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52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docx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doc

湿地认识实习报告

篇一:

关于学校湿地的实习报告熊春环科12

关于学校湿地的实习报告熊春环科12

…….前言

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所以森林在地球的气候,以及水土保护等方面有巨大作用。

而湿地是地球之肾,也是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见得多森林,却大部分对湿地的了解却不是很多,那何谓湿地呢?

目前关于湿地的定义较多,主要是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对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湿地的定义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学者从科研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例如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

“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底层土主要是湿土;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

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另一类是经营管理者给出的定义,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尽管目前对湿地的认识不同,定义也较多,但总的来说可以认为湿地是具有多水(积水或过湿)、独特的土壤(水成土、半水成土)和适水的生物活动的独特景观。

实习目的:

了解人工湿地的组成以及净化污水的原理

实习时间:

12月23日

实习地点:

学校试验田旁人工湿地

实习内容:

实习之前,还是比较激动的,跟着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学校试验田的湿地,湿地一眼看过去,第一感觉是不大,然后觉得就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一开始还是对学校这块湿地的布局磨合构造是不太清楚的,于是实习一开始便沿着四周由外到里仔细看了一下,然后对这个湿地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于是我把其构造画了一个平面图,如下:

我就大概来介绍一下,图上所标的1是学校污水的进口,然后沿着向下的沟进入入口2,入口2是在管口出装了格栅,装格栅的作用是在污水进入之前把一些大的杂物先去掉,让污水能够更好的被净化。

然后进过初步过滤的污水进入主要的净化地点,就是种植有高效率净化污水的植物:

污水先进入4,4是一个沉淀池,让刚进来的污水先在这个池子初步沉淀,把一些悬浮物质沉淀掉。

然后上清液会流进下一个池子即5号池子,5号池子里种了大面积的芦苇,我估计为什么要种芦苇这种植物,肯定是因为这种植物肯定在吸收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后面经我查阅资料,发现印证我的这一想法,据我查的资料显示,仅仅在生态方面的调节就很巨大,1:

芦苇是抗逆性较强的植物,不仅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而且还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对含酚、油、氰、硫化物的工业污水有较强的耐受力,能在含有碱性的造纸废液中生长发育良好2.有关实验证明,用含有一定量的碱性亚硫酸钠法造纸污水灌溉苇田后,水变得清澈,各种污染物得到不同降解,碱木素由2586mg/L降解到200mg/L,化学耗氧量由5894.4mg/L降到982.4mg/L,挥发酚有2.9mg/L降到零。

硫化物也大大减少。

同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芦苇对工业污水中的汞、镉、铝、砷等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具有富积能力。

据辽宁省芦苇科学研究所试验,当水中的有毒物质浓度为0.0007mg/L时,在芦苇植株体内可富积达到

0.14mg/kg,城市污水含有较高浓度的N、P,利用城市污水灌溉苇田,既可增加苇田土壤肥力,提高芦苇产量,还可减少城市污水对江河湖海的污染,从而达到净化的作用3.芦苇能除去石油工业废水中的95%以上的污染物,并使污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耗氧量降低。

4

芦苇对酸性污水也有降解能力。

每100g鲜芦苇,可在24h内将8mg的酸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

5:

芦苇有强大的地下根茎系和密集的地上植株。

这是一般农作物和水生、湿生植物无法相比的,是天然的、功能较强的过滤器。

芦苇的茎秆主要用于造纸,不参加食物链。

所以,芦苇对水质净化,减少环境污染,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6:

芦苇的蒸腾系数为579—709,即每生产1t芦苇要从叶表面蒸腾579—709t水。

对当地空气湿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芦苇素有第二森林之称,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可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7:

芦苇有强大的地下根茎系统和密集的地上植株,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接近1:

1,在沟渠堤坝、沼泽两岸栽植芦苇,可有效起到护堤护坡作用和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特别是山区河边生长的芦苇,对保持山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这些资料的发现使我非常惊讶,想不到这常见的芦苇有这么强悍的吸收污染物质的作用。

第一个池子经芦苇池净化的水进入第二个池子,第二个池子里是一个种满菖蒲的池子,然后按照芦苇相同的思路,我一样去搜集了关于菖蒲的生态作用,发现菖蒲的根系对污水中磷的吸收明显强于其他的植物。

经过两个池子的作用,到第三个池子,第三个池综合种植了菖蒲,芦苇,还有一些观赏性的植物如西比利亚鸢尾,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这是水经过一系列的作用后排出去的时候的水

对比一下,进水和出水的水质。

进水:

出水: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实习总结:

这次参观了学校的湿地,是很好的事情,在这次实习认识了很多的植物和它们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湿地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篇二: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报告名称:

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院系名称: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班级学号:

201127030109

学生姓名:

袁正华

带队教师:

孙莹吕艳

2012年6月

实习目的:

1.选取地质现象较全、地质内容较好的实习线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加深对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对三大岩石认识能力,巩固相关岩石学的基础知识。

3.通过旅游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初步了解景区、地质公园等开发运作,培养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5日—2012年7月8日

实习线路:

线路一:

泾阳口镇—三原城隍庙。

线路二:

翠华山—兵马俑

线路三:

合阳黄河湿地景观

实习心得:

(要求:

5000字左右;宋体小四行距1.5)

恍惚间,实习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几天的认识实习,我受益匪浅,对旅游专业从以前的朦胧认识到如今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使我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我更加浓厚的专业兴趣;加深了对学过的课程的认识;对旅游业的发展,我感觉任重道远,前景无限.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总之通过这次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校时感觉社会离我们很远,在实践里发觉生活似乎就是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到了社会就受各方面的制约,也有各方面的帮助。

我们去实践真正理解了一句话那就是:

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有适应环境了。

所谓不经世事难以了解世情,人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经历长大。

而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实习让我们更好的接触社会,锻炼了自己,为以后步入社会的我们打下良好基础。

也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遇到不懂的地方,

自己想方设法解决,也要懂得请教他人,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抵就是如此吧。

只有这样你才能有自己的收获。

在这次为期三天的学习里,我们带着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目的,加深对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三大岩石认识能力,巩固相关岩石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旅游专业认识实习,使我们能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初步了解景区、地质公园等开发运作,培养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我们的专业基本素养。

这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的素质。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地质明显的泾阳口镇。

早在实习之前我们就查询了各方面的资料,来了解它。

泾阳县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咸阳市中部,南靠泾河和渭河仲山南麓,泾河之滨,八百里秦川中部,坐落着一块古老而又富庶的土地,被誉为“原点之城”。

自从秦汉起,她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为华夏瞩目,并以“关内膏腴之最”惠及京师咸阳和长安。

泾阳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

尽管对它已经有了了解,但我们依旧为它所震撼。

不仅仅是它的历史,还有那份来自于大自然的伟大。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以前只在书上看过的地质地貌。

断层,层理,背斜向斜以及节理。

它是如此的生动形象,告诉着我们未知的知识。

在杨教授的见解下,我们受益匪浅。

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以及我们的渺小。

神秘的城隍庙。

站在门口,面对着城隍庙,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老师特地请了讲解员为我们讲解这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

通过讲解,我们知道了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

而三原城隍庙所供奉的则是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

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

城隍庙位于陕西三原县东大街,总建筑面积1万3千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距今有600余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其建筑之美,古中国的美。

城隍庙古建筑群以均衡对称的正统方式把楼、殿、廊、庑亭等四十多个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全部建筑琉璃盖顶、雕梁画栋、结构严谨、肃穆壮观。

有“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美誉。

山门前歇山一字形水磨砖影壁,高10余米,中间镶嵌有透雕的“鲤

鱼跳龙门”。

影壁前铸有两万余斤重的一对铁旗杆,铁龙缠绕、气宇轩昂。

山门东西八字墙上有“苍龙训子”和“鱼龙变化”的砖雕,形象逼真而栩栩如生。

这就是古中国建筑的缩影。

以颜色,饰物以及门槛高低来定建筑物的等级。

一幅幅彩画,一层层屋檐,都在宣告着它的等级。

通过城隍之游,我对古中国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作为学旅游的我们,对任何事都必须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以及苏子彩画。

让我懂得中国传统屋顶的种类,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还有悬山顶,硬山顶和卷棚顶等类别。

也许有些彩画和屋檐种类我并没有在这次实习中见识到,但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为以后我们去认识它们打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仅有,世界罕见”的翠华山,“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

因为它们我们激动许久。

神奇之地翠华山,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大致知道了翠华山的神奇之处。

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看着一块块巨石,我们再次为大自然折服。

真的很难想象。

因为这是人力永远也无法完成的杰作。

“冰洞垂凌龙湫池玉,应知胜景在长安”。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优质服务。

当我们在观赏山崩奇观同时,更多的会感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和地质遗迹与自然文化的相融,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

西安,是中国古都之首,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古代也称“长安”。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西安地处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

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

就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诞生了无数的传奇。

而在这些传奇中,秦始皇兵马俑无疑是最负盛名。

被称为西安的名片。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张西安的名片,老师为我们请了讲解员。

通过讲解员,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又清晰了几分。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被美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第八大奇迹”。

在讲解员的陪同下,我们了解了各种俑坑,一号俑坑,二号俑坑,三号俑坑,陪葬坑以及秦兵马俑,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高级军吏俑,铜马车秦俑,以及其彩绘的精美。

同时也为项羽的焚烧行为,感到深深的惋惜。

秦代的巨人对后世影响是如此深远。

我站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中,我感受到了秦朝艺术家们那份激情。

他们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

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

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

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我为秦朝艺术家们的精湛技巧而折服,因为这是现在的人都难以想象的宏篇巨作呀。

看秦始皇兵马俑,不仅仅只看它的雄浑壮阔以及他精湛的工艺,我们还看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他们以拉车的马数量,服饰的饰品以及靴的高低来定义一个人身份,让我们一目了然。

这就是历史文化,也是先人的智慧。

而这一切的一切为世人进一步研究秦始皇陵与秦俑的文化、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秦兵马俑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

当结束参观的时候,我们还沉浸在这伟大的杰作中,有点依依不舍。

最后一个目的地。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篇三:

认识实习报告

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华东交大人工湿地、华东交大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站、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场、南昌红谷滩污水处理厂。

实习日期:

2010年6月12日和13日。

指导老师:

吴彩斌杨柳春

实习人:

李峰

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08级环境工程一班

学号:

20080110150131

此次认识报告实习报告前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它是以“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是按照其固有规律发生和发展的。

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因而,自然环境不仅是被利用的对象,而且也是被改造的对象。

自然环境正是在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过程中,才逐渐被转变为更适合于人类活动的生存环境,而新的生存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的生存环境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目前我们所理解的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为此,环境科学首先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所引起的较近期的直接影响,并预测较长期的间接影响;在研究中,不仅要考虑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改造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也要考虑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

回首二十世纪,既是人类社会获得物质财富最多的世纪,也是人为破坏自然环境最严重的一个世纪。

在品尝了自己酿制的恶果后,人类明晰了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

国际社会于1972年在瑞典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开始了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征程。

而在二十年后的1992年,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

一。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环保工作从零开始,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还有部分企业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顾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现象仍相当严重。

作为就读于环境工程的学生,我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更应有深层次的认识。

我首先就是要对当前的环境及污染的产生和治理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为此,学校安排组织了环境工程专业一周的认识实习,以加强对本专业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带着认真学习的心情,我开始了本次的认识实习。

华东交大人工湿地

实习地点:

该基地位于华东交大南区田径场旁

从学校人工湿地所看,与图片不同是生物膜附在鹅卵石上。

实习后的认识:

人工湿地技术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系。

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P,SS,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

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H2

O。

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附近建造。

一些人工湿地属预处理型,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还有些湿地属于加强型,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处理,提高其水质,然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源。

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

1、浮游植物系统;2、挺水植物系统;3、沉水植物系统。

其中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

浮游植物主要用于N,P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

目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

挺水植物系统根据废水流经的方式,可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立式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和立式流湿地因环境条件差,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以及对基建要求较高,现多不再采用。

故人工湿地大部分采用潜流式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优点: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②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③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④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⑤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但也有不足:

①占地面积大;②易受病虫害影响;③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人工湿地反而成了污染源。

另外,据已有数据,当上下表面植物密度增大时,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提高,在达到其最优效率时,需2~3个生长周期,所以需建成几年后才达到完全稳定的运行。

因此,目前人工湿地技术最大问题在于缺乏长期运行系统的详细资料。

总得来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较好的废水处理方式,特别是它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镇污水,如我国农村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良,有必要更细致地研究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以便在将来的建设中提供更合理的参数。

华东交大中水回用处理基地

实习地点简介:

2007年7月,华东交大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一座日产7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站。

经处理的中水,被广泛地用于学生宿舍冲厕,学校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方面。

就此一项,全校年节约用水30万吨。

处理站位于孔目湖边上。

该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的杂排水。

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学校以及机关团体大院。

处理站设备采用的4S-MBR技术是在公司自主原创(国内外)特性菌MBR工艺基础上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得出的综合性优益技术,其中4S代表同步,即该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脱氮除磷同步、处理回用同步、节能高效同步”的无有机剩余污泥产生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

经国家权威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先进、成熟、创新点突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污水来源:

华东交大校区生活用水

实习地运用技术:

实习地运用的技术为4S-MBR。

该技术是在公司自主原创(国内外)特性菌MBR工艺基础上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得出的综合性优益技术,其中4S代表同步,即该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脱氮除磷同步、处理回用同步、节能高效同步”的无有机剩余污泥产生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

经国家权威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先进、成熟、创新点突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点归纳如下:

通过基本不排泥的操作运行方式,使得系统污泥浓度与进水浓度同步变化,维持

了与进水水质相匹配的污泥浓度,使系统可以根据处理负荷进行自身调节能力,实现细胞

增量与污泥代谢减量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基本无剩于污泥的状态。

现有实验数据表明,4S-MBR工艺剩余湿污泥排放量小于常规好氧生化工艺1%,有效解决了剩余污泥处置问题。

首次在工程应用中发现基本不排泥条件下污水中磷损失现象,首次提出气化除磷理论,并得到初步证实。

突破了只能通过排泥除磷的传统理论,在磷的去除机理研究领域有了重大发现。

通过合理控制反应器曝气强度及曝气系统结构,形成以兼氧为主,部分好氧的反应器内部生化反应环境,相对常规好氧MBR只能实现硝化及好氧吸磷的生化反应相比,实现了一体化脱氮除磷,取消了污泥回流工段及其动力消耗。

试验结果表明,4S-MBR技术在应用于进水NH3-N浓度小于20mg/L情况下,出水NH3-N稳定小于10mg/L,出水TP则稳定维持在1.0mg/L左右。

开创了以兼性菌为优势菌种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并通过实验证

明,该工艺

相比常规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节能45~55%以上,并可实现污泥同步处理。

首次将射流曝气技术引入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好氧膜

生物反应器工艺相比节约能耗大于60%;实现了污泥大幅度减量。

金牌中水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如下:

(设备图)

(下表为出水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