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346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docx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

1、陈振明喜欢用公共政策学

2、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猪口孝,公共政策学。

3、我国学者正式试用这一名称是桑玉成,刘百鸣的《公共政策学导论》

4、王福生对“政策学”的界定是:

从广义上说,政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分析、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学问。

5、政策学(中国)=政策分析(外国)=政策科学(外国)。

6、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一九五一年始创这门学科时使用政策科学名称

7、我国用政策科学名称出书的是孙光笔张金马。

8、最早给政策学下定义的美国的伊斯顿罗斯威尔。

该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

他指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

9、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10、中国古代有着如此发达的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1)宗教不能解释而孔孟之道得以解释(大意);先秦时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又有科举制度;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做官路;

11、十九世纪政治学沿着两条路线由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科学:

一条是约翰密尔和托克维尔比较方法与社会调查;另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通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对政治现象进行社会经济的考察和社会阶级的分析;

1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2)他的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他的基本观点。

(3)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基础;

13、克劳维茨的政策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对此进行分析)(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4、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政策贡献:

(1)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与方向;(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15、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著作有《宗教社会学论集》(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宗教——儒家与道家》、《印度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古代犹太教》、〈〈伊斯兰教〉〉

16、韦伯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是: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两个基本因素:

动机与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在方法论方面,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17、价值无涉是指划清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界限,前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研究中剔除出去。

18、瓦格纳认为,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

19、公共政策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的初的科学。

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二)政策科学的形成;(三)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四)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20、勒纳与拉斯的韦尔的著作《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是公共政策的开山之作。

21、公共政策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与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著作是《政治学——谁得到什么?

何时如何得到?

》,他的命题是:

政治学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

强调决定权势的基础是各人在尊重、安全、收入等价值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

权势人物或精英人物是在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取最多的那些人们。

他们运用暴力、物资、象征、实际措施等方法来获取价值。

22、拉斯韦尔对政策学的学科特点揭示为: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23、对公共政策学投身研究最多的几位是:

戴维伊斯顿,拉斯维尔,林德布洛姆,阿尔蒙德。

24、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做出的学术贡献是: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肯定了管理学和决策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5、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一、方法论的多样化;二、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三、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四、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26、方法论多样化的表现:

一、自然学科那样的多样性,仍然是众多学者的追求;二、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三、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四、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27、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表现在:

一、关于政策执行;二、关于政策评估;三、关于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28、公共政策的发源地在美国。

其近期的发展:

一、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二、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三、公共政策的建制化;

29、关于课题选择趋向:

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30、我国学者丘昌泰的分类:

第一,社会哲学与政治理论;第二、伦理问题与社会道德;《伦理与公共政策》走的就是这种研究途径;第三,专业与行政伦理。

31、一九八三年孟繁森在《理论探讨》上发表文章呼吁:

“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一九八四年李铁映发表《决策研究》的论文;一九八六年万里总理提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任务;并提出了要做“政策研究”这一重大课题。

总之一句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便开始重视起了政策方面的学术问题。

32、到九十年代,公共政策在中国已经形成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

其他内容包括:

(1)在借鉴和综述国外和我国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大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般情况出发,以适应大学本科教学为宗旨,编撰而成的概论,这是对公共政策学知识的综合与介绍;(2)对国外政策研究和政策评估中广为使用的数理方法、系统方法,社会调查和量化处理方法等,(3)针对政府部门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所做的对策性研究。

33、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34、公共政策学是指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35、以上定义揭示的内涵如下:

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研究内容在国家、政府、政党的职能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今天,几乎是无所不包,面面俱到的。

4、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着鲜明的功利性。

36、研究对象是学科的第一要素。

37、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也就是由公共组织、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制定的政策。

38、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39、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40、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41、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42、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

43、公共政策系统属于社会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

(1)政策主体系统;(2)政策支持系统;(3)反馈系统。

44、研究者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该重视的四个方面是: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45、具有统一的、界定明确、逻辑结构严密的概念体系,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

46、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47、公共政策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成的:

第一组:

公共政策,政策构成,政策功能;第二组:

政策系统,公共权力,政策过程;第三组;政策问题,政策诉求,政策议程;第四组: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第五组:

政策执行,政策变通,政策资源,政策效果,第六组:

政策持续,政策变动,政策终结,政策周期,第七组,政策对象,政策环境,政策反馈,第八组,政策分析,政策预测,政策评估,政策咨询。

48、科学有哪些品格?

第一,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第二,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第三,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第四,注重简单性原则。

49、公共政策研究所依据的认识论有以下几点:

一、经验主义;二、理性主义;三、逻辑经验主义;四、后现代主义;五、辩证唯物主义。

50、与经验主义相生相克的理性主义,源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代表人物其他的还有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51、理性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理性直观而不是感觉经验,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理性主义认为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算不上真正的知识,只有对事物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才是有普遍必然意义的科学知识。

在是否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的问题上,理性主义持着肯定的态度。

理性主义蔑视和贬低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认为用归纳法得出的知识是偶然的,是不可靠的。

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理性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就是理性本身。

52、德国的石里克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核心人物和奠基人。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

53、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验证实原则;第二,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第三,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54、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容是:

第一、对从伽利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第二、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第三,对人文精神的呼唤;第四,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55、非理性、反理性、超理性指的是与人的交感神经相联系的第六官能即直觉(前五种官能为眼、鼻、耳、舌、身)认识可感知、可观察的世界之外的,虽然不能通过自然语言明确地加以表达但确实存在的那个世界的方式。

