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WBF使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84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WBF使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WBF使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WBF使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WBF使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WBF使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WBF使用说明书.docx

《2WBF使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WBF使用说明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WBF使用说明书.docx

2WBF使用说明书

 

2WBF型外装式双螺杆泵

使用说明书

 

北京燕山盛世达工业泵有限公司

(原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机械厂螺杆泵分厂)

电话:

(010)8133688669347847

传真:

(010)81336166

 

目录

一、概述------------------------------------------------------1

二、型号说明及性能换算---------------------------------2

三、起吊------------------------------------------------------3

四、安装------------------------------------------------------4

五、泵的结构和作用---------------------------------------7

六、操作------------------------------------------------------8

七、拆卸------------------------------------------------------9

八、复装------------------------------------------------------10

九、可能发生的故障---------------------------------------11

十、润滑------------------------------------------------------12

十一、定期检查--------------------------------------------12

十二、易损件目录------------------------------------------12

 

一、概述

2WBF型外装式双螺杆泵是一种回转式容积泵。

其工作原理如图一。

图一2WBF型双螺杆泵工作原理图

在泵体内装有两根带有左、右旋螺纹的螺杆,泵体孔壁和螺旋槽之间形成一个个啮合空腔,螺杆转动时,这些啮合空腔产生平行移动,达到输送液体介质的目的。

在螺杆转动时,吸入腔一端不断吸入液体,在两根螺杆的挤压作用下,液体不断被推向前进,直到排出泵体,进入输出管道。

如图二所示。

 

图二2WBF型双螺杆泵结构简图

1、齿轮箱盖2、齿轮3、滚动轴承4、后支架5、机械密封

6、螺套A、B7、泵体8、调节螺栓9、衬套10、主动轴

11、前支架12、从动轴13、滚动轴承14、压盖

从图二可以看出,该泵采用双吸式结构,螺杆的两端处于同一压力腔中,螺杆轴向力可以自行平衡。

该泵属于外装式结构,两端轴承和齿轮装在泵体之外,单独采用润滑油(脂)润滑,因而不受输送介质的影响。

两螺杆间用一对同步齿轮,其两螺杆齿面之间并不接触,而留有一微小间隙,介质中的小颗粒物质对螺杆齿面不产生直接的磨损(除冲刷外)。

轴的外伸出端采用机械密封,具有寿命长、泄漏少、适应性广的特点。

泵体底部带有保温蒸汽夹套,可通热蒸汽对泵内介质加热,使易凝介质粘度降低,以防停车后再重新起动时产生困难和对机械密封的影响。

一般泵体上(小流量的泵除外)都带有内流式安全阀,当排放压力超过额定值时有一定保护作用。

该型泵设计压力范围0.6~2.5MPa(6~25Kgf/cm2),分0.6,1.0,1.6,2.5MPa四个等级,名义排量范围1~1000m3/hr,吸入真空高度大于5.5米水柱。

适用粘度变化范围宽。

可根据介质粘度,分别选用4、6、8、10级电动机,可以输送从水到数十万厘沲的高粘性介质,使用温度≤100℃。

该双螺杆泵除具有一般三螺杆泵流量无脉动、振动小、噪音低、运转可靠、操作方便、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外,尤为适用于非润滑性、粘度变化范围大的介质和含有固体小颗粒介质(一般颗粒直径小于0.12~0.2mm),并具有优良的抗汽蚀性能。

试验和使用说明,在油、汽比为1:

4时不会产生抽空。

该泵采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几乎可输送各种介质,被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造船、食品等行业,可以输送原油、重油、燃料油、煤焦油、润滑油等介质,也可以输送海水,各种酸、碱、植物油、糖浆、果汁、瓷土及纤维素等。

 

二、型号说明及性能换算

2.1型号说明

例2WBF128×40—2.5—71—1500

││││└──电机同步转速r/min

│││└──机座号

││└──出口压力MPa

│└──螺杆典型结构尺寸

└──外装式双螺杆泵

2.2性能换算:

介质粘度和转速对泵的性能有较大影响,输送不同粘度介质时,流量和功率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1)流量换算:

Qi=〔Q0―(Q0―Q1)×(μ1/μi)0.25〕×(ni/n1)(m3/hr)

式中:

Q0:

零压时实测排量(m3/hr)

Q1:

