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511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docx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课程简介: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我院为师范生开设的重点基础课之一,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使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技能。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多媒体开发工具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先修课程是《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已熟悉Windows基本操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但学生还不能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结合,根据教学设计原理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我们学院于1998年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

2003年本课程确定为信息技术系重点课程,2004年本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2005年本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依据高职教学特点“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制教学大纲、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制订授课计划、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

我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既采用讲解式,也采用讨论式。

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手段和方法,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辅助系统,使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主持人”。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进行分层次教学任务设计,并通过网络教学辅助系统,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和协作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受到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在连续三年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本课程组教师的评价分数名列信息技术系前茅。

我们依据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任课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及同行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结果为98分,符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标准。

具体情况说明:

一、教学队伍

1、学术水平:

课程负责人席铁壮副教授,现为信息技术系主任,广东省政府设备采购评审专家。

主持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

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2004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特邀主讲教师,2005年“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项目主任。

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

发表论文10多篇,科研项目6项。

课程组主讲教师均有5年以上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多人主持院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教学、学述论文多篇。

所有教师年终考核为优秀和称职,每位教师都多次获得学生评教优秀奖,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还获学院教学优秀奖。

2、师资结构:

本课程教学队伍有副教授3名,讲师1名,助教2名,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2人。

6位教师分别毕业于5所不同高校,所学学科有电子技术、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领域。

学缘结构合理,全部具备“双师”素质。

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多为中青年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45岁以上的教师1人,45岁到35岁的教师2人,35岁以下教师3人。

其中,45岁以下教师5人,占教师总数83.3%。

本课程设置有主讲教师4人,助教2人,另外还有实验教辅人员2人。

常年聘请与学院签订教育实习协议的51所小学学校的教师作为本课程学生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校外指导教师。

课程组已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制度。

课程组教师已全部具备“双师”素质。

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①课程组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校内活动,每年开展10次左右,并经常参加国内外教研学术会议。

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大实践比例,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实行分级教学,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③课程组以本课程为依托,承办了2005年“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课程负责人为项目主任。

该项目提高了全省各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及多媒体应用能力,受到了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④课题负责人是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

⑤课程组针对本课程的改革提出多项措施和院级教改课题,实施效果良好,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我院多媒体课件制作共获得院级56项、省级6项、国家级2项奖项。

二、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方面我们依据高职教学特点“必须、够用”的原则重新编制教学大纲、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比例、改进授课计划。

而且还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从而大大增强了高职教育中所注重的实操比例。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们将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从原来的面向学科体系走向面向问题体系。

打破原来的学科逻辑,从问题出发,将问题分解为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任务为核心组织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并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多媒体课件制作》涉及面广,操作性强,仅靠课内较难学好全部内容。

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将任务、资源、案例、课件、学生作品放在网上,学生在校园网内都能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通过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还能进行网上教学答疑,师生互评等功能,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方面,我们始终将教育与技术相结合,内容课程与考证相统一,课程与应用相融合强化应用技能,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篇、技能篇、实践篇三大部分,计划各占16、64、24学时,并另外安排4学时用于考核和答疑,合计108学时。

课程分两个学期,上学期72学时(4学时/周),下学期36学时(2学时/周)。

课程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加大作业、实训分数比例,总评成绩分为三部分:

1、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训作业进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作品评价,占总成绩的50%),2、期中成绩(笔试,主要考核理论部分内容,占总成绩的20%)3、期末考试(上机考试,占总绩的30%),这种考评方法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将课程所学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获得真才实学。

 

3、实践教学: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对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从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和多媒体软件开发能力两个方面实施分层次教学。

(2)、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每个实训项目都采用切合实际、有内在联系和不断拓展的实训项目来保证基础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完成的内容。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综合项目及多媒体软件比赛来进一步提高能力。

学院每年都举办多媒体课件设计比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比赛机会。

我院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学校,我们在培养学生教育技术技能的同时,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后,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新课标小学课程课件设计的课题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多媒体制作的实战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加大作业、实训分数比例,这种考评方法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将课程所学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获得真才实学。

2、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实施了分级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分层次的设计与教学、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

3、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架建网络教学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架建起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推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

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都在多媒体机房进行,通过广播教学和教师的操作演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显示器一目了然,就像教师在学生旁边亲自讲解、指导一样。

