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523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docx

五年级科学实验探究1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课教案

1《我们身体的变化》

实验名称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坐高、头围等

实验器材

1、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

2、近期全身照

实验目的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

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实验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体重、坐高、头围等,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根据学生三、四年级的体检表,将三到五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下来。

表1—1

身高(cm)

体重(kg)

坐高(cm)

头围(cm)

其它

三年级

某男

某女

四年级

某男

某女

五年级

某男

某女

2、将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出来,填入表中:

表1—2

身高(cm)

体重(kg)

坐高(cm)

头围(cm)

其它

三年级到四年级变化数据

某男

某女

四年级到五年级变化数据

某男

某女

实验结果:

我们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每年发生变化的数据都不一定相同。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让我们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充实而有意义。

2林中的树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绿色植物的叶片

实验器材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

2、显微镜、叶片细胞装片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

2、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实验过程

1、阳光对植物叶生长的影响

在天竺葵植物上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两张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过几天后,去除卡纸,观察这片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表2—1叶的生长情况记录表

遮盖处生长情况

未遮盖处生长情况

逐渐变黄,长时间遮盖后变白

叶生长正常,颜色正常

实验结果:

卡纸遮盖处见不到阳光,叶中的叶绿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破裂,互相融合形成典型的片层体结构,叶绿体失去绿色变成白色体,长时间遮罩的叶子最终变成白色,这时叶片还没死亡。

但如果一颗绿色植物的叶片长时间不接受阳光,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将导致该植物死亡。

2、观察叶片细胞结构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标本。

将标本放到载物台的通光孔上,对光、调焦。

(3)观察植物叶片细胞,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绘制观察的植物叶片细胞。

实验结果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我们会发现许多“格子”和“圆圈”一样的“小房子”、“小砖块”,这就是叶片细胞。

叶片细胞中有许多绿色颗粒,叫做叶绿体,这就是植物养料的“生产车间”。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树木的纹路

实验名称观察树木的纹路

实验器材

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板,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实验过程

1、观察树木横截面,描述形态特点,记录观察要点。

表3—1我的发现和疑问

我的发现

木本植物主干横截面上有许多同心圆,大小、宽窄、颜色深浅各不相同

我的疑问

1、这是怎样产生的?

2、为什么有大小、宽窄、颜色深浅不同?

3、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阅读有关年轮的资料,推测产生原因。

实验结果分析

木本植物树干横截面上有同心圆轮纹,通常每年形成一轮,故名年轮。

同一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

这是因为夏天雨水、阳光充足,植物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分裂多,胞体较大,枝干的木质较疏松,颜色较浅;冬天雨水阳光不足,植物代谢缓慢,枝干的木质致密,颜色较深,质地细密。

这样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由于树干朝南接受阳光较多,形成层原始细胞分裂也较迅速,径向生长加快,结果茎干南面的年轮也较宽,而枝干背阴一面,年轮则明显狭窄。

总之树干年轮告诉我们如下信息。

1、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圈数可推测树木年龄。

2、根据树木形成的假年轮推断虫害、气候异常等特殊情况。

3、年轮还记录了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现象。

如圣海伦斯火山爆发时,大量灰尘和气体遮住阳光,使温度将至冰点以下,给树内留下一道“霜轮”的特殊标记。

而地震损伤植物,在来年的生长受影响,产生较薄的年轮。

4、年轮展示了植物生长规律,可以指导林业生产。

5、根据树木年轮的结构推测该地区历年气候变化的情况和规律。

4蘑菇

实验名称观察蘑菇

实验器材

1、放大镜、小刀、白纸

2、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实验目的

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实验过程

1、让我们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观察蘑菇的结构。

提醒:

对不了解的蘑菇我们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用小刀将蘑菇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的内部特点。

3、把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整理后记录下来。

表4—1

蘑菇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它有菌盖、菌褶、菌柄等几部分;蘑菇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各不相同;地下还长有到处蔓延的白色丝状菌丝体。

4、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并记录下来:

表4—2

名称

特点

香菇

木耳

金针菇

平菇

颜色

褐色、有的有花纹

黑色

金黄色

灰白色

形状(图片)

实验结果分析

蘑菇是真菌一类,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

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这是子实体。

地下还有白色丝状,是到处蔓延的菌丝体。

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

子实体初期像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

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训话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蒜等。