μ1、n1实测排量(m3/hr)

μ1:

试验介质粘度(cst)

n1:

试验转速(r/min)

μi:

换算介质粘度(cst)

ni:

换算条件下的转速(r/min)

Qi:

换算状态排量(m3/hr)

(2)功率换算:

Pi=〔(P1―P0)+P0×(μi/μ1)0.5〕×(ni/n1)(KW)

式中:

P0:

零压时实测轴功率(KW)

P1:

μ1、n1实测轴功率(KW)

Pi:

换算状态轴功率(KW)

鉴于介质粘度对泵的工作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泵能在较高效率下可靠工作,在试验不够充分时,建议按下述粘度条件下选择转速:

介质粘度cst转速r/min

<4001500

400~12001000

1200~3600750

对于粘度更高的介质,选用的转速和驱动电机功率,请与制造厂联系。

三、起吊

起吊时应按图三所示,系好绳索,用吊车起吊。

不可将绳索挂在联轴器上,否则可能造成泵轴或滚动轴承的损坏。

在绳索和泵体、电机之间垫以木楔,以防损伤设备外壳等。

 

四、安装

4.1泵应牢固的卧放在坚实的基础上,使之在安装管道和受有振动时不至于松动。

如不可能将泵牢固地卧装于基础上时,则可使用适当厚度的垫板,并将地脚螺栓拧紧,以防底座产生歪斜。

4.2决不可用榔头等类工具对传动部件施加敲击,以免损坏轴承和传动部件。

安装管路时,应将管内杂物清洗干净,以免杂物落入泵内,造成研伤或咬死。

4.3泵和电动机中心线应准确找正。

由于在安装运输过程中,或由于泵、电机温度变化,有时会使二者中心线错位,应在启动前,再找正一次。

4.4联轴器的找正如图四所示。

先在联轴器法兰的外圆周上放一直尺,首先找正高、低两点,然后找正两个侧面。

在圆周的几个方向上找正没有偏心后,再找正端面的平行度。

对于端面平行度的找正如图五所示,在两个联轴器端面之间插入一塞尺,并在联轴器大端的外圆周上对称选四个位置,调整间隙宽度使其相等。

一般所需间隙为3~5mm,反复调整好之后,将其固定。

 

4.5为防止介质中的杂物进入泵内造成研伤或咬死,应在泵进口处安装一个容量足够大的过滤器。

滤网一般应大于40目,过滤器的过滤面积视介质的粘度而定,一般应大于20~30倍入口面积。

网孔尺寸视介质粘度和清洁程度而定。

对可能由于管道阻塞等原因而造成出口压力增高的场合,出口管线应增加旁路安全阀,在管网上使用时,出口管线上应加装单向阀,以防回流、压力增高、影响泵的密封。

如图六所示。

 

4.6配管不应有泄漏,要十分注意管道气密性,应尽量减少进口管道阻力,以防进油量不足或产生汽蚀。

在下列情况下管路阻力会增大:

(1)根据介质流量和粘度情况,管道直径显得太小时;

(2)管道太长时;

(3)配管转弯太多时;

(4)吸入过滤器容量太小时;

