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657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docx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各三篇23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

(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

(课件出示朱德像)。

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

朱德

师:

“朱”字是个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朱”字),手竖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朱” 。

(生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师:

这两横,第二横要写得——

生:

长一些

师:

下面的撇和捺——

生:

要舒展。

师:

他是谁?

生齐答:

 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

“朱德”)

师:

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

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

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

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

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

从网上找的

师:

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

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

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

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

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

(出示:

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

扁担

师:

(板书:

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

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

可以用来挑粮

师:

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

可以用来挑水

师:

(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

方便

师:

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

为什么呢?

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放大出示:

朱德记,生齐读)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生:

言字旁,加个己。

师:

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

右边的竖弯钩不能出头。

师:

(在田字格中范写,用红笔写竖弯钩)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知道这个“记”什么意思吗?

是表示要记住吗?

生:

不是,是记号的意思

师:

(出示:

记号,标志)在这里“记”表示“记号,标志”,就是朱德在扁担上做了个——

生齐:

记号。

师:

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

朱德

师:

(板书:

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

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

扁担

师:

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

生齐:

朱德

师: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

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

你们突出了——

生齐:

“朱德”和“扁担”

师:

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

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

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

(板书:

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

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

(板书:

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

战士们都劝他,让他不要再挑粮了。

师:

(板书:

劝)朱德听不听劝?

(生摇头)战士们又怎么做的呢?

生:

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

(板书:

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

朱德同志同志又做了一根扁担。

师:

(板书:

做)

完成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做

       劝         藏

           战士们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要求)

师:

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zhì      shǒu    ɡōnɡ  ɡānɡ

同志  坚守  围攻  井冈山

bì          chǎn     jì

必须  生产  标记  一块儿

quàn   bìnɡ

劝说  并

dí         lù dǒu

敌人   山高路陡  

fěn suì   yuè

粉碎   翻山越岭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

“冈”“攻”“并”后鼻音。

“路”声母是l,“粉”前鼻音)

师:

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顺序改变了一下,你还能认识吗?

(分行出示词串)

朱德  扁担  井冈山

坚守  粉碎  敌围攻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指名读)

师小结:

这排列有规律的,节奏鲜明的词串,每一行就向我们展示了故事中的一幅画面,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学生齐读)

师:

(点击:

“攻”“守”变红)让我们将目光停留在这变红的两个字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是一对反义词。

师: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攻的反义词是——

生:

守。

师:

(出示带有田字格的“攻”和“守”)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生1:

“攻”字左边是个“工”,右边是个反文旁。

师:

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

“工”字要把横改成提。

生2:

反文旁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生3:

“守”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个寸。

师:

小朋友们用熟悉的部件加起来记刚学的生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识记方法。

敌人对我们井冈山根据地围攻,我们红军就要——

生:

坚守

(出示:

围攻——坚守)

师:

下棋的时候,对方进攻,你就要——

生:

防守

 (出示:

进攻——防守)

【将生字放在词串中认读,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词串中的一对反义词,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并在语境中拓展相关的反义词,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便于学生灵活运用。

师:

刚才读课文时,有几个长句子你读得顺畅吗?

(出示长句子: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这个句子说的谁呀?

生:

朱德同志

师:

他去干什么呀?

生:

去挑粮

师:

他一个人去的吗?

生:

不是,他和战士们一道去的。

(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学生根据划分的停顿记号齐读。

师:

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就这样,中间停顿几次,吸吸气再读,句子就不觉得长了。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

(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学生自由练读,讨论)

(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齐读)

师:

长句子会读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和评价。

【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读通读顺长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基础,所以,在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上,我用一个句子进行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语义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师: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

2句。

师:

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

生1:

我知道了时间是1928年。

生2:

我知道了是在井冈山上。

生3: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主席会师了。

师:

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这句中读出这么多东西。

以后读书就得这么读。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会师是什么意思?

师:

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谁跟谁,在什么地方会师?

生:

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会师。

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指着图片介绍)这就是井冈山,看,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这是谁?

生:

毛主席

师:

1927年,毛主席带领部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

这是谁呢?

生:

朱德同志

师: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

会师

师:

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

生:

增多了

师:

力量更——

生:

强大了

师:

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师:

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

生2:

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生3:

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师:

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生4: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师:

是呀,大家多开心啊!

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

(指图,引读第二句)红军在——

生:

山上

师:

山下不远处就是——

生:

敌人

【借助图片,随文理解“会师”,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理解。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高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会战士们会师时的兴奋和激动,第一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师:

(出示带田字格的“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

上面是个“士”,下面是个“心”。

生2:

上面 “士”字,第二横短。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教师范写,“士”字第二横用红笔写。

)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所以上面是个“士”字。

你会给这个字组词吗?