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

教学辅助系统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设计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导航系统向学生提供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资源检索、参考书目、相关网站、推荐课件、导航帮助等。

并向学生提供网上模拟测试、自我评估、网上教学交流和作品提交展示等功能。

四、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和教材建设:

已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核方法、教学进度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法、学生作品评价方法及教学辅助材料;使用新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并有质量较高的讲义、电子教案、课件、题库和教学参考书;自编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指导书》及实训电子教案。

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实践教学环境良好,教学设施满足教学要求,课程组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学院共有教学用计算机760台,实训机房8间,有400台计算机课余对学生开放。

课程教学都安排在机房,学生上课一人一机,可操作性强。

计算机教室采用lanstar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学控制平台功能丰富,广播演示、分组讨论性能先进。

我院是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又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已建立51个校外实习点,有效地满足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多媒体技能及应用能力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多种实践教学环境:

①在多媒体机房进行任务驱动实训;②参加每年一度的院级多媒体课件大奖赛;③把多媒体课件制作纳入师范生基本功考核方案中;④在教育实习中应用实践。

3、网络教学环境:

学院网络教学环境良好,建有千兆带宽的校园网,可以实现老师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网络教学,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学习、课堂练习和模拟考试,为本课程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我们充分利用学院校园网的资源,建设本课程的网站,搭建起“教与学”的网络平台。

我们还设计并实现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

教学辅助系统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设计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导航系统向学生提供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资源检索、参考书目、相关网站、推荐课件、导航帮助等。

并向学生提供网上模拟测试、自我评估、网上答疑、教学交流和作品提交展示等功能。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已具规模。

五、教学效果

1、学生评价

我院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或毕业)后,高度评价本课程提高了他们的软件应用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开发能力,使他们建立了以后学习的信心、兴趣及方法。

在他们在找工作时,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多媒体制作已成为他们的特长和优势。

2、本校教师评价

本校专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水平,很多教师对原来只懂一般操作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多媒体作品感到不可思议。

3、实习学校的评价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实习学生专业扎实,教学能力强,特别是多媒体开发制作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突出,远高于许多本科师范院校。

该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协助我校教师开发制作了多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

4、校外专家的评价

该课程教学理念先进,网络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已是一门相当成熟的课程。

在课程建设中以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辅助系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高职高专同类课程及其它设计类课程中具有较高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六、教学特色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采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进行分层次教学任务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组织与管理、对学习时实辅导答疑、对作业和成果实施评价,构建形成了师生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使任务驱动教学能跨课堂进行,使学生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知识建构的主体和自主学习的探索者。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们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聘请我院各专业的教学法教师、小学教师参与本课程建设,将技术与教学密切结合,使学生的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有机的融为一体。

在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我们还组织学生将参与新课标的“小学课件资源库建设”课题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多媒体制作的实战能力。

●网络教学资源已具规模

本课程经过8年的改革和完善,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起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

所有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含实训)都有电子教案、演示课件;实训部分提供有源代码;收集我院学生优秀作品350多个。

案例教学实例以及模拟试题和实训题库等可供其它高职院校借鉴。

开发创建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辅助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学习网站”在广东高职院学有很高的点击率。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

课程组还缺乏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法改革方面理论的深入研究,需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尚未自己编写出适用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材。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依据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分值

(Mi)

自评分数

依据说明

 

 

20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8分

6.4

1.课程负责人在多媒体和计算机教学与应用领域有较高的造诣,是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2004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特邀主讲教师和2005年“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项目主任。

2.课程负责人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

05年获得学院教学优秀奖,并4次获学院“评教评学优秀奖”。

发表论文10多篇,科研项目6项。

3.课程组主讲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多人多次获学院“评教评学优秀奖”。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4分

4

1.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知识结构层次高(硕士以上占50%),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占50%),并已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45岁以上1人,45-35岁2人,35岁以下3人)。

2.课程组教师团队意识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和信息素养。

3.课程组已制定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制度。

课程组教师已全部具备“双师”素质。

1-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8分

8

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大了实践比例,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实行分级教学,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了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

2.课程组以本课程为依托,承办了2005年“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

3.课题负责人是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负责人,还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

4.我们针对本课程的改革,申报了多项院级教改课题,实施效果良好,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到目前为止,多媒体课件制作共获得院级56项、省级6项、国家级2项奖项。

