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18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docx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家庭教育】《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1.摔倒的故事

?

?

无分别的爱

今天周六,刘老师值班,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孩子来咨询,奶奶在旁边陪着。

刘老师带妈妈参观教室,孩子对幼儿园很好奇,东跑跑西蹦蹦,摸摸这碰碰那,奶奶则在一边不停提醒“不能这”“不能那”“别这”“别那”的。

忽然,孩子摔倒了,“哇”地大哭起来,奶奶急忙把孩子抱起来,一边埋怨孩子,一边哄孩子,忙乎了一会,孩子哭声不见消停,奶奶就打起了身边的地板和凳子,说:

“宝贝别哭,都怪这地板,还有这破凳子,奶奶给你出气……”

只是孩子还是“哇哇”哭着,还变本加厉地躺倒在地上,看样子一时半刻是停不了了,奶奶在一旁唠叨着,束手无策。

刘老师走了过去,蹲在孩子身边,问孩子:

“宝贝,摔疼了吧?

我可以把你扶起来吗?

孩子满脸都是泪水,点了点头。

刘老师把孩子抱了起来:

“宝贝,摔疼了吧,来,老师揉揉。

”刘老师轻轻地揉起了孩子的膝盖,孩子渐渐安静了下来。

“好点了吗?

”孩子点点头。

刘老师把手从孩子膝盖拿开,说:

“现在,老师要揉揉地板,还要揉揉凳子,它们刚才也很疼啊。

”说完,刘老师就去轻柔地抚摸地板和凳子,孩子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完全忘记了哭泣。

“你愿意帮老师一起,揉揉地板和凳子吗?

”“嗯。

”孩子回答道,也蹲下学着刘老师的样抚摸地板和凳子。

“好了,我听见地板和凳子说不疼了。

它们还说谢谢你啊。

”“来,我们俩握握手,老师替它们谢谢你。

”刘老师和孩子握了握手,代替地板和凳子谢谢孩子,看得出来,孩子很

开心。

剩下的时间,孩子很安静地在幼儿园玩着。

妈妈感慨万千,走的时候对刘老师说:

“原来应该这样跟孩子说话啊,真是想不到。

到了这个地方,怎么感觉自己的心就变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

什么是“无分别的爱”,与其单讲一些枯燥的理论,不如通过本书中的案例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真正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必须无分别地爱所有的一切。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地板和凳子,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打它们,也许,不仅仅只是“玩”那么简单。

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不折不扣的弱者,他们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比地板和凳子强不了多少。

更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我们也是弱者,比孩子强不了多少,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假如,当我们是弱者的时候,我们遭受了不公的待遇;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面对弱者的时候,也许,生命的惯性也会让我们不公正地对待他们。

但是,如果这样下去,这样一代一代下去,人类永恒的幸福,就永远不会到来,反过来,历史只会在轮回中重演着无尽的相似悲剧。

怎么办?

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从对待地板和凳子的态度开始转变吧。

当生命连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怜爱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唤醒和转变的呢?

就这样,渐渐地,让我们从“有分别的爱”转变为“无分别的爱”吧。

唯有我们的转变,才可以在生命至关重要的幼年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无分别的爱”这颗高贵的种子。

这高贵的种子,会渐渐生根、生长、开花、结果。

唯有它,才有能力,抹去生命曾经的创伤,抹去所有可能带给下一代的感染和复发。

林老师寄语:

当生命连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怜爱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唤醒和转变的呢?

唯有我们的转变,才可以在生命至关重要的幼年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无分别的爱”这颗高贵的种子。

2.吃手的故事

?

