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2古代抒情散文.docx
《KS5U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2古代抒情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S5U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2古代抒情散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S5U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2古代抒情散文
KS5U2010届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2)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
庄子的《逍遥游》却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之所以选入此篇,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此篇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作为“必修”教科书必须加以体现,而在本套教科书中,别的单元更不便于入选;二是此文也确有一定的抒情因素,作者用丰富的形象和诗性的语言,阐发其哲学道理,所以,本文可看作是一篇哲理性抒情散文。
这四篇课文都曾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
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滕王阁序》是王勃晚年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只有王勃此序独存。
原因就在于,《滕王阁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大胆创新,而且早经大浪淘沙,历史作出了公正的选择。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
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
《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
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
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能远离出仕。
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
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
尤其言其与祖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
本单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在本套必修教科书中,文言文占全部选文的45%左右。
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
1.文学常识
①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②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③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④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⑤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西晋文学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
李密传》说: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
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仪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的文书。
著名的有《陈情事表》,又名《陈情表》。
⑦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辞的特点是: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叶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
2.字音识记
《归去来兮辞》
轻飏yáng熹xī微眄miǎn庭柯流憩qì山岫xiù景翳翳yì盘桓huán西畴chóu窈yǎo窕tiǎo遑huáng遑耘耔zǐ东皋gāo
《腾王阁序》
翼轸zhěn懿yì范潦lǎo水崇阿ē彭蠡lǐ睢suī园舸gě舰睇dì眄miǎn多舛chuǎn涸hé辙叨tāo陪捧袂mèi宗悫què
《逍遥游》
鲲kūn抟tuán坳ào蜩tiáo决xuè舂chōng蟪huì泠líng
《陈情表》
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祚zuò薄应yìng门之僮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3.词语成语积累
《归去来兮辞》
眷然:
思念的样子。
矫厉:
造作勉强。
交病:
身心都感到痛苦。
轻飏:
形容船在水面上很轻快地前进。
流憩:
流连和休息。
寓形宇内:
托身于天地之间。
乐夫知命:
乐天知命,即乐于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腾王阁序》
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高朋满座:
高:
高贵。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形容宾客很多。
达人知命:
达人:
通达事理的人。
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人杰地灵:
杰:
杰出;灵:
好。
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老当益壮:
当:
应该;益:
更加;壮:
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冯唐易老: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逍遥游》
野马:
游动的雾气。
三月聚粮:
出发前三个月即准备干粮。
数数然:
拼命追求的样子。
《陈情表》
孤苦伶仃: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茕茕孑立:
孤身一人。
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
吊:
慰问。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日薄西山:
薄:
迫近。
太阳快落山了。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乌鸟私情:
乌鸟:
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
结草:
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
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
皇天:
古代称天;后土:
古代称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人命危浅:
浅:
时间短。
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2009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09高考安徽卷,语文,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
“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
既归,立恭曰:
“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
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延:
邀请。
B.降跽谢过谢:
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
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
超过。
【答案】B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弃甲曳兵而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D.遂与李及道士别
其孰能讥之乎今君与廉颇同列
【答案】C
【解析】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
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答案】C
【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
“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
“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
【解析】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
第
(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第
(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
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
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
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
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
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
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窗下有几套书。
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
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
“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
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
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
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
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
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
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
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
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
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
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
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
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
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
“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
”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
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
“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
”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
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
“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
”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
“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
“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
”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
我痛哭哀悼。
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
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
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
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2.(09高考上海卷,语文,23-27)阅读下文。
完成第23-27题。
(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
桂之所产,古以名地。
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
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
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
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
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
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
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
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
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
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
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
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
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
《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参考答案】⑴取未放之蕊干之(使……干燥)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草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来贯通解释。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参考答案】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作为客观题,让考生来选择,考生大可以用代入法去判断。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就看它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
(不超过12字)(2分)
【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
(各1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要求高度概括,实际上就是两方面:
药用、食用。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
(一点2分)
【考点】结合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解析】以划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3.(09高考湖南卷,语文,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
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
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
“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余解之曰: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
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
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
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
逃亡,出走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分析】A项,考生可据构词方式判断。
“季秋”应该和“暮春”、“仲夏”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