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习题含答案及答案简答题.docx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习题含答案及答案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习题含答案及答案简答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习题含答案及答案简答题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来的权威性和专制性的区别是什么?
权威性和专制性是意思相近的两个词,它们都强调一种外在的力量对人的有力的影响,但权威性是褒义,专制性却是贬义。
因为权威性对人的影响是令人信服的,而专制性对人的影响是依靠强制的力量凭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爱护孩子,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而不是滥用权威,成为专制型的家长,这样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2.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政府也格外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这一根本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概括起来讲,就是要使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3.简述家庭教育中的理智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宽严有度,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首先,对孩子不要溺爱。
“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实际上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的爱去爱就是溺爱,溺爱会窒息孩子的成长空间。
所以,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分析孩子的需要,满足合理的要求,拒绝不当的要求。
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坚强意志。
其次,对孩子不要简单粗暴。
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缺乏,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犯错,但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试误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尤其是认知方面的错误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要耐心的指导,耐心等待。
最后,要全面整合。
这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家长只有全面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孩子个性的完美发展。
4.简述家庭教育中的指导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家长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指导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不指导,帮助孩子甩掉拐杖,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5.简述家庭教育中的渐进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明确,简单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和执行。
其次,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太高了,会使孩子失去信心,要求太低了,又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并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
最后,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使孩子一边巩固一边前进6.简述家庭教育中的暗示提醒法。
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暗示提醒法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与孩子沟通;用多种方式暗示;巧妙使用反暗示。
49.影响孕妇情绪的原因:
a、夫妻关系不良b、孕妇与母亲关系不良c、担心体形变化
d、性别期待和产程危险的压力。
e家庭生活压力。
f.影响孕妇情绪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素和孕妇自身的认识因素
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任务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的任务:
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认知教育的任务:
引导孩子广泛接触周围的人和事物,并提供必须的教育材料,丰富孩子的经验。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品行教育的任务是: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具备基本的道德感。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
创设美的生活环境,引导孩子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启发孩子表现美和创造美。
8.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特征有哪些?
一是模仿性。
所有的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前儿童年幼无知,最初的创造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
二是自发性。
学前儿童的创造活动大都是自发进行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和目标,计划性针对性不强。
三是灵活性。
学前儿童乐于独立探索,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
四是发展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也逐步增强。
五是差异性。
创造性水平在不同的儿童个体之间是有差别的,比如性别的不同,强弱的不同,显露早晚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等等。
六是无价性。
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一般不像成人那样,能直接转化为新产品,区别在于学前儿童创造性的价值在于无形产品,即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9.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中如何开展科技活动?
首先,家长要保证孩子开展科技活动的时间,不要让认字,学外语,练钢琴,练书法等占满孩子的生活。
还要为孩子开辟活动的空间;提供活动的材料。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科学小实验。
家长首先要支持孩子的独立实验,当孩子能力有限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开展科学研究,带领孩子走进妙趣横生的科学殿堂,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0.家长应如何注意情感特征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情感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情感也有区别于其他心理活动的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情感的两极性,一是情感的情境性,在功能上,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又分为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动力功能是指积极乐观的情感,减力功能是指消极悲观的情感,如烦乱的心绪,极度的失落,以及冷漠的态度等,它能使人行动消极,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
作为家长,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特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活跃家里的气氛,控制情感的负向功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和不好的榜样。
比如,家长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家门,不迁怒于人,为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
11.请解释情商的涵义。
最早提出情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里和约翰梅耶教授,他们在1990年把情商描述为由3种能力组成的结构。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对情商作了更明确的说明,他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末,情商概念传入我国。
我们认为,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12.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心理学家们认为,对儿童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主要是:
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训练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儿童的情感技能。
13.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抗挫能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
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第二,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第三,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
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
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
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21.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是怎样的?
21世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出现了以下的走向:
(一)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
(二)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教育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使得我们能够了解到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当然,在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而是根据我们的国情和园情做取舍,比如我们的幼儿园普遍班额较大,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还跟不上形势,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视在指导技能和质量上有提高。
(三)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不应局限在托幼园所和家庭,而是要广开门路,充分利用社区的物产与人文资源,实现学前教育一体化。
14.家庭情商教育的价值有哪些?
