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41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四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四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四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四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四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四年级.docx

《科学四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四年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四年级.docx

科学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1、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即重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力越大。

  

2、将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将杯子口朝下放入水中,纸不会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去,所以纸没有湿。

这个实验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3、空气***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性,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以及气垫船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性。

  

4、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这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热气球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6、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占21%),氮气(78%),其它气体(1%)。

  

7、氧气能支持燃烧,在登山、潜水及医院能用到。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作为一种灭火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个方法。

  

8、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9、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排烟、汽车尾气排放、杀虫剂的使用,家里使用的一切消耗能源的物品及化学物质也在随时污染着空气。

  

10、保护与净化空气的一些做法:

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尽量利用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使用无氟家用电器、禁烧秸秆、用液化气作汽车燃料等。

  

11在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

  

1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单  

位是摄氏度,(℃)。

  

13、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在固体中以热传导为主,在液体中以热对流为主,在气体中以热辐射为主。

  

14、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不一样:

沙的吸热性能好,散热性能差,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水的吸热性能差,散热性能好,是一种很好的散热材料,许多机器都用水作为散热剂。

  

15、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也不一样: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升温快,吸热多。

  

16、物体受热以后形状、体积会改变,有一些物体受热后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17、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

  

  

18、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踩瘪的乒乓球(不破)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

  

19、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不停地翻滚,且温度不再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

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都要吸收大量的热。

  

21、云、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在高空的是云,在低空的是雾。

  

22、雨、雪的形成:

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

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

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就会下雪。

  

23、露、霜的形成:

夜间,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凝结成小水珠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如果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蒸气会凝固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24、物体三态的变化:

固体(冰)吸热可变成液体(水),  

液体(水)吸热可变成气体(水蒸气);  

气体(水蒸气)放热可变成液体(水),  

液体(水)放热可变成固体(冰)。

  

2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让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能停止。

  

26、声音能通过空气、水及固体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土电话是利  

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实现的。

  

27、耳朵有着非常复杂的构造。

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

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

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8、在人耳中声音传递的路径:

声源传入耳廓,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听小骨、耳蜗,至听神经。

  

29、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频率。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声音强;距离声音近时,也会感觉到声音强。

  

30、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1、生活中有许多令人不愉快的声音,这些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音”。

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我们要想办法减少噪音,比如不要大声喧哗,轻声关门等。

  

3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粮食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生长发育必需有食物;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供给我们能量和保持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食物,另外,水也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成分。

  

33、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

  

34、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每天食物的摄入量从多到少依次为:

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然后要多吃蔬菜、水果,常吃鱼、虾、肉、蛋类,每天要吃豆、奶类,少吃油、盐、糖类。

根据这些,为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注意合理搭配食物,营养全面。

  

35、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食管,胃,肝,小肠,大肠。

  

36、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口腔中被初步嚼碎,经过食管送到胃,胃进行消化,不停地蠕动将这些被初步嚼碎的食物进一步磨碎,变成食糜,送到小肠,小肠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来到大肠,大肠吸收了其中的水份,残渣被排出体外。

  

37、好的饮食习惯: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有荤有素,有粗有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

长——短——长。

  

2、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3、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4、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

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等。

  

5、昼夜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

  

6、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7、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8、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9、月相的变化规律:

从月初至月末依次是:

  

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0、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

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但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

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

  

11、昼夜变化对动植物都有影响,如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动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12、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13、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

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是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

林奈的“钟”非常准确,直到现在,欧洲人仍以这种“钟”来布置花坛。

  

第二单元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常见光源:

太阳、星星、萤火虫、灯、蜡烛火等,月亮不是光源。

  

3、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5、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相等。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的用途:

做照相机的镜头、老花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

  

7、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8、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望远镜是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制成的。

  

9、光是有颜色的。

阳光被三棱镜分解后的色彩: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一现象是1666年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10、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将它们混合后是白色,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

  

11、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由此显现的色彩也不同。

  

第三单元  

1、一个基本电路由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组成。

  

2、认识常用的电路符号。

  

3、能画出简单的闭合电路图。

  

4、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导体:

铁片、钥匙等金属做的物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常见绝缘体:

塑料制品、橡胶、木头、布、纸等。

  

5、生活中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插座的里面需要导电,用导体金属做,外壳不能导电,用绝缘体塑料做;电线的外面都用橡胶皮包好,是为了绝缘……  

6、家庭用电的危险行为:

许多电器连接在一条电线的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过热发生火灾;用湿布擦拭电灯、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触电,很危险。

  

7、当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请专业人员来修理。

  

8、磁铁有南极(S)和北极(N),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9、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

指南的一头称为南极(S),指北的一头称为北极(N)。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它被称为司南。

  

10、测量比较两块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

用磁铁去吸大头针或回形针等,吸得多的磁力大。

  

11、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门吸、带磁性的冰箱门、磁悬浮列车等。

  

12、电可以产生磁。

把电线按照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吸起大头针或回形针等。

  

1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磁力大小还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也越大。

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而且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也会改变。

  

14、电磁铁的应用:

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电铃等。

  

第四单元  

1、人一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与脉搏次数是一样的。

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都会加快。

休息后会慢慢趋于平静,直到恢复到和运动前一样。

  

2、人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气管和支气管;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人进行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是心脏和血管,通过血液流动,可以把大量的氧气和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并能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4、人在运动时,因为需要的能量增多,所以就要加快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同时也要血液加快循环,以便更快地将氧气和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

所以人在运动时,呼吸和血液循环会同时加快。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体育锻炼能增加人的肺活量,使心脏更有力。

  

6、保护肺和心脏要注意: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吸烟,不喝酒。

  

7、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锻炼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1、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它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细菌很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如用细菌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等。

但有些细菌会使食物变质,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3、病毒个头更小。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然而,病毒一旦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就能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影响。

  

4、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5、霉也是一种微生物。

霉有多种颜色,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

  

6、霉的好处:

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并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不但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还利用其他的霉生产各种抗生素。

霉的坏处:

霉菌也会引起食物、物品等霉变。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7、物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8、生物体大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细胞是有生命的。

  

9、地球是圆球体,赤道周长4009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

  

10、人类探索地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1、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顶端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

据此,人们猜测地球是个圆球体。

  

12、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航行,1522年,他们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13、地球内部分为地壳(是地球表面坚硬的岩石,只有薄薄的一层);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岩石);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14、如果把一个煮熟的鸡蛋比作地球,鸡蛋壳代表地球的地壳,鸡蛋白代表地球的地幔,鸡蛋黄代表地球的地核。

  

15、地壳内部的温度:

从地表每深入30米,温度约升高1摄氏度,计算一下地壳20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能是多少。

  

16、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17、地球上的地形有:

高原、平原、山脉、沙漠、丘陵、盆地、森林、河流、海洋……  

18、地球表面的构成:

岩石(构成地球的固体);水(构成地球的液体);大气层(构成地球的气体);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

  

19、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

  

20、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这就是地震。

  

2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22、裸露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会破碎,这就叫风化。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卵石也是岩石,它就是破碎的岩石经过水的冲刷,被磨得很光滑。

  

23、我们周围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策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水的三态变化和铁水变钢锭是属于第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生鸡蛋变成熟鸡蛋、火柴燃烧、面粉做成馒头、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气泡产生都是属于第二类变化。

  

2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要防止铁生锈,可以通过擦去水分、喷漆、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覆盖搪瓷和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等方法实现。

  

25、像白醋这样,能够让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用紫蓝水或试纸可以鉴别它们。

  

26、紫甘蓝水和试纸就是指示剂,它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7、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肥皂去污的原理:

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别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服也就洗干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