7观察植物茅草与锯子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特点

实验器材

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

实验目的

1、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实验过程

1、用放大镜观察茅草叶形、苍耳的果实、蒲公英种子特点。

2、记录植物的特点。

表7—1

植物名称

特点

茅草

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背有坚硬而凸出的主体,叶鞘无毛或鞘口具纤毛,叶舌小,干膜质。

苍耳果实

果实包在坚硬的、有钩刺的囊状总苞之中。

蒲公英种子

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褶,顶生白色冠毛。

3、讨论:

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显著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

实验结果分析

茅草叶缘齿形,易割伤皮肤。

苍耳表面有钩刺,易挂粘在动物皮毛和人的衣服头发上。

鲁班被茅草划伤后,发明了锯子;现代人受苍耳的启发,发明了尼龙搭扣。

让我们打开思路,开阔视野,细心观察、了解动植物外形、结构、运动特性,就可以启发我们,发明生活小用品,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提升生活质量。

8鱼

实验名称1、观察鱼的外形特点

2、研究鱼的运动

3、研究鱼的呼吸

实验器材

水槽、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水管、鲫鱼、毛巾、墨水

实验目的

1、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型及行为特点。

2、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

一、观察鱼的外形特点

1、发放水槽、水、鲫鱼。

2、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身体的形状、身体表面长有什么?

鱼鳃、鱼鳍的形态等,记录结果。

表8—1

观察鱼

我的发现

鱼的外形特点

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或减少阻力;身体分为头、尾、腹三个部分,用鳍游泳。

鱼的身体表面长有什么

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鱼鳃的特点

鱼类的腮位于头的两侧相当于咽部的位置,表面上看去鱼头两侧有一对裂缝,这些缝和鱼的咽部是相通的,里面还有一些被称作“腮丝”的结构。

这些腮丝就像人的肺一样,可以从水里吸取氧气,维持鱼的生命。

鱼鳍的形态

鱼的身体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了解到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

2、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

3、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4、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5、鱼的身体上的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6、鱼用腮呼吸。

7、体内的鱼鳔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鱼的这些特点都是与它们长期生活在水中以及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2、研究鱼的运动

1、推测:

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

表8—2

我的推测:

1、靠全身肌肉运动,即鱼类利用躯干和尾部肌肉的交替收缩,使身体左右扭动击动水流,鱼借助击水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将身体推向前进。

2、鳍的运动,鳍是鱼类特有的运动器官,在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中,尾鳍对鱼运动的作用较大。

鱼尾鳍的运动,也是配合全身肌肉运动,推进鱼体前进的动力之一。

3、腮孔排水,即利用呼吸时由鳃孔喷出来的水流来运动。

2、用纱布依次绑住鱼的胸鳍、腹鳍,第三次用木片或硬质板夹住鱼的尾部并用纱布固定,让鱼的尾部无法摆动为宜。

3、将三种情况的鱼放入水中,观察鱼的运动情况。

4、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表8—3

对比试验

我们的发现

绑住胸鳍

鱼不能稳定身体和控制方向,滚翻和前后颠簸,不能拐弯。

绑住腹鳍

鱼不能稳定身体和控制方向,滚翻和前后颠簸

绑住尾鳍

鱼不能正常前进,有时身体失去平衡。

5、讨论交流:

鱼的各种鳍的作用。

实验结果分析

绑住胸鳍,鱼不能稳定身体和控制方向,滚翻和前后颠簸,不能拐弯,说明鱼的胸鳍主要用于稳定身体和控制方向,避免滚翻和前后颠簸。

绑住腹鳍,鱼不能稳定身体和控制方向,滚翻和前后颠簸,说明腹鳍也主要起平衡作用。

绑住尾鳍,鱼不能正常前进,有时身体失去平衡,说明尾鳍扭曲和伸直可以使鱼体产生前进运动,同时还有平衡转向的作用。

综上所述:

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它游泳的动力主要靠尾部、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当然离不开各种鱼鳍的协调配合。

三、研究鱼的呼吸

1、用纱布轻轻缠住鱼的身体。

2、将鱼用手抓牢放入水中,固定在水中某处,同时尽量让水处于静止状态。

3、将红墨水滴在鱼口前方的水中。

4、观察鱼的嘴和鳃盖不停地张合,水从鱼嘴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鱼的嘴和鳃在不停地张合时,水从鱼嘴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

这是鱼在靠鳃进行呼吸。

鱼鳃是鲜红的,内含丰富的血管,鱼的鳃是一片一片的,并且每一片鳃由多而细的腮丝构成。

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都在不断地一张一合,水由鱼的口中进去,又从鳃盖后缘流出。