(一)学前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情商与智商相比,遗传成分要少得多。
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后,抓紧时机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就显得非常紧迫。
另外,儿童情商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各种情商技能的发展就像身体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一样,还有自己特定的时间表,一旦错过,相应的技能就会变得难于掌握。
比如,交友这种情商技能,如果在童年时代失去学习的机会,等到长大成人以后再来补习,就难以学会了。
因此,家长在学前期对儿童大脑情感部分的发育予以关注和刺激是极其重要的。
另一方面,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是有可能的。
家长可以利用儿童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信心去培养儿童的情商。
(二)情商是儿童人格教育的必要成分 国际社会对儿童人格教育与家庭情商教育的兴趣和关注与日俱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现代人要具有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要帮助儿童了解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以及依存性,并且使儿童在认识他人之前学会认识自己,所以,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
(三)情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情商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智商。
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成功因素的分析,指出:
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只起到20%的作用,在其余的因素如情商,社会背景,健康,运气中,情商最为重要,所以,人们常说:
智商决定一个人是否被录用,而情商则决定一个人是否被提升。
可见,高情商比低情商的儿童更容易获得成功,情商技能的高低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15.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从古至今,很多的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把同情心看作是道德情感的出发点,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了同情心,才能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才能对别人的情感作为相应的反应,也才会有宽容、利他等道德情感的产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首先,教孩子学习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
体察到他人有痛苦,是同情关心他人的第一步,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来说,教他对一引起具体现象的观察来发觉别人有痛苦是十分必要十分有效的。
突然的、长时间的沉默无语或不参与小朋友的游戏,别人不经意的问话便流下泪来,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儿童遇到了麻烦、痛苦问题的征兆。
第二,帮助孩子深刻体验到别人的痛苦。
体验到别人的痛苦,是同情关心他人的关键,并且这种体验越深刻,所产生的同情与关心别人的欲望就越强。
孩子童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局限,需要一些专门的教育方法、手段帮助他们去体验他人的痛苦。
比如:
对他人痛苦的具体形象生动并且是充满感情的描述;唤醒和利用儿童已有的、比较深刻的自身痛苦的体验;给孩子欣赏一些典型的、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由此对儿童进行移情的训练。
最后,要教孩子恰当地向他人表示自己的同情与关心。
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如果表现行不恰当,不仅会遭到他人的拒绝,甚至会给他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对儿童来说,一是表现自己同情与关心的电动机比如什么时候询问或看望遭受痛苦的伙伴;二是用什么形式表示自己的同情与关心,应该使孩子懂得,精神上的关心往往更胜于物质上的关心。
69. 简述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
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
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学前儿童家长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构成了儿童观。
16.美国学者帕特丽夏等人关于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劳动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中,“仆人型家长”和“懒惰型家长”分别有哪些特征?
仆人型家长:
这类家长承担了家庭中的全部家务劳动,觉得根本没必要训练孩子的做事技能,让孩子帮助大人做事。
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失去了通过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机会。
懒惰型家长:
这类家长十分懒散,宁愿看书报看电视睡觉,而不愿意做家务,他们认为教孩子去做事会遇到很多麻烦,因而没有耐心和热情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
17.家长如何了解和认识孩子的能力?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权利。
家长应认识到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享有生存与发展、娱乐与游戏、参与与受教育等各项权利了,在维护孩子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保护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的前提下,还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充分发展孩子的全部体能和智能,把孩子当作权利主体,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生活。
第三,要了解孩子的活动形式。
家长应意识到学前期的孩子已出现了参加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游戏就是满足孩子需要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只有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四,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感知动作、学习方式、智力、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才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18.家长应如何评价孩子的能力?
关键是要注意分析和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发展性。
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家长应以孩子为参照系,纵向比较,把孩子的今天跟昨天比,发现孩子的进步并予以鼓励;而不能横向比较,更不能拿孩子的缺点去和同伴的优点比。
19.学前儿童家长的道德素质如何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
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制约着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关系到是否能教会孩子做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首先,父母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
研究证明,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在这种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父母树立正确的婚姻道德观,既是孩子的福音,也是社会的福音。
良好的夫妻关系,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必要的。
他会从父母那里懂得如何爱和被爱,学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有一个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反,长期生活在冷战家庭中的孩子,性格通常是忧郁的,对生活对感情都不会有太多的信心。
其次,父母的养儿道德影响着孩子的言谈举止。
父母要教孩子做一个道德的人,这种有意识的道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再次,父母的传统美德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
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知恩图报,勤劳勇敢,先人后已等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能一以贯之地身体力行,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长了,这些美德就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最后,父母的社会公德影响着孩子的文明意识。
父母与邻居友好相处,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父母的社会公德很差,自然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负面的典型,会引起孩子心理上冲突。
20.家长应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
不同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或负面效应。
家长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矫正不当之处。
具体应怎样做?
第一,研究孩子的行为模式。
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家长要在不同情境中仔细观察和倾听。
通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判断出孩子的行为模式。
第二,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
在掌握孩子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家长要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和养育方式,以适应孩子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奥康内尔指出:
“每个孩子的生活都以某种线索或符号标志出他应该发展的方向。
有头脑的父母,会抓住孩子身上的这些线索或符号,反复加以思考。
这些线索和符号为我们提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它们,以免无意之间给孩子的发展道路设置障碍;我们要帮助孩子完成他先天既定的发展路程。
”因此,家长的育儿态度和方式要与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宜,对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策略。
第三,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
美国学者萨蒙兹认为接受---拒绝,支配---服从是制约亲子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的结合去派生出无视,残忍,溺爱,放任等几种不同的育儿态度和方式,而理想的亲子关系则应各取以上两个基本要素的中点,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非常适中的爱。
所以,父母对孩子既不能爱护有余,也不能过于严厉;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支配孩子,也不能完全服从孩子,而要走中庸之道,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适宜的照顾。
第四,形成民主的教养作风。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育证明,民主型的教养模式是一种最完美,最有效的家庭教养模式,为了提高科学育儿的质量,家长要增强民主意识,平等地对待孩子,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养方式。
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承认孩子的独立地位,接纳孩子的个性特点。
其次,家长要强化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使他们形成自尊心。
最后,家长要指导孩子的活动,多从正面感化孩子,少从反面影响孩子。
第五,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拥有一致的教养态度。
22.如何组织一次家庭教育专题辩论会?
