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教案.docx
《初中语文散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散文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散文教案
初中语文散文教案
【篇一: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散文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
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关键词]形神兼备;散文阅读内涵;阅读教学策略;审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高度成熟的情感智慧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教学却受到冷落、变形和失真。
当然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有时一些课内自读散文,尽管是美文,但因与中考关系不大,就在教学中草草了之。
而课外现代散文教学更是套着中考考题要求进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学。
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赏析中。
因此,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现代散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
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发表文章《阅读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定海几所初中学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发挥现代散文的优势,使现代散文教学既成为学生熟悉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同时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拓宽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和效率,使现代散文教学真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基本内涵的研究。
2.对现代散文课内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3.对现代散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4.散文阅读理解题的运用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
1.取材广泛,情真意挚
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能够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
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
几乎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它必然在思想、情思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2.手法灵活,不拘一格
在表达方式上,散文多种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可以自由灵活地运用,可以突出其一,作为重点方式选用,有时几种表达方式熔为一炉。
而优秀的散文,往往是四种表达方式的完美结合。
3.语言朴素,优美自然
散文中的所写、所抒,都是作家思想、感情、气质、文化素养和美学趣味的自然表现。
一般地说,散文越是写得朴素亲切,没有人工雕刻斧凿的痕迹,也越能显示出精湛的艺术造诣,
(二)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
1.注重朗读,感知意境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朗读,可以较好的在情感上获取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知,甚至达到共鸣,这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
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
学生读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全班齐读,也可以让男生读,女生读,请个别同学读等,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去体味散文的美。
2.引导入境,走进文本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而它往往渗透于意境之中。
因此,引导学生入境是让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
教学《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
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
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自身入境,以自身的情感去影响感化学生,巧妙地带领学生在和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走进文本,深入意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能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
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形象意境,让学生体悟文本意蕴,使学生自主获得感性经验,让文本生动起来。
3.抓住文眼,关注文脉。
教学中教师要能依据文本,及时引导学生认识文眼并扣住文眼,耐心引领学生反复研读,仔细揣摩,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独到的、敏锐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与感悟。
作者在人们对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发展习以为常、一个聪明、活泼、顽皮但真实可信的“我”的视角,“回忆”了“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生活,揭示了亲和美好自然与封建教育制度之间的格格不入。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抓住了文眼就是抓住了纲,纲举目张。
要抓准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
4.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在引导学生学习行文时,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明了本文新颖、精巧、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另一方面还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
《藤野先生》这篇短文内容丰富,时间跨度20年,大小事件10多件,人物众多。
作品中的记叙和抒情,都是围绕着赞颂藤野先生的品格而开展的。
作者按时间的顺序,以自己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将繁多的题材和生活片段串联起来,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线索的作用,并通过精心的提问设计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
这样一来,就把握了全文的思想意义和协作特色。
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
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有可能是:
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
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
5.品味语言,感悟细节
学习散文要通过品味其独特的语言,抓住语言中具有美感的因素进行开掘,透析其深藏于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独特的表达和抒发。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
“第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文中提到发“帆”,人们自然会想到“海洋”,因而就更感受到了这一树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
像这样的例子在这篇散文中俯拾皆是,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
在《背影》中,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的自责、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
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
6.跨出文本,实现超越
散文教学不仅要求读懂文章,而且还要求学生还能在原文本的基础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感悟,文本不能成为约束心灵的羁绊,而应是再创造的依据。
以《背影》来说,在写法上就十分独特。
可在教后要求学生以空间为序,写出模仿性的文章。
可以让学生们仿造散文优美的语言书写自己对于这种情感的理解。
如在学习《谈生命》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们运用本课出现过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仿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寻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补写,也实在不失为一种最真接,最有效的尝试方法。
鲁迅在的《风筝》结尾处“?
?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此处的叙写留下的空白值得探讨,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即时进行练笔。
提示:
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境,想一想,弟弟的内心是怎样想,他又会怎样做呢?
