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04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docx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

1、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

⑴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4、凝固

⑴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5、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6、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7、探究实验: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

(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

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

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

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晶体熔化的特点:

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

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

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

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

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例1、如图1所示是萘的熔化图象.

图1

(1)AB段萘是____状态,处于_____过程.

(2)BC段萘是____状态,处于_____过程.在这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

(3)CD段,萘是_____状态,它_____热量,温度_______.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

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影响因素

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相同点

⑥汽化吸热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

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例2、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在壶盖小孔上方一定高度可以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却看不到.为什么?

例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30OC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

第一种可原因:

第二种可原因: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

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精题演练】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

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6、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

请分析:

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荼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

7、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

(选填“固”或“液”)

8、小明和小琴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4

88

96

99

99

99

99

 

①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格里;

②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B.bC.cD.d

2、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点的低

  D.a比b的熔点高

3、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

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

  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

  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4、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A.升高B.保持不变C.降低D.无法判定

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  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

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9、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

  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

  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

  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

  D.水不会结冰

10、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1、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二、连线题

  13、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放在碗中的水变浅了      熔化

  ⑵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   凝固

  ⑶堆高的雪人“消瘦”了     汽化

  ⑷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    液化

  ⑸冬天早晨屋顶的霜       升华

  ⑹蜡液浇注鞋模         凝华

三、设计实验

14、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_______(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________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形成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

  ⑶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____________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5、李明同学所在的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教室内的温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教室内的人数

1

 

2

 

3

 

4

 

  ⑴在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影响教室温度的因素,请你根据示例和自己的体会,至少写出四种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⑵在所写因素中,请选出一种,试猜想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

  [例]因素:

教室内的人数。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

教室内的人数越多,温度越高。

    因素:

____________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

____________。

16、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

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芳发生激烈的争辩。

小峰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芳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____________的观点。

  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 :

 

1.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

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3.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

天气”。

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4.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5.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6.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

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

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7.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表示。

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

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大于1KB温度升高等于1K

C温度升高小于1K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

8.为了保护航天发射台的安全,发射台的下部往往有一个大水池。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发射时,我们从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火箭喷出的炽热气体使水池内冒出了大量“白气”,你认为这“白气”主要是()

A水受热汽化成大量水蒸汽

B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水被气流冲起的大量水花

D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大量小冰晶

9.如图3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

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

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10.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1.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12.在炒花生或栗子时,通常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或粗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炒锅的温度更高

B.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

C.让沙子(或粗盐)吸收一些水分,使花生或栗子更加干酥脆

D.让沙子(或粗盐)吸收部分热量,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生或栗子变焦

13.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形成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固

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升华

C.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汽化

D.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化

14.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下列做法中最不应该的是()

A.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B.立刻盖上锅盖

C.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D.将蔬菜倒入油锅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