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569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docx

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

[单元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2.了解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重点)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狂潮。

2.原因

(1)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

①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受限。

②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

生产与销售之间出现矛盾。

3.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图示点拨]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背景

(1)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面临崩溃。

(3)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表现

(1)美国:

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2)德、日: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思维点拨]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当寻求得力措施,趋利避害,尽量降低危机的冲击。

2.“新政”与德日的法西斯专政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建立一党专政,主要表现为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获胜并实行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是合法途径,而日本法西斯势力则是通过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

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希特勒上台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引起社会动荡。

②政治原因:

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

③直接原因:

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日耳曼人的“第三帝国”。

(2)标志: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3)影响: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德国的扩军备战

(1)政策上: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行动上:

1936年德军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①历史原因:

缺乏民主传统;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军部法西斯势力利用社会动荡乘机而起。

(2)标志: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影响: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对外扩张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侵占中国东三省。

(2)军部分歧

①北进派:

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

②南进派:

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

(3)基本国策:

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4)全面侵华: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概念阐释]

1.法西斯:

来自拉丁文,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

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

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1933~1945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1922~1943年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等,其专制统治都是法西斯。

2.日本军部:

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以及陆军最高指挥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最高指挥部——海军军令部等机构。

日本军部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军部,是在明治维新后伴随军事近代化组建起来的。

[知识图示]

主题一 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史料一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史料解读]

(1)说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幅下降,表现出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强。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答案 状况:

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大幅度降低。

原因:

经济危机的爆发。

史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史料解读]

(2)说明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造成巨大破坏,美德两国尤其严重。

[问题思考]

(2)史料二中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了什么结果?

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

答案 原因: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结果:

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

影响: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从局部看: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经济上:

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了社会资源,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上:

激化了社会矛盾,各国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2)从整体看: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各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加深了它们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③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引起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主题二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史料一 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图一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图二 希特勒进行战争宣传

[史料解读]

(1)图片表明法西斯势力夺取了政权并开始对外战争,说明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问题思考]

(1)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谈谈图一和图二所示现象的主要影响。

答案 

(1)说明: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

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纳粹运动的迅猛发展;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2)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史料二 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

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史料三 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

其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史料解读]

(2)说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3)说明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他们对内通过暴力建立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问题思考]

(3)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方式。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地区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原因: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军部法西斯势力的要求。

方式: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及对外扩张等形式建立。

影响: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②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

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

(2)不同点

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势力大增,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1.(2017·莆田高二检测)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德国的数据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因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错误;材料仅呈现五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错误;据材料中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正确。

2.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

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成立国联D.参与签订《凡尔赛和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说明此处原属于德国所有,即莱茵非军事区。

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高级军官石原莞尔提出:

“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C.七七事变D.“二二六”政变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日本”和“满蒙”是两个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使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故选A。

B项纳粹党是德国政党,C项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且是对华北的侵略,D项是日本内部的一次军事政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陆军兵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察之用。

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

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

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国防部队中的服务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

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

(注:

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德国国防法》(1935年)

材料三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2)材料三中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

哪一著名的实践对材料三中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

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 

(1)不同之处:

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