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340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docx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并能举例说明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及联系。

2.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各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一、地理环境

1.分类

2.自然地理环境

(1)概念:

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组成:

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3.人文地理环境:

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判断

1.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 √ )

2.人文地理环境也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 √ )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1.概念:

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

(2)大气环流

→→

(3)下垫面因素

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差异

气温: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上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上大;

水分:

海洋上水分蒸发量、湿度、降水量比陆地上大,降水量全年分配均匀

洋流

调节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地形

气温: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坡向不同,气温也有差异;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人类活动

①释放废热大气温度。

②改变大气成分→大气的热力性质和气候发生变化。

③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

思考

 下列诗句分别反映了哪种地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 

(1)太阳辐射。

(2)下垫面(地形)。

(3)海陆位置差异。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思考

1.举例说明气候对岩石圈的影响。

答案 气候作为外力作用因素,对塑造地表形态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气温的变化会引起岩石的风化,降水会侵蚀地表等。

2.为什么说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案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得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气候和地形是决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因素。

探究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和教材图3-1-1“撒哈拉沙漠景观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景观的对比”、教材图3-1-2“坡向对气候的影响”,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岭南北两重天。

材料二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从全球来看,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是干旱的沙漠或干旱草原,如西亚和北非地区;而我国的南方地区虽然也位于这一纬度带,却摆脱了成为沙漠的厄运,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材料三 55°N~70°N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自然景观截然不同,东岸呈现森林景观,西岸呈现苔原景观。

(1)材料一中,秦岭南北两重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南方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3)材料三中,同纬度的大西洋两岸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为什么不同?

答案 

(1)山地对寒冷冬季风的阻挡。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沙漠;而我国南方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3)东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

降水

具体实例

纬度——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不均引起温度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通过影响大气运动而影响降水

①纬度高,冬长严寒,夏短温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②两极地区,全年酷寒——极地气候

下垫面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部冬季温和湿润;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热带沙漠延伸到赤道附近

寒流降温减湿

海陆

差异

受海洋影响明显则温差小,受陆地影响明显则温差大

海洋性气候湿润,大陆性气候干燥

①深居内陆——中亚地区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形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原高山地区——高原高山气候

大气环流

通过影响降水而影响气温

决定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

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等;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人类活动

释放废热影响大气温度,改变大气成分产生温室效应,影响大气热状况

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降水状况

“城市热岛”的形成、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等

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

据表回答1~2题。

城市

位置

海拔/m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12月

年平均

A城

37°47′N

16

气温

10.4

13.2

14.9

16.3

11.4

13.8

122°25′W

降水

116

114

0

23

108

529

B城

33°39′N

308

气温

7.1

16.1

26

17.1

6.7

16.4

84°25′W

降水

113

114

120

62

111

1197

1.关于A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2.造成A、B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地势B.大气环流

C.洋流D.纬度位置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表中A城降水数据显示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而气温呈现出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

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即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影响。

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B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即受季风影响所致。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

探究点二 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下图,回答问题。

(1)①②两地气候的年均温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④⑤两地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两地所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请指出它们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图中②⑥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三方面分析它们共同的形成原因。

答案 

(1)纬度差异 

(2)地形

(3)①地: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地: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4)都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沿岸都有暖流流经。

解析 第

(1)题,①位于低纬度地区,②位于中纬度地区,两地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因而造成年均温的不同。

(2)题,④⑤地都位于赤道地区,但④地位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第(3)题,由于①③两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第(4)题,两者所处的海陆位置相同,都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都受西风带控制,沿岸都有暖流流经。

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对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的分析可以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等方面综合分析,图示如下: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B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图中A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描述其特征并分析成因。

(3)判断图中C地所属气候类型,描述该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特点;结合C地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分析其成因。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

(2)A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成因:

该地处于30°N~40°N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C地所属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球分布特点: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该地气候分布特点:

分布于40°N~60°N大陆西岸,沿西海岸狭长地带南北延伸。

成因:

除受西风带常年影响之外,西海岸的地形因素(山脉阻挡)也是其分布的主要成因。

解析 第

(1)题,结合B地经纬度位置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题,A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据此知其气候特征及成因。

第(3)题,C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其地理位置和分布特征,从地形和大气环流两方面分析原因。

1.下图中能表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图为农业生产景观,B图为荒无人烟的沙漠景观,C图为牧场景观,D图为人造梯田景观。

2.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对应的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人类活动

D.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答案 A

解析 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由于地势较高,成为我国夏季的避暑胜地,并非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最高是由于深居内陆,夏季太阳辐射强,且盆地地形不易散热;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由于地势高。

3.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有(  )

①影响各地的气候

②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交换

③向大气释放废热

④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气候产生影响,包括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

4.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

答案 B

解析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受西风带的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5.南极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北极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

A.到达两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B.大气环流状况不同

C.洋流的影响程度不同

D.地表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答案 D

解析 南极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这与南极冰盖对太阳辐射的强烈反射作用有关。

6.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

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2)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

(3)甲气候区的北界比丙气候区低(约5°纬度),因甲地区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较为显著,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

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候分布在中国和美国东南部,应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还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南美洲东南部。

(2)题,首先从温度带上判断应该在亚热带地区,其次位于大陆东部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大,在冬、夏季风向发生明显的改变。

第(3)题,由于我国位于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冬、夏季风都很典型和明显;而其他几个地区的季风气候与之相比则要微弱得多,多表现为湿润性季风气候,即夏季风较强,冬季风不显著。

1.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山地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

A.①③④B.②⑤⑦

C.①②③D.②⑤⑥⑦

答案 D

解析 ①③④属于自然地理环境,②⑤⑥⑦属于人文地理环境。

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

据此回答2~3题。

2.决定全球气温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下垫面状况D.海拔

3.造成我国山东与新疆降水不同的主要原因为(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洋流D.海拔

答案 2.A 3.B

解析 第2题,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这是决定气温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第3题,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来自海洋的水汽多,年降水量较大;新疆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少,年降水量小。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完成4~5题。

4.左图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

5.右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此降水类型为地形雨。

第5题,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大小排列可判定为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故陆地温度低于海洋,为南半球冬季(7月)。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7.形成该地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冬、夏季风影响B.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

C.受暖流影响D.终年受西风带影响

8.受气候影响该地河流(  )

A.以雨水补给为主B.多为外流河

C.无结冰期D.水量小

答案 6.A 7.B 8.D

解析 第6题,根据经纬网及图中的国家分布可知该地为中亚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7题,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是因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第8题,由于中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该地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小,有结冰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图1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

00等温线(单位: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1中气温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0.图2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9.A 10.D

解析 第9题,从图1中可直接看出甲处气温最高。

第10题,城郊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市区气温相对较高,气流做上升运动,郊区气温相对较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下图是“比塔姆的平均各月降水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每年比塔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势B.洋流

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

12.由比塔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

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两个少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

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比塔姆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其降水类型主要是对流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每年有两次直射机会,当太阳直射比塔姆时,气温升高,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因此,每年比塔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

第12题,由比塔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两次太阳直射的时间间隔变短,两个多雨期会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较长的多雨期和一个较长的少雨期。

13.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影响甲地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下垫面因素D.人类活动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14.(2018·长春调研)读“世界略图”,回答问题。

(1)比较④⑤两地气候类型。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填风向)。

(3)③地的气候为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被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分布规律

北纬25°~35°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西南(西)

(3)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解析 

(1)结合④⑤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④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

(2)②地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③地位于北非,为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

(4)④地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环流,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

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 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

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

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地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

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

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