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27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docx

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施工方案

YDK128+332.648太子庙特大桥

墩身浇筑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述

太子庙特大桥位于汉寿县太子庙镇太子庙境内,桥址区地势开阔平坦,多辟为水田,民舍散布。

交通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

本桥采用20-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桥中心里程为YDK128+332.648,全长667.495m,桥梁墩身共计19个。

桥梁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桩径为1.0m,合计为102根,最长桩长为23.5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桥墩,坡率均为55:

1,桥台采用单线矩形空心桥台,桥台在台顶设防水层。

桥墩地面线上1m以下墩身部分、桩基、承台、桥台、桥墩顶帽采用C35混凝土,桥墩地面线以上墩身部分采用C30混凝土,墩台支承垫石采用C50混凝土。

表1.1太子庙特大桥墩身尺寸规格表

墩号

墩身高度(不含托盘)

墩顶长度

墩顶宽度

墩底长度

墩底宽度

1号墩

1050

380

230

418.2

268.2

2号墩

1200

380

230

423.6

273.6

3号墩

1200

380

230

423.6

273.6

4号墩

1250

380

230

425.5

275.5

5号墩

1250

380

230

425.5

275.5

6号墩

1250

380

230

425.5

275.5

7号墩

1250

380

230

425.5

275.5

8号墩

1150

380

230

421.8

271.8

9号墩

1500

380

230

434.5

284.5

10号墩

1050

380

230

418.2

268.2

11号墩

1050

380

230

418.2

268.2

12号墩

1000

380

230

416.4

266.4

13号墩

1000

380

230

416.4

266.4

14号墩

950

380

230

414.5

264.5

15号墩

900

380

230

412.7

262.7

16号墩

900

380

230

412.7

262.7

17号墩

850

380

230

410.9

260.9

18号墩

850

380

230

410.9

260.9

19号墩

600

380

230

401.8

251.8

2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2.1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1。

 

图2.1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2.2施工方法

本桥墩身为变截面实心墩,墩身最高15.0m,最低为6.0m。

其中1#、10#~19#墩墩身部位一次性浇筑成型;2#~9#墩分两次浇筑;墩身施工完成后再施工顶帽及托盘。

混凝土采用砼泵车输送入墩身,模板的拆除及安装采用吊车吊装。

为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墩身模板采用精制的大块定型钢模。

2.2.1测量工程

桥墩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

桥墩模板定位测量,桥墩模板校核,桥墩高程测量和桥墩垂直度测量

测量组根据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导线点及高程点进行放线,并负责复核测量成果及放线的精度,测量人员根据墩身情况导引测量控制点,以备校核墩身位置。

(1)测量工程师根据设计图纸在已浇筑好的承台顶面上放出墩身位置。

(2)在承台顶的墩身截面四方中心放出墩身横、纵向的中心点,为保证墩身平面位置正确,测量精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在每一次模板安装完毕后,都必须经严格校核墩身平面位置、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砼浇注。

2.2.2支架设置

(1)脚手架由立柱、纵向与横向水平管共同组成的空间框架结构。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在40N·m~60N·m,以保证空间框架结构的节点具有足够的刚性和传递荷载的能力。

钢管架在四周布设两排,排间距为1.2m,根据承台尺寸的大小,将里层钢管架支设在承台上,外层钢管支承在5cm厚木板上,木板放在夯实的地基上,避免土体沉降影响钢管架的稳定。

(2)钢管脚手架竖向均以1.2m的间距布置。

同时,每排脚手架都应有斜撑钢管连接,避免钢管架倾覆。

两相邻竖向钢管横向加密,形成上下爬梯,便于人员上下,钢管间距80cm;每列脚手架均设剪刀撑连接,剪刀撑用6m长钢管搭设,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在每层脚手架上均铺上5cm厚木板作为施工操作平台,同时整个钢管架四周设置安全网。

(3)脚手架与墩身之间,横向每隔2m设置4根钢管与墩身相连;纵向中间设置1根钢管与墩身相连接。

2.2.3模板工程

(1)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要清洗干净后涂脱模剂,处理完毕后采用吊车吊装就位。

模板组装要根据台身中心线准确就位,模板连接利用M30螺杆。

模板安装完备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对其平面位置,轴线位置进行校核,并标出待浇混凝土顶面标高。

同时现场技术人员需对模板节点、纵横向稳定性进行验算检查,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注。

(2)模板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注意混凝土的养护。

待混凝土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方可拆侧模,为保证砼表面和棱角不受损害,拆模时不能猛烈敲打和强扭。

拆模时先拆除对拉螺杆,然后利用吊车拆除模板,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安全,防止拉杆、螺栓及模板坠落。

2.2.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运输

墩身地面线1m以上采用C30混凝土,地面线上1m以下采用C35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后,采用8~10m3混凝土罐车运送至现场。

混凝土通过泵车输送入模,振捣棒振捣密实。

(2)混凝土浇筑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2.2.4.1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2.2.4.2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

2.2.4.3将基础上松动的杂物、泥块清除干净,并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

2.2.4.4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

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②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2.2.4.5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升温。

2.2.4.6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可采取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2.2.4.7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

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2.2.4.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对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2.2.4.9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的温差不得大于20℃。

2.2.4.10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2.2.4.11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2.2.4.12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2.2.4.13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c.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③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2.2.4.14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a.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b.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c.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2.2.4.1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

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2.2.4.16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达到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

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④太子庙特大桥墩身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2.2.4.17浇筑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2.2.4.18浇筑时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

