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003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docx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

[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2016年专项练习题集-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选择题

1、点p(x,y)是平面中的一个动点,满足:

,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

C.

D.

分值:

5

答案:

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点】不能将看做点(x,y)和点(4,0)之间的距离。

【解题思路】利用椭圆的定义即可得出.

【解析】∵点p(x,y)在运动过程中满足关系式:

∴点p到两定点F(4,0),F′(-4,0)的距离之和满足:

|PF|+|PF′|=1o>8.

故点P的轨迹是以点F,F′为焦点,10为长轴长的椭圆.

易知,c=4,a=5,b=3,椭圆的方程为,故选A.

2、已知圆:

(x+3)2+y2=4,圆(x﹣3)2+y2=100,动圆c与圆、圆都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

【分值】5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轨迹方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菁优网版权所有

【易错点】找不出+为定值这一关系。

【解题思路】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相切关系建立圆心距与r的关系,进而得到关于圆心距的等式,结合椭圆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设动圆的半径为r,动圆圆心为c(x,y),

因为动圆与圆:

(x+3)2+y2=4及圆(x﹣3)2+y2=100都内切,

则=r﹣2,=10﹣r.

∴+=8>=6

因此动圆圆心为c的轨迹是焦点为、,中心在(0,0)的椭圆.

故选A.

3、设动圆M与y轴相切且与圆C:

x2+y2﹣4x=0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  )

A.y2=8x

B.y2=﹣8x

C.y2=8x或y=0(x<0)

D.y2=8x或y=0

【分值】5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轨迹方程,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易错点】忽视讨论x.

【解题思路】设出动圆圆心M的坐标,利用动圆M与y轴相切且与圆C:

x2+y2﹣4x=0相外切,建立方程,化简可得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圆圆心M的坐标为(x,y),则

∵动圆M与y轴相切且与圆C:

x2+y2﹣4x=0相外切

当x<0时,y=0;当x≥0时,y2=8x

故选C.

4、若动圆过定点A(﹣2,0)且和定圆(x﹣2)2+y2=4外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分值】5

【答案】D

【考查方向】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两圆外切的性质和动点轨迹求法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易错点】容易错误的把轨迹看成整支双曲线。

【解题思路】设定圆(x﹣2)2+y2=4的圆心为B,根据外切两圆的性质得点P到B、A两点的距离之差等于2,由此可得点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可得本题的答案.

【解析】设动圆的半径为R,

∵动圆圆心为P,点A在动圆上,∴|PA|=R

又∵定圆(x﹣2)2+y2=4的圆心为B(2,0),半径为2,

定圆与动圆P相外切

∴圆心距|PB|=R+2

由此可得|PB|﹣|PA|=(R+2)﹣R=2(常数),

∴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

易知:

双曲线焦点在x轴,,所以方程为

故选:

D

5、已知圆C:

(x+2)2+y2=36和点B(2,0),P是圆上一点,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CP于M点,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  )

A.y2=6x

B.

C.

D.x2+y2=9

【分值】5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得出|MC|+|MB|=6>|BC|,是解题的关键和难点.

【易错点】不能得出|MC|+|MB|=6。

【解题思路】根据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可得,|MB|=|MP|,又|MP|+|MC|=半径6,故有|MC|+|MB|=6>|BC|,根据椭圆的定义判断轨迹椭圆,求出a、b值,即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析:

由圆的方程可知,圆心C(﹣2,0),半径等于6,设点M的坐标为(x,y),

∵BP的垂直平分线交CQ于点M,

∴|MB|=|MP|.又|MP|+|MC|=半径6,∴|MC|+|MB|=6>|BC|.依据椭圆的定义可得,

点M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且2a=6,c=2,∴b=,

故椭圆方程为,

故选B.

填空题

6、△ABC的三边|BC|>|AC|>|BA|成等差数列,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1),(0,-1),则点B的轨迹方程是  .

【分值】3

【答案】.(0<y<2)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椭圆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点】忽视|BC|>|AC|>|BA|,而导致曲线为整条椭圆。

【解题思路】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BC|+|BA|=2|AC|=4>|AC|.利用椭圆的定义即可得出.

解:

∵△ABC的三边|BC|>|AC|>|BA|成等差数列,

∴|BC|+|BA|=2|AC|=4>|AC|.

由题意的定义可知:

点B的轨迹方程是以点A,C为焦点(c=1),a=2为半长轴长的椭圆的一部分,

∴b2=a2﹣c2=4﹣1=3.

∴点B的轨迹方程是.

∵△ABC的三边|BC|>|AC|>|BA|,∴0<y<2.

故答案为.(0<y<2).

7、、如图,,,,且AD⊥α,,AD=2,BC=4,AB=6,若tan∠ADP+2tan∠BCP=5,则点P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

【分值】3

【答案】椭圆的一部分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注意定义中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与定点间距离的大小比较.

【易错点】忽视定义中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与定点间距离的大小比较.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易得tan∠ADP=,tan∠BCP=,又由tan∠ADP+2tan∠BCP=5,且AD=2,BC=4,可得AP+BP=10,比较可得AP+BP>AB,由椭圆的定义分析可得答案.

