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唱片指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77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鹅唱片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鹅唱片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鹅唱片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鹅唱片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鹅唱片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鹅唱片指南.docx

《企鹅唱片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鹅唱片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鹅唱片指南.docx

企鹅唱片指南

企鹅唱片指南

三星带花的传奇――企鹅唱片指南

三星带花的真正意义

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为英国企鹅出版社为古典乐迷所出版的唱片购买指南,共分为年监

(YearBook)和增定本两种,近年来都以每年出版一次交替发行。

在这本书里详细的记载了

CD的厂牌、编号(〔id〕的符号表示美国的编号与欧洲一致)、价位、曲目、演奏者以及作

曲家的生瘁年代,并以作曲家姓氏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做为索引,把同曲目的不同版本编

排在一起;而对於其它无法以作曲家来分类的CD则编在书本的后面的「Collections」单元。

在review方面每个版本以星号一至三颗的形式分为「Fair」、「Goood」、「Outstanding」三

个等级,其中有少数的版本标示著花形记号,此为「企鹅唱片指南」评监小组在三星级的版

本中选出他们认为特别、神奇、脱俗的演奏,再加上价钱和录音上的考量所给的私房推荐记号

(俗称三星带花),其目的为希望乐迷们能找到这张CD和他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品质。

除此之

外,在星号中还常常出现括弧的记号,这是针对CD音效的评监,没有括弧记号的为评监等

级中最好的录音,括弧中星号愈多的代表音效愈差。

许多人不明了弧记号的意思误以为指南

的演奏评监有半颗星的形式而以「两星半」来称呼「?

?

(?

)」的记号是不正确的,倘若

真得如此那么「(?

?

?

)」、「(?

?

(?

))」等记号将令人产生无限的迷惑。

每一位古典乐迷或多或少都知道「企鹅唱片指南」这本书,不论是在东方或是西方的古典唱

片界,它都已成了古典唱片权威上的象徵,尤其是在大西洋两岸许多乐迷都以此书做为购买

唱片上的依据,可见「企鹅唱片指南」的评论员绝非泛泛之辈,否则不会这么地受到广大乐迷

的信赖。

指南一共有三位评论员,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有那些显赫的背景和事迹。

EdwardGreenfield:

一直到1998年,他已经累积了四十六年的唱片评论经验。

在1960年底

加入留声机杂

(Gramophone)的唱片评论小组,表现在歌剧和管弦乐方面的评论尤其独到。

此外他也是

BBC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

在1958年以后他陆续写下了有关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声乐家

苏莎兰以及指挥家普烈文深入研究的著作。

在1993年获颁「留声机特别成就奖」。

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跟随作曲家EdmundRubbra和EgonWellesz学习作曲和研究音乐史。

1959

年开始在BBMusicDivision主持InterpretationonRecord节目,而且在BBCMusicGuides

从事多年的编辑工作,并在留声机杂志负责常态性的音乐文章单元。

他对北欧的音乐特别专

长,曾经因对芬兰作曲家西贝流士做深入的研究而得到许多的奖项。

IvanMarch:

