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799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docx

二级VF考点笔记28676

知行教育冲刺班笔记总结

第一章:

公共基础知识

1.1数据结构与算法

1.1.1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

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算法的4个基本特征:

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两种基本要素:

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

(4)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其中逻辑机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和散列存储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各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度可划分:

(1)线性结构:

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

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1.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接。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

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依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

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

修正线性表的机构个数。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

把第i个元素之后不包括第i个元素的n-1个元素依次前移一个位置;

步骤二:

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元算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

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底:

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

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栈底元素是最早被插入和最后被删除的元素。

●栈有记忆作用。

●在顺序存储结构下,栈的插入和删除元算不需移动表中其他数据元素。

●栈顶指针top动态反映了栈中元素的变化情况。

(3)顺序存储和运算:

入栈运算、退栈运算和读栈顶运算

2.队列及其基本元算

(1)基本概念: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又称“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队尾:

允许插入的一端,用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

●排头:

允许删除的一端,用头指针指向头元素的前一位置。

(2)循环队列及其运算:

入队运算与退队运算。

1.1.5树和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树中有且仅有一个没有前驱的节点称为“根”,其余节点分成m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T2,…,T}rmm,每个集合又是一颗树,称T1,T2,…,T}rmm为根节点的子树。

●父节点:

每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前件,无条件的节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子节点:

每一个节点可以后多个后件,无后件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

●树的度:

所有节点最大的度。

●树的深度:

树的最大层次。

2.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

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是有限的节点集合,该集合为空(空二叉树)或由一个根节点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二叉子树组成。

可分为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其中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二叉树可为空,空的二叉树无节点,非空二叉树有且只有一个跟结点;

●每个节点最多可有两颗子树,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节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组成。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也称为二叉链表对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可按层次进行顺序存储。

4.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所有节点,主要指非空二叉树,对于空二叉树则结束返回。

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1.1.6查找技术

(1)顺序查找:

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

(2)二分查找:

线性表必须是顺序存储结构,且必是有序表,反复查找直到成功或子表长度为0时结束。

1.1.7排序技术

(1)交换类排序法:

借助数据元素的“交换”进行排序,包括冒泡排序法和快速排序法。

(2)插入类排序法:

包括简单插入排序法和希尔排序法

(3)选择类排序法:

包括简单选择排序法和堆排序法。

1.2程序设计基础

1.2.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1)设计方法:

程序设计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2)设计风格:

良好的设计风格要注重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方法,语句的结构和输入输出

1.2.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方法的本质是主张从客观世界固有的事物出发来构造系统,强调建立的系统能映射问题域。

●对象:

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可以是任何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东西。

●类:

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实例:

一个具体对象就是其对应分类的一个实例。

●消息:

实例间传递的消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继承:

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

●多态性:

指对象根据所接受的信息而作出动作,同样的信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有不同行动的现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好。

1.3软件工程基础

1.3.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软件的定义与特点

(1)定义:

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和数据。

(2)特点:

●是逻辑实体,有抽象性。

●生产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开发、运行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导致了软件移植问题。

●复杂性较高,成本昂贵。

●开发涉及诸多社会因素。

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3.软件工程过程

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4.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的过程。

5.软件工程的目标

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6、软件工程的原则

软件工程的原则包括:

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7.软件开发工具

从初期的单向工具向集成工具发展,软件开发的方法必须得到相应工具的支持。

8.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发工程的软件工具的集合。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当前最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和发展方向。

1.3.2结构化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发展需求、求精、建模和定义需求的过程,可概括为:

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

常用的分析方法:

●结构分析方法:

其实质着眼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

常用工具包括数据流图,数字数字字典(核心方法)、判断树和判断表。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1.3.3结构化设计方法

1.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

(1)基本原理:

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藏、模块独立性(度量标准:

耦合性和内聚性)。

(2)基本思想:

将软件设计成由相对对立、单一功能的模块组成的结构。

2.概要设计

(1)4个任务:

设计软件系统结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编写概要设计文档、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2)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数据流图的信息分为交换流和事物流,结构形式有交换型和事务型。

3.详细设计的工具

详细设计的工具包括:

●图形工具:

程序流程图、N-S、PAD、HIPO。

●表格工具:

判定表。

●语言工具:

PDL(伪码)

1.3.4软件测试

1.目的:

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准则:

●所有测试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集群现象。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穷举测试不可能。

●妥善保存设计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

3.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

软件测试的方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功能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1)白盒测试:

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测试、基本路径测试。

(2)黑盒测试:

根据规格说明书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诊断方法有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主要用于软件确定测试。

1.3.5程序的调试

(1)任务:

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2)调试方法:

强行排错法、回溯法和原因排除法。

1.4数据库设计基础

1.4.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DataBase)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结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6个功能:

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

(4)数据库技术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集成性、高效性、高共享性、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等。

(6)数据库系统的内部机构体系:

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

1.4.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形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描述的内容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有3个层次:

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1)E-R模型:

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间联系有:

“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2)层次模型:

利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其中节点是实体,树枝是联系,从上到下是一对多关系;