?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小依来幼儿园时已4岁,吃手很厉害。

尤其是临近放学时,吃得尤其厉害,妈妈一来接,看见他在吃手,就大声训斥,然后直接动手,把小依的手扒拉下来。

小依大哭起来,恐惧的泪水在脸上肆意奔淌,身体在哭泣中轻轻抖动着,像一棵旷野中孤独的小树。

王老师赶紧制止住妈妈,对妈妈说:

“孩子吃手很正常,慢慢就会不吃的,请给予孩子时间和信任。

”妈妈很焦躁:

“从小就这样,怎么管都没用,现在都4岁了,越来越厉害了,别的孩子早就不吃了,这不制止不行啊。

王老师就和妈妈商量,希望妈妈能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内,看见孩子吃手,不说孩子,更不打孩子。

这一个月的时间,给予孩子充分的“无分别的爱”,看看孩子会不会发生变化。

妈妈满腹狐疑,但还是勉强点头同意了。

这一个月,王老师对小依做了很多,但是,在吃手这件事上,她做得最多的是视若无睹。

有的时候,王老师和小依单独在一起,也会学着小依的样子,吃着手和她聊天,和她分享吃手所带来的快乐。

有的时候,王老师也会问小依:

“你为什么爱吃手啊?

”小依:

“我不知道。

”王老师:

“我知道。

”小依:

“是什么啊?

”王老师:

“我小时候也吃手,我想,是孩子都要吃手吧。

”小依:

“那×××怎么不吃手啊?

”王老师:

“你爱吃鱼吗?

”小依:

“爱啊。

”王老师:

“那×××爱吗?

”小依:

“他不,他爱吃肉,昨天那个平鱼他就不爱吃,他就爱吃鸡腿,上次鸡腿他吃了两个还不够。

王老师:

“对啊,你爱吃鱼他爱吃肉,你爱吃手他不爱吃手,每个人都不一样嘛。

”小依:

“噢,是这样啊。

”小依若有所思。

一个礼拜过后,小依就不怎么吃手了,妈妈很惊喜,和王老师深聊过后,终于转变了态度,在妈妈的配合下,小依很快就度过了这个生命的特殊阶段。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到底是什么有效地帮助到了小依?

真正的生命教育,什么才是关键呢?

一开始,孩子为什么要吃手?

远比这个问题的答案重要的是:

这是一个事实。

既然这是一个事实,是生命的必然的天性,那么,我们当予以尊重和敬畏。

反过来,当我们失去这份尊重和敬畏,只是随着自己的自以为是而肆意妄为的话,我们伤害的,必然是生命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这个力量之源,就叫做安全感。

为什么孩子这么“大”了还吃手?

显然,孩子的安全感严重不足。

安全感严重不足导致的吃手,你越打他骂他制止他,他就会越缺乏。

4岁还吃手算什么?

有为人父母还吃手的呢。

同时,我们当深思:

连吃手都被拒绝的生命,他被拒绝的,难道仅仅是吃手吗?

往往,这样的被拒绝的生命,他的疾患和症状,远远不止是吃手啊。

生命必然的天性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当予以至高的尊重和敬畏。

这种天性也包括吃手。

至少,吃手也是在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在减消生命的不安全感。

至少,吃手也是生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爱自己的最好的方式。

生命中所有的真实的呈现,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原因,不管我们喜好厌憎,我们都要以最高的尊重和敬畏,去尊重它,去理解它,去倾听它。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所以,吃手该怎么办,也就很清楚了。

去好好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如是而已。

生命必然的天性,都是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吃手。

所以,这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这是一个正确的行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

所以,又何必去理会它、介意它呢?

当你不理会它、不介意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尊重它,理解它,信任它,接纳它。

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给予对面这个生命以高度的安全感。

故事中老师所采取的种种看似不同的教育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以向生命的天性致敬的方式,在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要知道,真正的关键是在这里。

这样致敬的方式,不是一个月内如此,不是仅对小依如此,而是在任何时间,在任何空间,对任何对象,均是如此。

林老师寄语:

生命必然的天性,都是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吃手。

3.生病的故事

?

?

真实的价值

周三晚上很晚了,小力妈妈打电话给曹老师:

“曹老师,小力发烧了,要输液,但是拒绝扎针,也拒绝吃药,怎么哄怎么劝都不管用,没有办法,我只能麻烦您来医院一趟,请您来帮帮我。

曹老师到了医院,小力已经在精疲力竭中睡着了,曹老师一摸小力的脑门,烫得很,妈妈说刚量完体温,38.7℃。

在等小力醒来的时间里,妈妈使劲跟曹老师抱怨:

以前这孩子不这样啊。

以前也是每次打针都使劲哭,但都哄哄就好了。

跟他说不疼的,一会就好,怎么这次就不管用了?

