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整理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341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整理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心理学史整理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心理学史整理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心理学史整理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心理学史整理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整理2.docx

《心理学史整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整理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史整理2.docx

心理学史整理2

第1章:

绪论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

1、哲学心理学时期:

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2、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三、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在哲学内的起源在自然科学内的起源

1、在哲学内的起源:

(1)古希腊罗马时期:

(2)基督教与经验哲学时期:

(3)文艺复兴和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时期:

1)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

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受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刺激瓜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

用于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在心身关系上提出了"心身交感论"的二元论观点。

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儿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以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

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笛卡儿根据当时的解剖学知识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发展了内省法。

以理性的内省来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2)菜布尼兹的心理学思想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兹(1646--1716)是德国在古典哲学的先驱,是近代德国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始祖。

•“单子论”是莱布尼兹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基础。

他以为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

人类的灵魂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孤立的。

人的灵魂和肉体是由不同的单子组成,互不干扰。

•“预定和谐说”是莱布尼兹关于身心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笛十儿的交感论,提出了"预定和谐说"的平行论的主张。

他认为,单子是孤立的、封闭的、互不影响、互不作用的,但由于上帝率先的安排,整个世界的单于在发展过程中,是协调一致的。

否认了精神产生于物质的唯物论的因果观。

•微觉(peticespercetions)统觉(appercetion)的学说,微觉,几乎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统觉就是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指自我意识。

有了统觉,人就有了理性灵魂,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

•知识的来源:

人的心理并不是一块白板,是有一定纹路及形式的大理石。

莱布尼兹哲学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唯理论心理学的开端,是后来身心平行论的起源。

他的思想虽然带有内省学派的痕迹,属于客观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范畴,但也具有某些辩证法的因素,如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

他第一次提出统觉的概念,对康德、赫尔巴特和冯特等德国心理学有直接的影响,对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等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也有间接的影响。

3)洛克的心理学思想约翰·洛克(1632-1704)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学家,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

洛克的心理学思想对后来英国和法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

"

洛克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全部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洛克认为,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

一类是外部经验,即感觉,它是由客观外部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反省,它是通过对人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体验而得来的。

由于洛克把观念的来源归结为物和心两个方面,因而使陷入了二重经验论,为唯心主义经验论打开了方便之门。

•洛克将感觉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洛克虽然承认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内外物刺激引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外物酌"真正映像"。

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

一类叫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它们同自己的原型是相似的,是这些性质"真正的映像或肖像"。

(唯物)例如,取一枚麦子,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仍具有体积、形状、广延等性质,若继续分下去,一直分到各个部分都看不出来的程度,每一部分还是保持这一些性质。

另一类叫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气味等等的观念,它们完全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根本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至多在物体中只有引起这种感觉的诱因。

(唯心)例如,同样的火,离得较远我们就有温暖的感得离得较近我们就有灼病的感觉又如,一块班岩在黑暗中是没有颜色的,但光线照在它上面,我们就有红色和白色的感觉。

•洛克又把观念分成"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两种:

一种是简单观念即由对象的某一个单纯现象所引起的不能再分的观念。

例如,我们说一朵百合花有香的气味和白的颜色,香味和白色就是两个简单观念。

另一种是复杂观念,即由简单观念经过结合、联系和分离所组成的观念。

例如,"朋友"这个复杂观念,就是由"人"、"友爱"、"同情"、"幸福"等简单观念的结合而产生的。

洛克认为,简单观念是消极被动的,外面强加的,可以作为知识的原始材料。

而复杂观念则要求理智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具体地体现在将简单观念组成复杂观念的过程。

洛克把复杂观念仅仅看作是简单观念的机械总和,这就使洛克的观念论陷入了狭隘的形而上学的经验论。

•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洛克最先提出的"联想"一词。

洛克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与"习得的联合"两种。

他说:

"我们一些观念相互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合,除了这些联合以外,还有另一种联合,完全是由于机会和习惯来的。

他对于后者较为重视。

认为习惯是使观念联合的一种力量。

这是后来联想律中多次律的开端。

洛克除了用联想的原则说明观念的结合而外,还用它解释情绪的形成及其对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4)贝克莱心理学思想乔治·贝克莱(1685~1753)是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贝克莱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贝克莱对心理本质的看法是以唯心主义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的。

