外,主体建筑外墙一道道缝状的洞口、办公室窗子阳台等,通过科学巧妙的设计,都实现了对自然光、自然风的有效利用,在节能环保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渴求贴近自然的心理,形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博物馆。

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使新馆获得了12个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及多个奖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技示范奖”科技工程,现正在申报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滇池

恋恋不舍离开博物馆后,我们路过滇池,在那里拍了学士服后,晚上我们终于到达大理。

大理古城

我们自由游览了大理古城,进入古城,很多的银饰品闪的人眼晕,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带有白族特色的东西,我们顺着人群渐渐来到大理古城的洋人街。

洋人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面,酒吧,在古城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人们被一路的精美工艺品,名族特色的服装,无数的创意饰品所吸引。

我们也品尝着很有云南特色的美食:

过桥米线,乳扇等等,真是回味无穷。

这里的主要是是以白族人为主,大致观察了一下这里的而建筑特色,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

卷草、猪猪、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

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

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洱海

第三天去洱海,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

可再怎么美,由于感冒,我都无心欣赏,看着小伙伴骑着拉风的小摩的,自己只能一人默默找卫生院输液。

苍山

第四天我们自由活动,班上组织去苍山。

坐车大概20分钟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在上面可俯瞰整个大理古镇及其附近建筑布局,并且去了天龙八部影视城参观,自由参观了当时拍摄电视剧时的建筑,藏经阁,珍珑棋局,西夏国王宫,女贞部落……完全走进了天龙八部的世界,就好像穿越了一般。

在大理呆了几天后,我们一行再一次坐上大巴,转战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所居住的大多数为藏族人民,大家都知道藏族人非常好客,他们的好客不仅体现在偏僻的山村,而且在旅游景区也没有现实化,所以总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特别淳朴和真的东西。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第二天清晨,我们又赶往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考察学员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壮美之

中。

在布达措国家公园,成片的草甸成为山岙里独特的风景,公路从旁穿过,两旁草甸被灌木云杉渐次包围,龙舌草和水甸花如涟漪,顺着贯穿其中的河溪漫延开来。

马儿悠闲地觅食,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头牦牛点缀其间。

没有牧人,没有炊烟,没有野性的竞逐,游客从边缘的栈道走过,原生态的高原湿地景观、属都湖的波澜不惊、碧塔海的安静神秘,让人体会到了创世之初大自然的混沌壮阔。

清冷的微风和微弱的高原反应并不能减弱我们的激情,想必任何人都为此脱离世俗的景致所折服。

松赞林寺

今天我们终于去来到了松赞林寺。

亲临于此,松赞林寺果然不负众望,寺门两边墙上的彩绘是“四大天王”,木雕、彩绘、帷幔均为藏式风格。

拾阶而上,远山牧场尽收眼底。

那里的天是纯净的蓝色,映衬着大片俭朴的土黄色藏房,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纯净的洗涤。

出于对佛祖的敬重,大殿内是禁止拍照喧哗和戴帽参拜的,入内顺序需按顺时针排列。

宗喀巴大殿供奉着历届大师活佛的雕塑和照片,高高的天花板,四周巨幅多彩华丽的藏传壁画使人感受到此地的神圣。

壁画中对于鬼神众生的描绘充满了色彩和想象力,金色高耸的大佛神态庄严中透着安详。

释迦摩尼大殿旁有一座巨大的转经筒,三人同时手执下端的麻绳才能将其转动。

转经筒转动三圈寓示着平安吉祥的好运,同学们也一起转动起来。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松赞林寺,在这奇特美妙充满艺术情怀的香格里拉,我感受到了异域民族文化的神圣和信仰。

离开松赞,香格里拉此行画上句话,下站丽江。

白沙,束河古镇

今天终于到了丽江,上午带队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白沙古镇,下午又去了束河古镇。

白沙古镇不大,一条主街而已。

镇上的生活宁静而安逸,阳光灿烂的日子,老外们会从古城骑车过来逛上一圈,喝杯咖啡;国内的驴友则走马观花式的匆匆一瞥便急急离去,很少有因为喜欢这边宁静而驻足留夜。

古镇的主街已陆续开发,聚集着早期前来古镇开发的几家客栈、当地特色商店和一些特色餐厅、咔吧。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的这两个古镇,犹如两姐妹,但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

姐姐束河古镇,风风光光的下午过后,入夜后则很安静;而小妹白沙古镇,幽若处子般的宁静,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雪线的不断升高,这个离雪山最近的古镇,玉龙雪山也渐渐失去了看点,反而那些非常完整保留下来的纳西风格建筑和文化古迹,才是留给了白沙古镇无形魅力的财产。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历史称大研古镇。

位于云南北部,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丽江古城历史称大研古镇。

位于云南北部,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石上花纹图案奇趣自然,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南宋,是古城建筑的核心部分。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单同时又别于中国其他古代城池,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

屋舍外墙砌不到顶,后墙上部用板材隔断,皆以木结构为主的土、石、砖、木混合构造体系。

其建筑类型是以面阔三开间为一单体单元叫“一坊”,以一楼一底二层楼为主,以园子为中心组成内向庭院为其特点之一;家家都有宽敞的外廊,各坊房屋均由厦子相联系是其特点之二;正房是庭院中主导建筑,正房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取其“反宇向阳”之意,东、南朝向是其特点之三。

在建筑布局上,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后来我们又去了“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的木府。

木府

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

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

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木府景区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

现在看到的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可看见白族和纳西族传统的民族特色。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体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并在其建设过程中,汉、纳、白三族人民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

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拉市海

今天是考察最后一天,我们自己组织了去拉市海,拉市海边山清水秀,尤以美泉为最。

美泉源于卧虎山与北斗山交汇处,从嶙峋怪石中汹涌而来的泉水形成姊妹潭,水绿得像无瑕翡翠,清得可见6米多深的潭底。

这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

拉市海是国际湿地公园,数万只候鸟越冬都选择的好地方,导游提醒注意一些的地方,这样可以让我们玩得更开心。

首先一只手拉缰绳一只手抓紧马鞍,要学会控制缰绳,往左拉是往左走,往右拉是往右走,拼命往后拉是让马停止前进(最好是叫几声“哇”也就是纳西语停的意思),想让马走就缰绳稍微抖几下(最好是叫几声“期”也就是纳西语走的意思)。

骑完马我们又去划船了。

回来的路上,好心的司机停下了车让我们摘了苹果,真是开心又充实的一天。

总结

本次专业考察历时12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感触很多,尽管我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有深刻的认识,却足够让我们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特别是它极强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专业有很大的作用。

时光一步步在前行,不久前我们踏上了熟悉的火车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不久后我们又坐上了原来的列车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只希望我们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再陌生,也不再是彷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