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584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目 录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编制目的

工程质量通病一直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程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的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根治质量通病,结合本公司消除质量通病的经验,控制质量通病的发生,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7、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10、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年版)

11、其他现行规范及有关建设管理办法

12、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

13、设计图纸、审查意见、合同文件等

三、工程概况

金山大道(四纵线)快速干道起点接悦来片区已建成的金山大道,与柑悦大道相交形成沙井湾立交,与金山大道连接线相交形成杨柳沟立交,与椿萱大道相交形成蒋家山立交,上跨猪肠溪河,继续向北与渝广(重庆至广安)高速相接,是重庆北部一条重要的纵向交通走廊。

其中本次设计起点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分界处,向北通过连接线北支线、南支线与金竹湾隧道左线与右线相接,后上跨金竹湾隧道,止于金山大道K9+550处,主线长1.19Km,设计速度80km/h,双向8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4m,为城市快速路,含杨柳沟喇叭立交1座。

本工程由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组成,其中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及桥梁工程是本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重点。

四、组织管理措施

1、成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项目经理蒋锡伟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陈革

技术负责人王华

质量负责人魏华

组员:

程文状、李思静、高泽平、杨正中、王明生

2、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分析出现通病的原因,依据本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开展调研活动或采用新的施工工艺防治质量通病的出现。

五、质量通病专项质量方案及施工措施

1、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1.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1.1.2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1.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2.1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1.2.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防治措施:

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

防治措施:

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防治措施:

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防治措施:

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

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

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

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

防治措施:

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

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6)闭水试验不合格现象

防治措施:

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

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

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1.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1.3.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1.3.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1.4回填土沉陷

1.4.1产生原因

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1.4.2防治措施

(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

(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

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

(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1.4.3处治措施:

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

(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

(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2、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2.1.1现象

(1)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2)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3)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2.1.2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2)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2.1.3预防措施

(1)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2)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3)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2.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2.2.1现象

(1)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2.2.2原因分析

(1)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2)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3)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

(4)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

2.2.3预防措施

(1)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

(2)对含水量大的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

(3)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

(4)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

(5)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2.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偏差

2.3.1产生的主要原因

(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

(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3)含水量不合适,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水泥对土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

(4)水泥、土和水拌合得不均匀,且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使水泥稳定土强度下降,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的保湿养生。

2.3.2预防措施

(1)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和砂砾,材料首先选碎(砾)石和砂砾,其次是砂性土。

(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

(3)均匀拌合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表面松散起皮

2.4.1产生的主要原因

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运输过程中,急转弯、急刹车,熟料卸车不及时,使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送料刮料板外露现象。

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积料多,翻动过速,易造成混合料离析。

2.4.2预防措施

(1)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避免熟料过久堆放。

(2)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为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现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

(3)加强拌合站的材料控制。

一是控制原材料,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重新过筛;二是上料仓的料不能出现间断现象,确保料仓内随时达到满仓;三是严格控制成品料,如发现有粗细离析、花白料等现象时,应重新拌合直到达到标准。

(4)采用大车运输应使用蓬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2.5.1主要原因

(1)石料场分筛后的粒料规格不标准,料场不同规格的粒料堆放混乱。

(2)拌合站使用装载机装料时,不同粒径由于无隔墙等原因造成混掺,装料过剩,外溢及流淌。

(3)料场四周排水设施不健全,下雨使骨料含水量增大,细骨料被水溶解带走。

(4)拌合站进料仓被大块粒料堵塞,配料机工作不正常。

(5)加水设备异常,造成混合料忽稀忽稠现象,混合料未达到最佳含水量。

(6)碾压机械设备组合不当,造成碾压不密实。

2.5.2预防措施

(1)分筛后各种规格的骨料分开堆放,堆与堆之间设置编织袋隔墙,编织袋内装同种材料,做好排水防洪设施,细骨料采用蓬布覆盖,以防细料流失。

(2)使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电控加水,经常检查进料斗粒料情况,使用装载机随用随添加,确保各料仓的粒料平衡。

(3)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现场安排试验人员随时对原材料的含水量和成品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测试,以便随时调整上水量。

(4)采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