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90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绪论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C.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5、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

A.社会实践基础B.阶级条件

C.思想理论来源D.自然科学前提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第一章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

6、“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8、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0、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1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3、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1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5、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6、“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

”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3、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6、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问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名词解释

辩证法实践物质

第一章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

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

3、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8、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

9、列宁指出: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0、“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12、“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5、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7、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就会导致(  )。

  A.诡辩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均衡论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

2、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5、“白马非马"的命题(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名词解释

联系规律矛盾

问答题

1、简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又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教材43-44面)

4、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第一章第三节

问答题

1、何谓真理?

2、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单项选择题

1、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4、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B.普遍性C.稳定性D.重复性

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

3.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是(   )

A.为人民B.实事求是C.立党为公D.勤政廉洁

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6.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7.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8.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

1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4.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多项选择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D.唯理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3.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

5.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名词解释

理性认识真理主体客体

问答题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简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第三章

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D.伦理关系

3.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

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

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文化传统D.生产方式

5.生产关系诸多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商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消费关系

6.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B.逻辑学、哲学、道德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

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2.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9.“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B.人的自然属性C.人的精神属性D.人的社会属性

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宗教关系  D.政治关系

2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的(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5.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2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