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x
《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缩小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层出不穷。
当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已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因此,重视贸易摩擦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完善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非常必要。
[关键词]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一、国际间贸易摩擦形成的理论原因
贸易摩擦的生成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涉及贸易双方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现状和制度的问题。
贸易摩擦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贸易摩擦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逐步生成。
第一阶段,以需求为起点的进口诱发阶段。
在这一阶段,消费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将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组合来满足需求。
这种倾向将在本国产品价格偏高时,诱发国外同类产品进口,造成本国在世界的生产份额被挤占。
第二阶段,进口导致国家利益受损阶段。
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必然挤占进口国在世界的生产份额。
这种情形通常会在进口国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恶性循环。
第三阶段,国家利益引起贸易摩擦阶段。
当进口国国家利益可以明确判断为受到损害后,一些国家便对其加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得失进行反思。
进口国对是否退出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同选择和不同政策,也会通过不同方式引起贸易摩擦。
一部分国家选择退出国际分工体系,拒绝外国产品进入,由此直接引发贸易摩擦。
鉴于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分工体系而存在。
因此,大多数进口国会针对特定产品全面限制其进口。
这样,必然引发贸易摩擦。
所谓经济利益标准下的贸易摩擦,是指进口国因出口国对其经济利益的损害,有针对性地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引起贸易摩擦,以保障进口国长期或短期的经济利益。
此类贸易摩擦的动机基本出于经济目的,时机也是经济性的,提出贸易制裁的国家往往处于长期经济衰退或萧条之中,恰逢其他国家大量进口产品冲击,使得国内相关产业更加萧条。
在制裁方式上,这一类型的贸易摩擦虽然也存在反倾销之类的做法,但多了许多回旋余地。
在解决方式上,协商解决是主要化解方法。
近年来,由于冷战结束,意识形态带来的同一阵营认同感逐步削弱,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构来解决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通常,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基本属于此类,在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也有类似情形。
二、贸易摩擦产生的影响
在大多数人看来,贸易摩擦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事实上,贸易摩擦对进口国、出口国双方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从积极方面来看,贸易摩擦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保护进口国衰退产业、提高进口国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从出口国来看,贸易摩擦对于那些单纯依靠低价倾销的出口方式有一定阻止作用,因而迫使出口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方式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进口国来看,贸易摩擦是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工会等机构为保护国内有关产业及劳动者福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它不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国内相关产业衰退,保护国内产业免受毁灭性打击,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应权益,更可以帮助进口国遏制出口国经济发展势头,实现其国际经济政策和战略意图,同时维护国内经济及社会的稳定。
就整个国际经济体系而言,贸易摩擦使国际贸易中隐藏着的不平等竞争暴露出来,并通过双边磋商和国际有关组织的协调,最终使国际贸易秩序归于相对公平,保障一定的自由竞争,推进技术开发和资源有效配置。
贸易摩擦在世人眼中更多地表现为消极因素。
这是因为:
贸易摩擦往往是进口国经济因出口国大量出口而受到打击后,借助制度及政策之便,发动的对出口国的报复行为。
这些行为虽然有些是世贸组织制度所允许的,但大多对出口国带有强制性、惩罚性,是破坏自由贸易原则的。
因而,贸易摩擦往往打断了出口国正常的出口活动及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过程,阻碍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进而在总体上也不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
贸易摩擦对于进口国而言,虽然有一时的稳定、保护作用,但往往不能替代根本的衰退产业转型、技术更新等活动的作用,只是延缓了该产业的衰退进程,并不能最终使其再度繁荣。
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一度出现贸易摩擦的产业并没有借机强大起来,而是继续衰退下去。
这也说明,贸易摩擦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个现实反映,其作用也有其局限性。
总之,贸易摩擦的产生,不仅像已有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存在着进口国在生产要素、经济制度、贸易战略等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进口国消费者理性选择的重要影响,有进口国自身经济缺乏活力、处于长期衰退的内因,有贸易摩擦政策标准不同带来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选择进口产品的倾向,是一切引起贸易摩擦的根源。
