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621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浙江台州中学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台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咫尺(zhǐ)登载(zài)青睐(lài)疲于奔命(bēn)

B.累积(lěi)歼灭(jiān)绯闻(fēi)蒙头转向(mēng)

C.沏茶(qì)浸渍(zì)诧异(zhà)狼吞虎咽(yàn)

D.谄媚(chán)慰藉(jiè)孝悌(tì)戛然而止(g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关键。

我们不能盲目信服药物的疗效,不经医生诊治擅自服用药物,这样做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B.金钱的杀伤力有时与它的作用一样伟大,让你在心想事成的欢愉中万念具灭,痛感人生虚无缥渺。

C.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怀有一种文化理想情怀和艺术责任感,应该不断丰富主旋律的内涵,努力在艺术创新中增强其亲合力。

D.《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中,庾澄庆已经够搞怪了,和他同台的梦想导师Ella则更疯癫,点评时濒出惊人之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多地出现其作品脱销现象,许多读者纷纷致电出版社,希望征订《红高粱》》《蛙》等书籍。

B.虽然把酒精当作替罪羊在今天还有一定的市场,但“醉酒”之说既不能使人脱罪,又不能挽回颜面与损失。

无论如何,饮酒总还是风险自担的行为。

C.他气功充盈,有穿云裂石之力,更不用说小小的砖块了,于是他微微一笑,双手抱拳,开始了他绝妙的舞台表演。

D.在他看来,当个垃圾处理工一点儿也不辛苦,只是刚开始时对刺鼻的垃圾腐烂味难以适应罢了,毫不夸张地说,那种味道让他三月不知肉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2年第四届效果整合营销高峰论坛上,京东商城高级副总裁程俊怡表示,价格战的本质不是烧钱,而是模式之争,是由于规模和效率两个核心因素决定的。

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努力过,付出过,我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C.经济适用房凭借政策优势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价格竞争力,而资源稀缺的特殊性也使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独占优势。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仿照例句,另选意象,再写两个句子。

(4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

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3分)

10月罕见的台风“菲特”虽未登陆浙江,但这朵可怕的“花”隔空打牛,使浙江遭到重创,带来的强降雨更是让多地城市沦为“水城”。

在余姚一段未被水淹的区域里,“小城大厨”老板俞熠华,从10月9日开始,从宁海采购了大量食材,为城内被困的余姚市民免费提供了上万份热饭热菜。

  “小城大厨”饭店位于余姚南滨江路上,饭店是今年5月才开业的。

俞熠华说,这条路唯独自己这里没受灾,他总得做点什么,于是安排人从宁海买来6000斤蔬菜、2000斤大米和十几头猪,还扛来几瓶煤气。

  饭店有四五十号员工,他们的家几乎全被淹了,俞熠华为他们提供食宿,让饭店继续开张。

从9日中饭开始,俞熠华在自己饭店、余姚宾馆、名仕花园三个点为路人发放盒饭,员工有的负责装饭,有的负责装菜,有的发筷子,分工协作。

  《杭州日报》记者见到了一次晚餐的发放。

领饭的队伍约有50米长,秩序很好,领到饭的人很多就在边上就地吃了,吃得很开心。

一位大叔说,政府只能发放干粮,他已经三天没吃上一口热饭了,现在遇到这样的好事,真的很感激。

俞熠华说,他已经发了上万份盒饭,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继续,但如果饭店停水,或者煤气用尽就没办法了。

但这两天,他会尽力保证让大家吃上一口热饭,能做点什么,他已经很开心了。

患难见真情,灾难中人人都伸出了援手。

像这样的故事,像俞熠华这样的人,在余姚,在整个浙江还有很多。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马海燕)近期,中国多地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

其中,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

2016年起语文学科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学科分数由150分减为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

你对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不少于4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遇事忍耐是中国人最昭著的特点,我认为这是文化与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

它们的存在是由于我们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与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

可以说,忍耐的品质是整个民族设法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又是家庭制度的产物,而家庭制度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

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

与中国人的忍耐相比,基督教的所谓忍耐似乎是易怒,而中国人的忍耐有如中国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

我们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和污辱,犹如小鱼投入大鱼之口,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

然而这种对苦难和折磨的承受力被赋予了忍耐的美名,又被儒家伦理学谆谆教诲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

我并不是说这种道德不是中国人的伟大品质,耶稣说“为温顺者祝福吧,因为他将继承整个世界”。

但中国人把忍耐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并有意识地反复向后代灌输。

谚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培养这种美德的学校是中国人的大家庭,这里有一大群的姑嫂媳妇、姐夫妹夫、内兄内弟、大伯小叔、父亲儿子等等,他们每天在相互忍让之中学得了这种美德。

他们从孩提时起,就从实际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诲之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必须互相忍让,相互调整。

这种深刻、缓慢、持久的熏陶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唐代有位张公艺,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羡慕不已。

唐高宗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了一百个“忍”。

中国人并不认为“忍”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相反,他们一直对它表示钦佩。

“百忍”这个词现已进入道德谚语之列。

大年除夕,把它写上红纸,贴上大门,比如“和气生财”,“忍为家训”等等。

如果这种家族制度继续存在,如果社会仍不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而认为人只有处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才是完美的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忍耐必须被看作一个最崇高的道德,并一定要成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制度中,在这里,它确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原文有删改)

8.下列对中国人“遇事忍耐”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人遇事忍耐受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忍耐作为一种美德被中国人推崇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

B.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和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他们设法适应周围条件,因而遇事忍耐。

