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73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docx

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

2017年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

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

仕数不遇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对曰:

“吾仕数不遇,自伤年

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

“仕奈何不一遇也?

”对曰:

“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

获得机会。

②武力:

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

(1)吾更为武()

(2)武主又亡.()

12、翻译画线句。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

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

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11.

(1)更改

(2)去世(各2分如有错别字扣分)

12.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

(2分)

13.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

14.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

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其子泣曰:

“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①榎(ji匕)楚:

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a

n,悔改。

③抟: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

ch1: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11、

(1)经得住(能承担)

(2)让(2+2分)

12、A(3分)

13、怒一一惊(每空2分)

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李郃观变

窦宪°纳妻,天下郡国①皆有礼庆。

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③李郃谏曰: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

许之。

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

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①窦宪:

东汉人贵族,窦皇后的哥哥。

倚仗权势,横行不法。

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

°郡国:

行政区域名称。

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

°户曹:

古官职名称•。

°扶风:

古地

名。

1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3分)

A.将要坐下B.将要获罪C.面对获罪D.面对坐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请求自行,取之。

1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那些人。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14、

(1)李郃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

其二(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2)“李郃观变”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11.(3分)B

12.(3分)李郃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

13.(2分)给窦宪送礼的

14.(4分,每小题2分)

(1)窦宪将面临杀身之祸

(2)避免太守与窦宪同流合污

2017年静安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南丰过荆襄,后山携所作以谒之①。

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②。

适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

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

南丰云:

“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

不知可分略删动否?

”后山因请改窜③。

但见南丰就坐,取笔抹数处,每抹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④

削去一二百字。

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

【注】①曾巩,南丰人,此处以南丰指代曾巩。

后山,指北宋诗人陈师道。

谒,拜见。

②款语,亲切交谈。

③改窜,修改涂抹文字。

④凡,总共。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因托后山为.之()

(2)穷日之力方成()

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格外完备

B•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格外完备

C•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好像很完备

D•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好像很完备

13、选文中,南丰对后山的态度是,后山对南丰的态度则是1_(4分,每格1分,均用原文回答)

14、如果要引用这个故事作为论据,它最适合论证的观点是()(2分)

A.我们写文章要力求简洁B.我们做学问要不耻下问

C.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D.我们要善于展现自己的才能

11、

(1)写(2分,写“做”得1分)

(2)穷尽/完结(2分)

12、B(2分)13、爱(2分)叹服(2分)14、A(2分)

2017年徐汇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

一日,幅巾杖履,独游山寺。

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

公坐其下,

之顾。

有一客□问公曰:

“亦知书否?

”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

“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

惭俯而去。

【注】①遇:

获得机会。

②武力:

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

(1)退居金陵()

(2)惭俯而去()

12、翻译画线句。

(2分)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13、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入文中方框内。

(2分)

有一客□(徐怒)问公曰:

“亦知书否?

14、这篇文章讽刺了这类人。

(3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12分)

11.(4分)居住安居离开,

12.(3分)王安石坐在他们的下首没有人看他。

13.(2分)徐

14.(3分)傲慢无理等意思(对即可如目中无人,自命不凡,夸夸其谈,自以为是)。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孙子荆与王武子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

“当枕石漱流”,误曰:

“漱石枕流。

”王曰:

“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曰:

“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①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

垂涕。

哭毕,向床曰:

“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②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

“使君辈存,

令此人死!

”。

【注释】①雅:

向来。

②体:

贴近。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临尸恸哭临()

(2)卿常好.我作驴鸣好()

12、下列对“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天)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B.(上天)假使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就要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C.(上天)让君子们活着,让发笑的人去死!

D.(上天)假使让君子们活着,就让发笑的人去死吧!

13、“宾客皆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4、下列和孙子荆形象不符的一项是()(2分)

A.有情义B.有才华C.

(四)课外语段阅读

11、

(1)靠近,面对(2分)

12、A(3分)

13、①表现孙子荆模拟驴鸣的逼真诚(3分)

14、C(2分)

2017年黄浦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

“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

而问曰:

“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

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

名声,名望。

③太学:

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

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

救济,周济。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子孙窃怪之()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B.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C.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D.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13、张堪提出“欲以妻子托朱生”的请求,朱晖的态度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堪卒”后,

朱晖“闻其妻子贫困”后的举动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中可以看出朱晖是一个的

人。

(5分)

11—13题(12分)

(1)向来,一向

(2)偷偷地,暗中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4分,每个2分)

12.(3分)C

13.

亲自前去看望,送了丰

重情义、讲信义(2分,“重

(共5分)只是拱手没敢答应(1分,未写“拱手”只写“没有答应”也可)

厚的钱款接济(2分,“亲自前往”和“用钱款接济”两个举动各1分)

情义”和“讲信义”写出一点即可)

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

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

“恐成疾,

不可。

”太宗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注释】①掇:

抓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2、文中与“蝗虫大起”相照应的是

11-13题(12分)

(2)立即

无害百姓(或“移灾朕躬,无害百姓”

勇于担责

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石季服药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

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

其父思之,以为:

“是,良医也。

奈何疗之而不病除?

”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

乃复迎医,进而前药,三饮之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什么治疗她的病不是彻底根除呢?

B.为什么好医生治常见病也不见效果呢?

C.怎么会看病好久了病症还不消除呢?

D.什么治疗方法能让女儿的病快好呢?