他是职业的演奏家,曾经就读伦敦TrinityCollegeofMusic和Royal

ManchesterCollege,毕业之后曾在如BBC等许多乐团里担任法国号手,如今在不列颠群岛中

最大的音乐图书馆LongPlayingRecordLibrary担任馆长一职。

他不仅是唱片评论员,也是

知名的文学家和记者,并在许多的音乐评论杂志如留声机等发表文章。

指南的评论员虽有三人,但他们强调他们的review是一个teamproject,所以代表最后结

果的星号是三人经过讨论后的一致认同。

在讨论的过程当然也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包括审美

学上的看法,例如录音是否干扰了美感的传递;诠释上robustness(强壮)和refinememt

(文雅高尚)的区分,或甚至是艺术上integrity(正直,完整无缺)的问题,而个人的专

长通常是让他们达成共识的最大立足点。

指南中找不到的评论

指南的三位评论员显然己受到西方社会的肯定并在古典唱片评论界有了崇高的地位,被他们

标示著「带花」的CD不仅受到注意,在英国「SquiresGatesMusicCentre」更是受到提

供试听一星期的礼遇,试听后如果不喜欢只需付一点试听费,如果决定购买不仅不需付试听

费还可享受折扣的优待。

此外这家唱片行也提供邮购CD的服务,在台湾有许多古典CD是买

不到的,乐迷们就可透过此方式来购买。

在「企鹅唱片指南」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内买得到

的CD但却找不到评论的记载,其原因有下列几种:

唱片公司不再发行、目前停止发行、版权

已转移、在大西洋两岸已经很难买到、已发行价位更低的版本、录音太差和指南认为「a

reviewcopywasnotavailable」的版本。

其中「areviewcopywasnotavailable」一

项是指己经被review过,但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刊登的版本。

基本上指南是以介绍好CD和对

刚问世的录音做评论为主,如果每张CD都要记载的话那「企鹅唱片指南」的页数将多得吓

人。

但世上古典CD何其多,指南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例如1994年天堂鸟发行的「莫札特第

一到四号法国协奏曲(AnthonyHalstead,AAM,Hogwood)」一直到1997年指南才发现并给予

「带花」的记号,所以指南也特别强调欢迎读者来信提供被他们遗漏的好版本。

从带花开始看门道――企鹅指南的风格

只注意带花片的危险

一般人都只注意到「企鹅唱片指南」中「三星带花」的部分而忽略了整本指南带给我们什么

样的启示。

很多人都误会「带花」是代表一种荣誉或奖项,以至於认为指南的评监难脱主观

而具本位主义。

因为带花是指南在三星级的版本中标示出他们「专制的推荐(quitearbitrary

compliment)」,因此乐迷只注意「三星带花」当然会觉得指南主观。

如果我们纵观整个三星

级的评监将会发现指南所包容诠释风格之广已经是相当客观,而且依照指南各个评监等级的

定义来看,即使是被评为一颗星的版本也不是劣质的演奏,只不过有推荐程度上的不同罢了。

如果这样的review就被说成「主观」、「本位主义」的话,那么国内部分乐评对一些自己不喜

欢版本的无情批评,是不是主观到极点且更显得心胸狭窄呢,此外,另一个让许多乐迷不了

解的是:

「自己觉很好的版本而指南给的评价却不高,」其中的原因可从对诠释定义的认知。

和诠释风格的喜好谈起。

诠释的主观与客观

在诠释的定义方面,我们常常听到有「主观」和「客观」之说,这种见似有理的讨论正是造

成国内许多乐迷的看法与「企鹅唱片指南」出入的最大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诠释」

的真正定义。

所谓主观的诠释,是指演奏者借著音乐作品来发挥自己的个性或爱好,尽其幻

想之能事以激起听众的回响。

严格来讲这时的演奏已经不是诠释,因为它并未顾及作曲家的

本意,而且取悦大众的演奏也抹煞了古典音乐艺术上的价值。

相反的,客观的诠释是指彻底

的正确性与完全的「事实性」(Sachlichkeit)的演奏,务必达到作曲家创作时实际上要求

的效果。

但由於今日的音响条件、听众对象、读谱习惯等等与往日的不同,要做到这种客观的诠释不

仅几乎不可能,而且还容易流於索然无味的执著。

有了以上观念的厘清后,我们可以发现所

谓诠释是指演奏者尽自己的才华,把作曲家创作的过程生动地重现,并传达当时的美学体验

或理念,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必需同时扮演作曲家、传递者和听众三种角色。

两极化评价的的唱片

国内长期受到浪漫派演奏的影响,许多人都只注意到演奏者的身手而忽略了其角色的扮演是

否称职,而这正是指南提醒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以最近深受乐迷瞩目的「布列兹的马勒第五

