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697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docx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化学工业作为技术与资本双密集型基础产业,以技术创新创造、改善物质与材料,在

发展壮大自身产业规模的同时,也为信息、电子、能源、装备、医药、环保、农业、国防等

行业与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与材料支撑,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行动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省化

学工业也将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紧抓新机遇,满足新需求,直面新挑战,逐步实现产业中高

端化发展。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

动纲要》,结合我省化学工业发展实际特点与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中“化学工业”指以石油、煤炭和化学矿等为原料进行一次或多次化学加工的产业,主要包括精炼原油产品、基础化学原料、化学肥料、农药、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制品、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橡胶

制品、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规划期:

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

(一)行业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省化学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

主营业务收入、行业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入、进出口总值等指标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

番的目标。

1.行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一是行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大。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万亿元。

其中,2015年,全省4535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05.49亿元,较2010年增长86.03%,年均增长13.22%。

二是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稳固。

2015年我省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产业总量15.37%,继续稳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

三是主要产品规模稳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省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年产量较“十一五”实现较大增长。

2015年重点监测的21种(类)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达到6495.30万吨。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较

快增长。

2015年,全省化工行业实际完成固定投资2274.59亿元,较2010年增长133.09%,

年均增长18.44%。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87.01亿元。

截至2015年底,全省化学工

业总资产增至12973.99亿元。

五是国际经营战略推进良好。

“十二五”期间,行业全球化经

营战略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仍是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2015年,全行业

实现出口交货值1402.37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45%,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6779.59

亿元。

一批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原料主产地或产品消费地投资设厂,优化产能

区域配置,调整产品结构,以全球化视野实施跨国经营,取得较好业绩。

六是行业效益水平

稳步上升。

“十二五”期间实现利润总额共计5174.61亿元。

其中,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

1221.33亿元,较2010年增长68.55%,年均增长11.01%。

“十二五”期间,各主要行业利

润、利税指标均实现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2.产业布局调整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江苏化学工业产业布局战略调整初步取得成效。

全省化学工业以长江

为中轴线向苏南、苏北两侧延伸,以沿江区域化工产业带、沿海区域化工产业带、资源开发利用化工产业带为重点,根据产业与产品技术、市场、规模、差异等特点,加快产业及产业

链整合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大产业集聚带以运营成本最低化、市场份额最大化、集聚

 

效益最优化为原则,发挥各自资源与禀赋优势,区域间错位竞争、

生动力机制初步显现。

3.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协调发展、共同提升的内

以化工园(集中区)为重要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基地化、集约化、规范化、

链条化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全省63家化工园(集中区)已支撑起我省化学工业的半

壁江山(园区内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数、主营业务收入均约占全省化学工业的50%)。

区内多种所有制企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形成了企业间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良性互

动发展格局。

一批化工园区重视物流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智能化、运营网络化、环保

集中化理念与手段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范围内与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结构有优势、专业技术

有特色、安全环保有力度、管理服务有效率。

4.产业骨干支柱作用凸现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实施“

3+1”化工产业发展战略,成果初显。

石油化工、

化工新材料、高中端精细化学品、生物能源化工等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已达

56%。

其中,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和高中端精细化学品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占全

行业的比重合计升至49.26%、57.34%。

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的骨干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指标对全行业的贡献率均超过80%。

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榜单,我省石化企业占据14席。

5.创新驱动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大力发展四大重点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产品,

打造了一批综合实

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了一批产业链完善、创

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全省化工企业取得国家、

国际PTC授权发明专

利1000余件,获得国家、省和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200余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600余家,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

500余项,国家、省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1500余件,新建

国家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院士或博士后工作站

500余家,在国内外

证券市场新上市企业近百家。

全行业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新成效,在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战略性新兴化工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6.安全环保能力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生积极变化。

全社会主要污染

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累计排放量比“十一五”分别下降10.1%、9.8%、

12.9%、8.6%。

行业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正常有效运行为

抓手,全面管控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842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企业完成达标创建,其中一级2家,二级444家,三级7977家,总达标率

95.7%。

践行责任关怀、安全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正逐步成为全行业的共同承诺和自

觉行动,并不断推进。

(二)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化学工业在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挑战,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装置产品同质化和低端化问题依然突出。

通用型和基础化工产品产能扩张过快,传

统化工产品同质化、低端化问题依然突出。

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相当一部分生产装置全年开工率不足80%。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传统产品、传统项目投资热情高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2.安全环保及社会压力持续增大。

“十二五”期间,我省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输、储存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安全、环保事故,部分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造成多起生态环境事故。

 

