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025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误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语误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语误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语误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语误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误用.docx

《成语误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误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误用.docx

成语误用

本专题集中的成语多为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已出现的成语,少数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易误用、高考或模拟试题尚未考查的。

“浅说”内容一般包括释义、例证、关键点解说三部分。

成语后加“★”者是近十五年来高考曾考查过的,词条后注有考查年份。

正文后附有词条索引,以便查阅。

 1,心领神会。

先看一个例子:

“……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这个句子当中的“心领神会”,从语法角度来看用得是错误的。

“心领神会”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

汉语中,这类词语不少,如:

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无人问津、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喜闻乐见、嬉笑怒骂、生死攸关、夸夸其谈、不屑一顾、浑然不觉、不可理喻、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家喻户晓、出奇制胜、洗耳恭听、耳闻目睹……这些词语之所以会被用错,多是因为大家把整个词语的用法等同于该词语的末一字或末两字了,如“谈”可带宾语,就以为“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也可带宾语。

    2,从长计议。

★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

现在人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

茅盾《虹》之四:

还是暂且实行你的“现在主义”罢!

明年暑假时我一定回川,那时我们再从长计议。

——2004北京卷考查。

    3,一文不名。

★“名”:

占有。

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

只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有穷不穷的问题。

刘绍棠《村妇》卷一:

腰里一文不名,借钱四处碰壁,便兔子也吃窝边草,到亲戚熟人那里坑骗。

——2004北京卷考查。

    4,一文不值。

“值”:

价值。

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形容毫无价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视。

常用于物,也用于人;因为人、物都有价值的判断问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回:

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断了,那时一文不值,不怕他不卖。

    5,文不加点。

★“点”:

古人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写成。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成熟。

语出祢衡《鹦鹉赋》:

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又如,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2004北京卷考查。

    6,不刊之论。

★“刊”:

削除,删改。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削掉。

“论”:

言论,学说,论点。

全词指不可改动的、不会磨灭的、正确无比的精辟言论。

褒义。

董按:

①该成语另有结构相同之一系列短语。

如:

不刊之典(著作、典籍),不刊之作(笔墨、作品),不刊之训(教导、训诫之语),不刊之则(规则、法则)……②今人多把“不刊之论”中的“不刊”等同于“不堪”,误。

“不堪”,多表消极意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较少作定语;如:

不堪入目,狼狈不堪,这人太不堪了。

③“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正确言论)或“的论”可视为其近义词。

——1993全国卷考查。

    7,诛心之论。

“诛”,有“谴责”“揭穿”意。

谴责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论,后多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

多用作褒义。

清代魏源《书明史藁二》:

若非礼亲王诛心之论,乌能动史臣之肺腑哉!

巴金《随想录》86:

诛心之论,痛快淋漓,使高宗读之,亦当汗下。

    8,名噪一时。

★名声很响,在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

“噪”:

广为传扬。

董按:

该词大约为中性词时居多。

尝有复习资料以之为贬义词,恐无充分证据。

2004年北京卷高考题第4题D项:

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即为明证。

又按:

“梦之音”疑为“梦之谷”之误,《梦之谷》为著名作家、学者萧乾之唯一长篇小说。

《梦之音》则未之闻。

2004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拟题为:

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9,火中取栗。

★冒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上了当,得不到一点好处。

王火《战争和人》

(一)卷三:

听说你在家里闭门不出,写文章准备大骂汪先生,我窃以为不可。

你要慎重三思,何必为人火中取栗?

(董按:

“我窃以为”有赘余之嫌)——1998全国卷、2004全国(海南等)卷考查。

    10,相濡以沫。

★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

《庄子·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六:

爹爹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

——2004湖北卷、2004全国(甘肃)卷考查    11,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生活。

语本李密《陈情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董按:

①从众多用例来看,“相依为命”的主语往往是两个人(或两者),而且属于弱势群体中人,而且多处在困境之中。

②也指依靠别人或某种事物维持生活。

如清代赵翼《哭铁骡》:

昂藏五尺高,气压马万匹……相依互为命,汝足即我膝。

    12,九牛一毛。

★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董按:

类“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喻人或物在无限广大之中所占比重非常小。

),两成语都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都有对比之意,都有后者难与前者相比之意。

——2004全国(吉林等)卷考查。

    13,事半功倍。

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冰心《三寄小读者》三:

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

董按:

反义词“事倍功半”★〔2004全国(吉林)卷考查〕:

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现在下面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半功倍的。

    14,差强人意。

★“差”:

音chā,尚,略,稍微。

(董按:

一说相当于“很、甚”)“强”:

音qiáng,振奋。

整个成语是“虽然不太好,但尚能使人满意”的意思。

既不能理解为“太差”,也不能曲解为“强人所难”。

——1993全国卷、2002春招全国卷、2004全国(安徽等)卷、2004湖北卷考查。

    15,耿耿于怀。

★“耿耿”:

形容有所系念。

表示某件事(董按:

多为憾事,包括对别人或对自己某一做法的不满,对无能为力之事的遗憾)存在心头,不能忘怀。

金声《与谭友夏》:

惟学问一事,耿耿于怀,恨不得胜师良友,日亲时接,以此亦欲见翁兄,一罄区区之意。

贾平凹《祭父》:

在那苦难的两年里,父亲耿耿于怀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几乎过三天五天就要我写一分翻案材料寄出。

——2004天津考查。

    16,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长物”:

多余的东西。

《老残游记二集》五回:

德夫人走到他屋里看看,原来不过一张炕,一个书桌,一架书而已,别无长物。

梁实秋《雅舍小品·廉》:

汉末有一位郁林太守陆绩,罢官之后泛海归姑苏家乡,两袖清风,别无长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载一巨石镇之。

——2004浙江卷考查。

    17,春意阑珊。

★“阑珊”:

将尽,衰落。

该词意即春天将尽。

(2004辽宁卷)董按:

“春意盎然”(春意十分浓厚)★(2004全国春招卷)可视为其反义词。

类似短语还有“灯火阑珊”(灯火将尽,灯光昏暗)。

    18,不以为意。

★没有在意,未予注意或者不放在心上。

茅盾《子夜》八:

昨晚姨太太又是到天亮才回来。

这已是惯了的,冯云卿本来不以为意,但此时正因公债投机失败到破产的他,却突然满肚子不舒服了。

——2004湖南卷考查。

    19,不以为然。

认为不是、不对,含有否定意味。

《喻世明言》卷12:

未入境时,顾佥事先去嘱托此事。

秦御使口虽领命,心下不以为然。

鲁迅《呐喊·兔和猫》:

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得就说出摸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20,不容置疑。

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一般用来强调事实清楚,道理正确,绝对可信。

如陈忠实《白鹿原》一章:

冷先生只用一个手势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拒绝。

董按:

①“置疑”不能写作“置喙”。

“置喙”:

插嘴。

“喙”:

本指鸟的嘴,常借指人的嘴。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不允许议论评论。

②也不能写作“质疑”。

“质疑”:

提出疑问。

它不用于否定形式,而“置疑”“置辩”多用于否定形式中。

③“不容置疑”的近义词可找“无庸置疑”“无庸置辩”:

用不着怀疑、争辩。

“无”也写作“毋”。

如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

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21,不厌其详。

★不嫌详细,表示越详尽越好。

朱熹《答刘公度(其一)》:

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仔细反复研究。

王致之《忆朱自清先生》:

在闲谈中,朱先生不厌其详地问及抗日同盟军的活动情况。

董按:

要和“不厌其烦”区分开。

“不厌其烦”指人有耐心。

如莫应丰《黑洞》四:

社会交往都是按照古老的程式进行的。

人们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

——2004湖南卷考查。

    22,不亦乐乎。

本义表示十分高兴。

《论语·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在多用来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或极点的地步。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他知道清朝英武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

工兵们正在全镇搜集门板,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31:

王俊索性赶上,拳头脚尖一起上……忙来劝时,已打得不亦乐乎了。

董按:

其近义词“不可开交”:

形容无法摆脱、了结、结束。

多用在“得”后,作补语。

如:

忙得不可开交,打得不可开交,闹得不可开交……另有二不常见用例附后。

《官场现形记》5回:

这天直把三荷包乐得不可开交,就此与王梦梅作了一个知己。

《官场现形记》2回:

