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547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docx

2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的分析

第二章强激光光束波前畸变源分析

一般认为,光束远场与近场的分布存在一简单的傅里叶变换关系.在一定的聚焦系统下,近场光束质量与远场聚焦特性密切相关。

从前一章可知,实现惯性约束聚变的激光系统庞大复杂,影响光束质量下降的各种噪声源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各种噪声源对光束的作用机理,定量分析这些噪声对光束质量的影响程度,找出在不同的功率或能量输出条件下,造成光束质量下降的主要的因素,不仅可为保证获得物理实验所需要的焦斑光强分布所必须采取的光束质量控制手段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提高ICF驱动器的优化设计水平,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有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针对高功率激光,对光束质量尚未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因此本章首先对描述激光束光束质量的参数进行了归纳总结。

然后通过对ICF激光驱动器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光束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的来源,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主要特点,对光束波前和焦斑形态的控制技术进行讨论。

§2.1描述激光光束质量的参数

惯性约束聚变除了对激光驱动器的输出功率(能量)、工作稳定性和效率有很高要求外,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

输出激光光束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光束的聚焦特性。

但长期以来,对于光束质量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和确切客观的定义,总的来看,衡量激光光束质量的参数主要有

*焦斑尺寸

理想情况下,均匀平面波聚焦后爱里斑的大小为

(2-1)

其中,f为聚焦光学系统焦距,D为光阑孔径。

用焦斑尺寸来衡量光束质量直观简便。

但从公式可知,焦斑大小除了与光束本身特性有关之外,还与聚焦光学系统焦距有关,仅仅采用焦斑尺寸不足以判断光束质量好坏。

*衍射极限

衍射极限定义为实际测量的光束聚焦光斑尺寸与理想爱里斑大小的比值,若比值为N,则称光束为N倍衍射极限光束。

*远场发散角

设激光束沿z轴传输,光束束宽为w(z)。

则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定义为

(2-2)

其中,为激光波长,w0光束束腰。

远场发散角反映了激光束的能量集中度。

它与光束的可聚焦功率(能量)有关。

在强激光系统中,通常选占光束总能量95%、80%和50%对应的发散角来判断光束质量。

之外,有时常用作为光束质量的评价参数,定义为实际光束的远场发散角与理想光束的远场发散角的比值。

越接近1,光束质量越高。

*M2因子

M2因子定义为

(2-3)

同时束宽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又称为光束束宽积。

相对于前面几个评价参数,M2因子由光束自身分布特性唯一确定,与光学系统参数无关,一般情况下,对于理想无衍射无象差光学系统,激光束通过时光束束宽积为不变量。

因此它是评价光束质量的较好的参数。

M2因子越大,光束质量越差。

采用M2因子评价光束质量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2-3)式中理想光束一般选择基模高斯光束,而在激光聚变驱动器中所渴望的理想光束是陡边平顶均匀分布的光束,另外对于具有象差衍射的高功率激光系统,光束束宽积不能保证为不变量,在这里选用M2因子并不一定恰当。

由于物理实验对ICF驱动器的光束分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目前有关光束质量的常用标准无法准确描述ICF驱动器对光束控制的要求。

从控制光束质量的角度出发,描述光束质量的参数一方面要能够定量或半定量地准确描述强激光束某一方面的特性,另一方面,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现有的或能够开发出的测量技术较容易地实现精确测量。

根据这些要求,原型装置概念设计报告中明确了光束的近场光强分布参数3:

*光强调制度M

定义:

(2-4)

其中Imax为最大光强,Iavg为平均光强,M将用于半定量地描述激光束宏观的近场分布均匀性。

*光束通量对比度C(Contrastratio)

定义:

(2-5)