当横截面面积在2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2。

2.2.4.19在炎热季节浇筑墩身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

2.2.4.20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2.2.4.21温差控制原则:

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墩台身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得超过15℃,芯部温度不得大于65摄氏度。

为控制芯部温度,特采用JDC-2混凝土测温仪与预埋式测温线配合测定。

在浇筑混凝土时,将绑好测温线的支承物植入混凝土中,温度传感器处于测温点位置,插头留在混凝土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

测温时,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将测温线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显示屏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

⑤太子庙特大桥浇筑墩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2.2.4.22砼试件制作和取样

砼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主要依靠试件来实现反映,并以此作为砼配合比计算的依据。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试件的制作。

2.2.4.23在每次砼作业取样之前,必须进行试模检查,主要检查试模几何尺寸,承压面和平整度每100毫米不超过0.5毫米即0.5:

100,其相邻面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mm,对不合格的试模禁止使用。

2.2.4.24取样

实验员在砼生产过程中根据要求从搅拌好的砼中取出一部分装入试模,并振捣,使之均匀密实。

2.2.4.25取样数量

每次砼施工取样组数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抗压试件每一工作班取2组,并按各工点、部位和日期编号。

2.2.4.26实验情况报告

实验室根据施工需要和设计要求,及时进行试验,试验数据表格化,及时为施工现场准确提供试验数据。

(3)混凝土振捣

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

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②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漏振,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③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4.27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当振动完必须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2.2.4.28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2.2.4.29附着式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和振动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

2.2.4.30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2.2.4.3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⑷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②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按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③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

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保湿养护时间。

④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

⑤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⑥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5℃。

⑦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⑧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养护时间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

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⑨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

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⑩对于严重腐蚀环境下采用大掺量粉煤灰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完成规定的养护期限后,如条件许可,在上述养护措施基础上仍应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

⑸混凝土拆模

①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4.32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2.4.33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2.2.4.34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它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2.4.35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⑸夏(热)期施工

①混凝土的配制、搅拌和运输

2.2.4.36原材料贮存、降温要求:

a.水泥、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

b.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中可掺加减水剂。

掺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c.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都要尽可能采取遮阳措施,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应经常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要求。

d.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e.宜尽可能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晚上或夜间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f.宜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应设防晒设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2.2.4.37混凝土的浇筑

a.夏(热)期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进行浇筑;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混凝土浇筑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b.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c.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润湿。

浇筑宜连续进行。

2.2.4.38凝土土的养护

a.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粗麻布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

当条件许可时,也可采取在混凝土表面喷雾降温、湿润空气等养护措施,在模板底部采取预先冷却的技术措施等。

保湿养护期间,应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b.混凝土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c.大体积混凝土应提前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2.2.4.39质量检验

a.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环境温度每日检查4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当温度超过热期规定的要求时,混凝土拌和时应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

b.混凝土热期施工除应留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外,还应制作相同数量的试件并将其置于与结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混凝土强度以指导施工。

c.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d.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

⑹其他规定

①混凝土的接茬

2.2.4.40混凝土浇筑接茬处容易成为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以及耐久性、抗渗能力差的地方,因此本桥墩身接茬设在剪力最小的部位及托盘底,接茬面垂直于构件受压方向。

2.2.4.41混凝土施工缝处浇筑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1.2Mpa。

b.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应凿除,并应用水冲净、润湿,但不得存有积水。

c.新混凝土浇筑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浆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竖向施工缝处可刷一层水灰比为0.3的薄水泥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混凝土减少10%,然后再继续浇筑新层混凝土。

②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有关钢筋安装的规定

2.2.4.42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的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小石子混凝土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穿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2.2.4.43绑扎和焊接的钢筋,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得有变形、松焊和松脱的现象。

2.2.4.44安装钢筋网时,应保证其在模板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

钢筋网在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并不得在上边行走和递送材料。

2.2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2.2.1桥墩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基本要求

墩身砼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及粉煤灰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不得出现空洞和露筋现象。

(2)实测项目

实测项目见表2.1

表2.1墩、台实测项目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检查

3

2

断面尺寸(mm)

±20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2

3

竖直度或斜度(mm)

0.3%H且不大于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两点

2

4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

测量3处

2

5

轴线偏位(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两点

2

6

节段间错台(mm)

5

尺量:

每节检查4处

1

7

大面积平整度(mm)

5

2m直尺:

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m2测1处

1

8

预埋件位置(mm)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

10

垂线法:

每桩检查

1

2.2.2模板、支架及拱架质量检验

模板、支架及拱架制作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模板的型式及精度要求,在设计无规定时按表2.2及表2.3执行。

表2.2模板、支架及拱架制作时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形尺寸

长和高

0,-1

肋高

±5

面板端倾斜

≤0.5

连接配件的孔眼位置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

±0.3

板端中心与板端的间距

0,-0.5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0

板面和板侧挠度

±1.0

表2.3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时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模板标高

墩台

±10

模板内部尺寸

墩台

±20

轴线偏位

墩台

10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2,-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预埋件中心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尺寸

+10,0

支架和拱架

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1/1000或30

曲线型拱架的标高

+20,-10

3特殊工艺或特别重要或特别危险的施工工序的操作规程,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3.1特殊工艺

3.1.1脚手管工程

3.1.1.1钢管外脚手架的搭设

(1)搭设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和体格查验考核,持特种作业证方可上岗。

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人员,一律不准从事搭拆作业。

(2)进入作业区域,必须戴安全帽,带工具袋,悬空危险作业,必须先挂扣安全带,严禁穿拖鞋、赤脚或硬底鞋上棚架操作。

严禁作业中吸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