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38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亮,字敬儒。

清河东武城人,十岁。

居贫,佣书自业。

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

“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

彼家饶书,因可得学。

”亮曰:

“弟妹饥寒,岂容独饱?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

“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①之念。

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

”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

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

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

亮谓寮佐曰:

“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

吾今决欲营之。

”咸曰:

“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

”亮曰:

“昔秦居咸阳,横桥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

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

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亮性公清,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服其德政。

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第五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怵迫诱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彼家饶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冲甚奇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会天大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D.所在并号称职/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D.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4.请说出崔亮形象的特点。

【答案】

1.A

2.C

185.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

4.

(1)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

(2)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选项中“书”都是“书本”;B.选项中的“奇”的意思分别为“对……感到惊奇”和“零数、余数”;C.选项中的“会”分别是“正好、适逢”和“聚集”;D.选项中的“称”分别是“适合,相当”和“称赞”的意思。

故选A。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中的“而”表转折;A项中“而”表承接;B项中的“而”表并列;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承接。

故选C。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可(可以)、市(市井,集市)、安(怎么)、眉睫(这里指脸色)”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和描写分析作答。

从“居贫,佣书自业”和“弟妹饥寒,岂容独饱?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家境贫困但有志向,重视亲情,不肯轻易依附于人的人;从“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可见其博览群书,刻苦用心的人;从文章第2段叙写的“造桥”一事,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勤勉政事,为民着想的官员。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崔亮,字敬儒,是清河东武成人。

十岁时,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

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

“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

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

”崔亮答道:

“弱弟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

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

”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

“你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

我把这本书丢失了,你还能记得吗?

”崔亮便立即背诵,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

李冲十分惊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

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

在安西将军、雍州刺史。

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

崔亮对僚属们说:

“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

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

”大家都说:

“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

”崔亮说:

“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

这是在柱子上架设。

现在,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

”适逢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

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至今,桥仍叫崔公桥。

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

“尔有子乎?

”答曰:

“否。

”“有田产乎?

”曰:

“否。

”“然则何以自给?

”日:

“吾恃养蜂耳。

”曰:

“尔蜂几何?

”曰:

“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

“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

“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

”翁曰:

“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

“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

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

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

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

他。

⑤听:

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

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尔蜂几何:

______

(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______

(3)得不馁:

______

(4)竭泽取之:

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然则何以自给?

(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3.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______与______相当,最后联想到______与______相似。

4.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

(1)多少

(2)交换(3)气馁(停止)(4)舀干

2.

(1)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2)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3.民蜂取蜜税收

4.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几何”:

多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然则”“何以”“啖”“卒岁”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试题分析: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

可分析“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一句。

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可分析“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

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一句。

268.试题分析: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太祖能与村翁交流,说明太祖亲民的一面。

如“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

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的语言描写可见太祖体恤民情的优点。

翻译:

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乡村,见到一个村里的老者,问老者的生辰八字。

老者告诉明太祖他出生的年月日时,与明太祖的生辰八字一模一样。

明太祖问老者:

“你有子女吗?

”老者答:

“没有。

”明太祖问:

“你有田产吗?

”老者答:

“没有。

”明太祖问:

“那你靠什么养活自己啊?

”老者答:

“我靠蜂来养活自己。

”明太祖问:

“你养了多少蜂?

”老者答:

“十五桶。

”明太祖自己默念道:

“我有南京,北京外加十三个省,他养了十五桶蜂,数量上竟然一致的。

生辰八字和我的也一模一样。

”明太祖又问老者:

“你养蜂,每年卖蜜几次啊?

”老者答道:

“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花多,蜂比较容易采蜜,也容易酿蜜,我就每月收割蜜(现在取蜜多采取搅桶方式)。

秋季过后,花就比较少了,所以菊花蜜不能够全部收割了,只能收割30%,留下70%,让蜂自己来靠这些余下的蜜来度过冬季。

我用春季和夏季所收割的蜜来换钱币、布帛、大米和小米,依卖蜜的收入,来养家糊口;然而蜂有剩余的蜜,它们不会饿死。

到了第二年,它们就又可以酿蜜了。

我活到现在五十岁,就是靠着这些蜂而存活下来的。

”明太祖感叹道:

“国民就像这蜂一样,国君如果不懂得休养生息,只一味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般的榨取国民,国民怎么能够不贫穷而死啊?

国民都死了,国家连国民都没有,税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了?

这就是不留多余蜜的原因啊。

蜂丈人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要好好记着,这就是休养生息的办法啊!

”我从乡里老人那里听到的这些传闻,就写了这篇《蜂丈人》,想知道这名老者的姓名,时代久远,名字都遗忘了,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省略了蜂丈人的姓名。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36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以污其行乎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累寸不已(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37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7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3分)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2分)

372.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

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道理:

影响:

【答案】

369.

(1)品行、德行

(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动

370.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71.

(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372.道理:

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

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解析】

369.

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行”为“品行”,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感”作动词,意为“被……感动”,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70.

试题分析: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句有三层意思,一是羊子很惭愧,二是羊子把钱扔在路上,三是羊子到远方去求学,根据这三层意思即可找到断句处。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71.

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顺序。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

“尝”“遗”“饼”“与”“中道”“异”,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72.

试题分析:

阅读文中羊子妻所说的话,其妻是用类比和比喻来说理的,抓住“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一句即可理解“不能领财玷污品行”的道理;抓住“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即可理解“学习在于积累,不能半途而刻”的道理。

直接引用文中表示羊子行为的语句作答“影响”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简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官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乙)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节选自《陆游家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多称尔举止大方/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B.余服官二十年/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薄雾冥冥,虎哺猿啼(《岳阳楼记》

D.自此十许年/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父兄当以为忧

A.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曾国藩家书》)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24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4.曾国藩和陆游对后辈的劝诚中,他们共同强调的是哪些品行?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答案】

1.D

2.D

3.大凡做官的人家,(生活)由节俭到奢侈容易,但是由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太难了。

4.强调的品行:

“读书明理”或“熟读经书”“持之以恒”。

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A.称赞/著称。

B.做/名词作动词用,穿戴、穿衣服。

C.轻浮/逼近,就到了。

D.都解释为“大约”。

故选D。

2.D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作为”。

A.当。

B.被。

C.向,对。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奢:

奢侈。

俭:

节俭。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表达。

通读文章,由“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令熟读经书”分析,曾国藩和陆游对后辈的劝诚中,他们共同强调的是“读书明理”“熟读经书”。

由“读书写字不可间断”“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分析,强调了“持之以恒”。

解答第二问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从“勤奋、苦读、持之以恒”方面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是遵循简朴的家风,可以非常节俭,也可以略微丰裕,而过分的丰裕我就不敢享用了。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难。

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和我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乙】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

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

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5.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

“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

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

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

闭口不言。

③可:

岂,哪。

④福祚(zuó):

福禄,福分。

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

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若主纳忠谏(____)⑵寻亦诛死(____)⑶无为后所嗤(____)⑷以匹夫比之(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⑵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⑴接受⑵杀⑶后人⑷凭

2.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⑴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⑵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4.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

【分析】

选自:

《贞观政要》)作者:

吴兢年代: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

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

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

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

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

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

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

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

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

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

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纳:

接受。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全:

保全。

耻:

羞愧。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从文中“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

”可以看出治国必须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从文中“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可以看出治国以民为本(重视民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分为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①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③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勉。

(注)①法:

按照法律。

②手版:

即笏(hù)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