(5)温度低,介质粘度增高时。

五、泵的结构和作用

5.1泵体和衬套

泵体一般为焊接结构,底部带有保温夹套。

在泵体内装有衬套,衬套内有两个平行孔,以便将两根螺杆装入。

衬套磨损后可以更换。

5.2螺杆

每根螺杆上均有一左一右两个螺套,螺杆在衬套内运转时,由于螺杆相互啮合,推动液体不断前进。

螺杆由支架上的滚动轴承支承,在主、从传动轴上装有传动同步齿轮。

5.3轴承

每个支架上均安有滚动轴承,轴承由耐热材料制造,尾部轴承一般用于限定轴向移动,前端轴承可以自由伸涨。

轴承用油(或脂)润滑,油品种类按第十节中要求。

5.4轴密封

轴密封一般采用螺旋组合密封或波纹管机械密封。

密封件的材料一般按介质选用或用户要求选定。

5.5安全阀

一般泵体上都可加装安全阀,安全阀是内流式的,不必另加管道。

5.6保温夹套

泵体上带有保温夹套,工作中,尤其是对于输送低温下易凝固介质时,在停泵后重新启动前,应预先通入蒸汽等热介质进行加热。

以免启动时产生困难。

六、操作

6.1泵投入运转时,将润滑油注入齿轮箱中到标定水平,并在前支架滚动轴承处加注润滑油(脂)。

6.2打开进口阀和排出阀,让介质充满泵内。

6.3打开保温蒸汽阀门,使泵内介质升温到需要温度。

6.4手盘动联轴器,检查是否有异常现象。

6.5检查电机运转方向是否正确。

6.6启动时,先点动开关试转,在确定无异常现象之后,再接通开关,进行连续运转。

6.7在开始连续运转后,应检查压力、轴密封及振动等是否有异常现象。

6.8按用户需要,调整泵本身或者旁通管路上的安全阀启跳压力。

6.9待正常运转后,关闭保温蒸汽阀门。

七、拆卸

泵的拆卸按下列程序进行:

7.1卸开联轴器部件,将泵吊出,拆下联轴器。

拆卸联轴器时,宜用联轴器拉出器,不得用锤击,以免损坏轴承。

7.2泄放油液,卸下齿轮箱。

放掉泵体内液体。

7.3卸下前端压盖,松开主、从动轴上锁紧螺母和螺栓。

7.4利用支架上专用螺钉,卸下前支架及轴承。

7.5松开螺栓,卸下齿轮,卸下后支架上轴承压盖。

7.6利用后支架上专用螺孔,把后支架连同螺杆一起卸下。

7.7欲从后支架上卸下螺杆,可于两轴端置一木板,轻击木板即可将两螺杆同时取出。

八、复装

复装程序与拆卸程序基本相反,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8.1所有零件应认真清洗干净。

8.2后支架上轴承应紧贴在轴和孔的肩面上。

8.3利用加于轴承间的调整垫片,消除后轴承游隙,防止轴产生窜动,一般安装后轴向窜动量小于0.05mm。

8.4利用从动螺杆上调整螺栓、螺母,调整螺套齿侧面间隙使之相等,这可拿一张白纸作为背景来观察,或用塞尺检查。

8.5组装后,用手盘动应灵活。

装联轴器时不宜用力猛击,如若嫌紧宜用热套法。

九、可能发生的故障

序号

故障

可能的原因

处理方法

1

泵不抽液

1、旋转方向反了

2、阀门关闭

3、吸入管吸入空气

4、吸入管未插进油液里

5、吸入位差太大

6、介质粘度太高

7、机械密封泄漏

8、螺套、衬套过度磨损

检查

2

流量不够

1、吸入管吸入空气

2、机械密封泄漏严重

3、吸入位差太高

4、安全阀泄漏

5、介质粘度太低

6、介质为汽、液混合物

7、吸入管未插入油液里或堵塞

8、螺套、衬套磨损

9、回流阀门开度太大

检查

3

有噪音

1、吸入管漏气,机件磨损

2、介质粘度太高、吸入管堵塞

3、介质汽压太高

4、同心度误差太大

5、轴承磨损严重

6、齿轮磨损严重

 

7、

 

检查

4

流量不均匀

1、安全阀泄漏

2、介质粘度过高

3、吸入管未插入油液里

检查

5

泵发生闷车

1、硬性物质塞住螺杆

2、轴承损坏,锁紧螺母松动

3、齿轮或紧固螺钉松动

检查

6

泵体过热

1、安全阀泄漏

2、介质粘度过高

3、同心度误差太大

4、轴承损坏

5、保温时间太长,阀门未关

检查

7

电机超负荷

1、排放压力太高

2、介质粘度太高

3、安装不当

4、轴承、同步齿轮损坏或磨损严重

检查

 

十、润滑

应对滚动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一般齿轮箱加注90#工业齿轮油(sy1172-80),轴承加入钙基润滑脂(油)ZG-4(GB491-85),可在每工作2000小时左右加换油一次。

齿轮箱的油面高度应在泵起动后,略高于油标中心线。

十一、定期检查

通常情况下该泵不必过多检查,只在较长时间运转后,因轴承、齿轮、螺套、衬套等过度磨损,导致流量、压力下降后,应及时更换有关零件。

此时按拆卸一节顺序,将泵解体并复装。

十一、易损件目录

1、齿轮

2、机械密封

3、螺套A、B二种

4、滚动轴承二种

5、衬套

6、J型油封二种

7、主动轴

8、从动轴

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订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