使劲表扬他勇敢了,也使劲鼓励他了,怎么越大越……跟他说男孩子要勇敢要坚强,真是……看看人家比他还小,也没见这个样子啊……真是恨不得想使劲踹他。

……

曹老师在旁边,静静听着,等着小力醒来。

还好,不一会儿,小力醒了,看见曹老师,愣了一下,咧咧小嘴,满脸委屈的样子,又要开哭了。

“来,老师抱抱。

”曹老师也很难受,很心疼孩子,赶紧把小力从妈妈怀里接了过来。

曹老师先给小力讲了一个小故事,小力听得津津有味,完全忘记了哭泣。

故事讲得差不

多了,曹老师就问小力:

“小力,你生病了?

”“嗯,老师,我发烧了。

”“很难受吧?

”“嗯。

”“那怎么办啊?

”“……”

“医生要给你打针吃药,你不喜欢,是吧?

“嗯,我不要,我不要。

”小力立马嚷起来,小嘴一咧,又要开哭。

“是啊,老师也不喜欢打针,我想,没有人会喜欢打针的,你想哭就哭一会吧。

“老师也不喜欢啊?

”一听这话,小力倒是不哭了,只是转头很奇怪地看着老师。

“是啊,打针好疼啊……”说着,曹老师做出一副疼痛的样子。

“你看看上次打针,打到老师这个地方了,好疼啊……”

“你上次打针打到哪里了?

让老师也看看。

“老师,我这儿,这儿,都打过针。

“哇,你好勇敢啊,打过这么多针。

“打针这么疼,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没事的,忍一会就好。

“真的,宝贝,你真是勇敢啊,这次又要打针了,能让老师看看你的勇敢吗?

“嗯。

”于是,打针很顺利地完成了,针扎进去的时候,小力哭了几声,可是一会就不哭了,一切都很顺利。

曹老师陪小力输完液,妈妈配了些药,让曹老师带回幼儿园,明天给小力吃。

自然,小力会轻松愉快地完成吃药任务。

到了家,妈妈问小力:

“为什么曹老师在你就不怕打针,也不怕吃药,在妈妈面前你为什么就这么不乖?

小力没搭理妈妈。

曹老师做了如此清晰的示例,这位妈妈还是不懂,后来曹老师跟妈妈好

好聊了一次,解答了妈妈的疑问。

见过太多的孩子,打针吃药就像上刑场一样,我们忍不住要问:

孩子怕的,究竟是什么?

孩子真的是怕疼吗?

我的女儿小香香在1岁多开始懂点事的时候起,就不怕打针,不怕吃药,甚至还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次去医院都欢天喜地的。

因为她喜欢人多,而医院的人总是很多。

我想,对于她来说,去一趟医院,和大一点的孩子去一趟游乐园的感觉,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吧。

当然,针扎进去的时候,她也会因为疼而哭几声,但是也就这个样子了,其他时间,都是欢天喜地的。

所以,孩子真的是怕疼吗?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孩子怕的,究竟是什么呢?

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悟出来后,那么,以后你的孩子每次去医院的心情,也会和去游乐园是无分别的。

去医院和去游乐园无分别,这是“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的自然结果。

孩子怕的,究竟是什么?

在我看来孩子怕的,是被欺骗,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一遍又一遍的所谓“不疼”的谎言。

孩子怕的,是不被允许,是不被允许因为疼而掉眼泪。

(一遍又一遍地“不要哭不要哭”“别哭别哭”。

孩子怕的,是不被接纳,是不被接纳因为害怕而表现出的退缩和拒绝。

(一遍又一遍地“要勇敢要坚强要好样的”。

……

所以,怎么让孩子去医院和去游乐园无分别,只需要把这些“欺骗”,把这些“不允许”,把这些“不接纳”“不要”“不……”统统都去掉,就好了嘛。

曹老师所做的,其实就是这些:

没有欺骗、全盘允许、充分接纳。

也就是说,除了对生命的最高的诚实、理解、尊重、信任等等之外没有其他的了。

孩子生命中所有的真实感情,所有的真实感受,都是好的,都是美的,我们只需静静地用心聆听,用心尊重,用心理解,如此而已。

有没有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过我们这样的爱呢?

