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7856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形势.docx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200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第二部分: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

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部分:

200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预测

引 言

对于2006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但供求不匹配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

中国毕业生网([url]

一、中国毕业生网([url])2005年4月到12月期间400多万次用户访问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用户访问偏好,查询关键词排行,用户关注点,用户关心度等;

二、《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三、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

四、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的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

五、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六、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问卷调查;

七、前程无忧[url][/url]的《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八、其它形式的分析报告及问卷调查。

申明:

本报告采用数据及文字均为官方发布,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一部分:

200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5年大学毕业生获得的薪水整体有所上升,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满意度提高了,表现得更理性、平和。

2005年课题组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这份调查涉及东、中、西部地区16个省份的34所高校,其中“211工程”高校9所、一般本科院校20所、专科及高职院校5所。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22万份,其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16.6%,本科毕业生占78.5%。

我们具体看一下结果。

2005年调查显示,只有2.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4.6%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32.8%的毕业生感到满意,50.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0.3%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

2005年大学生平均月收入比前两年有所上浮

在这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

统计结果显示,与前两年相比,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比2003年高出37元。

但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比2003年减少20.6个百分点,为20.3%;1001元~2000元的占65.4%,比2003年增加了19.9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学历越高起薪越多。

专科毕业生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

同2003年相比,本、专科毕业生的起薪略有上升,但硕士和博士的起薪有所下降。

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三资企业和科研单位略高,分别为1987元和1888元;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1626元、1592元和1529元;学校较低,为1365元。

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

大学生的就业更理性化。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开始“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县城分布。

”其中在县城和乡镇工作的已占27.4%,在农村的为1.9%。

而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为70.7%,与两年前的调查相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学校和私营企业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29.7%、19.3%和16.3%;三资企业、国家机关和科研单位分别占9.5%、9.2%和4.7%。

私营企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但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大学生们选择在私营企业工作还有后顾之忧。

专科和高职的就业率上升本科、硕士和博士就业率略降

大学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调查表明,形势并非一年比一年差,反而有所好转。

大学生毕业时真正签约者虽然只有33.7%,但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生毕业时的状况,这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1类,包括:

1.已经签约(33.7%);2.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13.5%);3.虽有接收单位,但自己不想去(5.0%);4.等待接收单位的最后答复(4.1%);5.尚未找到接收单位(13.3%);6.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3.6%);7.保送研究生(4.8%);8.考取研究生,已经获得录取通知(12%);9.准备出国(2.3%);10.申请不就业,包括准备考研(4.8%);11.其他(3.0%)。

如果将上述第1、2、6、7、8、9、10项均视为“确定去向”,则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达到了74.5%,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调查数据中,专科生的比例明显少于2003年。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发现,毕业生的就业率还存在以下几大差异

一是不同学历之间的就业率差异依然显著。

专科和高职为59.1%,本科为77.6%,硕士和博士分别为84.1%和79.3%,与2003年同期相比,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就业率都略有下降,而专科和高职的就业率却上升了24.4个百分点。

二是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东、中、西部地区就业率分别为:

78.8%、75.1%和65.0%。

三是各类型学校之间差异明显:

“211工程”大学的就业率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率为70.9%;而专科学校的就业率为58.9%。

四是性别之间存在差异:

男性的就业率为77.1%,女性为71.2%。

其中,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的比例达到21.3%,比男性高出3.8个百分点。

学校渐渐成为就业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在国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很重要,如美国的高校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源,会千方百计保证就业率,他们在就业指导上更加细致入微、效率更高。

”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多地是依赖学校。

有47.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

毕业生对求职信息量的满意度

只有3.8%的毕业生认为求职信息完全能满足需要,59.4%认为基本能满足,有36.8%认为不能满足需求。

尽管如此,这与2003年相比情况已经有较大的改善,不满意程度下降了12.1个百分点。

第二部分: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而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1)气质、性格: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

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

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智能。

由于个性特征左右着个体的行为表现,个性特征的职业适应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倾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则表现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

是何种气质性格的人,在知觉速度或思维的灵活程度上是快还是慢,在意志努力或情感发生上是强还是弱,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还是倾向于内部,是认真负责还是轻浮粗心,是活泼热情还是好静羞涩,是机智敏捷还是呆板迟钝,是沉着冷静还是冒失鲁莽,是勇敢爽朗还是怯懦沉默,是镇定自信还是疑虑自卑,是温柔细致还是暴躁粗心,是刚毅实干还是办事拖拉,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等等,都有很大不同,如粘液型气质者较为适合流水线的工作,而抑郁型气质者不适合做推销员。

性格与智能也与择业密切有关,不同性格与智能差异往往是在某一职业中能否适应及有所成就的因素。

个性特征的自我了解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等方式来进行。

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2)兴趣、爱好: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例如,在工作、学习之余,是爱好读书还是闲逛、聊天?

