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689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docx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提问方式不仅能提升课堂氛围,还可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教育下,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身逻辑思维,为后续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学提问;教学策略;认知情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数学的启蒙教育阶段有效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心理。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关键一步。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教学为主,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教学方面的互动比较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也不多。

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严重抹杀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效率。

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乏对数学学科的深度理解和兴趣培养,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变得没有信心。

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小学的数学课堂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针对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提问,新课改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提问必须要以提升和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前提,大大地调动学习的气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简单问题

1.提问的内容比较单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创新的教学思维,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内容上比较简单、单一甚至是过于机械化,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时候完全没有调动起自身的学习兴趣,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多半是按照教材设置的问题来提出的,这种早已经知道结果的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得到教学的成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厌烦情绪。

2.提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针对性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的模式,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多是来自教材上的内容,不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性创新,这些枯燥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不愿意动脑的习惯和逆反心理,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头脑处于僵死的状态,又怎会不产生发散性思维?

3.没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对问题给出合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一些科学要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小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进行课堂作答和反馈过程中,重视反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受到老师重视是心理。

三、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的建议

1.加强启发性教育,有效引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和思考中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启发数学思维的养成。

老师在对学生提升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充分提出各种新颖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某种媒介或者角度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活实例有效地完成数学教学。

3.在教学提问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景的设置,有效提高学生兴趣

在进行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情景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大大地改善数学教学学科原本枯燥的特点。

学生在良好的情景模式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对问题的反馈和作答,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课堂上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巧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5(3):

200.

[2]郭成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5):

154.

第二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堂课是否有效或者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生对问题的提问、思考、解决能力.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对于问题的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回答该达到什么程度心中要有数,对于问题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如果教师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那么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半功倍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本人试从四个方面来谈谈.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首先,课堂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不能随意地想什么时候提就什么时候提,也不能在一节课上提几十个问题,而很多问题看似是问题,实质上无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类似口头禅一样的提问“是不是?

”“对不对?

”学生只是习惯地回答“是”或者“对”,根本没有在头脑里进行相应的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多余的.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律”一章中,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例子后,先问学生:

“跳绳的有多少人?

”接着问:

“28+17和17+28的结果一样吗?

”随后写出等式,“你能不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请几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猜想一下:

“你有什么发现?

”很明显这样的等式是写不完的,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表示出来呢?

告诉学生在数学上可以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你现在会表示了吗?

”学到这,学生就能明白书上的加法交换律“a+b=b+a”的含义了.教师对问题的安排要有梯度,每个问题之间不仅要环环相扣,还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以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提问要联系生活

我们知道小学生在10~11岁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很多人习惯于死记硬背,对于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一无所知,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维果斯基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即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效的.比如说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以问学生:

“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哪些事物是三角形呢?

”“你能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或者用纸折一个三角形吗?

”“同桌间看看他画的是不是三角形?

”接下去问学生:

“你觉得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会谈到三角形的边和角,教师适当点拨总结,得出三角形的概念: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最后还可以拓展一下生活小常识,在建筑上的很多结构中,三角形的结构最为稳定,所以也常被建筑师所设计和运用.

三、提问要灵活多变

小学生属于好动、爱玩的儿童,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一节课40分钟,如何保证孩子的听课效率,教师要在问题设计的有趣性、灵活性上面下工夫.在教学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

“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你们组就是计算小能手?

”然后问最快的小组:

“你们为什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来,有什么秘诀吗?

”原来是只要看多边形能分成几个三角形,2个就是2个180度,3个就是3个180度,以此类推,得出结论.如果教师老是一成不变地问着多年前的问题,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话,很容易造成课堂死气沉沉、乏味的景象.师生间会出现低效互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比如在让学生体会两点之间线段的距离最短时,可以出示一个问题情境:

“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哪条路最近?

方案1:

先从家里走到电影院,再从电影院走到学校;方案2:

从家里走到学校;方案3:

从家里走到超市,再从超市走到学校.”通过这样的提问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提问后要耐心等待

很多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是提出一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马请学生来回答.很多老师都习惯于把问题交给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完成,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学优生的课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新课标认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然如此,教师应该把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适时地鼓励他们,放慢教学的节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如“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这类基础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而一些探索性的、拓展性的、有些难度的问题则留给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回答,带动全班的讨论氛围.当然,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有效地点评,不能简单地用“很好”“你真棒”来敷衍了事,要针对问题来进行点评,一针见血的点评有时是可以起到点睛的效果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发展学生学好数学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彦旭.追求心灵互动的教学[M].天津:

中国教育出版社,2012:

235-241.

[2]王惠萍,孙宏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265-267.

第三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摘要:

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课堂互动,就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学生可能会心有旁骛,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进行提问,增加课堂互动,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必要深入分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增强课堂互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有时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大多都沉默不语,一些想出答案的学生会举手示意,然后教师通过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轮提问就已经结束,这种提问方式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缺乏互动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充分,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当教师提问之后,个别学生会应付了事,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去思考,这样课堂提问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互动性,从而通过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例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本人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曾遇到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地面积与方砖块数成反比例”这句话是对是错,很明显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比例知识,因此个别学生判断出错,这时本人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意义的印象:

“大家一起说,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之后本人举例:

“假如铺地面积为30平方米,每块方砖的面积为5平方米,那么大家说一说,要铺满地面,需要多少块方砖?

”学生回答6块,之后本人又问:

“大家说得非常好,现在同桌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刚才老师举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这句话是对是错?

”很快学生就探讨出了结果,之前判断错误的学生也纠正了自己的答案,之后本人又让同桌之间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正比例例子以及反比例例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意义的印象,同时也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分析问题。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启发思维

教师提问时,为了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再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此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点拨,就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