正是由于进口国有大量进口需要,才促成了出口国的大量出口。
同时,贸易摩擦的产生是以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为前提的。
正是由于进口国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和成熟产业转型乏力,才导致了大量成熟产品进口。
因此,单纯对出口国横加指责的做法是非常不全面、不科学的。
三、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
仔细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可以发现这并不是纯粹的贸易摩擦,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首要原因。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际贸易摩擦是源于贸易保护主义。
西方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了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他认为此种贸易保护的对象是在国内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产业,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内产业的健全和不受牵制,采取的手段主要是禁止进口相关产品或者征收高额关税等。
到1930年左右,超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主要保护那些正在走向衰退的垄断行业,采用的保护手法也趋于多样化。
(二)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三)尤其是国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被严重削弱,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则继续保持了经济的强劲增长,在世界经济环境中独树一帜。
这种形式在政治上表现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地位的相对下降,世界经济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但是在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地位,需要打破现在的政治和经济格局,重新分配资源。
这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必定会采取各种压制措施,防止中国等新兴国家地位的提升。
这表现在国际贸易上,就是西方国家通过反倾销、征收高额税收等手段来不断制造贸易摩擦,企图阻碍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崛起
四、发达国家应对贸易摩擦的机制
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是一国在贸易摩擦监测和信息预警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程序或方式,一般由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组成。
静态结构是指贸易摩擦预警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及相关主体的自身规定制度和规章等;动态机制指贸易摩擦预警的主体根据静态结构具体实施时形成的固定处理模式。
(一)美国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为了维护产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在各个层次建立并完善了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总体而言,其预警机制是以相关的政府部门为主导,行业组织、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积极参加的动态的体系。
由于具备贸易方面职能的联邦机构众多,机构之间的协调就非常必要。
无论是从法律规定上,还是从组织架构设立和职能的描述上,每个政府机构都力争实现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联邦政府在预警机制中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收集并发布预警信息。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网上政府,在线免费发布各种数据库,包括产品数据库、产业数据库、贸易伙伴贸易政策变化数据库、贸易摩擦数据库,等等。
第二,对重点产业领域进行重点监控,建立的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警源的收集、分析、预警报告的发布、紧急反应措施的制定等等环节。
第三,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变化和贸易救济措施进行监控,发布年度评估报告,施加无形的影响。
同时,通过各种层次的沟通,向贸易伙伴施加压力。
第四,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
一是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美国可以获悉贸易伙伴的贸易障碍和与WTO规则不一致的地方。
二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通过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可以获得贸易伙伴贸易政策变动的情况,并能够与贸易伙伴进行磋商。
三是利用WTO各协议下的通知、监督和磋商机制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是WTO要求各成员通报所签订区域/双边贸易协议、贸易政策如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动的情况,从而获悉相关的信息。
五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可以知道各贸易伙伴所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以及贸易政策变化的方向。
行业组织虽就性质上而言不是政府机构,但所起的作用有时并不亚于后者。
行业组织负有向政府提供行业发展信息的任务,反映行业发展需要,维护行业利益,并且参与到经济政策和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中。
而这些行业组织也是参与政策决策的重要的游说集团,诉求推动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阻碍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
行业组织层面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详尽、及时的数据信息,发布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二是对进口商品的趋势进行监控,并发布评估报告;三是当有可能遭遇指控时,在事前发出警示;当指控已经立案生效时,则组织企业集体应诉;四是对外国市场动态和贸易政策变化的调查和监控,通过在外国的派出机构搜集各类信息。