当鳃在水中时,腮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当鱼离开水时,腮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因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9蛙

实验名称研究蛙在水中运动时蹼足的作用

实验器材

1、挂图

2、水槽、塑料袋、毛巾

实验目的

能将两栖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两栖动物的外形、生活方式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实验过程

1、张开五指,将手伸到装了水的水槽中,来回摆动,体验一下感受。

2、在手上套个塑料袋,在手腕处用毛巾绑住,手指尽量张开,动作不要太大,伸入水槽中来回摆动,尽量体验青蛙蹼足在游泳中的作用:

增大阻力,便于划水。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表明,当我们在手上戴上塑料袋后张开手指在水中划动时,就像青蛙的蹼足张开一样,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阻力增大,就更利于在水中产生反推力。

青蛙就是利用蹼足上张开的蹼,在水中划动的过程中产生反推力,快速地在水中游泳。

这个模拟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体验青蛙在水中运动时蹼足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我们探究身边的科学的兴趣和欲望。

10龟和鳖

实验名称观察龟和鳖

实验器材

1、水槽和水、筷子

2、龟和鳖的活体

实验目的

1、认识并识别龟和鳖。

2、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爬行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实验过程

1、观察龟和鳖,它们的壳有什么特点?

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2、用木棒刺激它,观察龟和鳖受惊吓的反应。

3、观察龟和鳖如何在地上爬行。

4、观察龟和鳖如何在水中游泳。

5、通过课件了解龟的繁殖过程。

6、把我们观察获取的信息记录在下面:

表10—1

特点

身体结构

头、颈、躯干、四肢、尾。

头、颈、躯干、四肢、尾。

身体表面的特点

长有坚硬骨壳,分为背甲和胸甲,两侧相连。

头、尾和四肢表面都长有鳞。

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有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

运动特点

腹部贴地爬行

腹部贴地爬行

繁殖特点

卵生

卵生

7、像龟和鳖这样的动物属于爬行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爬行动物?

实验结果分析

乌龟四肢粗壮,适于爬行,脚短或有浆状鳍肢(海龟)。

有坚硬的保护性骨壳,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即背甲,下半部即胸甲,背甲与胸甲两侧相连。

头、尾和四肢都有鳞,受到惊吓后它的头、尾和四肢都能缩进壳内。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

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其头像龟。

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

周围是柔软细腻裙边。

肢各生五爪。

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龟和鳖都是爬行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在水中或陆地都可以生活,靠肺呼吸,腹部贴地爬行,在水中靠四肢划水前进,卵生。

这些都是爬行动物的本质特征。

在本次探究中,我们通过观察、讨论、交流,都很容易找到龟和鳖在外形、遇到弄、生活环境、呼吸方式、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再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从而最终建立爬行动物的概念。

11池塘中的植物

实验名称1、观察水中的植物

2、把菱移到土壤里,观察菱的变化

实验器材

供学生观察、实验的水生植物

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外形,了解其生活环境,能将观察结果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实验过程

1、按一定的顺序对菱的各个器官逐个进行观察。

2、记录观察特点。

3、重点观察适应水生生活形态的特点。

4、选择两株生长良好的菱,分别栽种在花盆土壤和塑料盆泥水中。

实验结果分析

菱为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植物,茎、叶、果实相当特殊。

主根较弱,长约数尺伸入水底泥中,固定植株、吸收养分。

茎蔓细长完全沉于水中,上有分枝及“须”,也有吸收作用。

叶菱形,叶柄长,中部有浮器,组织疏松,内贮空气,漂浮水上。

菱由水中取出,栽种花盆中,由于改变了生活环境,菱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逐渐枯萎、死亡。

13做个小生态瓶

实验名称做个小生态瓶

实验器材

1、学生自备的容器

2、清洁沙、水草

实验目的

能与小组同学配合制作简易的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科学解释。

实验过程

1、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消毒瓶子:

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2)铺陈沙砾:

在瓶底铺陈沙砾,种上水草。

(3)注入河水:

注入一半的水,将小虾和螺投入后,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

.

