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21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9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docx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

第一章出版概论

一、“出版”的前提和特征:

(一)“出版”的前提----作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定义,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等等。

出版活动的“作品”,是指那些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稿件”。

(二)“出版”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3)意识形态的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形成舆论导向;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发现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技术能力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增进文化积累;

推进文化创新;

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

(三)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具体有以下各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出版物的要素和各种角度的分类:

(一)出版物的三要素是: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各种角度的分类:

(1)根据总体特征: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

(2)根据所载内容所属学科的不同(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按学科):

基本学科类别和二级学科类别以及他们的代码;

(3)其他角度:

按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

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等;按内容表现形式:

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

五、出版物的特殊性:

出版物是一种文化活动。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六、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1)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2)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3)物质资源由生产各类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

出版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富有出版业的特点。

(1)人才资源的特点:

既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由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也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职业特点。

出版业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七、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一)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紧跟社会的发展;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

(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研究;

(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出版信息资源的维护: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八、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1)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

(3)印刷复制单位:

(4)发行单位:

(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

九、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

(5)发展出版流通业。

十、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1)台湾成规模的出版活动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

发行量较大的期刊以时事、娱乐、生活时尚、外语、教育、财经类为主。

(2)台湾的出版机构绝大多数是民营的,且主要集中在北部。

大台北地区(台北市与台北县之和)的出版社占台湾出版社总数的70%以上,期刊社占总数的60%,报社占总数的50%.

(3)台湾地区拥有较为成熟的书刊发行渠道,销售网络密集。

台湾的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台湾连锁书业发达,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连锁书店目前遍布全岛。

(4)台湾每年都举办书展。

最大的书展始于1987年的台北国际书展。

它集著作权交易、图书销售于一体,自1998年起为每年举办一届,时间定在每年一二月份

(二)香港出版业:

(1)香港对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有不少出版社联合组建了多家出版集团。

(2)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出版公司或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有分支机构、办事处等,少数公司甚至将总部也设在香港。

香港既是中文出版物市场,又是英文出版市场。

近年来,少数英文出版社开始进入中文出版领域。

(3)香港是报刊出版数量较多的地区。

(4)香港的出版物发行机构不仅经营本地出版物,也从事进出口业务。

(5)香港独具文化特色的“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后由于连锁书店越来越多,“二楼书店”因为被挤压而歇业的较多。

(6)香港最主要的书展是每年一次的香港书展,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每年7月举行。

(7)香港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三)澳门出版业:

(1)由于历史原因,澳门出版业发展较慢,未能形成有影响的“产业”。

报业地位突出,有些报业机构能够赢利,但图书、期刊的出版水平较低,多数书业、期刊业机构难以赢利。

(2)澳门出版机构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及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政府公营出版机构占最重要位置,其次是民间团体出版机构,个人出版机构较少。

澳门所出版图书的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3)澳门有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图书数百种。

十一、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一)美国出版业:

(1)美国出版史上有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

一是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出版业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进入繁荣期,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等出版中心逐渐形成;二是“二战”后,随着科研、文化人才大量流入美国,科技文献供需两旺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刺激了出版业的发展。

(2)目前,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

(3)图书出版是美国出版业中最大的门类。

(4)美国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者,一般只在在企业所在州、郡或市登记后即可成立出版社、书店等。

(5)美国的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等。

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馆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

(6)美国的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等多种类型。

电子书阅读器成为美国出版市场新宠。

(二)英国出版业:

(1)英国出版业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英国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

其印刷水平和规模长期落后于欧洲大陆。

英国印刷厂全部集中在伦敦。

(2)19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语图书市场得以了扩展。

英国出版业的一个鲜明特点----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目前英国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之一。

图书出版是英国出版业中最大的门类。

(4)英国有5万多家出版社,但其中90%为中小型出版社。

大型出版社主要是跨国传媒公司。

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之间的两极分化严重。

(5)英国图书发行体系一般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有时也只经过一个或两个环节,形成不同的间接渠道和直接渠道类型。

(6)英国对出版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外资也没有限制。

另外,英国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

但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仍需缴纳17.5%的增值税。

(三)法国出版业:

(1)法国出版业从19世纪发展起来的。

1850~1860年间,法国出版业经历了工业化改革,出现了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商,深刻影响了法国的图书出版业。

