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318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精品

2014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题

(满分:

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一1C一12N一140一16Mg一24Al一2S一32Fe一5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做法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的是()

A.植树种草B.就地焚烧垃圾

C.节能减排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轮胎爆裂C.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

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空气C.白酒D.金刚石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过滤

5、下列变化过程中有白烟产生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露置在空气中

6、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

的气体。

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氦气D.水蒸气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净化

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别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8、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l℃时,a、b的溶解度都为20g

B.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C.a、b的溶液都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

D.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l℃时,都有晶体析出

 

9、实验室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氯化钠B.用量筒量取90.0mL的水

C.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10.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

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1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u

CuO

在空气中灼烧

B

CaO

Ca(OH)2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H2

CO

通入O2,点燃

D

O2

H2O

通过浓硫酸洗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放热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来做电极

C.合金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D.S02、CO、NO2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

13、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

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B.Z>Y>XC.Y>Z>XD.X>Y>Z

1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不吻合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5、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A.10.6gB.12.0gC.13.0gD.13.6g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16、(4分)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属于离子的是▲(填写离子符号)。

(2)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则m=▲,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

17、(7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人类六大营养素中,能供给人体能量的有油脂、蛋白质和▲。

青少年缺▲。

(填写元素符号)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2)下列做法有益人体健康的是▲。

A.霉变的大米洗净后食用

B.大量使用防腐剂,延长食品保存期

C.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D.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3)化肥可提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磷矿粉化学式为[Ca3(P04)2]属于▲(选填“氮”、“磷”或“钾”)肥,尿素[化学式为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10分)实验室提供了下图所示的仪器。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

A▲,F▲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

实验中要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取用量,一般应取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9、(8分)厨房中有一包无标识的白色粉末,经初步认定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小明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者都属于▲(选填“酸”、“碱”、“盐”),都能溶于水,且水溶液都呈碱性。

[实验探究]小明取适量白色粉末,配制成溶液,按表中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白色粉末肯定不是▲

2

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

3

取少量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1)请完成表中空格。

(2)实验步骤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步骤

3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填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小明实验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

经老师指导后,小明再取少量配制的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白色粉末是▲。

20、(11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石油中主要含有▲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写化学式)。

(2)化石燃料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60%)成分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则X的化学式为▲。

(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是冶铁的重要原料。

为了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假设该赤铁矿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方案I取8.00g赤铁矿粉,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60g滤渣。

则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方案Ⅱ如右图所示,取8.00g赤铁矿粉与过量的焦炭粉混合后加强热,充分反应。

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1.32g。

如果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根据所学反应3C+2Fe2O3

4Fe+3CO2↑计算,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反思]方案Ⅱ中硬质玻璃管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这会导致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分析]方案I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明显大于方案Ⅱ测出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

1~5BADCB6~10ACDCB11~15DADAC

16、

(1)Na+

(2)7得到(3)-2

17、

(1)糖类Ca

(2)CD(3)磷46.7%

18、

(1)A---烧杯F---酒精灯

(2)BGEC(或DEC)先加大理石后加稀盐酸

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去1mL~2mL(3)试管口没有放棉花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4)2H2O2

2H2O+O2↑分解

19、[查阅资料]纯碱盐

[实验探究]

(1)实验结论:

NaCl(或氯化钠)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CaCO3

[实验反思]NaHCO3(或碳酸氢钠)

20、

(1)C、HCH4

(2)不可再生Al(OH)3

(3)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方案Ⅰ80%方案Ⅱ40%

[实验反思]偏大

[实验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