号交响曲」即是一例,布列兹手法之特别绝对是同曲目中前所未见,但指南却只给一颗星的评

价,并在评论的结语指中写道:

「thereislittlesoulhere,andfewMahleriansare

likely

towarmtothisperformance.」显然指南认为布列兹的演奏在扮演马勒的角色上出了问题。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笔者前年的年度推荐中,当时笔者推荐了诺灵顿的布鲁克纳第三号交响

曲,但在去年的增定本中指南却给予两颗星的评价。

评论中所出现的「Bracingtempitend

torobthesymphonyofitsatmosphereandbreadth」以及「thewrongkindoffeeling」

等强烈的评语,使得笔者不得不再review做一次彻底的检讨。

笔者发现诺灵顿虽然使用了布

鲁克纳当时的乐器来演奏,但在手段上确实因过度创新而产生了指南所指出的问题,还好这

个演奏仍在「good」(两颗星)的等级范围,否则笔者就糗大了。

robustness与refinement的不同

另一个造成国内和「企鹅唱片指南」音乐品味差异的原因,就是诠释上robustness(强壮)

和refinement(文雅高尚)的喜恶。

经过长期的观察笔者发现robustness的演奏在国内较

讨好但refinement的演奏则较受到指南青睐,我们从法国钢琴家富兰索瓦受到国内乐迷的

喜爱,但在指南中仅被提到的德步西作品的录音却只得到两颗星即可得到证明,指南就是认

为富兰索瓦的身手「Robustratherthanrefined」。

最近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去年在台湾轰

动武林惊动万教的波哥雷里奇所弹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同年发行的「企鹅唱片指南

增定版本」中指南却以一颗星评之,在评论的内文中最后两句话道尽了「企鹅唱片指南」的

style:

「Thereisabundantpianisticskillandsomeconsiderableimaginationinthe

handlingofkeyboardcolour,butthisartist'sposturingisinsupportable。

No

challengetoexistingrecommendations。

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如何使用企鹅唱片指南

「企鹅唱片指南」是一本购买唱片的工具书,其功能著重在实际的运用上。

对一般的乐迷而

言只要是三星的都值得考虑,甚至连一颗、两颗星的版本也可以买来听听看其中的究竟。

对膺服指南的乐迷而言,就必需将指南筛选CD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找出最就具典藏价值的版

本。

带花、摘花、无花的情形

在指南的review中「三星带花」的版本当是收藏的第一目标,但面对历年来超过过八百张的

带花版本,许多人最大的疑问就是:

「花已摘掉的到底要不要买,」笔者认为基本上以最新

版的指南上,所出现的带花版为优先购买。

如果想买已被摘花的CD,则必须视其review的

文章内容而定。

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指南就认为被摘花的版本,李希特和布兰德尔仍

然很值得买;相对的韦伯竖笛协奏曲的摘花版,Denon梅耶版指南就认为「nolonger

availableintheUK」,可见此版被新的带花版超越的幅度相当大,以带花的角度而言收藏

的意义就比较小。

另一个困扰根据「三星带花」来买片的消费者的问题是:

「该曲

目无花可买的时候怎么办,」在指南中有许多曲目是从来未出现带花版的,或是曾经出现的

带花版如今已调整为三星的情形,此时我们仍须从review的内文中寻找值得买的版本。

但因

为文字阅读上的不方便,使得许多人无法有效地运用指南,其实除了「带花」的CD外,不

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值得推荐的CD,指南都会在review中出现很肯定的推荐语调,其中

可分为「明确指出首选」和「具最高评价语气」两种推荐。

首选版实力也不弱

所谓的「明确指出首选」是指未带花或是花被摘,但在review中出现「aclearfirst

choice」、

「atthetopofthelist」等很肯定的推荐语调,若是随后出现「amongperiodversions」

或是「amongmodernversions」则表示推荐是有条件上的限制。

依笔者的经验,在无花可买

的情形下此版的可听性仍然相当高。

但在国内常常发生带花或是首选版买不到令人气结的情

形,此时可以找找看在review内文出现「alongside」、「viewith」等具有和带花或首选版

同等级语气的版本,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少数的review中会发生带花版和首选版同时出现的情形,此时的首选版诠释和带花的一样