学工业的社会容忍度与自然环境承载空间不断压缩,

行业负面形象进一步恶化,

民众普遍存

在“谈化色变”心理。

安全环保问题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压力已成为我省化学工业未来生存

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园区外化工企业生存环境越发严峻。

“十二五”期间,我省继续推进化工生产企业专

项整治,关闭了2000余家生产规模较小、安全与环保风险较高的化工生产企业。

但截至2015

年底,我省仍有半数以上的化工生产企业散布在化工园区

(集中区)之外。

这些企业面临着

劳动力、土地、能源、公用工程等生产要素供应方面的制约,环境容量指标日益收缩、安全

生产措施要求日益提升的困境,

以及技术改造及新扩建项目需求受到政策制约的窘境,

已有

产品与技术竞争优势难以维持,

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削弱,

而设备与技术无法及时

升级、更新也将进一步加大安全与环保风险。

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发展能否持续,

已成为影

响到整个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4.战略性新兴化工产业发展仍需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形成了一批以新

兴产业及其配套为主业的企业与集聚区,

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大多数产

品仍以跟踪和仿制国外先进产品为主,核心技术缺失,质量不够稳定,

规格系列化、生产规

模化能力偏弱,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多处于中低端水平。

同时,由于市场应用开发和拓展不

力,加之国外高端产品冲击,本土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产业升级裹足不前,企业赢

利能力偏弱。

5.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仍需完善。

行业整体技术研发创新实力仍然不强。

企业研

发费用投入不足,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

1%左右;企业对研发成果的消化能力

不足,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偏弱;应用技术及公共研发检测装备平台建设滞后,

系统集成配

套能力较差;企业高层次专业研发人才短缺,

导致原始创新能力偏弱,

缺少必要的技术人才

支撑。

(三)发展环境

1.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

化学工业中低速增长。

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缓

慢复苏、增长的新阶段。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预测,2015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4%,

其中,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达到

4.6%,而亚洲地区的经

济增速将达到6.4%。

这将为全球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较好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亚洲,潜在的

化学品和聚合物消费人口高达

39亿,将维持其全球化工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未来十

年,各国化工产业增速多将继续快于

GDP增速,全球化学工业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是原料路线多元化,推动全球化学工业产品结构变革发展。

原料多样化为下游石化和

化工生产装置提供了更多选择,

将显著影响全球化工产业的利润分布格局,

全球化学工业也

将因此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预测,204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

构中,石油将占28%、天然气占23%、煤炭占

27%、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占

22%。

三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应社会消费快速增长

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化学药物、生物基化学品和聚合物、

高端专用化学品、环保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

域的开发和应用受到关注,成为产业发展重点,

并将得到快速发展。

大型跨国石化公司也纷

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力度,

先进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和生

物基丁醇等生产新技术成为研发和应用重点,

有望在技术及产业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四是技术创新驱动成为行业共识,

构成产业转型升级主驱动力。

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

构转型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均在加大研发投入。

常规工艺通用化学品市场空间逐步受到压缩,

而适应新应用、满足新需求的专用化学品、

用材料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度应用,推动

 

行业整体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现集中、高效、统一管理。

五是践行责任关怀,安全环保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责任关怀”行动自

1992

年起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对促进化工企业与行业加强经营管理、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促进社

区和谐、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化工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成为化学工业新

增长点,各国均在大力鼓励和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各大公司也纷纷将其列为未来发展战略重

点。

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工贸易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成为趋势。

WTO框架及各类双边、

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将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学品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

未来一段时期,自贸区

区域范围将不断扩大。

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

(GHS)、化学品安全说明(MSDS)

等成为国际化学品生产贸易有效管理的主要制度与文件;同时,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

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一系列化学品管理法规。

这些法规制度在保障全球化学品安全的同时,

也制造了相当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石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掣肘。

2.国内化学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是化学工业依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化学工业于

2013年结束了持

续十年的高速发展,开始中低速发展,但总体增速仍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速。

随着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层推进,

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将为化学工业带来新

的更大的需求市场,产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二是化学工业进入全面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关键期。

以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改造传统

化学工业,淘汰落后装备、工艺和产能,提升产业整体发展内涵,成为行业共识。

随着国家

新环保法、新安全生产法以及水、土壤、

空气等环境行动计划政策的实施,

实现绿色与可持

续发展,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提高行业低碳发展水平,成为主要方向。

三是资源、市场、价格、汇率等市场波动对产业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化石能源和相关生

产资料价格的剧烈波动,给化学工业运营成本控制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国化学工业不仅要面

对经济放缓、市场疲软所带来的压力,还需承受来自中东、中亚、

北美等地区低成本石化产

品的冲击。

同时,新的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波动区间加大,

汇兑风险加剧,将对我国

石化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四是产业基地化、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十二五”末,全