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了,嘴里一片声嚷。

    23,不瘟不火。

指演出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到好处。

常被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被误写为“不温不火”。

“瘟”:

喻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热烈火爆。

    24,无出其右。

★泛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维》:

公主大奇之,歧王曰:

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

宋代叶适《水心文集·别集4·兵权上》:

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其所问对,亦止于孙武之意。

——2004湖南卷考查。

    25,无以复加。

达到极点,不能再增加什么了。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曰:

德至矣哉,大矣……无以加矣,观止矣,如有他乐,吾不敢观。

杜鹏程《回忆雪峰同志》:

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

生活之屈辱和窘困,无以复加。

董按:

此例句即2004湖南卷第4题A项所用句子。

它把“无以复加”置换成了“无出其右”。

故误。

    26,豆蔻年华。

★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

语出杜牧《赠别》: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

董按:

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可以“花样年华”“风华正茂”“锦瑟年华”形容之。

如,宋代贺铸《青玉案》:

锦瑟华年谁与度?

唐代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004福建卷考查。

    27,不谋而合。

★多指彼此的思想、信念、见解、情趣等自然地相合。

干宝《搜神记、石子冈》:

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又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

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

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针石,不谋而合。

——2004福建考查。

    28,不约而同。

没有经过约定而彼此的行动或见解完全一致。

多用于行动。

如指心理活动,则所指比较细小,不值得一“谋”,且可用“同样”一词替换:

大家对刘四不敢发作只好多吃他一口吧……他们不约而同地想拿酒杀气。

(老舍《骆驼祥子》)    29,异曲同工。

多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良好效果。

含褒义色彩。

“工”:

工巧,巧妙。

清代冯镇峦《聊斋志异·蛇人评》:

此等题我嫌污笔,写来款款动人乃尔。

与柳州(宗元)《捕蛇者说》异曲同工。

又作“同工异曲”:

喻同样高深的造诣而风格情调各有不同。

韩愈《进学解》:

子云、相如(按:

指扬雄、司马相如),同工异曲。

注意与“殊途同归”的细微区别。

殊途同归:

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中性词。

    3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喻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刘基《卖柑者言》:

又见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浓而沃肥鲜者,熟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也可单用“金玉其外”,意思、用法不变。

——2004福建卷考查。

    31,在劫难逃。

★“劫”:

劫数,佛教所谓注定的灾难。

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难以逃脱。

也作“劫数难逃”。

如:

吴趼人小说《发财秘诀》:

后来王师到时,全城被戮,可见劫数难逃。

董按:

该词多指无辜者遭受宿命般的灾难,违法犯罪者落入法网、难逃法网当用“罪有应得”“自食其果”“法网难逃”等。

——2004江苏卷考查。

    32,稍纵即逝。

★形容时间或时机稍微一放松就会失掉。

苏轼《篔筜谷偃竹记》: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鹄落,少纵则逝。

——2004江苏卷考查。

    33,慷慨解囊。

★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特指用自己的钱在经济上帮助他人。

“慷慨”:

不吝啬。

“囊”:

口袋,指钱袋。

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B项: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慷慨解囊”使用有误。

该动作的目的是为人非为己。

    34,弹冠相庆。

★最早见于《汉书·王吉传》: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意为王吉、贡禹二人爱好、抱负相同,王做了官,必会引见贡做官。

故用“弹冠相庆”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后渐渐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用来形容坏人当道,小人得志。

——2004广东卷考查。

    35,额手相庆。

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中性词。

《宋史·司马光传》: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

此司马相公也。

《元诗选·胡元琛·大有年》:

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

    36,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董按:

“耸人听闻”的目的是哗众取宠,施事者是人,贬义;要和“骇人听闻”区分开。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的坏事情。

它是指某坏事给人的震惊程度,无所谓褒贬。

    37,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什么坏事都干。

含贬义。

《红楼梦》47回:

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酷好耍枪弄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

巴金《春》六:

两位孙少爷跟陈克家的二少爷很要好。

听说他们三个在外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1995全国卷考查。

    38,无所不用其极。

“极”:

顶点,尽头。

原意为“无处不用尽心力”,褒义。

如《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礼记·大学》)现在多取贬义:

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能使出来。

王火《战争和人》

(二)卷三:

敌人手握屠刀,烧杀奸淫,无所不用其极。

    39,无所不至。

有两种含义。

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中性词。

《志摩日记·1923年10月13日》:

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见渐短。

适之于是转老回童了,可喜!

