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20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docx

考试总结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重点大全

2010年土壤习题

一、名词解释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

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

包括:

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

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2.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

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5、氮的利用率:

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8.养分的主动吸收:

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9、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肥料混合后不能降低任何一种养分的肥效;不能使物理性质变差;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工效。

10、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

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后熟保肥阶段

11、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

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2、植物缺氮时:

植株矮小、瘦弱、直立而叶片小而少,叶色淡绿或淡黄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小,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施用浓度和施用均匀

7、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钾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强,再利用程度高

铵化作用:

氨基酸在微生物及其所分泌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铵盐)的作用。

闭蓄态磷:

被铁、铝氧化物包裹起来的磷酸盐。

氮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底肥:

又称基肥,是在进行植物播种或移植前,结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

堆肥:

秸秆、植物残体等有机废弃物在好气条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机肥。

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在作物体上,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肥料三要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最多,但土壤中含量较少,必须通过施肥才能满足植物对营养的要求,因此,把氮、磷、钾三种元素称为“肥料三要素”。

复合肥料:

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包括化成复合肥料和混成复合肥料。

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归还学说:

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灰分:

指新鲜物质经过烘烤,获得干物质,干物质燃烧后所剩的物质。

厩肥:

是以家畜粪尿为主,混以各种垫圈材料及饲料残渣等积制而成的有机肥料。

扩散:

是指土壤溶液中当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

离子拮抗作用:

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磷的固定:

所谓磷的固定是指可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即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的过程。

其结果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磷酸退化作用:

普钙中含有游离酸,会使肥料吸湿结块,导致肥料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效性降低。

绿肥:

凡是把正在生长的绿色植物直接耕翻或割下后运往另一块田作肥料的

农家肥料:

含有机物质,既能提供农作物各种无机有机养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类肥料。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的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

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水土流失:

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同晶代换:

在层状铝硅酸盐形成过程中,在晶形不变的前提下,其晶格中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其它阳离子所代替的现象。

土壤肥力:

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活性酸:

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导致的土壤酸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

土壤热容量:

单位数量的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能。

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

土壤有机质:

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经过分解和合成等过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有效磷:

土壤中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磷,主要包括大部分有机磷、水溶性磷和可交换形态的磷等。

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土水势:

在标准大气压下,可逆并且等温地将无穷小单位数量的指定高度的纯水,移至土壤中所必须做的功。

限制因子律:

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离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协同作用:

一种营养元素促进另一种元素吸收的生理作用。

盐基饱和度:

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阳离子交换量:

当土壤溶液在一定pH时,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

以每千克土壤的厘摩尔数表示。

养分的被动吸收:

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谢能的吸收方式,依电化学势梯度吸收,一般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

营养诊断:

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从而做出施肥的建议,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植物营养临界期:

作物对某种养分需求十分迫切,养分元素缺乏、过多或者养分元素间比例失调,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的时期。

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要求的数量并不多,但很迫切,如果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发生营养障碍,即使以后恢复正常营养,也难以挽回损失。

质流:

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到根表。

主动吸收:

植物逆浓度梯度吸收离子态养分过程,就是主动吸收。

追肥:

在植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它的作用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一般用腐熟的有机肥料、速效性化肥作追肥。

最小养分律:

植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产量随最小养分的变化而增减,无视最小养分的施用,即使施用再多其它养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作物需水量:

大面积农田上生长的无病虫害的作物,当土壤水肥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作物达到高产潜力值的条件下,作物叶面蒸腾、棵间土壤蒸发、组成作物体和消耗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水分总和。

必需大量元素有碳:

(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镁(Mg)、钙(Ca)、硅(Si)

必需微量元素有铁:

(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

肥料三要素:

氮、磷、钾

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虽然16种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质量分数差异很大,但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某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的特殊生理功效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

如植物体内氮素不足时,蛋白质受阻,叶绿素质量分数减少;植物生长缓慢,老叶黄化,严重时叶子全部变黄,甚至枯萎早衰,除施用氮肥外,其他任何肥料都不能纠正或减轻这些症状。

又如玉米缺锌时叶片失绿,出现“白苗病”;油菜缺硼时出现“花而不实”;桃树、猕猴桃、苹果、葡萄等果树缺锌引起的幼叶黄花等均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和品质减低,甚至植株死亡。

这些由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生理病害也只能施用相应的微肥来防治,而不能通过增施氮、磷和钾等肥料来矫正。

营养元素的相互相似作用:

某些元素能部分的代替另一元素的作用,如硼能部分消除亚麻缺碘症,钠可以减少甜菜和黑麦草的需钾量。

但这种代替是部分的和短时间的,只能代替必需营养元素的非专一性功能,而不能代替其特殊生理功能。

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

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生理功能将植物划分为四组

1、C、H、O、N和S。

它们是构成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酶促反应过程中原子团的必需元素。

这些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同化。

C、H、O等在光合作用中被同化形成有机物,N和S的同化过程也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