1920~1928年是法国出版业的繁荣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国土被德军占领,法国出版业一片萧条,战后逐渐恢复。

20世纪50年代,法国出版业重新进入繁荣时期,中小型出版社纷纷成立。

自1982年起,法国实行统一书价制。

(2)目前,法国的出版机构,大多集中在巴黎,其次是里昂。

图书出版是最大出版门类。

(3)法国图书的发行分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两种。

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公开价将图书销售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以非公开价销售给图书俱乐部和零售商(包括书商、超级市场、百货商店)。

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

1971年起,法国出版业明确了代理商的发行商的职责。

期刊发行主要依靠报刊代理公司。

法国的网络书店销售也在稳定增长,但与英美相比,法国数字图书的数量还很有限。

(4)法国政府对出版活动起一定指导作用。

文化与交流部的图书与阅读局负责制订促进出版业发展的政策,统一管理政府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的“图书文化基金”。

法国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

(四)德国出版业:

(1)15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美因茨的金匠约翰·谷登堡(JohannesGutenberg,一译“约翰·谷腾堡”)利用包括手工平压式印刷机、铸字机、铅锑锡合金活字等在内的一整套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2)16世纪初,宗教改革促进德国出版业的发展,新教徒和新教著作占主导地位。

期间,法兰克福是德国出版业乃至欧洲出版业交流的中心。

约从1650年开始,莱比锡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

(3)18世纪,德国出现专业出版商,其中近百家至今仍在营业。

(4)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工业革命促进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力,德国出版业迅速发展。

1913年德国年出版图书居世界第一位。

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出版业遭受沉重打击,战后才逐渐恢复。

1990年德国统一之后,出版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

(5)2009年,德国出版物市场的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占欧洲出版物市场的约25%。

(6)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

德国出版业实行统一定价制度。

《统一定价法》(修正案)于2002年10月1日生效。

(7)德国,图书从出版社到达消费者手中,一般经过两个环节----中间商和零售商。

德国图书中间商主要有三种类型----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理和综合性中间商(图书即时供货商)。

(8)与英美等国相比,德国电子书市场的发展稍显落后。

(五)日本出版业:

(1)大约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经朝鲜传入日本,日本的书籍出版才真正出现。

16世纪中期,民间开始出现出版活动。

17世纪中期,日本民间出版业真正形成,主要集中在京都、大阪和江户。

19世纪末叶,日本的大规模出版体制形成。

1890年前后,日本年出书种数仅次于德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出版业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1936年,日本实行“出版统制”。

1940年,半官方的日本文化协会(1943年改名为日本出版会)监管统治全国出版业,掌握纸张分配权、控制出版社并审查图书出版计划。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媒体进行强制改革。

1945年9月24日,占领当局向日本政府发出《关于将新闻界与政府分离开来的指令》,要求日本废除阻碍言论自由的相关法律。

出版等媒体产业实现了产业化转型。

日本出版业逐渐成为世界出版强国。

1997年开始,日本出版业一直持续轻微下滑。

(3)2009年日本出版物市场的总销售收入约占亚太地区出版物市场份额的约52%。

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

(4)日本的大中型出版商往往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

20多年来,期刊(尤其是漫画期刊和周刊)一直是日本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日本有70余家出版物批发商,29家是日本出版物批发商协会的会员,占据日本出版批发市场80%的市场份额。

日本的网络书店影响力日益扩展。

十二、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基础学科是应用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出版学研究涉及出版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出版活动的主体、客体、过程以及运作方式等。

其中,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

(1)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2)出版物: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关系;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关系。

(3)出版业:

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出版业的体制机制

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

(4)出版物市场;

(5)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6)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

(7)中外出版历史。

十三、出版学的相关学科:

目录学、

版本学、

校勘学、

文献学、

传播学、

新闻学、

文化学、

社会学、

经济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等。

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

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是指将数字化内容与具备一定外在形态的物质载体固定在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出版方式,不论内容的形式是否为数据库,也不论读取设备是否为计算机。

(二)互联网出版:

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2002年6月联合发布《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对“互联网出版”的定义为: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三)手机出版:

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出版物内容信息的出版方式,把产品内容信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上,根据用户事先或即时提出的需求,利用相应的设备和支撑软件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波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特定消费者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