23

2-1

课程

内容

2-1-A

理论课程

内容设计

 

11分

11

1、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方面我们依据高职“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重新编制教学大纲、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比例、改进授课计划。

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从而大大增强了高职教育中所注重的实操比例。

2、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从原来的面向学科体系走向面向问题体系。

从问题出发,将问题分解为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任务为核心组织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并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3、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注重学科交叉,及时把最新技术引入教学中。

本课程涉及面广,操作性强,仅靠课内较难学好全部内容。

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将任务、资源、案例、课件、作品放在网上,学生在校园网内都能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4、讲炼结合,理论实训一体化。

通过学生自主开发设计多媒体作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编《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电子教案并配套源程序,对学生实验实训提供有效地帮助和支持。

2-1-B

实验课程

内容设计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

安排

8分

8

1.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篇、技能篇、实践篇三大部分,计划各占16、64、24学时。

2.在作业的布置上、考查与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上,注重平时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将课程所学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获得真才实学。

3.课程组始终将教育与技术相结合、内容课程与考证相统一、课程与应用相融合,理论实训一体化,课内与课外结合。

强化应用技能,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效果突出。

2-3

实践

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

4分

4

1、从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和多媒体软件开发能力两个方面实施分层次教学。

2、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3、举办多媒体课件设计比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比赛机会。

4、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组织学生参与“小学教学课件资源库”建设的课题项目。

5、学生的多媒体制作技能在实习中充分得以展示,学生开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多次获得院级、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教学

方法

手段

24

3-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

教学设计

8分

8

1.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3.发挥专业特长,利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及时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信息反馈。

4.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加大作业、实训分数比例。

3-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8分

8

1.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习目标分层次,进行分层次的设计与教学。

2.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3.针对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任务驱动”跨课堂进行

4.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程学习-发现出问题—资源利用—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性学习:

组织小组—任务分解-协作活动-形成作品

6.考核形式:

成绩分为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训作业进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作品评价,占50%)、期中成绩(笔试,主要考核理论部分内容,占20%)和期末考试(上机考试,占30%)。

7.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8分

8

1.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架建起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2.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都在多媒体机房进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进行实时广播教学,使学生听课与实操相结合。

3.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件 

15

分 

4-1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建设

与选用

5分

5

1.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2.自编《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指导书》及实训电子教案。

3.本课程网站提供了齐备的教学资料(包括:

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题库、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4-2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5分

5

1.我院是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又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已建立51个校外实习点,有效地满足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需。

2.本课程教学都安排在机房,学生上课一人一机,可操作性强。

计算机教室采用lanstar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学控制平台功能丰富,性能先进。

实验实训机房8间,有400台计算机课余对学生开放。

3.《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多种实践教学环境:

①在多媒体机房进行任务驱动实训;②参加每年一度的院级多媒体课件大奖赛;③多媒体课件制作已纳入师范生基本功考核方案中;④在教育实习中应用实践。

4-3

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5分

5

1.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架建了网络教学平台,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已具规模。

2.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

3.课程组开发创建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辅助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学习网站”在高职院校有很高的点击率。

 

 

18

5-1

同行及校

内督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6分

6

1.校内教师的评价:

学生多媒体作品具有专业水准。

2.实习学校的评价:

该学院学生的多媒体开发制作技能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突出,甚至远高于许多本科师范院校。

3.督导组的评价:

该课程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资源充实,教学方法得当、先进。

在历年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中,该课程组教师的满意率均为优秀。

4.校外专家的评价:

该课程特色鲜明,已是一门相当成熟的课程。

在高职高专同类课程及其它设计类课程中具有较高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5-2

学生评教

学生评价意见

6分

6

1.学生高度评价本课程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技能,多媒体制作是他们就业的特长和优势。

2.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秀。

5-3

录像资料评审

课堂实录

6分

4.8

1.音像清晰,教师仪态端庄,富有感染力,启迪学生的思考。

2.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好。

特色

及政

策支

专家依据《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打分

80分

 

80

1.采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3.网络教学资源已具规模。

4.引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培养、培训与考核。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20分

20

学院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制定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目前,学院已有国家级精品课一门,省级精品课一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建设课程一门,院级精品课六门。

一级指标总分

97.2

特色及政策支持总分

100

课程总分

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