由此他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

"存在就是被感知",从而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联想说是贝克莱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方法。

贝克莱在否认了客观世界而把经验说成唯一存在的时候,常常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各种心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他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

一是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二是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自我反省)而感知的观念;三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

这三种观念的形成,都是和人的联想分不开的。

同时,他还认为,联想也是人们辨别情感的一种手段。

•贝克莱对空间知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他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主张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5)哈特莱哈特莱(1705--1757)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

首先,在心物关系上,哈特莱反对洛克的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其次,在身心关系上,哈特莱虽然是一个平等论的二元论者,但是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他用种经的振动解释心理现象。

他还认为,观念和感觉的区别,并不在于观念的相应振动小于感觉的相应振动,而在于引起观念的振动最初是由神经内振动所引起、并永远存在于脑中。

把物理学中的振动学应用到神经系统。

最后,在联想主义心理学上,哈特莱也是一个正式的建立者,哈特菜十分重视联想的作用,并坚持用联想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

他认为联想有两种:

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认为传统的三大联想规律均可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律。

6)詹姆斯·穆勒詹姆斯·穆勒(1773~1836)是一个重要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传播者。

首先,他对心理现象的来源和元素作了分析。

他从经验论和联想主义的传统出发.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起源于感觉,并力图增多联想的元素。

其次,他对联想的种类作了剖析。

他认为,联想有两种:

一种是同时性联想,如看到一块石头总是把它的硬度、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联合为一体来知觉,这是屡见不鲜的。

另一种是相继性联想,其次,他坚持"接近律"为联想的主律,并补充解释了生动性和频率等两条联想副律。

最后,他坚持"力学心理学"的观点。

他认为,复杂观念不是化学的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

7)约翰·穆勒约翰·穆勒(1806一1873)是詹姆士·穆勒的儿子,是一个哲学家、经济学家和联想主义心理学家。

小穆勒和他父亲在联想主义问题上,起码有两点区别:

一是他反对忽视联想的主动性,把联想看作是主动的联结。

他吸收了心的统一性、主动性这一思想,二是他反对心理力学说,主张心理化学说。

复杂观念是简单观念的有机结合。

其次,他对联想律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最后,他对心理学科独立性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为此要注意从心理现象本身出发研究各种心理状态间的规律,并注意分清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界限.

2、西方心理学在自然科学内的起源:

(1)神经生理学

1)神经冲动的电性质和传导速度以前人们一直相信神经冲动的速度是极其神速而无法测量的,缪勒甚至以为它的速度相当于光速。

1850年,赫尔姆霍茨却完成了这个测量。

赫尔姆霍茨发现蛙的神经传导速度,竟比音速还要慢约八分之一,每秒钟不到五十公尺。

赫尔姆霍茨对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的研究后来被用之于心理活动和反应时间的测量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他的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对一种心理过程是可以进行实验和测量的。

过去无法形容的"灵魂"居然可以时间化了,从而增强了十九世纪生物科学中的唯物主义倾向。

2)神经特殊能学说在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就是缪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

约翰内斯·缪勒(1801-1858)将神经特殊能说概括为八个法则。

缪勒认为,一个人的感觉神经共分五种,每种各有其特殊的性质而不能互相代替,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可以引起同一种感觉,如光刺激视网膜或电流通过眼球而刺激视网膜都能引起光的感觉。

反之,同一性质的刺激作用于眼、耳、皮肤等不同的感官,则会依次引起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不同的感觉。

缪勒举了很多的例子,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感觉的性质依靠受刺激的神经的性质而定。

(2)颅相学和大脑机能定位

1)颅相学加尔(1758-1828),德国解剖学家。

加尔的学说认为大脑是心灵定居的部位。

颅相学兴盛达一世纪之久,从未被科学界所承认,但它在历史上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它承认了脑是心灵的器官,促使人们注意到心脑相关的问题。

其次,它首先提出了脑的机能定位说,正因为这个学说既不科学而又趋极端,激起了生理学家对脑的研究,要从科学上辨别颅相学的真伪,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上产生的。

2)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弗卢龙(1794-1867)是法国的生理学家,1828年任法国科学院院士,曾著《评颅相学》一书,驳斥了加尔,创建了科学的脑生理学。

