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941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

最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景观图片和自然带分布图等,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

空间尺度

特征

全球性

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

陆地环境

呈现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

热量。

3.表现: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4.典型地区

(1)低纬、高纬地区:

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如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2)中纬度地区:

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

海陆分布。

2.分异基础:

水分。

3.分布: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较为明显。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

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

水热状况差异。

3.分异规律

(1)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2)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五、非地带性分异

原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

【思考】

1.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提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带分异表现得很明显。

2.从北京到南京旅游会经过哪些自然带?

提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是否完全一样?

提示 不是完全一样,是相似。

[预习效果自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  )

A.热量B.水分

C.地形D.洋流

解析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答案 A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出现的原因是(  )

A.海陆分布B.太阳辐射

C.海拔D.地形

解析 海陆分布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A

3.同样高度的山脉所处纬度越高,自然带谱(  )

A.越复杂B.越简单

C.一样D.或复杂或简单

解析 同样高度的山脉所处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单。

答案 B

4.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

A.垂直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距海遥远,气候干旱,以荒漠景观为主。

在天山和昆仑山山麓,有冰雪融水润泽的地方就会出现绿洲,这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 C

5.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B.雨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解析 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D

6.目前我国广阔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原始森林早已被人工林所替代,这些人工林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 从自然带的分布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B

探究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而产生的。

(2)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该分异规律在__________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答案 

(1)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或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条件 中 海陆分布

【反思归纳】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

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特别提醒 高、中、低纬度地区地域分异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

(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即时巩固】 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⑦为荒漠草原带。

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2)图中⑤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解析 第

(1)题,①→②→③→④自然带干燥指数差别不大,即水分条件相似,热量条件差别极大,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③→⑥→⑦→⑧自然带的热量条件基本没有差别,水分条件差别极大,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题,根据材料中信息,⑤自然带热量收入较高,干燥指数中等,最可能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答案 

(1)C 

(2)D

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活动】 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3)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

(4)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

答案 

(1)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带就是该自然带。

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2)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条件。

(3)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在重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

(4)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加之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

【反思归纳】 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该山所处的纬度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上自然带谱的数目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见下图:

3.山上自然带的类型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见下图):

4.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见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5.雪线的分布高度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都有关,具体见下图所示:

【即时巩固】 下图表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下图,回答

(1)~(4)题。

(1)上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量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

解析 第

(1)题,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分两步:

先查看基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其次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

图中山地的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地区;①以上为5000m,判定①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2)题,山地的基带由纬度位置决定。

第(3)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第(4)题,判断某一山体的位置,要根据其基带进行分析。

答案 

(1)A 

(2)A (3)A (4)A

探究点三 非地带性分异

【探究活动】 材料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工作者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岭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

据悉,这片热带雨林沿沟分布在洗澡河海拔1300~1500米范围内,是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最北(25°19′N)、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热带雨林的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热带雨林景观一般具备的特点有(  )

A.植物叶面宽,四季常青

B.树木高大,但是层次结构简单

C.植物众多,有巨厚的腐殖质层

D.冬季落叶,有块状根

解析 第

(1)题,这片雨林分布在高海拔的沟谷地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2)题,热带雨林树木高大,层次结构复杂;植物叶面宽,四季常青;由于雨水多,不可能保存有巨厚的腐殖质层。

答案 

(1)D 

(2)A

【反思归纳】 地方性分异现象的形成及其表现

由于受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但大体表现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约束

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改变

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的增温增湿

缺失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块状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埃及尼罗河沿岸形成的“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热带荒漠带

【即时巩固】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陆地上具有相似水热条件的地方分布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土壤等,即形成自然带。

在自然带内部,自然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但在个别地方却也会出现局部分异现象,这就是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何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

(2)为什么离赤道较远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有热带雨林带分布?

(3)南半球为何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解析 第

(1)题,东非高原与同纬度地区(如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等)相比,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水热条件,因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题,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气温较高,降雨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第(3)题,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分布在60°~80°的纬度范围,而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

故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答案 

(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

(2)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沛,受厄加勒斯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

(3)南纬60°附近大部分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B.光照

C.土壤D.热量

解析 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属于沿纬度变化方向进行的更替,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植被等地表景观发生变化,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A 2.D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解析 第3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

综上,选C项。

第4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B项。

答案 3.C 4.B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B→C→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

(填字母)

解析 第

(1)题,图中A区域位于大陆西部,由于受到中纬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图中B区域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区域由于受到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区域纬度较高,形成了亚寒带针叶林带。

(2)题,自然带E→G→F的分布表现出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这种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第(3)题,自然带B→C→D的分布表现出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赤道向两极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纬线平行,这种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亚洲东部比欧洲西部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

第(4)题,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因此海陆的分布使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

这种现象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4)D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包括: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第2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

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答案 1.A 2.D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

3.和①处自然带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山脉迎风坡B.大气环流

C.暖流D.寒流

4.自然带①→②→③体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第3题,图中①自然带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形影响下抬升作用显著,降水多;加上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使得该地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第4题,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是由森林向草原、荒漠的变化,是降水减少引起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3.D 4.B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5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项。

第6题,由图可知,2000米到3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答案 5.A 6.C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8.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解析 第7题,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生长森林植被;大兴安岭至贺兰山的②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为草原;贺兰山以西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山地迎风坡除外),地表景观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

第8题,图中显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是南宽北窄,主要因为由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影响时间缩短,影响的东西宽度缩小,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能生长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缩小。

答案 7.A 8.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

完成9~10题。

9.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10.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海陆分布D.降水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不是阳坡、阴坡的差异。

结合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判断,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第10题,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

洋流、海陆分布、降水不是主导因素。

答案 9.D 10.A

高山流石滩是高山雪线之下和郁闭高山植被之间形成的扇形岩屑坡,这里是许多珍稀独特高山花卉的天堂,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该山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基带的荒漠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B.北坡有针叶林分布是因为北坡为阳坡

C.北坡山地草原低于南坡是因水热条件较好

D.北坡雪线低于南坡是因北坡降水较多

12.该山地可能是(  )

A.喜马拉雅山B.天山

C.昆仑山D.武夷山

13.“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和强大的根系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适应了流石滩(  )

A.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的环境

B.强风呼啸、碎石松动的环境

C.云雾缭绕、冰雪酷寒的环境

D.光照强烈、空气稀薄的环境

解析 第11题,该山脉海拔较高,基带为荒漠和荒漠草原,故为我国西北地区山脉,北坡为荒漠草原,说明北坡降水多,可判断为迎风坡,雪线较低。

南坡为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且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比北坡好。

第12题,结合上题判断,该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北坡为迎风坡,应为天山。

第13题,由于高山流石滩地表疏松,加上高山多大风天气,故高山花卉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和强大的根系能够更牢固地生长。

答案 11.D 12.B 13.B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