辩析评论会需要精心的准备和组织:
辩论前的准备工作有:
深入了解家长的心态和困惑,确立辩论主题;给家长提供相应的资料,使家长做好辩论前的知识准备;选好主持人,一般让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来担当这一角色;确定时间地点;安排辩论会的形式,尽可能运用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如电脑、投影、电视等来辅助讨论,以展示详实的资料,达到生动直观的目的;请一位点评人,比如学者、园长或有经验的教师来担当。
辩论中的引导工作:
辩论一般是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先由教师向家长展示这个案例,然后启发家长对案例当中的教育问题进行辩论。
最后,点评人对家长的观点进行总结与评析,澄清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辩论会结束后,要通过对家长的发言情况进行分析,对整个辩论做出评价。
23.90年代我国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请问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法规是趋健全,从法律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
如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同年我国政府正式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这些法律法规都对家长的教育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有的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形式。
二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的逐步建立,从管理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进行。
如科研院所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建立,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有一定的实体作为运行的基础。
三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提高工作,从师资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
许多地区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单位牵头,培养了许多家庭教育指导的骨干教育,从而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高。
24.案例分析。
《广州日报》1999年6月3日曾作过“高知家庭孩子易患孤独症”的报道:
大广州医学院儿童训练基地的接待统计中,约80%孤独症孩子都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孩子的父母都是高学历人士;这些孩子大都在3岁前就患上了孤独证,他们的智力发展很正常,有些孩子还非常聪明,但却不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请你就这此案例,以本章关于父母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的相关内容,做出分析。
答:
家长的情感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情感也有区别于其他心理活动的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情感的两极性,一是情感的情境性,在功能上,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又分为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动力功能是指积极乐观的情感,减力功能是指消极悲观的情感,如烦乱的心绪,极度的失落,以及冷漠的态度等,它能使人行动消极,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
作为家长,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特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活跃家里的气氛,控制情感的负向功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和不好的榜样。
比如,家长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家门,不迁怒于人,为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
一、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答:
(理论回答)家长充分利用家庭优势和社区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前儿童施以多种影响,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增强体质,激发认知兴趣,提高认知能力,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塑造良好个性品质,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5.结合社会现状,谈谈实施学前教育儿童家庭教育中健康教育、认知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前儿童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②、学前儿童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激发学前儿童的认知兴趣;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储备;发展学前儿童的认识能力。
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学前儿童认识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提高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引导学前儿童感知、欣赏日常生活的美;加大学前儿童对自然美的理解和升华;关注具体直观、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美。
26、就《美国的一分钟教育法》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悟。
回答的核心是:
用情感去感染和教育孩子。
可以对照我们某些家长的做法,老师的做法。
也可以从东西方文化差异来谈。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7、阅读下列材料,试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给予评析。
一天下午,妈妈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高兴地告诉妈妈:
“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妈妈急忙问:
“老师为什么表扬你呢?
”孩子说:
“因为吃苹果时,我挑了一个最小的。
”妈妈听了后生气地说:
“你真傻,我们家交的钱和别人家一样多,下次吃苹果时,你一定要挑一个最大的,把我们家今天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提示:
妈妈和孩子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妈妈这样的教育将造成如何后果;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围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标,言之成理即可。
28、什么是“胎教”?
胎教有哪些方法?
答:
胎教是指从怀孕开始,科学课控制和调节孕妇体内外的环境,有意识地给予胎儿感觉器官以良性刺激,促进胚胎发育,而采取的一系列保健措施。
也就是孕妇在孕期要保持心情愉快、均衡合理的膳食、生活的规律,为胎儿提供创造优良的体内外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对胎儿进行感官的刺激,为出生后良好的智力发育及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胎教的方法一般主要有音乐胎教、抚摸胎教、语言胎教三种。
29、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逆反期”?
举例说明“逆反期”过度不好的危害。
答:
儿童的逆反期一般发生在幼儿三岁左右,在此之前,幼儿完全依赖父母及成人的帮助,按照成人的指示去做。
但到了三岁左右,幼儿突然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动。
这就是儿童的“逆反期”。
正确对待处在逆反期的幼儿,有如下几个方法:
①、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长不要主观、武断地对孩子进行训斥,应该分析孩子产出逆反的原因;②、赢得孩子的信任:
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时,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用儿童的目光看待事物,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逆反期的孩子在保持自我的同时能够听从父母的建议或意见。
③、给孩子适当选择发展的机会:
家长对于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