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定义:

“数字出版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二)数字出版的特征:

(1)内容生产数字化;

(2)管理过程数字化;

(3)产品形态数字化;

(4)传播渠道网络化

三、数字出版的发展。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对出版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电磁载体的不断产生和迅速发展,并推动数字出版活动成为一种新型的出版业态。

(1)国外数字出版的兴起:

国外数字出版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书目数据库建设,以195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卫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检索系统为标志。

1974年,美国《纽约时报》建立了报纸的电子化资料库,将该报登载的文章存储于计算机之内,并向公众提供联机信息检索服务。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DIALOG系统诞生。

1987年《圣何赛信使报》以网络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发行。

但总的来看,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之后。

(2)我国数字出版的兴起:

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随着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交互网(Chinanet)的正式开通,互联网建设的热潮兴起。

1996年,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创刊,并通过中国教育与研究网(Cernet)向全球发行,标志着中国第一份网络报刊诞生。

1999年10月,人民出版社将《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制成网络版,并通过人民时空网第一次成功地实现销售,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开始。

2004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标志着数字出版在我国正式成为一种新的出版业态,我国的数字出版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四、数字出版相关技术。

(1)信息处理技术:

利用电子技术改善出版洗动,可以说是一种“出版的数字化”的过程;

(2)互联网技术:

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

每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

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五、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和种类。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1)物理空间利用率高;

(2)复制成本低廉,有利用环保;

(3)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4)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五)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

(1)数字图书

(2)数字报纸(3)数字期刊(4)数据库出版物(5)手机书(6)手机报;(7)手机刊(8)手机音乐(9)电子书(10)按需印刷(11)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

第三章编辑概论

一、“编辑”的概念:

就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而言,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二、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原因有三:

(1)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2)思想性(3)科学性(4)创造性(5)选择性(6)加工性(7)中介性

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五、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一)对编辑人员能力的要求:

(1)政治认知能力;

(2)策划能力;

(3)语言文字能力(包括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

(4)社会活动能力;

(5)判断能力;

(6)信息感知能力;

(7)审美能力。

(二)对编辑人员责任的要求:

(1)政治责任;

(2)社会责任;

(3)把关责任;

(4)宣传引导责任。

六、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

作者工作对于开发作者资源和提高出版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具体包括:

(1)发现作者;

(2)选择作者;

(3)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

(4)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

(5)为作者服务;

(6)维护作者权益。

(二)编辑应该做的读者工作:

读者工作也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包括:

(1)进行读者调查;

(2)为读者服务;

(3)处理读者来信。

七、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编辑学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有出版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

(1)出版学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编辑活动与复制、发行活动的关系,与编辑学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2)逻辑学、语言学等与编辑理论和实务的关系较直接,许多编辑工作的实际操作和编辑人员的素质提高,都需要借助于这些学科的帮助。

(3)新闻学、传播学等在理论上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更加值得编辑学研究者学习和参考。

(4)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也有许多值得编辑学借鉴、参考的重要内容,尤其在研究编辑史及编辑与信息的关系方面。

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看法,目录学是研究书目的形成、发展和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版本学是研究书籍的不同版本在文字、印刷、装帧上的差异,借以鉴别版本优劣、判断版本时代和特点的科学;校勘学是对古籍中校正文字、篇章错误并加以补阙的工作进行研究的科学;文献学是对一切知识载体(包括图书、档案、情报等)的生成、分布、交流、利用的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四者基本上都是书籍(尤其是古籍)整理方面的学问,与图书编辑工作(尤其是古籍编辑工作)关系尤为密切。

八、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编辑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包括四个方面:

(1)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

(2)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

(3)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

(4)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

(二)编辑学的研究任务:

(1)从宏观而言,编辑活动是出版活动的中心环节,因而出版活动的任务主要就是编辑活动的任务;

(2)从微观而言,编辑活动承担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审读作品以作出选择,对选定的已有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等任务。

编辑学不仅要研究编辑活动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要研究用怎样的措施、方法来完成编辑活动的任务,尤其要研究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的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成才规律及其工作特点和规律。

九、编辑学的学科内容有哪些?

(1)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2)编辑过程;

(3)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4)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特点;

(5)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6)编辑历史。

第四章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一、近代中国印刷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