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计

380多家,行业企业入园率达到

45%左右。

园区内企业对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

60%以上。

园区在经营业态变革、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等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化学

工业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互联网应用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智能研发、智能制造、

智能营销、智能管理、智能运营,取得长足进展。

五是海内外融合、协作发展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国际产业

垂直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国化学工业将深度融入该国际分工协,

并在产业价

值链分工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步提升。

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开

发,逐步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自主或合作研发技术”

,找准承接转移的主攻方向,着

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六是技术创新驱动和协同发展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创新驱动是未来化学工

业转型与发展最有力的引擎。

行业将通过技术创新稳固并强化已有优势,

加快发展具有广阔

前景的新兴产业并取得重大突破,为在更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

建立多层次、多纬度的灵活、高效的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组织体系,以变革与优化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将是化学工业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省化学工业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围绕“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坚持以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调整存量,提升增量,优化总量”的发展导向,按照“两带两极”的总体空间布局,实施做强沿海、升级沿江的江海联

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践行社会责任,推进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共

进;坚持统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资源供应,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整体制造能力;坚持全行业提质增效升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由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生产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推进我省从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的新跨越。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区域协调江海联动发展

按照“两带两极”的总体空间布局方案(两带:

沿江石化产业带、沿海石化产业带;两

极:

连云港大石化产业基地、南京石化产业基地),发挥两极辐射带动与引领作用,积极构

建沿江、沿海两大石化产业带,并赋予其不同产业发展定位。

更加注重沿海石化产业带的做强,更加注重沿江石化产业带的转型升级,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集群发展,更加注重打造两带两极间产业差异化、科学化、协同化发展格局。

2.坚持增量提升存量调整联动发展

变革我省石化产业发展模式,由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调整、增量提升、总量

优化”并举的发展理念。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节能环保

等四大重点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产品和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限制传统化工产业发展,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落后生产装备和落后生产工艺。

3.坚持安全、环保与效益联动发展

坚持化工产业绿色化发展,有效推行清洁低碳安全生产,加大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和绿色工艺推广。

发展原子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副产及废弃物资源化再利

用率。

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提升产业本质安全水平与智能化运营能力。

 

推动人口密集区、安全环保敏感区域及不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化工企业转型、转移或关闭。

 

4.坚持创新创业创质联动发展

提升并强化创新驱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加快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

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产业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创业,鼓励企业培养、

引进并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技术与产业、创新

与效益并举的实效导向原则,实现技术与产业、创新与人才、创业与转型、创质与增效有机

结合。

5.坚持国际合作内外联动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工资源整合和经营,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及其

他发展中国家,引导部分产能有序转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协作,以生产、技术、产品、标准等综合实力在国际产业体系中获取更大话语权。

鼓励兼并

重组,深化国内外多边合作,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吸纳集聚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引进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模式,建设总部经济,搭建重点产品全球研发平台体系。

(三)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推进存量调整、增量提升、总量优化计划。

传统化工产业存量60%以上完成调整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10%以上。

进一步

 

优化产业结构,到2020年,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节能环保产业

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至70%左右。

总量进一步优化提升,全省化学工业主营业务

收入年均增长7.5%左右,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接近3万亿元。

——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通过集聚发展与产能转移、打造“两带两极”格局,沿江

及内陆地区化学工业现有产能20%左右向沿海地区升级转移。

到2020年,沿海石化产业带

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化学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

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建设与发展。

到2020

年,全省化工园区(集中区)优化提升取得初步成效,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化工

园区5家,500亿元以上化工园区20家。

化工园区对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贡献率达

到65%以上。

同时,培育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特大型企业(集团),培育20

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5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建成

8至10个大型石油化工、化工

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节能环保生产与研发基地,并打造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创新创业创质工作取得新突破。

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一批

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主导行业或国家标准制订的创新型企业,

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

术企业,打造一批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开发、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

一步加大全行业研发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达到

1.5%。

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2020

年,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

88,两化融合发展水

平总指数达到9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超过

55%。

——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进一步提升行业环境友好化发展水平。

到2020

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用

水量比2015年分别降低18%、2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8%,化学需氧量(COD)、有机

挥发物(VOC)、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

氯碱、

纯碱、合成氨、硫酸、炼油、烯烃、轮胎等单位综合能耗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进一

步提升行业本质安全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行业亿元工业增加值安全事故死亡率、就业

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

25%、10%。

全面实施化工园区(集中区)风险评估和

常态化预警。

开展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企业、化学品储运场所及危险化学品港口码头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整治,健全区域危险化学品行业风险联动联控机制。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将按照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开发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据世界技术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集团,打造较强的产业国际投资、运营和贸易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品牌,推进化工强省建设。

(一)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