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761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docx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方形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备课

时间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题

18.2.3正方形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能力目标

.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

重难点

学习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学习难点: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10分钟)

一.温故知新填表:

性质

判定方法

矩形

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1.

2.

3.

菱形

边:

对角线:

对称性:

1.

2.

3.

二.学习新知

自学教材100-101页,落实:

性质

判定方法

正方形

边:

对角线:

对称性:

自学例4,并在学案上做一遍:

二、合作解疑(25分钟)

1.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求证:

BE+DF=AE.

2.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CF,DC+CE=AE,求证:

AF平分∠DAE.

3.如图,BF平行于正方形ADCD的对角线AC,点E在BF上,且AE=AC,CF∥AE,求∠BCF.

 

综合应用拓展

已知:

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

求证:

OE=OF.

三、限时检测(10分钟)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______并且有一个角是______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因此正方形既是一个特殊的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____,又是一个特殊的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____.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的四个角都______;四条边都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______,并且互相______,每条对角线平分______对角.它有______条对称轴.

3.正方形的判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矩形是正方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如图6,已知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连结AE,过点D作DG⊥AE,垂足为G,延长DG交AB于点F.求证:

BF=CE.

 

课后作业

1.有一组邻边______,且有一个角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四边______,四角______,对角线______且______;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_____;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____________。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DM=2,N为AC上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4.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两对角线交点为O,OEFG也为正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5.如图,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E是等边三角形,则∠EAB的度数为.

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56,点F在AD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Rt△CEF的面积为200,则BE的值是.

 

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

求证:

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结DP交AC于点Q.

(1)试证明:

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

(2)当点P在AB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

(3)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再继续在BC上运动到点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恰为等腰三角形.

 

18.2.3正方形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二、合作解疑

综合应用拓展

三、限时检测

1.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求证:

BE+DF=AE.

2.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CF,DC+CE=AE,求证:

AF平分∠DAE.

3.如图,BF平行于正方形ADCD的对角线AC,点E在BF上,且AE=AC,CF∥AE,求∠BCF.

附:

板书设计

 

正方形第二课时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备课

时间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题

18.2.3正方形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能力目标

.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

重难点

学习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学习难点: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如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2对(B)3对(C)4对(D)5对

2.梯形ABCD中,AD∥BC,AB=CD=AD=2,∠B=60°,则下底BC的长是()

(A)3(B)4(C)2

(D)2+2

3.四边形ABCD中,∠A∶∠B∶∠C∶∠D=3∶3∶5∶5,则此四边形是()

(A)一般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

(C)直角梯形(D)等腰梯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如图是由六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围成的图形,其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梯形.

5.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5cm,下底长为12cm,一个底角为60°,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cm,周长为_______cm.

6.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E为CD的中点,四边形ABED的周长与△BCE的周长之差为2,则AB的长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M是BC的中点,

且MA=MD.

求证: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8.(8分)(2011·东营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DB平分∠ADC,∠ABC=120°,∠C=60°,∠BDC=30°;

延长CD到点E,连接AE,使得∠E=

∠C.

(1)求证: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2)若DC=12,求AD的长.

【拓展延伸】

9.(10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点开始沿

AD边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动点Q从C点开始沿

CB边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全等三角形有△ABD≌△DCA,△ABC≌△DCB,△ABO≌△DCO.

2.【解析】选B.作AE⊥BC,垂足为E.

∵∠B=60°,∴∠BAE=30°,

∴BE=

AB=1,

∵AB=CD=AD=2,∴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BC=1+2+1=4.

3.【解析】选D.∵∠A∶∠B∶∠C∶∠D=3∶3∶5∶5,

∴∠A+∠D=∠B+∠C=180°,∴AB∥CD.

又∵∠A=∠B,AD与BC不平行.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4.【解析】六边形每相邻的三边和一条对角线都可构成一个等腰梯形,共有6个.

答案:

6

5.【解析】过A作高AE,则

BE=3.5,∵∠B=60°,

∴∠BAE=30°,∴AB=2BE=7,∴周长为31.

答案:

731

6.【解析】设AB的长为x,则DE=EC=

x,∴四边形ABED的周长为x+3+BE+

x,△BCE的周长为7+

x+BE,

∴(x+3+BE+

x)-(BE+7+

x)=2,

∴x=6,故AB的长为6.

答案:

6

7.【证明】∵MA=MD,

∴∠DAM=∠ADM.∵AD∥BC,

∴∠AMB=∠DAM,∠DMC=∠ADM.

∴∠AMB=∠DMC.

又∵点M是BC的中点,∴BM=CM.

∴△AMB≌△DMC.

∴AB=DC,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8.【解析】

(1)∵∠ABC=120°,∠C=60°,

∴∠ABC+∠BCD=180°,

∴AB∥DC,即AB∥ED.

又∵∠C=60°,∠E=

∠C,∠BDC=30°.

∴∠E=∠BDC=30°,∴AE∥BD,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2)由第

(1)问知,AB∥DC,

∴四边形ABCD是梯形.

∵DB平分∠ADC,∠BDC=30°,

∴∠ADC=∠BCD=60°,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BC=AD

∵在△BCD中,∠C=60°,∠BDC=30°,

∴∠DBC=90°.

又已知DC=12,

∴AD=BC=

DC=6.

【拓展延伸】

9.【解析】∵AD∥BC,

∴只要PD=CQ,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这时,根据题意有

24-t=3t,解得t=6.

同理可知:

只要PQ=CD,PD≠CQ,

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过P、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E、F,

则四边形PEFD是矩形,△PQE≌△DCF.

∴PD=EF,CF=QE=2.

∴24-t=3t-2×2,解得t=7.

因此,t为6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t为7s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18.2.3正方形第二课时

【解析】过A作高AE,则

BE=3.5,∵∠B=60°,

∴∠BAE=30°,∴AB=2BE=7,∴周长为31.

答案:

731

【证明】∵MA=MD,

∴∠DAM=∠ADM.∵AD∥BC,

∴∠AMB=∠DAM,∠DMC=∠ADM.

∴∠AMB=∠DMC.

又∵点M是BC的中点,∴BM=CM.

∴△AMB≌△DMC.

∴AB=DC,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解析】

(1)∵∠ABC=120°,∠C=60°,

∴∠ABC+∠BCD=180°,

∴AB∥DC,即AB∥ED.

又∵∠C=60°,∠E=

∠C,∠BDC=30°.

∴∠E=∠BDC=30°,∴AE∥BD,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2)由第

(1)问知,AB∥DC,

∴四边形ABCD是梯形.

∵DB平分∠ADC,∠BDC=30°,

∴∠ADC=∠BCD=60°,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BC=AD

∵在△BCD中,∠C=60°,∠BDC=30°,

∴∠DBC=90°.

又已知DC=12,

∴AD=BC=

DC=6.

附: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