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572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docx

部编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达标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企图(  )

A.增加通商口岸的数量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占领北京城,控制清王朝

D.割占更多的土地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解答: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性质。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从此站立起来,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所以1840-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迫切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D.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着重把握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解答: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故选C。

4、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  )

A.派兵驻扎北京

B.占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俄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

D.得到清政府赔款200万两白银

考点: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分析:

本题考查俄国占领大片领土的历史史实。

解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故选B。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的皇家园林是(  )

A.颐和园

B.长春园

C.圆明园

D.紫禁城

考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分析:

本题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C。

6、下列说法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説明理由。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 1860 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 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

解答: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而史学界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故答案为:

错误:

1856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甲午战争。

理由:

1856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于1894年发动的,所以不正确。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___(判断对错)

考点: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分析:

本题考查俄国侵略中国的史实。

解答:

根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故答案为:

√。

8、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中国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考点:

鸦片战争。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失败原因的认识。

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失败的原因有:

中国武器落后,战备不足,清政府妥协退让,帝国主义的武器先进等。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制度腐朽。

故此题选D。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故答案为:

D

二、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材料二“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

被劫掠的“皇宫”是指哪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况?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什么条约?

(3)此条约规定列强在哪里享有驻兵权?

条约带来影响是什么?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分析:

(1)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2)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解答:

(1)依据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篇废墟。

(2)据材料二“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对北京城的劫掠情况。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故《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或北京东交民巷享有驻兵权。

《辛丑条约》极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3)北京到山海关或北京东交民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掠并放火烧毁了历时150年而建成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

1894年9月,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材料三:

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上述八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条基本主线,请分别写出与三则材料对应的反映中国人民抗争的一则史实。

(2)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导致台湾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3)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分析:

(1)本题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条基本主线”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知识。

(2)本题以“1894年9月,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知识。

(3)本题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上述八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

解答: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条基本主线,与材料一对应的史实是: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与材料二对应的史实是:

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舰队、台湾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等;与材料三对应的史实是: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

(2)《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所以导致台湾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3)之所以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因为:

“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收作担保”,中国人人均要负担一两白银,赔款数额之巨大,远远超过前期的各个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清政府海关利益也为列强所有。

二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放弃了保护人民利益,而将保护列强的利益作为职责。

三是“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说明清政府已放弃了国防,首都已不能设防。

四是“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说明列强已在中国的首都驻兵,清政府已无力保护首都。

故答案为:

(1)答案示例:

与材料一对应的史实是: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与材料二对应的史实是:

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舰队、台湾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等;与材料三对应的史实是: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

(2)《马关条约》。

(3)答案要点:

重点从《辛丑条约》内容进行分析:

一是“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收作担保”,中国人人均要负担一两白银,赔款数额之巨大,远远超过前期的各个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清政府海关利益也为列强所有。

二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放弃了保护人民利益,而将保护列强的利益作为职责。

三是“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说明清政府已放弃了国防,首都已不能设防。

四是“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说明列强已在中国的首都驻兵,清政府已无力保护首都。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四个不平等条约,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一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

材料四中哪一项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1)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据材料二“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可知,这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据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依据材料四“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可知,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2)材料一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材料四出自《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3)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1864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材料二 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 1858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船闯到瑷珲城下,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重新划分中俄边界的无理要求。

他声称:

“以河为界”,“同意与否,我只能等到明天。

”说完,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当天夜晚,沙俄兵船放炮示威。

腐朽无能的奕山屈服了。

(1)据材料一,请你计算出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我国多少领土?

俄国割占的我国领土集中在什么地区?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的领土?

(3)材料三反映出清政府对待俄国这种行为采取了什么态度?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俄国侵略中国的史实。

解答;

(1)从图表四次条约,是俄国侵略中国的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的领土。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侵占的领土和集中的地区。

(2)根据题干中“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气势汹汹地来见清朝官员”、“沙俄兵船放炮示威”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式。

(3)从材料“以河为界,同意与否,我只能等到明天”,可知,清政府没有主张,采取了不反抗,一昧地妥协的态度,体现出了清政府腐朽,无能。

故答案为:

(1)150万平方千米;集中在的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2)采取先武力强占,然后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其合法化。

(3)妥协、退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