生1:

同志

生2:

斗志

师:

我们比赛的时候要有斗志,争取拿——

生:

第一名

生3:

志气

师:

我们小孩儿要有志气。

生4:

志向

师:

是的。

我们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

(出示词语:

同志  志向  志气  立志,学生齐读)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习字册上把这节课学的5个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

(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识字写字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

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我把生字从结构的角度分类,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培养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观察字形的兴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

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出示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

(二)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

(课件出示朱德像)。

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

朱德

 

  师:

朱字是个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朱字),手竖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朱。

(生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师:

这两横,第二横要写得——

 

  生:

长一些

 

  师:

下面的撇和捺

 

  生:

要舒展。

 

  师:

他是谁?

 

  生齐答:

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

朱德)

 

  师:

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

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

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

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

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

从网上找的

 

  师:

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

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

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

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

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

(出示:

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

扁担

 

  师:

(板书:

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

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

可以用来挑粮

 

  师:

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

可以用来挑水

 

  师:

(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

方便

 

  师:

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

为什么呢?

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放大出示:

朱德记,生齐读)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生:

言字旁,加个己。

 

  师:

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

右边的竖弯钩不能出头。

 

  师:

(在田字格中范写,用红笔写竖弯钩)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知道这个记什么意思吗?

是表示要记住吗?

 

  生:

不是,是记号的意思

 

  师:

(出示:

记号,标志)在这里记表示记号,标志,就是朱德在扁担上做了个

 

  生齐:

记号。

 

  师:

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

朱德

 

  师:

(板书:

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

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

扁担

 

  师:

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

 

  生齐:

朱德

 

  师: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

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

你们突出了

 

  生齐:

朱德和扁担

 

  师:

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

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

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

(板书:

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

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

(板书:

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

战士们都劝他,让他不要再挑粮了。

 

  师:

(板书:

劝)朱德听不听劝?

(生摇头)战士们又怎么做的呢?

 

  生:

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

(板书:

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

朱德同志同志又做了一根扁担。

 

  师:

(板书:

做)

 

  完成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做

 

  劝藏

 

  战士们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要求)

 

  师:

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同志坚守围攻井冈山

 

  必须生产标记一块儿

 

  劝说并

 

  敌人山高路陡

 

  粉碎翻山越岭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

冈攻并后鼻音。

路声母是l,粉前鼻音)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三)

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

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片段1:

老师:

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学生:

挑粮上山。

老师:

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学生1: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学生2:

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学生3:

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老师:

说得对。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

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学生2:

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学生3:

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学生4:

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学生5:

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

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老师:

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学生1: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

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

学生2:

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学生3:

他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老师:

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1:

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

朱德工作很忙,现在还要走这么多路,说不定会累出病来的。

学生2:

而且山高路陡。

老师:

什么是“山高路陡”?

学生1:

山很高,路也不平。

学生2:

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

老师:

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

(老师做了个手势)

学生1:

路很窄。

学生2:

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学生3:

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老师:

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

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老师:

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1: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学生2:

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学生3:

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老师: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片段3:

老师:

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学生:

没有。

老师:

从哪个词看出来?

学生:

不料。

学生:

也就是没有如愿以偿。

学生:

朱德又找来一跟扁担,写上:

“朱德记”三个大字。

老师: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学生2: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3:

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学生4:

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老师: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

这就让大家——

学生:

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老师:

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成功点击:

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的再现,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们带着情感进入主客观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这时,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当学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时,心灵的闸门就已经开启了,人物的个性得到鲜明地再现。

教学是一种艺术,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一)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先已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

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体完全交给了学生,但教学时间没能很好的掌控,一节课下课时没能完成教学环节,延长了时间,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时间,从容的完成教学目标。

2.在让孩子说记字方法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记这个字,这方面做得不好。

3.在介绍朱德同志时,介绍的信息量太大,孩子不容易懂。

应该把朱德爷爷的照片放得更大一点。

4.语言不够流畅,声音太小。

通过以上几点的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我会一定改进。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二)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补充了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告诉学生十大元帅是:

林彪、朱德、陈毅、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

我一边介绍一边在心里感触“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如果平时能多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历史、革命题材的书籍,现在上起课来就轻松多了,这是我今后应该加强引导的方面之一。

   在品读课文,理解课文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

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对“井冈山”等词语感到陌生,我又稍加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会师”,学生在自己的“半知”和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介绍去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

”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