解析:

由AD⊥α,可得AD⊥AP,tan∠ADP=,

四边形ABCD是梯形,则AD∥BC,可得BC⊥α,BC⊥BP,则tan∠BCP=,

又由tan∠ADP+2tan∠BCP=5,且AD=2,BC=4,

可得AP+BP=10,

又由AB=6,则AP+BP>AB,

故P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椭圆的一部分,

8、点M到点F(0,﹣3)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y﹣4=0的距离小1,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

【分值】3

【答案】x2=﹣12y

【考查方向】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轨迹方程的求法、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易错点】在去|x-3|的绝对值时,不能根据平面几何原理,得y<3。

解题思路:

设M(x,y),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关于x、y的方程,结合平面几何原理将方程化简整理,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M(x,y),依题意得

∵点M到点F(0,﹣3)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y﹣43=0的距离小1,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根据平面几何原理,得y<4,原方程化为

两边平方,得x2+(y+3)2=(3﹣y)2,整理得x2=﹣12y

即点M的轨迹方程是x2=﹣12y.

故答案为:

x2=﹣12y.

综合题

9、已知F(﹣2,0),以F为圆心的圆,半径为r,点A(2,0)是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直线FP相交于点Q.在下列条件下,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1)r=2时,点P在圆上运动;

【分值】6

【答案】,是双曲线;

【考查方向】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轨迹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熟练掌握双曲线、椭圆的定义及圆与直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易错点】不能找出QA=QP及|QA﹣QF|=|QP﹣QF|=FP这两个关系式。

【解题思路】由题意得QA=QP,则|QA﹣QF|=|QP﹣QF|=FP=r=2,即动点Q到两定点F、A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定值,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点Q的轨迹是:

以F,A为焦点,FA为焦距长的双曲线.

【解析】

(1)当r=2时,

∵A为⊙F外一定点,P为⊙F上一动点

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FP于点Q,

则QA=QP,则|QA﹣QF|=|QP﹣QF|=FP=r=2,

即动点Q到两定点F、A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定值,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点Q的轨迹是:

以F,A为焦点,FA为焦距长的双曲线,

故2a=2,2c=4,a=1,c=2,b=.

故方程为:

,是双曲线;

(2)r=8时,点P在圆上运动.

【分值】6

【答案】,是椭圆

【考查方向】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轨迹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熟练掌握双曲线、椭圆的定义及圆与直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易错点】不能找出QA=QP,FP=FQ+QP这两个关系式。

【解题思路】由题意QA=QP,FP=FQ+QP=r=8,所以FQ+QA=8.故曲线是以A、F为焦点,长轴长为8的椭圆,由此能求出曲线的方程.

【解析】

(2)当r=8时,

由题意:

QA=QP,FP=FQ+QP=r=8,

所以FQ+QA=9.

故曲线是以A、F为焦点,长轴长为8的椭圆,

其2a=8,2c=4,a=4,c=2,b=,

方程为:

,是椭圆.

10、已知圆,点(1,0),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相交于Q

(1)求动点Q的轨迹Γ的方程;

【分值】5

【答案】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的求法,注意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椭圆的定义,考查存在性问题的解法,注意运用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大于0,以及点满足直线方程,属于中档题.

【易错点】找不出和为定值这一条件。

【解题思路】连结,运用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可得,由椭圆的定义即可得到所求轨迹方程;

解析:

(1)将化为:

(x+1)2+y2=16,

连结,运用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可得,故动点Q的轨迹Γ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设其方程为:

可知a=2,c=1,∴所以点Q的轨迹Γ的方程为;

(2)若直线y=k(x﹣1)与

(1)中的轨迹Γ交于R,S两点,问是否在x轴上存在一点T,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OTS=∠OTR说明理由.

【分值】7

【答案】存在T(4,0)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的求法,注意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椭圆的定义,考查存在性问题的解法,注意运用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大于0,以及点满足直线方程,属于中档题.

【易错点】不能将条件∠OTS=∠OTR转化为kTS+kTR=0。

【解题思路】假设存在T(t,0)满足∠OTS=∠OTR.设R(x1,y1),S(x2,y2),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判别式大于0,由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化简整理,即可得到存在T(4,0).

【解析】

(2)假设存在T(t,0)满足∠OTS=∠OTR.

设R(x1,y1),S(x2,y2)联立,

得(3+4k2)x2﹣8k2x+4k2﹣12=0,

由韦达定理有①,其中△>0恒成立,

由∠OTS=∠OTR(显然TS,TR的斜率存在),

故kTS+kTR=0即②,

由R,S两点在直线y=k(x﹣1)上,

故y1=k(x1﹣1),y2=k(x2﹣1)代入②得,

即有2x1x2﹣(t+1)(x1+x2)+2t=0③,

将①代入③,即有:

④,

要使得④与k的取值无关,当且仅当“t=4“时成立,

综上所述存在T(4,0),使得当k变化时,总有∠OTS=∠O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