(4)加盖封口:

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5)粘贴标签:

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6)放置瓶子:

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不可随意移动)。

2、对照实验

通过几组对照实验,探索生态瓶中水草、椎实螺适宜的数量,水质,沙砾的质量要求、光照(“+”为可见散射阳光照射,“-”为背光处)和瓶口封闭否的影响,找到维持生态瓶较长时间稳定的最佳组成。

每次对照实验中,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例如:

表13—1

编号

水质

水草

椎实螺

沙砾

光照

瓶口

1

河水

4

1

洗净

+

封闭

2

河水

1

1

洗净

+

封闭

3

河水

1

1

洗净

+

敞开

4

河水

1

1

不洗

+

封闭

5

河水

1

1

洗净

-

封闭

6

河水

1

1

洗净

+

封闭

7

河水

1

4

洗净

+

封闭

8

自来水

4

1

洗净

+

封闭

9

自来水

1

1

洗净

+

封闭

10

自来水

1

1

洗净

+

敞开

11

自来水

1

1

不洗

+

封闭

12

自来水

1

1

洗净

-

封闭

13

自来水

1

2

洗净

+

封闭

14

自来水

1

4

洗净

+

封闭

3、观察

(1)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椎实螺存活的标准。

水草绿色为健康状态,如果发黄、变黑,而且柔软下沉,即死亡。

椎实螺外壳灰绿,能运动,如果外壳发白,并浮起,即死亡。

实验结果

最终获得的结果是4棵水生植物、1只椎实螺、河水、洗净沙砾、封口、阳面窗台,存活4个月。

注意事项

1、制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选取的水生植物叶子要小一点,有强的生命力。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使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且便于观察。

4、选取的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留出一定的空气空间。

5、生态瓶采光以较强散射为好,不能用强烈的直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致死水生植物。

6、椎实螺要先养一周,吐净体内脏东西后再投放。

实验结果分析

制作小生态瓶时,由于使用的是河水,因此,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除了放入的茨藻、椎实螺以外,水中还有单细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而且河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茨藻和水中的藻类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出氧气,除了供它们自身利用外,还可以供椎实螺等其他生物进行呼吸。

椎实螺可以用腹足爬行于瓶壁,并以齿舌刮取茨藻为食,其排出物被微生物分解,并为茨藻提供养料。

茨藻、椎实螺、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供茨藻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可见,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椎实螺吃掉的量差不多。

只有这样,该生态系统才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平衡。

14水泥与沥青

实验名称1、观察水泥和沥青

2、拌合水泥实验

实验器材

少量的水泥与沥青,烧杯、水、计时表、筷子、酒精灯、坩埚钳

实验目的

1、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这些变化过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过程

1、先观察常态下的水泥和沥青(形状、颜色、气味等)。

2、用烧杯装适量水泥(尽量选用高标号水泥,它凝结快)。

3、在水泥中加入适量的水。

4、观察30s、1min、2min后水泥的变化。

表14—1

时间

拌合后30s

拌合后1min

拌合后2min

水泥的变化情况

水泥呈稀糊状

水份逐步减少,水泥变干变稠。

水份进一步减少,水泥变得更干、更硬。

5、继续观察干燥后的水泥能否回到原来的粉状水泥。

6、加热沥青,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和水泥加水的变化对比。

7、讨论交流:

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和可逆变化,将它们分类。

表14—2

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沥青熔化

铁生锈

食盐在水中溶解

将小苏打放入白醋中

把纸折成各种形状

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

水泥加入水后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干后不能再回到原来的粉状;沥青加热后也发生了变化,由固态逐渐变成液态,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状态。

这两种变化就是不可逆和可逆变化,它们是有本质区别的。

实验结果分析

水泥发生的不可逆变化是一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有伴随着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或吸热等现象。

沥青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是可逆变化。

15盘山公路

实验名称研究斜面

实验器材

测力计、长短不同的木板、木块

实验目的

1、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过程

1、先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要用的力。

2、用长短不同的木板和字典搭出不同坡度的斜面。

3、测出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重物要用的力。

在实验记录表中作好记录。

4、分析解释实验数据,讨论斜面有什么作用。

5、解释盘山公路蕴含的科学道理,讨论并交流:

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实验结果

表15—1

斜面倾斜角

字典重量(N)

斜面高(m)

斜面长(m)

拉力F(N)

12°

5

0.2

1

2.1

30°

5

0.5

1

3.6

45°

5

0.7

1

4.3

……

通过实验,把竖直提起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把沿不同坡度的斜面(高度相同)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结果分析

斜面能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盘山公路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减低了爬山的难度,为我们的交通带来了安全和便利。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地方应用了斜面的原理,如:

楼梯、螺丝、斧头、人行天桥等。

16桥

实验名称1、研究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

2、制作一个桥的模型

实验器材

木墩、硬卡片纸、一次性杯子、若干围棋子

实验目的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等方面并不相同。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

实验过程

1、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吗?

1、将不同颗数的棋子分别放在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桥模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