在企业层面,美国的大企业在经济贸易预警方面每年都投入很大,很多企业都有专人来负责对自己公司的目标市场进行监控。
如果没有本部分析员,他们将委托专门的咨询公司,为他们提供度身定制的市场分析服务。
总之,在美国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互有职责,共同受益,三方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
(二)欧盟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欧盟对外贸易的绝对量即进出口总额比较大,但相对量即对外贸易依存度却比较适中。
相对而言,维护国内比较劣势产业的安全、保证国内就业才是这些国家最为看中的,因而其摩擦预警机制的重点放在监测进口方面。
相应地,对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研究也较多地侧重进口预警,而对出口贸易摩擦的关注比较少。
1.市场准入战略
为了应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欧盟越来越强调外部市场的重要作用,力图通过多边和双边等途径,排除种种障碍,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准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其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全面进入”战略,即地域上无所不包,程度上趋于深化。
自1996年启动以来,欧盟的市场准入战略旨在为消除全球范围内货物、服务、知识产权和投资方面的壁垒提供一个框架;为欧盟出口商提供第三国市场准入条件的信息:
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市场准入数据库。
为更好地进入全球市场,欧盟采取了各种贸易政策工具,包括:
贸易壁垒条例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世贸组织新回合市场准入谈判;双边协议包括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执行现行的双边协议;其他的贸易磋商和外交压力。
然而,随着关税水平的下降以及非边境措施和规制问题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贸易壁垒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同时现行的规则也存在局限。
在此背景下,欧盟也在不断采取新的政策工具,如规制对话以及规制者之间的合作、与第三国伙伴之间的市场准入合作、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
同时,欧盟也在开发新的政策工具,并对市场准入战略进行反屈和调整。
为了捍卫共同体的合法权利,确保欧共体在贸易政策管理中能够像其贸易伙伴一样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以美国的“301”条款为蓝本,共同体于1984年颁布了针对非法商业实践的第2641/84号条例。
该条例建立了针对第三国的非法贸易实践提出申诉、进行调查、采取措施的程序,加强了共同商业政策,弥补了已有规则未能调整的领域。
然而,从实践情况来看,该条例的效力有限。
由于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共同体于1994年12月颁布了针对第三国“贸易壁垒”的第3286/94号条例,以取代原来的第2641/94号条例。
第3286/94号条例的实质性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针对非法商业实践到针对包括违法与不违法的贸易障碍,二是从要求严重损害到仅要求不利的贸易影响,三是从对整个共同体工业提供保护到同时为个别企业提供保护。
可见,新条例赋予的保护范围得到极大扩展,保护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同“301”条款相比,第3286/94号条例比较注意国际合法性,并注重协调统一、充分透明、司法监督、反应快速、措施节制有力等原则。
可见,行业协会在消除欧盟企业在第三国遭遇的贸易壁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监督第三国商业防卫行动
由于针对欧盟出口的商业性防卫调查以及使用这些调查措施的国家数量的不断增多,欧盟意识到需要在产业界和成员国机构的支持下采取对应的措施。
一方面,在相关的争端案例中,欧盟作为第三方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欧委会针对所有的第三国案件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包括:
监督所有第三国商业性防卫调查的进展;对成员国参与第三国调查给予建议;通过双边会议讨论、相关世贸组织协议下的磋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等渠道确保第三国遵守其义务。
在实践中,欧委会与相关的企业和产业组织建立了沟通机制,并趋于常规化。
欧委会每年都会发布第三国贸易防卫行动报告,详细说明针对欧共体或其成员国的案件。
欧委会还会公布第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最终措施和临时措施以及所进行的调查的在线更新数据。
3.多边、区域/双边层次的预警机制
欧盟是世贸组织的领导者和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世贸组织能够为欧盟产品出口提供的预警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争端解决机制。
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欧盟可以获悉贸易伙伴的贸易障碍和与世贸规则不一致之处。
二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通过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可以获得贸易伙伴贸易政策变动的情况,并能够与贸易伙伴进行磋商。
三是利用世贸组织各协议下的通知、监督和磋商机制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是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通报所签订区域/双边贸易协议、贸易政策如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动的情况,从而获悉相关的信息。
五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可以知道各贸易伙伴所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以及贸易政策变化的方向。
另外,欧盟是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而许多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进行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从中欧盟可以获悉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变动的信息,从而提供预警。