其中Favg为平均光强,Fi为测量点i处的实测光强。

事实上C定量地描述了由于高强度激光束传输过程中小尺度自聚焦引入的中、高频强度调制度,也是强激光束质量的评价因子之一。

以上两参数仅仅是对近场光强的分布作了描述。

但对近场光束波前的描述尚是空白。

由于受测量手段的限制,无法准确获知波前信息。

寻找合适的波前描述参数以便于对近场光束质量进行控制是亟待研究的重要工作。

§2.2影响强激光束聚焦特性的主要因素

决定远场聚焦光斑分布的因素可总分为两类,一是ICF驱动器终端聚焦光学系统光路排布结构;二是进入终端聚焦光学系统前近场激光束的质量。

在终端聚焦光学系统光路排布结构确定后,焦斑特性取决于聚焦前光束质量.而光束质量由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光场的位相和振幅的空间变化表征。

因此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影响光束质量的噪声可总分为振幅噪声和位相噪声。

振幅噪声和位相噪声涉及整个光路,从最开始震荡、泵浦、放大、到频率转换,直至最后的聚焦,每部分对焦斑都存在影响。

分析讨论从光路最开始的前端到进入靶室前的终端聚焦透镜前光路中各处引入的噪声对光束质量的影响,即可弄清楚影响焦斑特性的各种因素。

根据美国LLNL研究表明,在光束传播过程中,光束的波前畸变主要是由于位相的调制引起,焦斑特性几乎完全由光束传播过程中所引入的位相噪声所决定。

因此,在分析影响焦斑特性的各种因素时,主要分析位相噪声产生的原因而忽略振幅噪声。

以下主要对位相噪声主要来源和特点进行分析。

§2.2.1终端聚焦光学系统(FinalOpticalAssembly)

图2-1所示为ICF驱动器终端聚焦光学系统光路排布结构。

从前端传输空间滤波器过来的基频光,入射到频率转换器上,产生的二倍频光和三倍频光以及剩余的基频光被一终端透镜聚焦,之后经过三种实现不同功能的衍射光学元件,其中SG为采样光栅,以极低的衍射效率通过对光束采样为诊断光路提供检测信号;CSG为色分离光栅,其表面为三台阶浮雕结构,通过对三种谐波产生不同的位相调制实现三种谐波在空间上的横向分离,同时保证打靶所需的0.351m的三倍频光沿原光轴方向传播;KPP则实现远场焦斑形态的控制,用于产生一平顶均匀的焦斑分布。

三种衍射光学元件的浮雕结构如图2-1下部所示。

DS&GC为一防护玻璃,在光路中实现两种功能,一是防止聚变时中子向外溅射,二是通过调整防护玻璃的倾角实现对鬼光束的控制。

为简略起见,图中未画出基频光和二倍频光的传播方向。

根据上述的光路排布,终端聚焦系统对聚焦光斑分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衍射效应

衍射效应是光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光束传播过程中衍射会引起光束的横向扩散。

它存在于所有的光学系统中并决定了该系统性能的理论极限。

假定采用“理想”透镜对准直的平行光进行聚焦,则焦斑大小a由光束的衍射效应所决定。

公式如下:

(2-6)

其中,

为波长,f为聚焦系统焦距,D为光束直径。

 

FC:

FrequencyConverterFL:

FinalLensSG:

SampledGrating

KPP:

KinoformPhasePlateDS&GC:

Debrisshield&Ghostcontrol

图2-1终端聚焦光学系统光路排布示意图

*聚焦透镜的球差

球差与透镜表面曲率、折射率等因素有关,由于透镜存在球差,从几何光学的角度来看,光束经透镜聚焦后不再聚成一点,在透镜焦平面上得到的焦斑尺寸将比理想焦斑的尺寸大,也就是说,最小聚焦光斑有可能不在理想焦平面上。

考虑球差存在时,(2-6)式改写为

(2-7)

其中k为折射率的函数。

从上式可见,考虑透镜的球差存在时,焦斑尺寸与光束直径的三次方成正比,与透镜的焦距的平方成反比。

*衍射光学元件的浮雕调制

在终端聚焦光学系统中,采用了三种衍射光学元件(包括采样光栅、谐波分离器和KPP),衍射光学元件为纯位相型元件,其表面浮雕结构不会影响光场的振幅分布,但对入射光场的位相将产生调制作用,其浮雕结构的形状直接影响远场分布。