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和弥漫着“必须这样”“应该这样”“不要那样”“不能那样”“这好”“那不好”等等的声音呢?

这样的声音,它是在做什么呢?

它就是在摧毁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

内心真实的声音,是错的,是不对的,是要修改的。

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感受,是会被无情地漠视、否定和打击的,借由种种貌似合情合理无法抗拒的名义。

我们必须扭曲、修改、装扮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感情和感受,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

显然,这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现实,是生命真正的噩梦之源。

所以,生命真正惧怕的是对真实的否定。

看起来,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存在,唯独不能存在的,就是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惧怕之源。

只是,这也是所有的悲哀之源。

所以,生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真实的自己在一起了。

我们已经遗忘很多,我们已经迷失很久,我们已经尘封很久……亲爱的爸爸妈妈们,难道我们还想让我们的孩子,也过着和我们一样的,和自己真实的心灵永久隔阂着的所谓的“美好”的生活吗?

林老师寄语:

孩子怕的,是被欺骗,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一遍又一遍的所谓“不疼”的谎言。

4.糖果的故事

?

?

接纳生命的天性

有一天,丁丁妈妈满脸郁闷地来找我,坐下来没说几句话,就号啕大哭,我给她倒了一杯水,递上纸巾,然后,等着她安静下来。

丁丁妈妈边哭边说:

“林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发现丁丁开始啃指甲了,刚开始还只是偶尔,后来越来越频繁,我一直没有太放在心上,觉得会很快过去的,但是最近这几天在家生病了没上幼儿园,就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啃指甲,啃得指甲一片血肉模糊,并且啃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专注。

我心里烦透了,我想,丁丁一定是有焦虑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在焦虑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焦虑。

刚才我实在忍不住了,动手打了他一顿。

林老师,我快崩溃了,希望你能帮帮我。

说完了,丁丁妈妈也终于平静下来了。

“丁丁妈,还记得一个月前吗,王老师找你谈过一件事?

”“一个月前?

谈过事?

”“王老师发现每次分享课上,丁丁都特别爱吃糖,比别的小朋友爱吃多了,问你是不是在家里限制丁丁吃糖了。

”我提醒她。

“哦,想起来了。

”“想起来就好,当时你是怎么回答的?

”“怎么回答?

我说那还不得限制啊,吃糖多对孩子不好,必须限制。

”“好,孩子为什么啃指甲,你知道原因了吗?

”“……”丁丁妈妈没有反应过来。

“你不是说孩子焦虑吗?

你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现在,答案已经告诉你了。

”“难道是不让吃糖?

”“你说呢?

”“林老师,那应该怎么办啊?

”“怎么办早就告诉过你们了,不用我再重复了吧?

”“知道了,林老师,谢谢你。

“别谢我,谢谢你自己吧。

两个月后的一天,丁丁妈妈欢天喜地地跑过来,说:

“林老师,丁丁已经有一个礼拜没啃手指甲了。

”我纠正她:

“什么一个礼拜?

一辈子也不会了。

”“是!

是!

是!

”丁丁妈妈乐坏了。

“你也别太高兴了,有可能丁丁马上又会啃指甲的。

”“啊……为什么啊?

”丁丁妈妈又吓坏了。

其实,这是我跟丁丁妈妈开的一个玩笑,但是,其实也不是玩笑。

“你说呢?

”“林老师,我都听您的,这总不会了吧。

”我哈哈大笑:

“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

”接下来,丁丁妈妈详细地说了这两个月里她所做的。

“林老师,我一直以为自己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认为自己的育儿理念已经很宽松,很开放了,但是在儿子吃糖这件事情上,我发现我其实和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很原则性地控制着,而且,也有着貌似非常成立的理由,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为了保护儿子的牙齿,为了……所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吃啥样的,几乎都是我们说了算,所以,几乎每一天,我们和丁丁都在为吃糖的事情斗争着。

“家里的糖果很多,各种喜糖,朋友出国送的,出去旅游买的,我们把这一大堆糖果都放在衣柜的最高的格子里,每天儿子幼儿园回来,都会要求吃糖,然后每次都是商量好,只能吃一颗,而且最好还得是吃完饭以后吃,免得影响胃口了等等。