(3)网状模型:

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是层次模型的扩展。

网络模型以记录型为节点,反映现实中较为复杂的事物联系。

(4)关系模型:

采用二维表(由表框架和表的元组组成)来表示,可进行数据查询、增加、删除及修改操作。

关系模型允许定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三种约束。

●键(码):

二维表中唯一能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

●候选键(候选码):

二维表中可能有的多个键。

●主键:

被选取的一个使用的键。

1.4.3关系代数

(1)传统的集合运算:

关系并运算、关系交运算、关系差运算和广义迪卡尔积。

(2)专门的关系运算:

选择、投影、连接。

1.4.4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1.数据库设计概念

●基本思想:

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方法:

面向数据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

●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进一步修改。

2.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阶段,常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面向对象的方法,主要工作有绘制数据流程图,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确定功能处理模块和数据间关系。

数据字典:

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

3.数据库的设计

(1)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分析数据间内在的语义关联,以建立数据的抽象模型。

(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从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逻辑模式规范化,关系视图设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创建。

(3)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是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目的是对数据库内部物理结构作出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速度和存储空间。

4.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调整、数据库的重组、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故障恢复和数据库的监控。

第2章VisualPoxPro数据库基础

2.1数据库基础知识

2.1.1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及相关事物间的联系。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为数据库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系统,简称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3.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应用软件系统。

4.数据库管理员

负责全面管理和实施数据库控制和维护的技术人员。

5.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组成。

6.数据库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中需要的表→确定所需字段→分析各个表所代表的实体之间存在的联系→设计求精

2.1.2数据模型

1.实体的描述

(1)实体:

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

(2)实体的属性:

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实体的属性。

(3)实体型:

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具体的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

(4)实体集:

同类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2.实体间联系及联系的种类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和多对多联系。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3种数据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

2.2关系数据库

2.2.1关系模型

(1)定义:

用二维表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关系:

一个关系的逻辑结构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3)元组:

在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是一个元组。

元组对应存储文件中的一个具体记录。

(4)属性:

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在VisualPoxPro中表示为字段名,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宽度等在创建表的结构时规定。

(5)域:

指属性的取值范围。

(6)关键字:

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7)外部关键字:

表中一个字段是另一个表的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这个字段属性就称为外部关键字。

2.2.2关系运算

(1)传统的集合运算:

并、差、交。

(2)专门的关系运算:

选择、投影、连接、自然连接。

第三章VisualPoxPro程序设计基础

3.1常量和变量

3.1.1常量

常量包括:

数据型常量、货币型常量、字符型常量、日期型常量、日期时间型常量、逻辑型常量(只有数据真和逻辑假两个值)。

3.1.2内存变量常用命令

1.内存变量的赋值

●格式1:

store<表达式>to<内存变量名表>

●格式2:

<内存变量名表>=<表达式>

2.表达式值的显示

●格式1:

[<表达式表>]

●格式2:

[<表达式表>]

3.内存变量的显示

●格式1:

LISTMEMORY[LIKE<通配符>][TOPRINTER|TOFILE<文件名>]

●格式2:

DISPLAYMEMORY[LIKE<通配符>][TOPRINTER|TOFILE<文件名>]

4.内存变量的清除

●格式1:

CLEARMEMORY

●格式2:

RELEASE<内存变量表名>

●格式3:

RELEASEALL[EXTENDED]

●格式4:

RELEASEALL[LIKE,<通配符>|EXCEPT<通配符>]

5.表中数据和数据组数据之间的交换

(1)将表的当前记录复制到数组。

●格式1:

SCATTER[FIELDS<字段名表>][MEMO]TO<数组名>[BLANK]

●格式2:

SCATTER[FIELDSLIKE<通配符>|FIELDSEXCEPT<通配符>][MEMO]TO<数组名>[BLANK]

(2)将数组数据复制到表的当前记录

●格式1:

GATHERFROM<数组名>[FIELDS<字段名表>][MEMO]

●格式1:

GATHERFROM<数组名>[FIELDSLIKE<通配符>|FIELDSEXCEPT<通配符>][MEMO]

3.2字符函数

字符函数是指自变量一般是字符型数据的函数。

(1)求字符串长度函数:

LEN(<字符表达式>)。

(2)大小写转换函数:

LOWER(<字符表达式>)、UPPER(<字符表达式>)。

(3)空格字符串生成函数:

SPACE(<数值表达式>)。

(4)删除前后空格函数:

TRIM(<字符表达式>)、

LTRIM(<字符表达式>)、ALLTRIM(<字符表达式>)。

(5)取子串函数:

LEFT(<字符表达式>,<长度>)、RIGHT(<字符表达式>,<长度>)、SUBSTR(<字符表达式>,<起始位置>[,<长度>])。

(6)计算子串出现次数函数:

OCCURS(<字符表达式1>,<字符表达式2>)。

(7)求子串位置函数:

at(<字符表达式1>,<字符表达式2>[,<数值表达式>])ATC(<字符表达式1>,<字符表达式2>[,<数值表达式>])。

(8)子串替换函数:

STUFF(<字符表达式1>,<起始位置>,<长度>,<字符表达式2>)。

(9)字符串匹配函数:

LIKE(<字符表达式1>,<字符表达式2>)。

3.3程序文件的建立与执行

(1)程序文件的扩展名:

prg。

(2)命令方式建立、修改程序,格式为:

MODIFYCOMMAND<文件名>。

3.4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也成为重复结构,指在程序建立过程中,某段代码被执行若干次。

支持循环的语句有:

DOWHILE-

enddo、FOR-ENDFOR和SCAN-ENDSCAN。

3.5多模块程序设计

3.5.1参数传递

格式:

DO<文件名>︱<过程名>WITH<实参1>[,<实参2>,…]或<文件名>︱<过程名

>(<实参1>[,<实参2>,…])

3.5.2变量的作用域

(1)公共变量:

在任何模块中都可使用的变量成为公共变量。

public

(2)私有变量:

在程序中直接使用由系统自动隐含建立的变量都是私有变量。

(3)局部变量:

只能在建立它的模块中使用,不能在上层或下层模块中使用。

local

第四章VisualFoxPro数据库及其建立

4.1VisualFoxPro数据库及其建立

4.1.1在数据库中建立表

1.字段名

(1)自由表字段名最长为10个字符。

(2)数据库表字段名最长为128个字符。

(3)字段名必须以字母、汉字、数字和下划线组成

(4)字段名必须以字母或汉字开头。

(5)字段名不能包含空格。

2.字段类型和宽度

(1)字符型(C):

可以是字母、数字等各种字符型文本。

(2)货币型(Y):

货币单位,如货物价格.宽度(8)

(3)数值型(N):

整数或小数,如订货数量。

(4)整型(I):

由整数构成宽度(4)

(5)逻辑型(L):

值为“真”(.T.)或“假”(.F.),表示订单是否已执行完宽度

(1)

(6)日期型(D):

由年、月、日构成的数据类型,如订货日期宽度(8)

(7)日期时间型(T):

年月日时分秒构成宽度(8)

(8)通用型(G):

存放电子表格或图片,如照片宽度(4)

(9)备注型(M):

不定长的字符如经历,家庭情况。

宽度(4)

4.1.2表的基本操作

1.NULL:

空值,指尚未确定的值。

在表中用ctrl+0输入,在表设计器中默认值处直接输入NULL但是这2种情况均要在表设计器的null上打对号

2.显示表结构:

liststructure注:

表的字段总宽度为各字段宽度之和再加1(存放逻辑删除标记)

每条记录的总宽度为各字段宽度之和再加1,其中多出的一位宽度用来存放表记录的删除标记。

例:

某数据表中只包含1个日期型字段、1个备注型字段和1个逻辑型字段则该数据表的记录长度为(B)

A、13B、14C、17D、18

3.修改记录:

replace要修改的字段名with新值for条件

4.定位记录指针:

go记录号locatefor……continue

移动记录指针:

skip数字首记录指针:

gotop尾记录:

gobottom

5.物理删除记录:

pack(只删除带逻辑删除标记的记录)

zap(物理删除当前表中的所有记录,即清空表)

6.恢复记录:

recall

如果要物理删除当前表中的某些记录,应先后使用两条命令(C)A、delete、zapB、pack、zapC、delete、packD、zap、pack

7.复制表结构:

打开表之后copystructuryto新表名复制表(包括记录):

Copyto新表名

定义:

规定了数据的类型以及起始和终止的界限

定界符字符型定界符:

双引号""单引号''方括号[]如:

姓名="张三"或姓名='张三'或姓名=[张三]

类型日期型定界符:

花括号+脱字符{^}如:

出生日期={^1982/09/11}

逻辑型定界符:

两个点如:

少数民族否=.T.婚否=.F.

定义:

数据库(database)是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用来管理数据。

(扩展名:

.dbc)

1.新建:

新建—数据库—新建文件—输入数据库名—保存(createdatabase数据库名)

8.数据库createdatabase?

弹出创建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名字

2.打开:

文件—打开—选择要打开的数据库—确定(opendatabase数据库名)

独占:

exclusive只读:

noupdate共享:

shared检查引用的对象是否合法:

validate

3.关闭:

closedatabase(后不跟名字)

基本操作4.修改:

modifydatabase数据库名(同时也是打开数据库设计器的命令,同opendatabase区别开)

5.往数据库中添加表:

在数据库空白处右击—添加表—选择要添加的表—确定(addtable表名)

6.从数据库中移去表:

选中要移去的表—右击—删除—移去(removetable表名)

7.删除:

deletedatabase数据库名recycle

9.增加记录的命令

(1)append命令:

是在表的尾部增加记录。

(2)insert命令:

可以在表的任意位置插入新的记录

10.删除记录的命令

(1)逻辑删除的格式为delete

(2)物理删除有删除标记的记录的命令是pack

(3)ZAP命令可以物理删除表中的全部记录。

11.修改记录的命令

1:

replace字段名with新字段值

功能:

修改当前记录

2:

replaceall字段名with新字段值

功能:

修改表中所有记录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