2、P、B、(Si)。

它们都已无机离子或酸分子的形态被植物吸收,并可与植物体中的羧基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形成磷酸酯、硼酸酯等,磷酸酯还参与能量转化。

3、K、(Na)、Ca、Mg、Mn、和Cl等。

它们以离子形态被植物吸收,并以离子形态存在于细胞的汁液中,或吸附在非扩散的有机离子上。

主要功能有:

调节细胞渗透压,活化酶,或作为酶的辅酶(基),或成为酶与底物之间的桥键元素,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和选择透性。

4、Fe、Cu、Zn和Mo等。

它们主要以配位态存在于植物体内,构成酶的辅基,除Mo以外也常常以螯合物和络合物的形态被吸收。

他们通过原子化合价的变化传递电子。

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1、截获。

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类似于接触交换。

2、质流。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3、扩散。

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养分浓度、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空气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共性:

所有高等植物都需要17种必需营养元素。

多样性:

必需元素、有益元素、有毒元素。

有毒元素:

I、Br、F、Al、Cr、Pb、Cd、Hg等。

作物营养期:

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作物营养临界期:

某种养分缺乏、过多或比例不当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是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养分归还:

1、通过施用有机肥2、通过施用无机肥3、二者各有优点,无可取代,结合使用会更好。

最小养分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有效质量分数相对最小的那种养分。

限制因子律:

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

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参量才能继续增长。

报酬递减律:

在其他经济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项投资的增加,每单位量投资的报酬是递减的。

合理施肥的原理:

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各种养分的相互配合,肥料品种的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经济施肥量的确定等。

施肥时期:

以提高肥料增产效应和减少肥料损失,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原则。

因此,作物的营养规律和土壤供肥特性应是确定施肥期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作物的需肥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而且有养分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所以应采取基肥、种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

基肥:

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的肥料。

种肥:

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的肥料。

追肥:

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其目的是满足作物每个生育阶段的营养要求。

复合肥料:

同时具有氮、磷、钾三种养分或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施肥的具体时期:

1、生育期长的作物宜分次施,生育期短的应相对集中;2、速效性肥料适宜于种肥或追肥,肥效迟缓的肥料应做基肥;3、干旱少雨的地区,或无灌溉条件时,应早施,以基肥为主;温暖潮湿多雨地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基肥和追肥结合施用。

施肥方法:

1、土壤施肥。

将肥料施于土壤,由植物根系吸收。

方法有撒肥和集中施肥。

2、茎叶喷施。

将肥料配成溶液,喷洒在作物茎叶上,靠叶片和幼嫩枝条吸收,称为茎叶喷肥或根外追肥。

3、灌溉施肥。

就是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着灌溉水将肥料施入土壤或生长介质。

植物主要吸收铵态氮、硝态氮、酰铵态氮,少量吸收其他低分子态的有机氮,如氨基酸、核苷酸、酰胺等。

有机肥可分为四类:

粪尿肥:

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

堆沤肥:

秸秆还田、堆肥、沤肥和沼气肥;

绿肥:

栽培绿肥和野生绿肥。

杂肥:

城市垃圾、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污水泥垢等。

有机肥料中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

蛋白质、氨基酸、酶、肽、酰胺、生物碱和某些维生素、生长素、色素以及来自动物排泄物的尿素、尿酸、马尿酸和来自腐熟有机肥的胡敏酸、富啡酸、胡敏素等。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有机肥料中含磷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

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苷、核酸及其降解产物。

不含氮的化合物有: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树脂、单宁以及有机酸、醇、醛和酚等。

施肥基本原理:

1、必需元素不可代替律;2、养分归还学说;3、最小养分律;4、报酬递减律。

P154-157

按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四类:

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氮肥和长效氮肥。

常有磷肥种类和性质和施用:

根据磷肥中磷酸盐的溶解性质,可把磷肥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三种类型。

水溶性磷肥:

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性质:

能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肥效迅速,但在土壤中不稳定。

贮存过程中,容易吸湿结块,并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使水溶性磷变成难溶性磷。

施用:

1、集中施用;2、与有机肥混合施用;3、在酸性土壤上配合施用石灰;4、分层施用;5、根外追肥。

弱酸溶性磷肥

性质:

物理性状好,一般情况下不吸湿、不结块、不腐蚀。

便于贮存、运输和施用。

施用:

最适合作基肥,因其移动性比过磷酸钙还小,故应深施到根系密集的土层中。

难溶性磷肥: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而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

只有少数吸磷能力强的作物如油菜、绿肥等可以直接吸收利用。

一般当季肥效较差,而后效较长。

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的途径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磷肥;2、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磷肥;3、根据磷肥特性合理分配磷肥;4、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有机肥的作用:

1、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2、有机肥料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1)增加土壤有机质;

(2)改善土壤结构;(3)提高土壤生物活性;(4)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3、提高产品品质;4、减轻环境污染。