每次去超市,看到卖糖果的地方,我们都要绕着走,有时儿子实在坚持,绕不过去了,也只能去跟前看一看,说好了不买。

虽然总会哭闹一番,但总有办法解决。

至于巧克力,就更别提了。

因为儿子特别爱流鼻血,所以对于吃巧克力,我们都很紧张,似乎一提到吃巧克力,就如临大敌一般,所以更是十天半月难得吃上一块。

儿子的不满足,也就可想而知了,每天都吃不够,每天都要吃,但无奈啊,谁叫他遇上我这个强势的妈妈,难受就难受吧,妈妈都是为你好啊,而且,我觉得我这个管得天经地义啊!

“然后,突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发现儿子开始啃指甲了,越来越厉害,越来越触目惊心,越来越让我崩溃……于是,两个月前,我只能来找您求助了。

其实,对待吃糖的问题,应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

接纳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的天性。

实在有特殊情况(很少很少)觉得有必要实施限制,也请在限制时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尽量少地让孩子感觉到自身(天性)被限制。

至于如何以孩子感觉没有限制的方式实施限制,就是家庭教育的智慧了。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一再要跟大家强调的是:

面对生命所有的天性,都必须依循上述原则予以全然接纳。

而绝不能说是这个天性可以接纳,那个不可以。

否则,就很容易出现类似丁丁这样的状况。

切记上述这一点,这是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的真正的关键。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丁丁妈妈早就知道这个答案,只是一直半信半疑,但是那天从我这里离开后,她和先生深聊了一个晚上,达成了一致:

在对儿子吃糖、吃巧克力这件事情上,完全放开,决定相信孩子。

于是第二天,丁丁爸爸把所有的糖果都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

?

儿子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对儿子说:

“从今天起,这些糖果都是你的了,你想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随便!

”儿子不相信地说:

“我可以吃很多吗?

”丁丁爸爸说是的。

于是丁丁每天幼儿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卧室拿糖吃。

第一天晚上,丁丁一下子吃了五六块,各种口味的糖,想吃哪个拿哪个,一副满足幸福的样子。

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丁丁问他妈妈可不可以请小朋友吃糖。

丁丁妈妈说:

“当然,这些糖都已经归你管理了,你可以自己决定。

”丁丁特别得意地把一堆糖拿出来,请小朋友们分享,给他们挑着不同的口味。

去超市的时候,丁丁爸妈专门带他去买糖果的地方,让丁丁随便挑,想买多少买多少。

丁丁很惊喜,挑了半天,只买了四颗不同口味的棒棒糖。

那一刻,丁丁妈妈好想哭,孩子要的,其实一点儿也不多,而父母却一直不敢相信他们。

一天丁丁爸爸回来,突然带回了两大包巧克力,说是送给儿子的,随便吃。

丁丁吃了一颗,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爸爸我还可以再吃吗?

”爸爸说:

“当然了,随你便。

”于是一口气,丁丁吃了六颗巧克力。

当天晚上,丁丁发烧了,病了好几天。

病好之后,丁丁自己说:

“巧克力不能吃多,一次只能吃一颗。

”丁丁爸妈一点儿也没有责怪他,轻松地面对这一切,孩子终归是要自己长大的,身体的病好治,心理的病要怎么治呢?

随着糖果的放开,零食也完全放开了。

丁丁爸妈还答应丁丁,每天都可以去超市选一样好吃的。

于是每天放学后,丁丁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逛超市,精挑细选,每次选一个一两块钱的牛奶糖或小果冻等,然后开心满足地享用着。

逐渐地,对于糖果,丁丁已经视而不见了,连最喜欢的不二家牛奶棒棒糖也没什么兴致了,甚至有时需要父母建议才会吃一颗。

去超市的次数也从每天一次改成了一周两次,逐渐一周一次都很少了,只是偶尔想起来了,就去买个喜欢吃的东西。

家里的零食总是很多,随处可见,可更多的都成了别的小朋友来的时候的大爱,丁丁根本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了。

随着安全感的逐渐满足,这段时间?