弗卢龙认为,神经系统可分成几个主要不同的部分,各部分除可产生特殊动作外,还具有统一性。

各部分可以损失其一部分物质,但不影响其机能的行使。

而且,如果一部分机能受到损失,还可以重新获得。

更为重要的是,他所用的切除法,对后来动物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1824-1880)于1861年在巴黎收容了一个在疯人院住了三十年的病人,这个病人发音器官正常,但是不会说话。

布罗卡替他检查了五天,病人突然死去,布罗卡当天检验尸体,发现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受伤,遂定这个部位为言语运动中枢,又称为"布罗卡区"。

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不仅使人相信神经系统内的机能各有其较特殊的定位,而且找到了以脑回作为脑的机能分区的明确标志。

(3)感觉生理心理学

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由于神经生理学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生理学家对于感觉的心理生理问题的研究兴趣也随之增加了。

首先扩展到视觉和听觉,至于触觉,力学的知识虽然丰富,因限于解剖学的知识,其研究不如视觉和听觉。

1)色觉说

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1807年,托马斯·杨对于颜色感觉曾提出一个三色说。

赫尔姆霍茨在1852年重新注意此说,并于1860年在《光学》一书中加以发挥。

他们二人都认为网膜内有三种不同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具有分别感受与红色、绿色、蓝色的波长相应的感光色素。

这些色素感光以后,使不同的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再传到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于是分别引起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感觉,当复杂的光波以不同的强度比例作用干网膜时,则根据色混合法则产生不同的彩色感觉;而当各波长的强度相等时,则产生白色或无彩色感觉。

近年来,有人发现在人的视网膜中央凹附近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

此说较能完满地解释许多色觉现象,并在电生理学方面获得一些证明,但它的缺点在于不能阐明色觉的传递和加工问题。

当时与赫尔姆霍茨的色觉说相抗衡的有海林的色觉说,称为对抗色说。

这个学说认为网膜上有红、绿、黄、兰四种基本色觉,组成两对,红绿和黄兰各互为补色,黄兰混合而为灰色,红绿则不如此,于是乃制造一种相混合而可成为白色的红和绿。

海林因此认为人的网膜上存在着三种视感受器,各有一对互相对抗的视锥细胞;即红--绿,黄--兰,白--黑,从而可引起各种不同的色宽。

这个学说比三色说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以满意地解释色的对比和后象。

赫尔姆霍茨的三色税和海林的对抗色税二者不是不可调和的。

视网膜感觉器中可以是三色匹配的过程,而在传输时可以采取颉颃成对的编码形式。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韦伯定律

韦伯提出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法则--韦伯律。

他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差,而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之比是一个常数。

后来又推广到研究皮肤表面的两点阈限,线的长短和音的高低,总结出一个公式,即:

K=ΔI/I其中:

K=常数ΔI=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I=强度

其后大量实验证明,这个韦伯比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和过弱都不适用。

二、费希纳(心里物理学)

1、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感觉的心理现象:

费希纳(1801一1887),费希纳的心理物越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

把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

S=Clog(R/R0)其中S为感觉强度,C为适用于不同感官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为刺激强度,R0为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2、心里物理学试验方法:

极限法恒定刺激法调整法。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

即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以及均差法。

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三、冯特和他的实验心理学

冯特(1832一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简称《贡献》)(1858-1862年);《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简称《讲演录》),(1863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简称《原理》)(1873--1874年);《民族心理学》(共达十卷(1900--1920年)。

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内容心理学。

首先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冯特认为心理学应是一门经验的科学。

冯特将经验区分为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在冯特看来,心理学研究的感觉、情感等心理过程是人直接经验到的,这种经验是真实的;而研究物理学的分子、原子等物质现象则属于人的间接经验,它是概念的,需要通过人的间接的推论才能达到。

其次,冯特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身心平行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互相平行的独立过程。

第三,在研究内容上,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一门经验科学,它的任务就在于分析出心理元素并确定由它们构成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冯特通过研究认为心理元素(要素)有两个,即感觉和感情。