然后写下一段话。
散文中的空白之处很多,比如看图、改写、叙写,读后感等等,这些都可成为教学中对文本超越的有益尝试。
(三)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
1.把“粗读”和“快读”有机结合。
粗读,指粗略地浏览一下文章的大致内容,看看一些感兴趣的章节。
通过浏览,学生能决定手头文章是否值得仔细读下去。
2.朗读和默读有机结合。
朗读的优点较多,如能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色彩,能感受韵律节奏的美,便于记忆。
但默读优点也多,如节约时间和精力,节省思维的能量。
3.灵活多样、认真扎实地搞好“品读”。
(1)让学生凭借联想,去感悟散文中的意象。
散文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理的手法都是以联想为媒介的。
散文阅读只要能抓住作者联想的内容细心品读,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散文的意象的“钥匙”。
例如,阅读《永恒的绿》,感悟“马兰草”这一意象,我这样设计:
a、找出描写“马兰草”外形美、内在美的语句,思考作者写了“马兰草”的什么特征?
b、讨论:
作者由眼前的“马兰草”联想到了什么人?
结合历史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通过思考,“马兰草”的象征意义也就清晰了起来。
(2)让学生耐心品味细节描写,从而感悟主题。
细节描写,不仅仅只用在小说中。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更能表情达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耐心品味,来领悟蕴含的丰富感情。
(3)指导学生细心揣摩富含哲理的散文语言。
散文当中,感情最浓处,就是哲理的最深处。
阅读过程中,只有反复品味,细心揣摩重点语句,才能悟到其中美的滋味。
教给学生品读散文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注意品读散文的几个步骤:
第一,了解全文的内容。
先依照文章的性质和主题对其进行分类,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再用简明的语言勾出内容提要,以抓住主要内容。
第二,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技巧。
先找出文中关键字和词,弄清它们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第三步,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或评判。
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理由说出来,从思想、结构、技巧、风格等方面,全面批评或拣突出之点进行批评。
4.让“比读”弥补范文量少的缺陷。
为了把学生的视线引向更广、更宽的空间,我用同类文章进行比读。
“比读”,就是比较阅读,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读《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就让学生与《我的地坛》进行比读,可以比语言——看风格,比结构——看技巧,比选材——看主旨,比表达——看体裁。
这样,善于读的技能自然而然就形成和提高了。
(四)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1.精读详解,分项训练,授之以“渔”
【篇二:
初中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阅读
一、知识梳理:
二、典题自测: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
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
?
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
我听了一震!
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亲一样的男子汉!
”
③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
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④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⑤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
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⑥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
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
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
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⑦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
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
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⑧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
“才十三岁的人
蛋,就不听话啦!
”
⑨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
⑩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
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
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
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
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
(选自《优秀千字散文选》)
1.为什么说“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请联系全文分析。
(3分)
__①父亲带“我”出航,使“我”感受到了欢乐。
②“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酸涩而心存疚意。
③父亲对“我”责骂让“我”流泪感到委屈。
④“我”偷出钥匙第一次一个人去划船。
⑤夜里做梦,“我”期盼着自己成长。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跃上了父亲的船。
__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第一次出航内心的急切和激动。
(2)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__生动形象地写出船一会儿顶上河埠,一会儿撞了竹桥,不好驾驭,没有方向,横冲直撞的状态。
同时写出了“我”驾驶小船很不熟练,内心十分慌张和兴奋。
3.从全文看,“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3分)
__父亲质朴、稳健,是“我”幼小心目中的精神依托;父亲是有胆气的男子汉,父亲对“我”充满慈爱;父亲的生活充满艰辛;父亲对“我”充满希望。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
为什么?