如KPP可改变焦斑轮廓形状,谐波分离器的制作误差引起三倍频光衍射效率下降,由于制作误差带来的衍射光学元件浮雕结构中高频位相调制会增大焦斑旁瓣的尺寸等。

*光束在基底内的非线性传输

强激光束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中,强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光束自聚焦等非线性效应引起近场光束的振幅和位相的变化将影响聚焦光斑的分布。

因此,为减小终端聚焦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必须对终端聚焦系统中光学元件的总厚度加以限制。

*紫外光长程传输中的非线性效应

在光的传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非线性效应对光束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阈值最低的受激转动喇曼散射效应(SRRS)。

空气中受激喇曼散射阈值最低的是N2分子中的J=8→10转动跃迁,将产生频移量为75cm-1受激辐射。

喇曼散射的强度随传输路径L按指数增长,即有:

(2-8)

式中γ是受激喇曼增益系数,Ip是强激光束的光强度。

由于斯托克斯光具有较大的发散角和严重的散斑,难以精确聚焦在靶面上,而且因转换后光束的频率超过了KDP晶体频率转换的调谐范围,使谐波转换效率大大降低。

所以,SRRS既增加系统损耗,而且还破坏光束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光束的传输距离L以抑制SRRS。

国外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高强度三倍频光束长程传输过程中,当光束的强度-传输距离乘积I3ω·L3ω达到某一水平,将产生SRRS。

当光束中能量的1%转换为斯托克斯光时,三倍频光束的发散角将逐步增大,光束质量开始下降。

之外,为避免鬼点造成对光学元件的损伤,系统元件的倾斜放置对光束聚焦的影响亦需加以适当的考虑。

§2.2.2光学元件质量(OpticsQuality)

ICF实验装置涉及大量光学元件,以NIF为例,共192束的NIF装置共需光学元件数超过7000。

我国研制SG-III原型样机大口径元件数大约为235件,SG-III主机大口径元件也多达3000件。

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光学元件的表面加工误差对入射到其表面光束的波前产生的调制直接影响着焦斑的质量。

可以认为,在激光装置中,光束单次通过的光学元件所引入的总体静态波前误差满足非相干叠加条件,其值等于各个光学元件波前畸变量的均方根,

(2-9)

这就是RSS(root-sum-squared)叠加规律。

对于多次通过的光学元件,如多程放大中的磷酸盐钕玻璃放大片,其引入的波前畸变满足相干叠加规律,即

(2-10)

其中n为光束通过次数。

LLNL分析表明14,光学元件的位相噪声谱低频段(0~-20rad)几乎完全决定焦斑中心分布;高频段(20~100rad)主要对焦斑的边沿有影响,对近场光束调制也有作用。

在高功率条件下,在频率转换过程中,使3焦斑尺寸显著加大;在超高频段(100~1000rad)的频率成分对焦斑尺寸的影响可忽略(除非激光功率非常高),但同样对近场光束调制有影响,导致成丝(filamentation)效应的产生。

在激光装置运行当中,光学元件的厚度对非线性效应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非线性效应将导致焦斑的扩展,严重的非线性传输效应也将使靶面可聚焦功率大大下降。

对非线性效应而言,光学材料和加工引入的各种中、高频空间尺度的波前畸变误差是系统内主要的“噪音源”。

NIF模拟计算表明,对应于光学元件四种不同的加工水平,当0光的ΣB超过3.5时,尽管30输出总功率不断增长,但靶面可聚焦功率将下降。

但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光学元件加工精度越高,3ω0可聚焦功率越高(见图2-2)。

图2-2不同质量光学元件对可聚焦功率的影响

§2.2.3泵浦噪声(Pump-InducedDistortion)

泵浦噪声共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之为泵浦瞬间噪声,在大型固体激光器中,一般采用氙灯泵浦形式,在泵浦过程中,由于氙灯辐照不均匀,在激光板上存在一温度的梯度分布,该梯度分布引起的热压使得激光板弯曲,激光板上经过不同位置的光程各不相同,从而引入位相噪声。

