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汇编docdoc.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汇编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汇编doc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汇编docdoc
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与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材复习阶段,包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字词、文学常识、默写)和文言文复习;第二阶段是专项复习阶段,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辨析、病句、标点、修辞、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作文训练(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文体
2、重点难点:
基础知识部分——成语辨析、病句
现代文阅读
3、易错点、易混点
(1)字音字形部分采用每天课前小卷小考的形式督促学生识记;
(2)现代文阅读复习对学生长期以来不明确的语文概念进行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如对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进行区分,并且将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总结,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表述
(3)在明确概念隶属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的要点层次和术语的使用,如句义理解题的答题三个思考角度等。
(1)小卷测试既起到督促学生识记的作用,又能够化整为零,提高零散掌握知识点的长效性,部分学生还通过主动申请批改小卷的方式强化记忆。
(2)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有所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培养起答题模式化的意识。
(3)对各考点的考查方向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
(4)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尝试着从立意、文体、选材的角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5、存在问题:
(1)自觉滚动式巩固复习的意识仍然薄弱,除了客观时间有限的因素外,计划性、持续性的自主复习做到不到位,导致一段时间后复习过内容的淡忘。
(2)虽然对规范答题作了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强调,但是讲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或自觉意识不强,导致仅仅是“笔记”而非“脑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挣脱原有解题恶习的束缚,未能将科学的解题步骤落到实处,所以查漏补缺的实效并不乐观。
(3)理科生对语文投入从认识上到行动上都很不够。
(4)新课改条件下对开放题的考查设置较多,而且对学生灵活作答,高度提炼概括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往往在这部分既存在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同时存在较大的惰性。
6、解决办法:
(1)师生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拓宽语文的夹缝空间。
(2)平时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唯规范是从”,不规范不给分,不按步骤进行返工。
(3)在现有条件下,结合班级实际,为学生有步骤地滚动复习复习过的知识点提出计划建议。
(4)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尤其是讲评过程中,强调对照答案找差距,透视答案析要点。
7、打算和建议:
(1)针对一轮复习中学生仍然薄弱的知识点再次精选习题进行强化巩固;
(2)虽然二轮复习的习题量将加大,但是必须建立在有选择性的基础上,争取给学生举一反三的启示性作用;
(3)在二轮复习进行过程中,指导学生制订对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滚动复习的计划,并且通过适当抽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4)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个性化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式的跟踪指导;
(5)及时针对习题训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知识漏洞,提醒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真题探究
1.考点要求
2.解读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
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命题规律
设题方式:
(1)人物形象
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2)意象
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
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
如:
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
形象、景物形象。
考点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
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考点2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
考点3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三、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
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
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
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
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
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
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
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
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
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
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
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
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
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
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
楼,望断双鱼信。
”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
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
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
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
悲凉气氛)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
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
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
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
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
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
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
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
悲伤的感情。
如唐代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
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
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
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
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
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抒怀类(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有
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
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
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
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
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
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着
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
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
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
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
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如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唐代李白《赠书侍
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
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
直的人。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
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
喜爱和称颂。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
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
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
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姜夔《扬州慢》:
“予怀怆
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离》之悲也。
”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
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
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爱情类(用以表达恋爱、相思之情)
(1)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
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
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
相思。
”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
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
如水。
”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
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
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
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
《后汉书》载:
班超家境贫寒,靠为
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
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
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
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
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
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
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
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诗《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3)楼兰。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
(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