欧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区域/双边贸易协议网络。
在经济、历史、发展、地缘政治等诸多考虑下,欧盟拥有全球最大、最复杂的优惠协议网络。
其结果是,单纯的最惠国待遇仅适用于9个世贸组织成员:
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和美国,这些成员占欧盟货物贸易的比重约为36%。
对于这些贸易协议,欧委会都会发布评估报告,从而获悉协议伙伴的贸易政策情况,获取预警信息。
欧盟国家行业组织历史悠久,逐步发展出自身独特的社会定位,并发挥着多种重要职能和作用。
各国的行业中介组织都负有向政府提供行业发展信息的任务,反映行业发展需要,维护行业利益,并且参与到经济政策和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中。
而这些行业组织也是参与政策决策的重要的游说集团,诉求推动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阻碍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
欧盟援引贸易救济措施时,行业组织作为申诉人的案件占大多数,而以政府机构或单个企业作为申诉人的情况十分罕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行业组织所定期发布的信息能够对贸易摩擦预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英国钢铁统计局(ISSB)不仅收集和提供钢铁行业方面的统计数据,也为英国政府、欧委会和客户提供世界钢铁工业的统计资料。
而这些数据,对于行业损害证明的出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这些行业组织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进行全球市场分析和预测,为企业提供世界范围内的产品信息和商业环境信息,帮助本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从而能够提供贸易摩擦预警信息。
在欧盟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中,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地位日益突出。
这些组织不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在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的国际组织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行业标准,一般都是由欧盟或该国的行业标准协会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
同时,行业组织还会接受政府委托,研究一些重大政策,制定一些具体规则。
如德国就规定任何个人、团体、企业和国家行政机关,都可以就某一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提出意见,但是60%以上的标准是由企业代表组成的行业协会完成的。
同时,行业中介组织还根据市场动向和企业的反应向政府提出进一步改变技术贸易措施的建议,负责制定和修改技术法规、标准等措施。
这些功能就使得行业组织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方面拥有较明显的优势。
在企业层面,一些大的企业在经济贸易预警方面每年都有很大投入,很多企业都有专人对公司的目标市场进行监控。
如果没有本部分析员,那么,他们将委托专门的咨询公司,为其提供度身定制的市场分析服务。
(三)日本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日本可以称为是当今世界贸易摩擦的发源地,在战后世界贸易摩擦中,日本经常处于多方摩擦的交汇点。
日美贸易摩擦、日欧贸易摩擦、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等,除美欧贸易摩擦外,世界上重大贸易摩擦,均以日本为轴心展开。
日本外贸摩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争夺和发展机遇的占有。
综观日本外贸摩擦的历程,从日本方面来看,日本通过种种手段和策略,总能够采取某种方式缓和双边的紧张关系,避免贸易摩擦升级,防止贸易战火的伤害,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的贸易利益。
(1)、日本外贸摩擦的预警机制
外贸摩擦预警是对不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意外事件进行合理评估,了解事件引发的危机及影响,以便做应变的准备及预案,更进一步则是了解、描述该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控制或利用该类事件,以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其目的和作用是识警防患、超前预控。
长期以来,日本建立了以监控外贸摩擦为主的,由政府、社会团体及企业广泛参与的预警机制体系。
日本建立有十分健全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应对外贸摩擦的体制预警机制。
1、健全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
日本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对外贸易管理的服务机构实施的。
其主要作用是为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决策,对日本企业的对外经营提供咨询,把企业的经济行为纳入宏观经济的轨道。
日本政府这种宏观管理体制有效地辅助企业在此起彼伏的贸易战中避开了诸多潜在的风险,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贸易利益。
2、中观层次的行业协会发挥着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
行业协会一方面是日本政府管理外贸组织的外延,因为它们协助政府管理外贸,发挥着政府难以起到的灵活管理外贸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是企业利益的代表,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
因此日本的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也是企业沟通国内外的纽带。
行业协会在获取信息、拓展业务和解决争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有效地发挥着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的职能。
3、微观层次的外贸企业积极参与预警机制的构建
避免对外贸易摩擦,解除程度不同的“警情”,企业是关键环节。
日本出口企业十分重视外贸信息的收集和信息沟通。
并且日本企业随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合理化对策方案,然后提交决策部门,供其决策时参考。