12、石家小女的病“久而不除”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3分)

13、石家小女的病从“久而不除”到“三饮之而疾已”的变化,给人的启示是(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10、(4分)

(1)让,叫,令

(2)偷偷地,暗地里

11、(3分)C

12、(2分)“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

(凡事光说不做没有效果)(指出“名”与

13、(3分)一切有用的措施,只有落实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

“实”等关系亦可)

2017年虹口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片善,金忠①必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②张氏尝数辱公。

公为尚书时,

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然公荐用之。

或曰:

“彼不于公有感③乎?

”曰:

“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

人之长?

【注释】①金忠:

明代人②里人:

同乡人,邻居。

③感:

通“憾”,怨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虽有素与公异者()

(2)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12、文中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4分)

13、从文中看,金忠是一个的人(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11.

(1)原来,本来;

(2)原因,缘故。

12.张氏曾经多次羞辱金忠。

13.宽容大度,公私分明,任人唯贤。

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秦桧

秦桧为相日,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①,每著实,桧默数焉。

忽亡其二,桧佯不问。

一日将排马②,忽顾谓左右取斧伐树,有亲吏在旁,仓卒③对曰:

“实佳甚,去之可惜。

”桧反顾曰:

“汝盗食吾榴。

”吏叩头服。

【注释】①都堂左揆前,指都府的②排马,检阅马匹③仓卒,同“仓促”

12、秦桧认定“汝盗食吾榴”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3、秦桧察盗之事揭示的道理是(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4分)

(1)失掉,失去,缺失

(2)果实

12、(4分)吏说树上的果实味道很好,说明已经偷吃过果实(4分)

13、(4分)做事要讲究策略(多动脑筋)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遇事要沉着冷静

2017年长宁(金山)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

“痛邪?

”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

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②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邪?

”范笑而受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范宣:

晋朝人。

②韩豫章:

指豫章太守韩伯。

③裈(km):

裤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1)宣洁行廉约(

(2)遗绢百匹(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和范宣扯了二丈绢。

B.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C.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和范宣在车中扯了二丈绢。

D.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在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12、范宣“误伤指,大啼”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从上文看,范宣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是。

(3分)(四)(12分)

10、

(1)品行(2分)

(2)送给,赠送,馈赠(2分)11、D(3分)

1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分)

13、富有孝心、生活节俭(3分)(如写“清正廉洁”得1分)

2017年浦东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甲文

鉴①得归乡里。

于时所在饥荒。

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②。

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

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咸相谓曰:

“今天子播越④,中原无伯⑤,当归依仁德,可以亡后。

”遂共推鉴为主,

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峄山。

乙文

峄山……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如数间居处,其俗谓之峄孔。

……永嘉中,太尉郗鉴将乡曲逃此山,胡贼攻守不能得。

【注释】①鉴,郗鉴,人名②资赡:

资助,供给。

③曲,偏僻的地方

④伯越:

流亡不定。

⑤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鉴得归乡里()

(2)可以后亡()

12、甲句中划线句“鉴复分所得”,“所得”具体指的是。

后来,他被众人推举为首领,是因

为他具有“”的美德。

(4分)

13、乙文解释了郗鉴选择峄山为避难所的理由:

(4分)

(1)

(2)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11.(4分;各2分)

(1)返回,回归

(2)逃跑,逃亡

12.(4分;各2分)州中之士资赡他的物资仁德(或:

仁、义;答“恩义”,扣1分)

13.(4分;各2分)

(1)峄山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可以居住;

(2)地形易守难攻

2017年青浦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

五侯擅恣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⑤,称疾而归。

吴人有烧

桐以爨⑥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注】①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②陈留:

古地名。

③圉(yd):

县名。

④擅恣:

放纵,不受约束。

⑤偃师:

县名。

⑥爨(cum):

烧火做饭。

11、

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

(2)闻邕善鼓琴()

12、

与“果有美音”相照应的句子是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蔡邕从小涉猎广泛,博学多艺。

B.

祭邑因琴乙咼超而被徐璜等五侯举存。

C.

蔡邕因病在发遣途中被迫折返。

D.

蔡邕火中救木成就了“焦尾琴”佳话。

11、

(4分)

(1)爱好(2分)

(2)擅长(善于)(2

〔分)

12、

(4分)C

13、

(4分)C

2017年闵行区初三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邓羌义勇

王猛①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②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

邓羌请之

曰:

“成,大将也,宜宥③之。

“猛曰:

”若不杀成,军法不立。

“羌固请曰:

“羌之部将也,虽违期应斩,羌

愿与成效战④以赎之。

”猛弗许。

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

猛问其故,羌曰:

“受召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

猛谓羌义而有勇,使语之曰:

“将军止,吾今赦之。

”成既免,羌诣.猛谢。

猛执其手曰:

“吾试将军耳。

将军

于部将尚尔,况国家乎!

吾不复忧贼矣”

注释:

①王猛(325年--375年),十六国时期前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率军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亮第一人”。

②觇:

看,偷偷地察看。

③宥:

饶恕,原谅。

④效战:

尽力作战。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将军止()

(2)羌诣猛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期日中,及昏而反

"于部将尚尔”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3分)

a?

?

13、邓羌

(1)

(2)

(3)

“成既免,羌诣猛谢”

14、请概括王猛的性格特点。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

(1)(2分)停止。

(2)(2分)拜访,谒见。

12、(3分)(王猛和徐成)约定时间在中午,

“反”字要翻译各1分)

(徐成)到了黄昏才返回。

(后半句补充徐成1分,“期”字和

13、(3分)

(1)成,大将也,宜宥之

(2)羌愿与成效战以赎之

(3)严鼓勒兵,将攻猛(答出

 

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14、(2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宽容大度(任答2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