好,而其中的差异是因为有价钱上的考量。

在国外CD非常贵(应该说台湾卖太便宜),所以

指南的推荐中也考虑到CD价钱与CD品质之间C/P值的关系,指南带花的原则是以「低价位,

高品质」的CD为优先。

例如莫札特的歌剧「费加洛的婚礼」就出现了CFPGui的三星带花

版和DECCA萧提的首选版,其原因就是Gui版是低价位2CDS,而萧提版则是高价位3CDS。

样的情形也常常发生高价位未带花,而降低价位再发行时便带花的情形。

例如小克莱巴的贝

多芬第五和第七号交响曲,在第一次发行时分别为两张高价版并未带花,后来两个曲目合并

在一张CD中以中价位发行时(大花版),在指南上就出现了带花记号。

因此有些人误以为指

南是看价钱在选片,其实指南只有在诠释够好的情况下,才会视价钱与品质之间的比质来决

定给不给花。

强烈推荐的字眼

另外一种所谓的「具最高评价语气」,是指出现「stronglyrecommended」字眼的review,

这是在未明确指出首选的情形下的寻片方式,但若连具有这种字眼的评论都找不到,而指南

仍认为此曲目有「最高评价」的版本的话,往往会将此版的review文章排在最前面,此时我

们可以配合1997年增定本的指示来精准的找出。

在1997年增定本里有一种「500旁边一个

八分音符」代表五百张「BestBuy」CD的符号,这五百张CD是从1996年年监中所选出的,

前述的「最高评价」的CD也包含在内,我们只要和1996年年监相互对照,便可以轻易地找

出指南的最佳推荐。

但熟读指南的乐迷一定会发现有些「BestBuy」指南舍弃原有的带花或

首选版,这和指南在选这五百张CD时以「easyofaccess」、「greatpresence」、「clarityof

thesound-image」三项评审原则有关,不过两相比较仍以原有的带花或首选版,较具指南风

格上的特色。

在录音方面指南所采的是「资格区分」制。

打个比方,若满分是一百分的话,只

要超过九十

分的录音指南就评定为没有括弧符号的好录音,所以对音效要求九十九或一百分的人就比较

没有购买上的保证。

或许是这个原因,国内有些乐迷认为指南以床头音响之类的器材来re

viewCD。

笔者认为依指南的标准,所区分的录音等级误差程度相当低,况且如此极端的说法

不理性的意味居多。

在台湾「企鹅唱片指南」被冠上「权威」二字的同时,也被批评的一文

不值,这是多么有趣而又吊诡的事~

感动源自於认同――从企鹅唱片指南所引发的感触

封闭为进步之阻碍

古典音乐是一种必须经过「诠释」来再现的艺术,但我们今日听得到的诠释大都不是作曲家

自己的现身说法,为了监督这些诠释的品质,review的工作即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但更

妙的是通常作曲家本身,并没有办法参与自己作品的review,於是评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

到review的结果。

国内不少乐迷认为身为评论员,必需具备例如懂谱等古典音乐的知识或能力,但让笔者感到

有趣的是功力深厚如「企鹅唱片指南」的评论员,也未必受到这些人士的认同,那么我们不

禁要问台湾的乐迷到底需要怎样的review,或许这是有志之士想走出自己风格下所产生的

排他心理,但笔者并不认为此刻是台湾拥有自己的古典唱片榜单的时候,当前这种不理性的

行为,反而会阻碍国内古典音乐欣赏的进步。

作曲家思考与精神上用心的过程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培养有监赏力的听众,使他们有独立且客观的判断能力,并能深入地体会

作曲家创作时的思考与精神上用心的过程。

然国内多数人从小到大所受的音乐教育几乎等於

零,许多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多是在家自己土法炼钢,其中唯一管道不外乎多听和多看相关书