P194

有机肥的矿质化和腐殖化:

一般来说,任何有机肥一经堆腐或施入农田,都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历分解和再合成过程。

P196

绿肥:

在农业生产中,凡利用绿色植物的幼嫩茎叶直接或间接施入土中作为肥料的都叫绿肥。

P206

二、填空

8.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   离子接触交换、离子扩散  和  质流 。

9.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     脲酶         存在。

11.土壤中的缓效养分主要是 大部分有机态   、    不易代换下来的吸附态   和   容易风化的矿物态        。

12.作物缺氮时, 老叶    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13.土壤溶液中的磷主要通过    扩散       到达根系的自由空间。

14.当今化学肥料的发展趋势是   高效     、    价廉     和     无污染    。

15.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  矿质化         和     腐质化       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17.土壤水分类型有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和 重力水。

20.土壤中铁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

21、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离子接触交换、离子扩散、质流。

22、作物营养一般有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关键时期。

24、花生体内的含磷量高于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25、根系吸收养分最强烈的部位在分生区。

26、水稻对有益元素硅和微量元素锌有特殊的需要,应注意施用。

27、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向北土壤碱性增强。

28、西红柿缺钙时的症状是脐腐病。

29、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乏锌营养元素。

30、如果有机物质的C/N高于25或30,分解时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31、铁是叶绿素组成成分,所以缺铁时叶片失去绿色。

32、作物主要吸收土壤中的铵根和硝酸根形态的氮素。

33、棉花对锌和硼微量元素发应比较敏感,所以应注意施用这些营养元素。

34、有机物质中含有的养分大部分是缓效养分,而化肥中的养分是速效养分。

35、作物体内钼的含量比较高时对作物本身没有危害,但对动物有危害。

36、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地力分级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和计算机推荐施肥法。

37、土壤4大肥力因素是水分、营养、空气和温度。

38.土壤氮素损失或无效化的途径:

硝酸盐淋失、氨的挥发、反硝化脱氮、形成有机质、黏粒对铵的固定。

39.叶面肥一般分为:

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型、综合型五大类型。

三、单选题

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

B

a优先施于水稻b优先施于旱作c水旱等量施d重水轻旱

4、土壤中的CaHPO4、MgHPO4是( B   )。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难溶性磷d热溶性磷

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 A   )。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

6、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  A   。

a碳酸氢铵  b硫酸铵   c普钙    d人粪尿

8、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A   )。

a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

c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

9、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

A

a12%N,12%P2O5,12%K2Ob12%N,12%P,12%K

c12N:

12P2O5:

12K2Od12%N2O,12%P2O5,12%K2O

2.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B )。

A逐渐提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D略有变化

4.中低产田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是土壤(D )。

A养分含量低    B过黏或过砂   C降雨少,干旱    D多方面的因素

6.如果前茬作物是油菜,后茬作物种小麦,应该(B )。

A增加氮肥的施用   B增加磷肥的施用   C减少氮肥的施用   D减少磷肥的施用

7.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C )。

A钙镁磷酸盐    B有机磷酸盐   C铁铝磷酸盐   D有机和无机磷酸盐

8.硫是一些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对作物品质影响大的是(C )。

A禾本科作物   B豆科作物   C十字花科作物   D蔷薇科植物

9.泥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是(B )。

A有机质的含量   B腐殖酸的含量   C氮磷钾的含量   D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含量

10.一般不宜施用在水田的肥料是(B )。

A磷酸铵    B硝酸磷肥    C磷酸二氢钾    D碳酸氢铵

15.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很大影响,但主要影响(B )。

A养分的被动吸收                        B养分的主动吸收

C对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的影响几乎相同    D先影响被动吸收,后影响主动吸收

16.在确定某地块的肥料用量时,必须知道土壤养分的供给量和作物的吸收量以及(C )。

A栽培耕作制度   B灌溉条件   C肥料利用率   D土壤物理性状

17.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D )。

A硝酸根的淋失   B铵的固定   C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   D氨的挥发

18.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B )。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B土壤酸碱反应   C肥料颗粒的大小   D耕作栽培措施

19.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是硼影响(B )。

A糖向花器的运输   B花器的受精   C细胞壁的形成   D糖的合成

20.堆肥调整C/N,以使其分解速度快,腐殖质形成较多,一般是(C )。

A80:

1~100:

1   B40:

1~50:

1   C25:

1~30:

1   D15:

1~20:

1

21.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主要有关的是(C )。

A非活性孔隙度   B毛管孔隙度   C通气孔隙度   D土壤盐基饱和度

22.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D )。

A要高    B要低    C差不多     D根据土壤情况而定

24.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B)。

A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B在作物体内所起作用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替代的营养元素

C能够使某些特有缺素症消失的一类营养元素

D作物经常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25.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B )的制约。

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       D总养分含量

26.作物吸收的氮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