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516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docx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讲义

考点及命题趋势

1、本章是初中物理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分析历年中考试题,考点主要分布在:

①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②物态变化的种类、特点和条件。

2、预计2009年中考还将在以上两方面命题。

题型多为选择和填空。

知识点概要

学好本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四个概念:

①温度,②晶体与非晶体,③熔点与凝固点,④沸点。

2、六种物态变化:

①熔化,②凝固,③汽化,④液化,⑤升华,⑥凝华。

其中吸热的有三种:

①③⑤,放热的有三种:

②④⑥

3、两个图象:

①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②液体的沸腾图象

4、三条规律:

①物态变化吸、放热规律;②影响蒸发快慢的规律;③使气体液化的规律。

5、易混的三组概念:

①固体与晶体;②汽化与液化;③液化与凝华。

4.1温度计

温度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物态变化

4.2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明矾、奈等。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练习: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

为什么?

答:

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注意:

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练习: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

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4.3汽化和液化

  ⑴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①蒸发②沸腾

☆蒸发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 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沸腾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练习:

①有些水果和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起来,并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

目的是为了减少水果和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这是因为用纸或塑料包装起来后,减少了外面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速度减慢;把水果或蔬菜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使液体温度降低,可以使蒸发变慢。

②盛暑季节,人们常在地上洒水,这样就感到凉爽了,为什么?

答:

地面上的水蒸发时,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③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给水加热,不一会,水就会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烧着,为什么?

答:

当纸锅里放进水以后,蜡烛或酒精邓放出的热,主要被水吸走,这些热量使纸锅和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便沸腾了,水在沸腾时,还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些热使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但是没有使水的温度再升高,总保持在100℃,这样,水就保护了纸锅的燃点远高于水的沸点,温度达不到燃点,纸就不会燃烧。

⑵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练习:

①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依据。

猜想:

在室外一侧。

依据:

夏天开启空调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玻璃的外侧。

4.4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练习:

①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②凝华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本章习题精选

温度

1、某同学用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是35.7℃,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BA

水银柱

A、使用之前没有甩到最小刻度B、放在腋窝的时间不长

C、没有将其放在水平位置D、没有直接和身体接触

2、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如图所示,在读数时应该从

_______(填A或B)方向读数,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

校正时发现:

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而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96℃。

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A、18.4℃B、20℃C、26.4℃D、16.9℃

5、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

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_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

是______℃。

6、如图3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_________℃.

熔化、凝固

1、海波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_;物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________热量,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将_______。

2、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成水时大量的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因此常用冰来做冷却剂。

如:

吃冰棒可以解热;生活应用还有:

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3、已知金的熔点是1064℃,则1064℃时的金处于什么状态()

A、固态B、液态C、固态液态并存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

5、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6、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7、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8、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

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0C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0C而使冰雪熔化

9、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 炒菜时锅的温度超过焊锡的熔点

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汽化、液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比较他们的异同完成下表。

汽化方式

条件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是否吸热

蒸发

沸腾

2、液化可以通过_________或__________两种方法或两者兼用的方法实现,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将气体燃料液化最大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3、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_热的原理。

4、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

A、将蔬菜放在塑料袋中后放进冰箱B、给墨水瓶盖盖子

C、用点热吹风把湿头发吹干D、把湿衣服打在衣架上晾干

5、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6、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9、当某种液体的温度达到它的沸点时,有关该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蒸发B、一定在沸腾

C、可能在沸腾D、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进行

10、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11、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1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块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气体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觉到太凉

3、若用刚测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测水温,则温度计的液柱是()

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升华、凝华

1、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高/低)。

2、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

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

(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

4、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5、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

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人O℃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罐装饮料易爆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D、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物态变化现象总结

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A、碘粒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

B、铁块加热化成铁水()()

C、雾的的形成()()

D、雨的形成()()

E、露的形成()()

F、霜的形成()()

G、雪的形成()()

H、冬天从嘴里吐出的“白气”()()

I、樟脑球逐渐变小()()

J、空调排风口出现的“白气”()()

K、冬天水面结冰()()

L、夏天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M、冬天窗子玻璃上的冰花()()

N、水壶烧水时壶口的“白气”()()

O、灯丝变细()()

P、灯泡变黑()()

Q、夏天阴天时,水缸“出汗“()()

R、从泳池上安会感到凉()()

S、寒冷的冬天发现汽车排气管排出“白气”()()

T、

U、

图像题

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__的质量大。

2、下列图中,可以表示奈熔化的图象是()

3、下列图象可以代表0℃的冰变成水蒸气的是()

4、如下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的凝固图象,从A到D的整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在AB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BC段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温度是48℃,代表此物质液体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

T

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右上图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T与t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问答题

1、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2、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进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那一面吹来的,使说明理由。

答:

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些,从手臂吸收的热量多,手臂的这一面就会感到凉,就知道风是从这一面吹来的。

3、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

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

这是为什么呢?

答:

当水盛入陶土壶中时,水会渗出来,在壶的外表面蒸发。

蒸发会从周围或液体所附着的物体上吸收热量,使周围或所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水温很快会降下来。

当水温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壶的外表仍然会有水渗出来,继续蒸发使水温继续降低,所以,壶中的水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

4、能否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

为什么?

答:

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低于100℃,不能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若把酒精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玻璃泡中的酒精就会沸腾,使温度计受到损坏。

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大于或等于100℃(在制造温度计时,增大酒精液面上的压强,使酒精的沸点高于或等于100℃),就可以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了。

5、请你解释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答:

霜是水蒸气向外放热凝华形成的,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的条件必须是气温低,所以霜形成前一定是低气温,即“霜前冷”。

而大雪后,雪会熔化或升华,这都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因此人会感到寒冷,所以“雪后寒”。

实验题

1、蒸发和沸腾是__________的两种方式.图5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8

98

95

98

98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

⑴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⑵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⑶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

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二条。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发现要用较长时间水才能沸腾,其可能原因是:

①②

2、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图9

图7

图8

(1)图8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9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