由于放大片弯曲形状变化缓慢,因此,泵浦热噪声只是一种低频噪声。

另一类为泵浦残余热噪声,由于放大器热恢复时间长,在下一次打靶时,放大器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在第二次打靶时,光束中将引入残余的泵浦噪声。

泵浦噪声对焦斑尺寸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表明,泵浦噪声是造成光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建立适当的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泵浦噪声模型应包括三部分

(1)计算泵浦光经过激光板前后两表面后热量分布;

(2)根据热量分布计算激光板形变;(3)在激光板中进行光线追迹,获得泵浦位相噪声分布。

§2.2.4B积分效应(B-integralEffect)

在高功率条件下,激光与介质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非线性,可用一积分对其定量表征13,

(2-11)

其中

为介质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

(2-12)

为光束光强,

为波长。

对整条光路的积分(从光束注入到频率转换器前端)定义为

,在两空间针孔滤波器之间的积分定义为

B积分表征了由于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光束位相的变化。

B积分效应对焦斑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全光束自聚焦(Whole-BeamSelf-Focusing)

光束自聚焦是一种感应的透镜效应,光束在非线性介质中传输时,具有较高强度的光束中心部分所经受到折射率比其边缘部分的折射率大,光束中心部分传播速度比边缘部分低,这样,在传播过程中,光束的波前畸变逐渐增大,这种畸变相当于正透镜的作用,光束就像被自己聚焦。

由于光束边缘部分的空间频率在空间针孔滤波器的带通内,因此全光束自聚焦效应与

而不是与

成正比。

*光束调制和分裂(BeamModulation/Breakup)

由于入射光强不均匀,光束在介质中传输过程中,非线性折射率同样会导致小尺度位相增长和强度起伏。

这种高频起伏不能够完全用针孔滤波消除,而且当输出功率增大时,光束在经过最后一针孔后聚焦的焦斑尺寸也将增大。

与全光束效应相比较,它对1ω焦斑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高功率情况下,对3ω的焦斑尺寸有较大影响。

这种起伏引起的光束调制将导致局部光强过高,造成元件损伤。

实际上,输出功率和频率转换器输出3ω的峰值受近场调制的限制。

这种由于小尺度的位相延迟导致的光束小尺度自聚焦对光束强度的影响直接通过模拟计算很困难,美国LLNL通过实验得到一个半经验公式来描述B积分值和光束峰值功率和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Ipeak=Iavg(1.3+0.1eB)(2-13)

*频率转换引起焦斑尺寸扩大(SpotSizeFlaringonFrequencyConversion)

频率转换中对焦斑尺寸的主要影响主要是场中低频成份的模式混合(mode-mixing)(三光子过程)加大主焦斑的尺寸。

模式混合是从1光场源频率成分中产生的和频和差频成分在频率转换中非线性作用的过程。

另外,在频率转换过程中,焦斑中心区域外的高频位相噪声得到加强。

如果这种来自1的噪声足够大,那么1和3的焦斑尺寸将有显著的区别(见图2-3)。

这些主要来自光学元件和1光束在传输过程中ΣB的增长的高频位相噪声将增大焦斑的旁瓣。

图2-3模式混合引起焦斑尺寸增大

§2.2.环境噪声

在泵浦过程中,除了放大器腔受热畸变外,还将有部分热量传递到腔内的空气造成空气振动和折射率的变化。

Beamlet上的实验表明采取适当的热传导控制措施可将由空气振动引起的长波长位相噪声造成的焦斑尺寸变化限制在~5rad范围内(rms)。

另外一个类似的问题是在长的光束管道中空气振动,管道周围环境形成的温度梯度可能造成对流。

在目前没有适当的模型和确切的数据对其描述其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之外,还有安装、重力下沉、透镜对位误差等噪声。

各级之间的微小对位误差,使得光束略微偏离空间滤波器,这将对输出光束的波前带来附加的象散和慧差。

之外,由于光束的准直误差产生的象散的贡献等。

NIF装置中各种噪声源引入的位相噪声估计如下7(以波前P-V值衡量)

  *元件加工:

 这部分引起的噪声相对较小,对于晶体0.15,光学元件为0.2

  *对准误差:

 一对透镜对准误差引起的总波前误差为0.25的focus,0.2的coma,小反射镜,晶体以及放大片对准误差不会影响波前

*镀膜:

   对于反射镜和偏振片,镀膜引起总的波前误差为0.3

*泵浦热噪声:

5

  *环境:

   由于元件膜层对环境湿度变化敏感,因此严格限制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波前误差小于0.125

  *结构效应:

 假定由重力下沉原因引起传输镜的波前误差为0.2,由于由装配原因造成放大片引起0.1,对于其它透射元件可以忽略不计。

神光-III原型装置波前误差预定值为

  *系统总的静态波前误差:

3.0

*泵浦热噪声:

     3.0

*钕玻璃片热效应:

 3.0

§2.3激光光束质量和焦斑形态控制技术

*自适应光学系统,,(AdaptiveOptic)

自适应光学系统主要用于消除驱动器中大部分低频的位相噪声和动态位相噪声,主要包括泵浦噪声、残余热噪声等。

其工作过程如图2-4。

从诊断光束采样获得的透镜列阵焦斑的中心和它们相对参考源位置的偏移量,测得波前的局部的倾斜,通过控制算法,离线校准的控制单元影响矩阵(actuatorinfluencematrix)将焦斑的偏移量转换为与变形镜相连控制单元所需的的移动量。

这个过程以1Hz的响应频率在闭环内迭代重复,使校正过程不断重复,校正效果不断改善,同时并能校正如空气震动等随时间变化的噪声。

在打靶前几分钟,加入用于热畸变预校正的预先设定的焦斑偏移量。

在打靶前一秒钟,闭环开放,停止校正,同时准备对当前打靶的波前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用于更新热畸变的焦斑偏移量。

采用由透镜阵列和能够检测每个子透镜焦斑中心的光传感器组成的哈特曼传感器测量位相,采用一可操作的算法将每个子透镜焦斑偏移量的平方和最小化,通过观测由于每个控制单元的微小位移造成的焦斑移动,测出转换矩阵,则反转的转换矩阵预示了最佳抵消测量的焦斑偏移量所需的控制单元的移动量。

将这一校正过程置于一反馈循环中,即可实现时间变化效应的连续校正。

消除低频噪声。

从图2-5可见采用自适应光系统,近场光束边缘的调制几乎完全消除,远场焦斑的半径(含80%能量)几乎减小了一倍。

美国LLNL在Beamlet上的波前校正实验结果见表2-1。

采用变形镜对波前进行控制有两个缺点,一是它的空间谱的响应有限,其次是变形镜的控制单元移动范围和精度有限,(NIF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测量精度为0.1waves(对1ω),校正的象差阶数小于4)它不能有效的校正静态高频噪声。

美国LLNL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校正结果见表2-1。

图2-4自适应光学工作原理图

 

(a)(b)(c)(d)

图2-5自适应光学校正结果图

光束近场和远场的空间分布(a,b无自适应光学系统c,d有自适应光学系统)

*位相校正板(PhaseCorrectorPlate)

由于各种静态位相噪声的叠加是一种非相干叠加,因此总的积累位相噪声可以采用一位相校正板校正。

另外,如果可以认为泵浦噪声是一种可重复的噪声,即每次泵浦过程中产生的位相畸变度一样,那么采用PCP也可对其进行校正,这样可降低对自适应光学的要求,从而降低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

图2-6为LLNL的模拟校正结果。

由于PCP着眼于校正空间周期较大的位相畸变(>~1cm),它们在光路中传播,不会衍射成振幅调制,因此,PCP可以放置在光路中任何位置。

目前,LLNL只是对PCP的校正结果进行模拟分析,PCP的实际制作和实验结果尚未见报道。

表2-1美国LLNLBeamlet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校正实验结果

No.