籍,但在台湾古典音乐资讯摄取来源是相当匮乏的,我们在这种先天不足后天失

调的环境中,

如果还一再鼓吹这种排斥外来review系统的论调,无疑是在划地自限。

或许有些资深的乐迷排他的原因,是认为本身己经超越了国外如指南等这些高水准的评论,

笔者在此并不是在否定他们,而是提出当前音乐欣赏风气上的问题。

不论是身为听众或是评

论员,懂不懂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去参与「作曲家创作时的思考与精神上用心的过程」,

试想如果一直注意演奏者音弹得准不准、合拍有没落差等问题,一场音乐会下来您除了满脑

子的豆芽菜外还能得到什么,但在音乐文化的醺陶下,即使是不懂谱的人也能对音乐作品价

值的判断与风格产生认知。

因为乐谱是作曲家为了传递内心感受,不得不使用的形而下的「工

具」,重点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形而上的情感。

自然形成的框框

笔者曾经请教一位毕业自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友人,在提及英国古典音乐的状况时说道:

「伦

敦是一个很能接受各种新奇古怪演奏的城市,并都能给予相当的尊重,但在他们的心中有个

框框,而它是用来摆他们认为最接近作曲家原意的诠释。

」然早如巴哈等作曲家,现今并没

有人知道到其音乐的真正面目,除了从文献中去揣测和了解外,对一般以听音乐为消遣的人

而言,只要身处具浓厚音乐文化的环境,久而久之心中的「框框」即自然形成。

一个review系统的责任就是走在一般听众的前面,发现新的诠释来建设丰富这个框框的内容,

而不是以颠复性的推荐来破坏或是稀释这个框框。

也就是说review除了教育读者尊重

原作的重要性外,也必需找出启发作品对现代人意义的诠释,使得听到这些诠释的人能够觉

得有如新作发表一般地和他息息相关,而在许多的review系统中「企鹅唱片指南」无疑是做

得最好的其中之一。

对於身处在连风气都谈不上的音乐环境里,我们实在是没有立场去批评

别人,而且也不应该以不理性的言论,来扼杀其他人开拓音乐视野的机会。

古典音乐的欣赏是一种学习

浸淫在指南的世界里,笔者发觉国内迷对演奏者身手的重视(例如音色的变化、演奏技巧、

运音的方式等)远超过指南所要求,但却严重忽略了音乐作品本身时代性的美学与风格的认

知。

当作曲家在创作时,无时不在设想如何说服听众,好把自己的感受传达过去,所以一首好

的作品绝对是兼具时代美学和作曲家风格。

在浪漫派诠释风格的影响下,国内许多人已经不

去注意音乐作品应该具备的美学与风格,而只重视演奏者身手与自己感受之间的互动,这种

互动充其量只是一种表演上的欣赏而已,自然无法判断演奏的内容是否顾及到作曲家的原意。

很多人都忘了一件事,古典音乐的欣赏是一种学习,我们要学习体会音乐作品时代性的美学

和理念,我们要学习参与作曲家创作时的思考与精神上用心的过程。

但对国人而言,每天忙

得都快没有时间听音乐了,谁还有精力去研究这些,所以在听音乐的同时,如果也能得到这

方面的训练是最经济实惠的了,「企鹅唱片指南」正好提供了我们这方面的便利与需求。

笔者

知道指南所推荐的版本,对有些人而言有接受上的困难,但这是正常的,因为古典音乐本来

就不是我们的文化。

先有接受,才有感动

笔者当初也历经了强迫自己只听三星带花版本的适应期,或许是其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笔者对指南所推荐的版本的敏感度已逐渐提高。

欣赏古典音乐是一种对音乐艺术的渴求,除

非是天才,否则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去欣赏艺术,尤其对外来文化的了解更加困难。

所以

适应、学习绝对是必然的过程,也唯有抱持正确的欣赏方向,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古典音乐的

甘美无价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