?

两个月之后的现在,丁丁爸妈突然发现,丁丁再也不啃指甲了。

原来,当父母把这些糖果零食不再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当做馒头米饭一样平常时,在孩子的眼中,不也就是馒头米饭吗?

所以,不能够相信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那颗自以为是的心!

而是成人随处都在的分别心!

这件事情让丁丁妈妈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明白了我常跟他们说的很多道理。

丁丁妈妈在满足孩子安全感方面,一直做得很好,除了限制孩子吃糖外,平时和我的沟通也很多,所以,我才能在一瞬间,判断出问题出在这里。

若是换了其他的父母,我估计得和他好好聊上一段时间,才能分析出问题在哪里。

生命安全感的满足至关重要,怎么满足孩子的安全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东西、坏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坏的,是坏东西,坏事情,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会遇到这些所谓的“坏东西”“坏事情”,那么,所有的生命,在遇到“坏东西”“坏事情”的时候,都会起恐惧,都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你坚持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坏东西”“坏事情”,那么,你就会让你自己、你的家庭和你的孩子,每天都活在地狱里。

反过来,如果你转个念,把你坚持认为的“坏东西”“坏事情”认为是“好东西”“好事情”,那么,没有生命会因为遇到“好东西”“好事情”而丧失安全感,相反,生命只会因为遇到“好东西”“好事情”而满足安全感。

糖果如是,零食如是,电视如是,游戏如是……一切如是。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等等都被处处限制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自由的生命,我想,这是不大靠谱的。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等等都被监视怀疑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高贵的生命,我想,这是很难成立的。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等等都被说教训导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伟岸的生命,我想,这是自欺欺人吧。

也就是说,当生命连本有的天性都不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健康的生命,我想,这未免有点滑稽。

因为,根本上,你给予你眼前的生命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有多少,这个生命就有多少值得尊重、理解和信任。

所以,当你在当下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面前这个生命,你却说你将在未来收获一个值得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生命,我想,这恐怕是无法成立的。

反过来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和生命太悲观、太紧张、太纠结。

生活并不可怕,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

进一步说,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美好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要逐渐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等琐事中,体悟到生命的美好,体悟到心灵的本善,体悟到人性的光辉,体悟到一切存在的本真啊。

我们要学会相信纯真的小生命,相信纯真的人性,相信人类朴素的天性。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放下自己的悲观、紧张、焦虑和不安啊。

唯有这样,我们方能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给予我们的孩子以“好东西”“好事情”。

我们方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满足生命最重要的安全感。

唯有这样,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离养育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生命,才算是不远了。

当我们开始尊重、理解、信任生活(生命)的时候,生活(生命)也会回报我们以尊重、理解和信任。

这就是爱、尊重、理解、信任、接纳的价值和意义。

林老师寄语:

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和生命太悲观、太紧张、太纠结。

生活并不可怕,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

5.起床的故事

?

?

从自己的心出发

山山妈是个成功人士,穿着职业,言语得体,性格风风火火,是个急性子。

山山是坐班车的孩子,所以我和山山妈见面很少,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要求和我见面谈谈。

“林老师,我每天都算好了时间,6点20必须叫醒她起床,6点30前必须穿好衣服鞋子,6点40前要刷完牙洗完脸,7点前必须上完厕所,然后出门,7点10分正好赶上班车,然后我自己开车去上班,再晚就躲不过交通高峰了,就要迟到了。

“我每天时间算得可紧啦,不能有一点延误。

问题是山山每天早上都跟我作对,不是不肯穿这衣服,就是不肯穿那鞋,要么不愿意刷牙,要么不洗脸,或者跟我耍脾气,或者就在厕所里不出来……我每天早上都耗尽耐心,到容忍的底线,先是好说歹说,不停催她,没有用了,实在受不了我就大发脾气,才能让她稍微快点,但经常她也会哇哇大哭,我还得哄她高兴……”

山山妈见到我,也不寒暄,就统统把心里话倒了出来,真是一个急性子,只是说着说着,她就掉泪了。

“林老师,现在,我每天睡觉前,心都发揪,对第二天早上的来临,充满恐惧。

每天一醒来,想到又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