C.中国人认为“忍”是一种美德,中国人从小就在家庭中学得这种美德,因此遇事忍耐又是中国家庭的产物。

D.中国人认为只有处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才是最完美的人,忍耐被看作一种崇高的道德,遇事忍耐由其心理构造决定。

9.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主要是作者对中国人遇事忍耐的成因分析,观点十分鲜明。

B.中国人的忍耐有别于西方人的忍耐,中国人可以忍耐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因而它是一种恶习,需要抵制。

C.文章在论述中国人遇事忍耐的缺陷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生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D.作者举张公艺的事例,意在证明中国人把“忍耐”作为一种最崇高的道德,不仅不认为“忍”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还对它表示钦佩。

10.作者认为“遇事忍耐”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点,也是它的缺陷。

根据文章内容列举其优点和缺陷。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 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

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

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

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

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

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

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

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

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

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

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惟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

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

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

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

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

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

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

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动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2分)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扬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漫:

闪:

12.第2段中,作者写道:

“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作者以“鲤鱼”、“唐僧”自比,表达了那一霎间的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

(3分)

13.文中对草原的大量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概括。

(4分)

14.文中的王洛宾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5分)

15.本文标题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标题的意蕴。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

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

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

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

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

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

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

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

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

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

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

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

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

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

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

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

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

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

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

即韩琦,谥忠献。

②伊周:

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表于后世表:

表露B.文致太平致:

传达

C.而皆有侈心焉侈:

夸大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

寄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而书之物过盛而当杀

B.其有羡于乐天余嘉其能行古道

C.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死生,昼夜事也

D.忠彦以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述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从而见出了他恬淡的志趣。

C.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D.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

19.“/”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4分)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

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

一种茶具。

②香篆:

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21.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和“老去”时的行为表现和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

(2分)

2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

试分析其妙处。

(5分)

(三)阅读《论语》片段,回答问题。

(5分)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23.“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2分)

24.从上述文字看,“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试作简析。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只选做3小题)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

(4),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子曰:

“志士仁人,,。

”《论语》(15•9)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至境,不外乎两个:

一个是知道,一个是知足。

知道,使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和。

要求: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的内容,以“知道和知足”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

台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A登载zǎi;C沏茶qī,诧异chà;D谄媚chǎn,戛然而止jiá)

2.A(B项的“具灭”的“具”应为“俱”,“缥渺”中的“渺”应为“缈”。

C项“亲合力”的“合”应为“和”。

D项的“疯颠”的“濒”应为“频”。

3.B(A征订:

征求订购,指的是出版社的行为,应改为“订购”;C“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不是指声音;D三月不知肉味:

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4.C(A项“由于”表示原因,不能与“决定的”搭配,应该为“由”。

B.不合逻辑。

应改为“这样的经历对我自己来说”。

D句式杂糅,“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杂糅,应为“睡眠严重不足”。

5.(4分)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如果我是圆月,我将装饰离人的梦境。

(每组句子假设句式模仿到位2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6.(3分)示例一:

草根救灾热情高天灾面前显大爱;

示例二:

台风天“微爱心”凝聚大爱民间涌现最美浙江人

(天灾或台风1分,草根或民间1分,爱心或最美1分)

7.(5分)示例一:

赞成。

首先,英语的核心功能是使用,将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一道道标准化试题,纯属“纸上谈兵”。

其次,改革并非否定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考试改革,反映出了英语教学中的积弊。

降低英语分值权重,同时提高语文分值权重,就是通过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来缓解英语占用过多教学资源的现状,让各学科教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示例二:

不赞成。

全球每年新增的知识和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以英语为载体。

英语也是全球最通行的世界性语言。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观点一分,理由4分。

言之成理,至少能说出两条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8.D(第一自然段,忍“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

9.B

10.(3分)答案:

优点:

使整个民族易于适应周围环境,有利于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

缺点:

过于忍耐,对罪恶和病态的容忍,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过分强调集体,忽视了个人的价值。

11.漫:

既写出了牛羊之多,也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闪:

既写出了姑娘的活泼轻快,又写出其身影消失之快。

(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12.实现夙愿的成就感、喜悦感(愉悦、欣喜)或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无比欣慰(喜悦、欣喜)。

(1分)因为到神秘的青海湖畔去寻觅一首美丽歌谣的诞生情境是我的夙愿,我来到这遥远的地方历经了长途跋涉、饱受了旅途艰辛。

(2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①表现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

(2分)②暗示自然之美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2分)

14、(5分)①热爱音乐,成就巨大,是一位音乐奇才。

②历经坎坷,仍坚毅执着。

③为了音乐,不屑世俗。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

15、(6分)①作者追寻的是美丽,这美丽包括了自然美、人性美和艺术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切向往。

②那美丽又是遥远的:

地域的遥远,时间的久远。

③追寻既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探寻过程,也是人物(王洛宾)追求艺术的人生过程。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6.B.(致:

取得)

17.B.(A表修饰/表承接B.均为代词,他C.表句内停顿/判断句的标志D.把/拿)

18.D.(错在“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该是“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19.(3分)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20.

(1)(4分)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

(2)(3分)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

(二)(6分)

21.内心感受(1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1分)

2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2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1分)

23.礼物和乐器。

24.两者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

“礼”是外在的形式,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决定和支配着“礼乐”。

如果没有“仁”这个内核,“礼”的存在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

(1)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

(4)寄蜉蝣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5)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每小题2分,有错别字该空格不给分)

26.略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

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

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

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

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

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

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

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

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

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

忠献公治理国家已经辅佐三个皇帝。

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

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

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

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

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

勇敢征战,安定六军。

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