②凡能做的坏事都做了。

贬义词。

《红楼梦》72回:

旺儿的那小儿子虽然年轻,(但)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

    40,为所欲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原中性词。

清代唐甄《潜书、任相》:

是以(张)居正得以尽忠竭才,为所欲为,无不如意。

今贬义词。

魏巍《东方》六部15章:

他们都是唯武器论的可怜虫,以为凭借他们的优势武器,就可以为所欲为,征服别人的国家。

    41,首当其冲。

★冲:

此指古战争中的冲车(战车的一种),引申为冲击、进攻。

当:

遭遇,面临。

首当其冲,字面意为首先面临敌方的冲车,即首先面临攻击,首先遭遇挑战,首先感到有压力。

董按:

只看“首”而不及其余,便犯了望文生义之病。

《汉书·五行志》27下之上:

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

——1995全国卷、2000安徽春招卷考查。

    42,想入非非。

★有两个含义:

①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

中性词。

②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

贬义词。

董按:

两义都在使用,生活中多用第二义。

1995年全国卷: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该成语此处使用了第一义,对学生来说未免苛求——为什么要考查生活中较少使用的义项呢?

    43,异想天开。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董按:

该成语原偏重于想法奇特;今偏重于不切实际,给人过于天真之感。

萧红《呼兰河传》三章: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44,日薄西山。

本义:

太阳快要落山。

“薄”:

迫近。

晋代张载《酃酒赋》:

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

(此用本义)多比喻衰老、病重的人或衰微的事物临近死亡。

《宋史·226、赵普传》:

盖臣已日薄西山,馀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

    45,如坐春风。

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春风”:

比喻良师的教导。

《二程全书·外书》:

朱公掞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归,谓人曰:

光庭在春风中作了一个月。

董按:

①“春风”的本意是“春天和煦之风”,故能引申为“循循善诱的、能予人以启迪的话语(所谓‘教导’)”。

由此,又有“春风风人”(喻及时给人以教益或帮助)“春风化雨”(喻教育的作用普及而深入,也常用为称颂师长教诲之词。

如《儿女英雄传》第37回:

骥儿承老夫子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

)。

②“如坐春风”今不用其字面义或曰本义。

该词语误用皆在此。

    46,莘莘学子。

★众多求学之人。

“莘莘”:

众多。

董按:

由于已有“莘莘”,故该短语前不能再加任何数量词修饰。

诸如“一个莘莘学子”“很多莘莘学子”“500名莘莘学子”,统统错误。

——1997全国卷考查。

    47,不孚众望。

★不能很好地使大家信服。

董按:

多指能力或努力不够。

贬义。

“孚”:

使人信服。

反义词“不负众望”:

不会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褒义。

“负”:

辜负。

——1997全国卷考查。

    48,趋之若骛。

★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

贬义。

语本《史记·货殖列传》:

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尔(即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只是为了牟取钱财)。

李渔《笠翁文集、三、与赵伯声文学》:

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骛。

——2002全国春招题。

    49,万人空巷。

★即万人空宅:

家家户户奔向某处,以至住宅空空荡荡,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巷”:

住宅。

(董按:

此从汪少华先生说)《诗经、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

“巷无居人”则巷空,宋人或用作“居人空巷”“居民空巷”“万人空巷”。

董按:

生活中,“巷”更多地被理解为“街道”;那么,“万人空巷”语意大变:

街道空空荡荡,人都呆在家里。

例:

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致使万人空巷。

(杨东平《城市季风》)这种用法现在尚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可。

——全国卷1997年高考已考。

    50,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例:

天津泰达和辽宁天润早就遥遥领先,其他球队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之误。

或曰:

……其他球队远不能望其项背。

)——全国卷1998年高考已考。

51,望尘莫及。

字面意是“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扬起的尘土,追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亦用作谦辞,表示同对方相比,差之较远。

病例:

责任编辑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但书籍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当为“鞭长莫及”之误)    52,鞭长莫及。

又作“鞭不及腹”“鞭长不及马腹”。

字面意是“鞭子虽然很长,但不该打到马肚子上”。

借指力量达不到。

语出《左传·宣公15年》:

“古人有言曰: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杜预注:

“言非所击。

”    53,处心积虑。

存有某种念头,早就有了某种打算。

“处”:

存。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

盖太祖之于受命,非如前世之君,图众以智,图柄以力,其处心积虑,非一夕一日,在于取天下也。

今多指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谋算。

贬义词。

《官场现形记》46回:

单说大少爷见老人家有这许多银子,自己到不了手,总觉有点难过;变尽方法,总想偷老子一票,方才称心。

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

董按:

①注意与“绞尽脑汁”的区别。

“绞尽脑汁”:

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中性词。

②注意与“殚精竭虑”的区别。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血。

“殚”“竭”都解作“尽”。

该成语较“绞尽脑汁”多书面色彩,且隐隐有褒义味道。

    54,苦心孤诣。

★费尽心血,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褒义。

“孤诣”:

一个人达到。

谭嗣同《致刘淞芙第11》:

唯觉足下行数千里,费数千金,孤诣苦心,不计甘苦,在寒士中可谓绝无仅有,总期事有必成,乃不负尔。

——1993全国卷考查。

    55,惨淡经营。

煞费心思地谋划,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绘画的创作或其他事业的开拓)。

宋代王质《雪山集·和李无变求诗》:

十年惨淡经营中,一点青荧灯火知。

平日诗从天外得,只今天外总无诗。

董按:

该词中的“惨淡”与“萧条、败落、走下坡路、毫无生机”毫无关系。

    56,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使用对象仅限于“房屋建筑”类。

不可指一切美丽的事物。

近来,“轮”多被写作“仑”,误。

《礼记·檀弓下》: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

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郑玄注:

“轮,轮菌,言高大;奂,言众多。

”——全国卷1999年高考已考。

    57,洗心革面。

★字面意为“洗涤污秽之心,改变污浊面目”,后四字成文,喻痛改前非、彻底悔改。

董按:

使用该词,应包含有“由恶入善,由假入真”之意,其未变之前,当是罪行累累之人或集团。

——2000全国卷题。

    58,左右逢源。

★有两义。

①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

梁实秋《厨房》:

在厨作饭的人真是有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之感。

②亦用以讥讽办事圆滑,在这一用法上类“八面玲珑”。

王火《战争和人》

(一)卷三:

别看他如今是银行家,他可是一个能左右逢源、通天通地的人物。

——2000全国卷题。

    59,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多而明亮。

后借以形容人手腕圆滑,事故深,处事接物面面俱到。

有贬义。

另有其他义项,此从《辞海》之释义。

    60,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或者著作极多,不指其他事物。

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梁实秋《书房》: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

丧乱之中,牛将安觅?

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门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象样的书房。

——2000全国卷考查。

    61,安步当车。

★慢慢地步行,全当是乘车。

“安步”,也作“缓步、徐步”,有舒缓、享受意。

《战国策·齐4》: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2001年全国卷考查。

    62,颐指气使。

★形容有权势的人骄横傲慢,气焰极盛。

“颐”:

颊,腮。

“颐指”: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

原作“目指气使”:

用眼色和鼻子出气以示意,使人奔走于前。

刘向《说苑·君道》:

(郭隗曰)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才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才至矣。

《旧唐书·杨国忠传》:

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以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

董按:

2001年高考第4题B项: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然从成语释义及上引古例看,此似可再推敲。

    63,蓬荜生辉。

★表示由于别人的来临或收到别人题赠的诗文字画等使自己感到荣耀。

谦辞,用于说话者自身。

“蓬荜”:

蓬门荜户的略语,指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门户的房屋,形容住的房屋简陋。

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

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无尽。

——全国卷2001年高考已考查。

    64,车水马龙。

★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李煜《望江南》: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国卷2001年高考已考查。

    65,雨后春笋。

★字面意是春天下雨后竹笋旺盛地生长,比喻新事物大量地涌现,蓬勃发展。

含褒义。

“春笋”喻新鲜(往往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