是爱好钓鱼还是跑步、打球?

是爱好摄影还是绘画、书法?

是爱好舞蹈还是音乐?

是爱好种花种草还是养鱼养鸟?

是爱好打扮还是美容?

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考虑的因素。

因为有的职业需要某种兴趣爱好,也有的职业明确禁止和反对某种爱好。

(3)能力、特长:

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

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

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创造性、灵活性等诸方面;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言语表达(包括外语)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劳动的能力,专业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等等。

如果是重新谋求职业者还应分析自己的工作成绩和缺点,以便在求职时扬长避短。

(4)生理特征:

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

例如,体质较差,难从事繁重体力劳动;面貌丑陋也不适合当服务员;有些工作,女同志(或男同志)不能胜任等等。

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明确认识到的。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1)敢于竞争:

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

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升入好的中学和大学。

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评奖学金,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

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

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

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一是要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是必须在心理上准备同“铁饭碗、大锅饭”的传统告别。

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心理准备。

(2)善于竞争:

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

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

期望值是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的比值,期望过高会使心理压力加大,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焦虑,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

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

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很多大学生能力很强,却在面试时失败,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素质差有关。

要做到善于竞争,还要做到在面试时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锻炼出较好的口才,交流时口齿伶俐、表述清晰;合理利用有关规则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

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

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

失败者常常感叹求职择业真难。

现实确实如此,尤其是理想的或热门的职业更是如此,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这是商品经济社会普遍的现象。

职业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并不一定取决于职业本身。

在中外众多的伟大科学家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当初职业的起点并非那么“理想”。

富兰克林曾经是个钉书工人,华罗庚初中毕业后便帮助家里料理小杂货铺,也曾在母校干过杂务。

可见,较低的职业起点,并不贬低职业理想的价值,从现实的生活之路起步,也正是大多数科学家的职业理想迸发、形成的环境。

挫折是一种鞭策。

双向选择的本质意义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优胜者是这样,对失败者也是如此。

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

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具体表现在:

(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表现为:

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那么什么是知识结构呢?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宝塔型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

网络型知识结构。

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

毕业生具有这种知识结构,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

帷幕型知识结构。

这种结构的具体涵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对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启迪是:

在寻找职业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能够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定向调整,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弹性。

比如某学生原来专业是办公自动化,强调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当他看到社会上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需求较高时,就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各种计算机语言的基本原理,并尝试对某些应用软件的开发,毕业时就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能懂得较多的知识,能胜任多方面的工作。

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结果事业一事无成。

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一方面向实践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正确途径。

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调节,一方面要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另一方面要增强目标性,防止与自己专业方向无关的知识比例过大,以致降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

四、简历与求职信准备的过于死板

过多地依赖学校、导师、家人、朋友,导致毕业生并不清楚如何正确撰写自己的简历。

在“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招聘主管)筛选简历的习惯吗”一题中,43.5%的人选择了“网上有简历模板,照着填写一份应该就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了吧”这一回答。

还有38.6%的人日常看过报纸、杂志、网络文章和专门的书;只有14.6%的人临阵磨枪,在毕业前得到学校专门讲座的指导。

据了解,专业的人才网站(包括中国权威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中国毕业生网)均为网友提供免费的格式化的简历模板,但中华英才网的职业顾问告诉记者,大多数网友在应聘不同公司时简历是一样的,没有针对性,更没有明确注明申请的职位。

很多大学生准备的简历不仅不规范,内容也很难引起招聘主管的兴趣。

而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专员最头疼的,则是在浩瀚的简历中,找不到明确标注申请岗位的简历,“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帮助应聘者做出挑选”。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呼吁:

不要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要从实用的角度准备应聘。

具有针对性而且实用,是出奇制胜的基础。

应聘惠普(中国)有限公司的简历堆积有如小山,小陈的简历却脱颖而出了。

“与众不同的简历是获得面试的一种有效方法。

”前程无忧《人力资本》杂志执行主编孙虹钢介绍说:

“小陈用了一周时间做了个调查报告。

营销专业的小陈,很早就决定加盟惠普公司。

小陈在投简历前,连续一周在中关村几个电子市场销售惠普打印机的摊位前观察,专门询问那些不买惠普打印机的人原因是什么。

一周后,他做了个详细的分析报告:

有多少人不买惠普打印机?