(3分)
__不能删。
①结构上首尾呼应。
结尾写到“我”梦到驾驶父亲的船出航,与第一段心目中父亲的船神圣而庄严,第二段祖辈父辈对“我”成长的期望相照应。
②突出主旨:
父亲的船在“我”心目中神圣庄严,“我”渴望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
③以梦境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回味。
(如果回答能够删去,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考点概览: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题题型的总结发现,中考对散文阅读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或者观点;
3.了解常见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其在作品中的表达效果;
4.欣赏文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理解、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揣摩和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四、方法指津:
一、散文中如何了解文章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
要理清文章思路,首先要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了解各段内容大意,然后大致归纳一下看看哪几段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的,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分析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它能串起文章海阔天空的材料。
阅读散文,如能抓住其线索,就有利于迅速地披文入情。
散文的线索:
(1)有的以物为线索,
(2)有的以情感为线索,
(3)有的以景物为线索,
(4)有的以时间为线索。
阅读一篇散文时,只要抓住了它的线索,就等于抓住了它的灵魂,这对整体感知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狠抓文眼。
“文眼”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支配统摄作用。
“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是暗示性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头一句就是“文眼”。
3.寻找段落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议论抒情句等概括各段大意,再综合总述归纳出中心。
二、品味散文中精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
作者可用朴素和谐、凝练优美、含蓄细腻等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而这些精美的语言是中考中常见的考试题。
如何来品味文中词语的含义呢?
1.对词语含义的把握可采用如下两种做题方法:
(1)仔细推敲法。
词语的意义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一般地说,中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做散文阅读题时一定要抓住词语字斟句酌,看这个词语用什么方法来解释是最到位的,这样有助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对词语含义的把握会更准确。
如果缺乏认真、细致的态度,或望文生义,主观臆测,势必会导致答案的不准确,甚至相距甚远。
(2)结合语境法。
现代文阅读中词语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那么,什么是语境呢?
在阅读中,它指的是读物的语言环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主旨、上下文等。
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都必须同时起作用。
2.散文阅读中要抓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包括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段意,披露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层次。
散文阅读中主要抓这些关键句子:
(1)理解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
把握了它们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这类句子主要是开头、结尾段的提挈性、结论性、概括性语句。
(2)理解段中的关键语句。
这类语句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终结句,或展开部分中的结论性语句。
(3)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
3.散文阅读题中品析关键句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重点词语入手
②联系文章时代背景分析
③联系上下文分析
④结合艺术手法分析
三、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是从侧面暗示。
所以散文阅读题中,要注意这些艺术手法,在细心领会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感受。
做好这一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然后依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
这类题本来应该是不难完成的,只要能自圆其说,有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四、散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
散文阅读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
这样的试题,给考生留下了较大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就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语言实践能力等。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留意多积累语文材料,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考场上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真正读懂原文,领会其精神实质,扣住选文中心主旨作答。
毕淑敏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
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面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
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
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
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
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
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
?
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
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
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
“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
”司务长说:
“哈!
应该是三道痕。
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
”我追问:
“这茶是哪儿出的啊?
”司务长说:
“‘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
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
茶不能大口喝吗?
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
茶不能放盐巴吗?
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
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
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
【篇三:
初中散文教学教什么】
初中散文教学教什么
散文一直被人们称为“美文”,语文版初中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
这些散文读起来很美,可理解起来却很难,意会的东西多,感悟的东西多,难以把握;再加上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自然就不明显了。
那么,怎么让散文教学最有效呢?
我结合自己十五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散文有效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兴趣:
二、重视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一篇精美的散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
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
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学习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
我们要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总是那么精细入微。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楚,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教给方法: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让学生读,肯
定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爱读,而且还要让他们会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因此,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一)、初读感知,把握散文的“神”。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初读文章后,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蕴含于“形”中的“神”。
因为这个“神”是理解、感悟、鉴赏散文的前提,是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因此,阅读散文的第一步便是找准“神”。
如:
教学《背影》这一课,读完文章后,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