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22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docx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

最新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学案

总体了解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

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

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主要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的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将基督教与民间宗教相结合)

(“皇上帝”是唯一真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提出清朝统治者实乃“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灭之”。

2、兴起:

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

(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3、发展

①永安建制(1851)→初步建立政权(东洋传来消息,南风在北纬十一度)

②定都天京(1853)→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4、高潮:

经过北伐、西征、东征,于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5、转折:

天京事变(185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6、后期防御战:

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洪仁玕(干王)

7、失败:

天京落陷(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性质:

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2)内容:

①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原则),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②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原则),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方法)。

③目标: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过。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1)性质:

是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2)特点:

近代史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

(4)评价:

①先进性:

这是先进的人最早提出的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

《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五、太平天国的意义及教训

1、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意义:

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反封建、反侵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无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重任。

六、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领导者:

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②斗争方式:

都采取武装斗争

③组织形式:

都利用宗教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④结果:

都以失败而告终⑤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①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阶级矛盾激化,

义和团运动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

②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义和团运动只有“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④斗争矛头: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

义和团运动主要抗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⑤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第2节、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

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政治统治: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

3.经济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年,美国檀香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在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日本东京。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这就使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从而成为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①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3、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同盟会领导,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4、保路运动:

1911年5月,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四川的规模最大)

意义: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三、武昌起义(1911.10.10)

1、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2.组织机构:

共进会、文学社

3.主力军:

湖北新军

4.结果:

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练习: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

★练习: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俩,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D)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四、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①首都:

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③国旗:

五色旗

④纪年: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⑤性质: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①主权在民: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意义: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③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性质:

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4)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②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你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

从此以后,在辽阔的大地上,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谁也不敢明日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实行专制。

这个进步是巨大的。

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剧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

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练习:

之所以说《临时约法》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主要是因为它(B)

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五、辛亥革命的结果

1、清帝退位:

1912、2、12(宣统帝,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练习:

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A)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思考:

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有哪些?

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②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普遍认为,如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就实现了。

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因此实力显然不如袁世凯。

为确保革命的成果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反对而丧失,不得不在寄希望于袁世凯的同时将政权拱手相让。

④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掌握北洋军)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

是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考: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性质。

《辛丑条约》签订使得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反封建就意味着反帝。

2.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的统治。

(最直接的结果)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最伟大的功绩)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最深远的影响)

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上的意义)。

3、局限性: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失败原因:

(1)客观: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异常强大。

(2)主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②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组织涣散,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③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

(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末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④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3)根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5、失败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行不通

★探讨学习:

“在20世纪初期的,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赞同哪种观点?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

2、1919—1949年:

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④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五四运动(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革命的转型时期:

1919—1923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②经济基础: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④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人民新觉醒

⑤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经过:

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①第一阶段:

5月,中心在,主力为学生

②第二阶段:

6月,中心在,主力为工人

3、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结果:

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各阶层的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7、意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经济条件:

一战期间,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阶级条件: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思想条件: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组织条件: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成立: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内容: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

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注:

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到严重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总结教训,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同意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④中共三大:

1923年,决定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合作

(2)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大革命的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

北伐的胜利进军

4、功绩: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失败:

①1927、4、12,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6、失败原因:

①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

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7、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1、南昌起义(1927、8、1,江西南昌)

①人物:

周、贺、叶、朱、刘

②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武汉汉口)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④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3、秋收起义(1927、9)

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

进攻大城市长沙失败

②文家市决策:

在撤退的路途中,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③三湾改编:

撤到三湾时,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10,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5、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作战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931年,江西瑞金

7、红军长征

(1)原因:

①根本:

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

②直接:

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开始:

1934年10月

(3)转折:

遵义会议(1935、1,贵州遵义)

①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结束:

①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在陕北的红军会师;

②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第4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日本根据“大陆政策”的既定国策,在1927年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蒙”的方针

2、直接原因:

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3、有利时机:

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

二、日本侵华的进程

1、“九一八”事变:

1931、9、18,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张学良的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不到半年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并成立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7、7,日本开始开始全面侵华

4、八一三事变:

1937、8、13,日军进攻,11月,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5、1937、12,南京沦陷

6、1938、5,日军占领徐州

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

1、制造大屠杀惨案:

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手无寸铁的市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30万人被害。

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

3、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四、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

1、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关外):

杨靖宇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并将各地抗日义勇军组织为东北抗日联军。

2、国民党十九路军的抗战: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蔡廷锴,蒋光鼐领导

3、长城抗战

4、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吉鸿昌

5、一二九运动:

1935、12、9,北平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推动因素: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③主导作用:

共产党的倡议、主导和促成

2、过程

①八一宣言:

1935、8、1,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瓦窑堡会议:

1935、12,刚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西安事变: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转折点)

④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8、14)

⑤红军改编:

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把在东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⑥正式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六、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1、正面战场(国民党:

片面抗战路线)

①凇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的计划。

(1937、8—1937、12,及周围地区)

②太原会战:

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

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

1938、10,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⑤枣宜会战:

1940,张自忠。

(战略相持阶段的会战)

2、敌后战场(共产党:

全面抗战路线)

(1)洛川会议:

1937、8,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

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

①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②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2)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方向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展游击战争

(4)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

延安)

(5)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6)反扫荡斗争(地道战、地雷战)

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