56、后现代主义认为这种科学观虽然在解释可观察到的现象方面非常成功,但是它与人类的整体经验一不相符,它“不能成功地处理社会和人际变化,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理解的需要。

”这是因为在可感知、可观察到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人的内心体验的世界,而对它的认识则须凭深层直觉。

57、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与以上的几个主义相比较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全面性,或者说它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识中的正确的方面,因此,本身就最少片面性。

第二,实践性,或者说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个别与一般、整体与部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58、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59、理论模型或者是是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

60、模型的认识论意义如下:

第一,由于某种原因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原则上对应于原型的某些特征,所以就有可能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61、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了几点: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

62、理性主义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他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

63、以上决策者假定是理性人,而理性人的则要有如下的特征:

(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他通常从所有者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64、所谓理性化,从方法论上看,是指为着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为着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或为着要应对一定的事物,人们使用冷静的、头脑清醒的、客观的和准确的计算,利用可能收集到的信息和统计数字,对目的与手段加以分析,以求得最佳、最适当的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地或有效地达成设定的目标。

65、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有哪些?

第一、这个模型设定才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第二,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在实践中决策者在这些方面是很有限的;第三,这个模型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工具面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公共政策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第四、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知全能,在实践中各个方面都是有限的。

66、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67、渐进主义模型是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

他是在批评理性主义模型的过程中建构新型模型的。

68、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69、对渐进主义的批评是:

认为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

70、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学者埃齐奥尼(混合扫描模型)分别在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德洛尔的叫作规范最佳模型。

这个模型以四项假设为基础,妈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这种过程对于在复杂的问题上形成最佳决策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使这种增加理性的过程得以实现;现代政府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策诉求与要求变革的政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的一种诉求为主。

71、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个大阶段和十七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

决策前,内含(1)处理价值问题:

确认重要的政策目的、决策标准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2)认识现实环境;(3)认识问题;(4)调查、处理与开发资源;(5)设计、评估与重新设计决策系统:

切实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包括提高政策人员的个人素质与整体素质,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实践感受能力等;(6)分配问题、价值与资源;(7)确定决策战略:

决策中,决策后,(略)

72、政治系统模型,由贝塔朗菲的系统理论基础而构建。

这是最具有解释力和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

它的缺陷是与它的优长之处同时产生的,即它是一个适于宏观分析的模型,优长之处是视野开阔而宏大,不足之处是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

73、机构-制度模型,这是一个应用最广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

这个模型设定无论何处政策体系,政府权力机构都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那些规范着公共权力机构组织与个人的行为的各种制度,都必然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方式和执行方式。

影响着政策选择、政策内容和政策结果。

美国学者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74、集团模型,是美国政治学家起戴维杜鲁门的理论系统化的。

另一位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就形成了这个模型。

集团模型假定:

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政府的作用只在于制定各利益集团竞争的规则,平衡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公共政策是各利益集团之间争斗和力量对比的结果。

75、精英模型,意大利的莫斯卡和德国学者米歇尔斯,美籍奥地利人熊彼得,还有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进行行民主的改造,后来戴伊和齐格勒梳理成为此。

出现如下命题: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只是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由民众决定的;(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

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

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由于这样的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就被称作决策的精英模型。

76、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

“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难以克服的悖论。

这一模型受到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长处是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是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77、“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78、波普研究程序与步骤:

(1)观察与实验;(2)归纳结果的通则化;(3)假设;(4)对假设的验证;(5)证实或证假;(6)知识。

79、获得文字资料的方法与手段,包括书面资料或文字资料,二是非文字资料;包括实验的方法(如进行试点)、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电话调查,当面言谈等)。

80、为什么要学习公共政策?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第三是籽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81、决策是由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82、决策的共同特点:

第一,都将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第二,都是对未来如何行为所做的一种设计;第三,都有对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标所做的设定;第四,都有对若干个成型的或不成形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权衡;第五,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寻求自认为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六,都以择定方案的实施,即采取行动为诉求。

83、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伊斯顿认为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某件事情的都是公共政策。

84、我国对公共政策的定义是:

是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如下:

第一,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第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意志的表现,想干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第三,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略)

85、美国:

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86、中国:

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87、人大决策主要采取如下几种形式:

(1)宪法;(2)基本法律;(3)法律;(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人大决定。

8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1)行政法规;(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89、元政策,也就是总政策(以及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总管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90、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

也叫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

91、部门政策,为在某一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也叫具体政策或方面政策。

92、战略,就是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也就是邓小平说的大政策。

93、策略,是政策主体针对性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94、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于战略的,是服务于战略的。

95、战术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96、依据社会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1、政治政策;2、经济政策;3、社会政策;4、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97、思想自由和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是教育、科技、文化政策的根本要素;

98、其他的分类有:

1、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2、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3、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4、确定型政策与不确定型政策、风险性政策与竞争型政策;5、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6、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7、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8、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9、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10、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11、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99、公共政策的结构:

1、政策的塔形结构;2、政策的链形结构;3、政策的圈形结构;4、政策的网状结构;5、政策的矩阵结构;6、政策的群落结构。

100、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

第一个显著特点是结构的有序化;第二个是有效的分级控制;第三个是严格的组合秩序,这是重要条件。

101、公共政策的产生:

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公共问题的形成;二是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02、公共政策的发展:

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在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家和政府几乎以执行政治统治的职能为唯一职能,而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也以维护和巩固为政治统治为目的;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

10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104、以上的所谓的一定的目标,首先是据有公共权力机关的个人与群体从他们理解的公共利益出发所界定的目标;基准是这些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性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站定他们代表一定的阶级。

105、所谓的资源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等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

106、所谓的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对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

这里的社会价值,指的是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