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如何?

他们认为惠普打印机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最后,在长达几页纸的调查报告后面,他标注了一句话:

“如果想知道详细情况,请与我联系!

为什么惠普公司会关注这样一份特殊的求职简历呢?

惠普(中国)人力资源有关负责人表示,原因在于:

公司要招聘的是市场方面的职位,而小陈跑到销售第一线了解情况,态度可嘉。

另外,他的调查也很有意思,这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专家认为,小陈的简历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简历不仅针对公司招聘市场方面的职位,而且对公司而言也非常实用,因而能够出奇制胜。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应聘之前要对对象公司做一番调查。

五、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

在“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吗”一题中,有27.4%的人曾经向业内人士咨询过该行业的情况;有19%的人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前景乐观。

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2%。

同时,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在“你了解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吗”一题中,回答“不清楚”的人占了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而在目标公司实习过,深入了解企业情况的人只有9.1%。

众多调查表明了解企业的人受欢迎

一个北京市属院校的毕业生被世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录取了。

有关专家认为,这位毕业生的成功在于他的经历。

其实,工商管理被认为是最通常的专业,而学习这个专业的小超自己也没有想到能有这样幸运。

他从大三开始,就到某报纸的市场版实习。

他采访了很多企业负责人,了解了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同时,也发现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年下来,随着见报稿件的不断增加,经验的积累也不在话下。

在面试的时候,别人就拿几页简历,而小超展示的却是自己厚厚的作品,其中有不少问题都是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几次面试后,几家单位同时有意录用他,他最后选择了一家声誉很高的会计师事务所。

有专家分析,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需要学习金融的研究生,选择小超是因为他十分了解企业的情况。

如果是金融专业的但不了解企业的人,需要有一个很长的了解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就要付出很长的培养时间;而对于一个了解企业的人,即便他不是学习金融的,也不是研究生,但他能迅速把握企业需求,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效益,自然也是企业所需要的。

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

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

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当当网C2C业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招聘。

C2C业务人力资源经理胡晓媛告诉记者,招聘广告发出不到两周已经有450人向公司投了简历。

由于业务是崭新的,所以要求应聘者的学习能力要强。

她介绍,目前的员工几乎都是1975年之后出生的,当当网意在建立一支非常有活力的团队。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很好,只要对互联网感兴趣,就可以考虑这个领域。

有激情的人才能有实力实现企业的价值。

MSI微星科技中国大陆区人力资源经理顾培芳向记者介绍,公司选人的标准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外,还有两个要求,一是要很热情,二是要很自信。

她说,公司希望营销方面的人才个性张扬一些,思维敏捷,行为时尚。

据了解,今年已有5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加盟微星公司。

新人的这些特质会给公司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使整个团队更加生气勃勃。

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毕波先生对记者说:

“创维的今天是集团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创维明天的远景实现,需要更多既脚踏实地又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人加盟。

其实,不管是当当网所说的“激情”还是微星公司所谓的“热情”,或是创维集团所说的活力,都是希望学生真心投入工作,产生价值。

六、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与清晰的职业规划

在一份大规模的调查中,有85.4%的人声称自己接受过专业、有效、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

但目前,全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只有1万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

很多高校也只在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和设立职业指导中心,天津市高校首批职业指导师于2004年8月才取得资格证书。

学生心中的“专业、有效、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很值得置疑。

其中,这部分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的大学生中,51.2%的人毕业前才开始接触职业指导服务,16.4%的人从大二大三开始对职业指导有所了解,更有32.4%的人选择了“其他”。

他们有38.9%的人职业指导知识“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24.2%的人源自“父母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只有30.4%的人来自“学校开设的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

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指导师,他应该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相关经验,全面掌握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包括各个行业发展、各种专业岗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