影响因素

波前误差幅度()

时间

校正能力

1

元件质量

2.5

静态

很好

2

氙灯泵浦

2.5~3

50m

3

Nd片热效应

2.5~6

4h

很好

4

放大器湍流

0.5~1

秒级

临界

5

小尺度纹波

0.01~0.02

瞬时

不能

 

图2-6自适应光学+PCP校正结果图

*B积分位相补偿器(B-IntegralPhaseCompensator)

对于B积分效应造成的位相延迟,可设计一KPP对其进行校正。

由于B积分效应造成的位相畸变与近场光强成正比,当近场光强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时,B积分位相补偿器可以补偿这种靠近光束边缘的位相变化。

校正的位相分布可通过激光峰值功率时对优化焦斑进行宽度和位置调整的误差函数来决定。

模拟表明BIPC能有效消除自聚焦造成的焦斑边缘的展宽。

由于位相畸变受近场光强变化的影响,按一定的近场功率条件下设计的BIPC在近场光强变化时的补偿效果,或者说BIPC对近场光强变化的宽容度尚待研究。

*焦斑形态控制器(FocalSpotShapeControllor)

采用KPP可对焦斑形态进行有效控制以期获得预期形状的焦斑分布。

虽然在目前KPP的设计和制作都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技术,,,。

但目前困难在于用于ICF驱动器的KPP尚未能满足焦斑入洞的要求。

LLNL的研究表明25,假如按照预期的入洞的焦斑尺寸设计KPP,由于位相噪声的存在,最后实验获得的焦斑尺寸将明显比设计尺寸大。

美国LLNL尝试按照小于预期尺寸的方法重新设计KPP,然而,尽管焦斑边缘的光强控制在3%I,但焦斑中心的光强将增大,将不能保证焦斑的平顶均匀分布。

实际上,即使是按照小尺寸进行设计,如果不加BIPC(B积分位相补偿器)焦斑仍然达不到在500m处光强小于3%I的要求。

不管有无BIPC,只有当焦斑中心的光强超过I时,在500m处光强小于3%I的要求才能满足。

因此需要寻找其他可选的方法。

一般在设计KPP时,总是假定入射的光场为高斯分布,位相为等位相面,这与实际光场分布存在差异,在设计KPP时,必须考虑如何引入实际光束波面的畸变使得所设计的KPP更为合理。

之外,KPP是一种纯位相元件,其对输入光场的位相十分敏感,如何改善KPP对输入光场的位相和振幅变化的敏感性尚需仔细研究。

*针孔改进(ImprovedPinholeSpatialFilter)

针孔滤波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光束质量的途径。

光束中的高频扰动不能很好的聚焦,因此可通过针孔滤波器将其滤掉。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限度内(因为过小的针孔会使得光束中出现纹波调制),针孔越小,针孔的截止频率越低,能通过针孔的高频分量越少,光束质量越好。

然而对高功率激光而言,当远角度激光束(offanglelaserlight)入射到针孔边缘时被吸收将造成等离子体堵口,使后续激光束能量不能通过针孔(见图2-7a)。

为克服等离子体堵口效应,只有扩大针孔使得激光脉冲能在其持续时间内通过,但针孔半径的增大将导致光束中的高频扰动得不到有效消除。

改进的新型滤波器如图2-7b所示,远角度激光束被针孔内壁反射而不是被吸收,由于吸收小,这样将延长形成等离子体堵口的时间,采用改进的锥型针孔滤波器(conicalshapedfilter)可在不增大针孔尺寸的前提下,能有效消除热斑,并在长时间内保证激光束穿过针孔,提高聚焦光束的平整度,使焦斑变得更小。

这种新型滤波器带来的缺点是当针孔越小,其对准精度要求越高。

之外,其制作技术变得更为复杂。

图2-7针孔滤波器示意图

*光谱色散匀化(SmoothingbySpectralDispersion)

宽带光谱色散匀化是对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激光进行光谱色散,其原理是使焦斑上的斑纹随时间快速变化,在足够短时间间隔内做到时间意义上的平滑,消除小尺度不均匀。

采用SSD可消除焦斑的高频调制,然而使用多大的调制频率才能有效的抑制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尚待研究。

LLNL的靶模拟计算表明调制频率比当前设想的17GHz高得多时,SSD将有效。

当频率为17GHz,带宽为3A的SSD引起的焦斑扩大非常小。

然而SSD带来的另一个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