同时,企业也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向行业协会报告,并行成预警预案,由行业协会进一步处理,使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更及时、更准确地发挥作用,减少“时滞”,使企业的预警机制成为国家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延伸和补充,在企业之间形成一张严密的企业监测网。
(2)、贸易谈判中的技巧
在贸易摩擦的谈判中,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谈判中,日本采取的是拖磨兼用、软硬兼施、灵活多变的谈判战略。
这种对策,使日本一次又一次最终避免了贸易摩擦升级,防止了贸易战火的伤害,并从中获得了大量好处。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2种主要对策:
1、以柔制刚、迂回取胜
在长期的日美贸易摩擦中,每次都是美国首先提出严厉的制裁声明,而日本常常采取低姿态,表面看来,貌似软弱,但实际上,日本的产品不断冲击美国产品,占领美国市场,美国仅仅是在贸易谈判上处于优势。
在美国态度继续十分强硬的情况下,日本首先做出一些让步,接受美国的一些条件,并促使美国也做出让步,最后达成对日方有利的协议。
2、公关策略
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过程中,其以美国政府、议会为重心进行的防卫性的公关活动和以美国民众、媒体为主要对象的带有进攻性的公关活动是日本各界勇于探索的结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调整对外经贸战略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为改变这一局面,日本开始着手对其经贸战略进行逐步调整和修正,谋求建立一种国际协调的对外政策。
日本对外经贸战略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日本政府还采用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促进企业直接对外投资,以就地生产和销售的方式缓和对美经济摩擦。
如在日美签订彩电协定,日本对美国彩电出口日益减少,导致日美彩电协议在试用期未满便自动失效。
又如在日美汽车及其零部件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80年代,日本汽车厂家为回避贸易摩擦纷纷到美国设厂,对缓解日美经济矛盾发挥了巨大作用。
2、促进进口,提高日本市场的开放程度
为了缓和由日美贸易严重不平衡所导致的日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矛盾,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逐步放宽对进口的限制。
主要通过降低和取消关税、撤消非关税壁垒、设立一些促进进口的制度和机构、整顿进口商品流通机构等措施来实现。
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关税率在发达国家处于最低水平。
3、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
为了回避日美经济矛盾,日本从70年代开始积极推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以此替代美国的巨大的海外市场。
亚太经济合作从1989年末开始启动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区内贸易额已超过全球贸易额的40%,通过这种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广大市场为日本缓和同美国的经济矛盾创造了条件。
五、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但由于一系列原因,这一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1、预警机制的理论支撑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国内外关于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难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坚定、完善的理论支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却几乎没有关于出口贸易摩擦预警的理论文献?
原因在于,虽然贸易摩擦在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中都比较频繁地出现,但只有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对出口贸易摩擦最为敏感,也只有这些国家才对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格外重视。
这类国家在经济的追赶阶段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出口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而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虽然对外贸易的绝对量即进出口总额比较大,但相对量即对外贸易依存度却比较适中。
相对而言,维护国内比较劣势产业的安全、保证国内就业才是这些国家最为看中的,因而其摩擦预警机制的重点放在监测进口方面,对出口贸易摩擦的关注比较少。
比如像美国的“扣动扳机机制”和欧盟的“进口监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的都是进口贸易。
由于这些国家都在贸易摩擦中处于主动地位。
所以,贸易摩擦在这些国家根本就构不成什么危害,因而缺少对“预警”的相关研究也就不难理解了。
典型的赶超型国家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与美国、西欧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在实践中累计了丰富的应对出口贸易摩擦的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带有浓厚的日本特色,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
日本采取和实行了“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战略,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贸易立国”战略已不复存在。
如今,日本也渐渐变成了贸易摩擦发起者,不断对他国的对日出口设置障碍。
所以,日本有些成功经验是不可复制的,但仍然有不少做法可以借鉴,比如说其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分工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其信息收集的途径与方式等。
由于上述原因我国亟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理论支撑体系,政府和学术界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过,这方面的研究仍远未完善。
比如,目前还缺乏权威的出口贸易摩擦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