要素的结合叫做心理的复合。

由感觉元素复合而成对外部世界某种东西的形象的观念;而感情元素的复会就构成人们各种具体的情绪状态。

冯特认为心理组合有联想和统觉两种形式。

联想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不受意志的影响。

统觉则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具有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依次上升的四种统觉组合功能。

总之,统觉是个人使用或把握经验元素的过程,是把各种元素联系成一个统一体的过程。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冯特把生理学的一套实验方法搬到心理学上来,改造了传统的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为实验性的内省,使内省在心理学方法上得到了一定发展。

第五,1896年冯特提出感情的三度说,认为感情存在:

愉快与不愉快、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等三对方向相对的基本盛情。

第六,冯特认为意志是个复合过程。

他从元素分析出发,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意志的构成要素,指出什么是意志的基本要素。

冯特重视感情在意志的形成上的作用,认为感情激起意志,成为意志的发端,并发展了意志。

第七,他通过分析文化产品的方法,想得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四、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

1、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1850-1909)1885年发表了《论记忆》一书。

这本书是他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1)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高级心理过程",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3)确认遗忘曲线的基本形式。

对于艾宾法斯的理论与实验工作的批评,主要地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一是他对于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数量的测定;对于内容性质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二是他所用的识记材料的人为性。

2、G.E.缪勒(见笔记)

缪勒(1850-1934)。

缪勒曾经受过生理学和哲学的训练。

缪勒在心理学上的主要成就首先就是他在心理物理学上的贡献。

其次,缪勒探讨了感觉和注意的问题,往行了记忆的研究,并以表象过程的再现倾向作为问题,着眼于"表象的顽固倾向",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论证。

3、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派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1)创立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

但是意动不是离开客体和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它一定要指向一个客体,涉及一种内容。

譬如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思维必有所思及的对象。

所见、所闻和所思及之物是内容,见、闻、思维等就是意动。

布伦塔诺以为内容不是心理学的对象而是物理学的对象,意动才是心理学的对象。

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

(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

(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

(2)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冯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4、屈尔佩及其二重心理学

屈尔佩(1865一1915)1894年屈尔佩转任符茨堡大学专任教授,在他的指导之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关干无意象思维的符茨堡学派。

(1)提出无意象思维理论:

人的思维并不需要意象的帮助。

(2)对心理定势现象的研究:

只面对刺激或问题是个人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心理倾向。

(3)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学说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两项:

一为心理内容;二为心理机能。

主要论点为:

(1)内容和机能二者在生活经验中是不同的。

(2)有时内容发生变化而机能不变化;有时机能变化而内容不变化。

(3)从分析的角度来看,内容在意识内可以进行分析,但机能就不容易被分析,因为分析只可改变机能而不能改变内容。

(4)内容和机能各有其自己的规律。

第三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一、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内容自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它的意义或功用。

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门。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

他打破了冯特的限制,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理过程。

3、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他认为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三个:

①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②怎样,即确定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③为什么,即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这个心理过程。

总之,铁钦纳认为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内省分析为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意象、感情,这些元素有各种属性-质量、强度、持续性等,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上混合或结合而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一类的心理过程。

这些简单和复杂的心理过程与神经系统发生的过程相平行或以之为条件。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按他对于现象及条件的理解,他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

詹姆士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他认为意识原是不断流动的,不能因为心理学家把它分析为断片或元素,就得出意识原来是断片或元素集合而成的这种结论。

由此他提出意识流的概念,并说明意识流的五个特点。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詹姆士认为内省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他不把内省看作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者的内省,而把它看作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迅速而确定无误地抓住实际印象的一种能力。

詹姆士主张心理学可以采用实验法,他还主张把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一种补充方法。

3、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而关于身心关系的终极问题,他认为乃是哲学的问题,不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研究对象。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三、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观点

1、反对构造主义把意识分析为元素;

2、关心心理的作用而不大注重心理的内容;

3、重视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不同意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

4、代表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倾向而不局限于生理学的传统;

5、要求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动物心理、儿童心理、变态心理、个别差异心理以及其他各个心理学领域,而不是局限于一般成人的正常心理;

四、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心理学思想

1、杜威

杜威的心理学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整个反向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

2)明确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3)还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

4)在心物关系上,反对构造主义所主张的心物平行论,认为意识不是副现象,它对人的生活有作用,是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2、安吉尔

1904年,安吉尔出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