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3183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近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近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近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近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docx

《近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docx

近代史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

反帝?

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就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反方案——《资政新篇》。

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反封建的同时担任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对中国迅速的殖民帝国的企图。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

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

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

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

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独立进行了哪些探索?

1.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掌握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救国主张和实践活动,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正确评价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3.概括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4.围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的结论,对比各阶级救国道路、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道路选择上的正确性。

5.全面评价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重要人物的历史地位。

[知识归纳分析]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强和改变中国命运而进行的抗争和救国救民的探索。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③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领导镇南关之战。

④甲午中日战争中,马玉昆、左宝贵、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⑤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壮烈牺牲。

⑥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

2.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农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带有新时代的特点,洪秀全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但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无法实行。

③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④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①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②19世纪60年代以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并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进行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涉及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但不主张改变封建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甲午战争的失败,宜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它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是探索强国之路的一种尝试。

③19世纪末,一些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他们又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但最终都是愿望落空。

4.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①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②早期维新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提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学习西方的主张,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③康、梁维新派:

提出了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结果昙花一现。

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取得重要成果,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立场。

维护共和民主,但也屡遭失败,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提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发展。

⑤激进民主主义者:

以陈独秀等人为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掀起思想解放潮流,并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复辟与专制逆流,但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与否定的方式和态度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派进行了反独裁的斗争,梦想在中国建立起

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抗战胜利前后,这种斗争非常突出,但因蒋介石的压制迫害,他们转向依靠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中间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就是领导阶级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分为五个阶段:

①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②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掀起了近代以采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高潮。

③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④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真正意义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

6.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制定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目标和党的中心工作;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确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

②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革命阶级联合的重要性;中共“三大”正式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③大革命失败后,纠正错误,实行工作重心的转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④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走向成熟,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⑤抗战胜利后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⑥全国解放前夕,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正确方针。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探索。

(2)社会主义时期

①1949年-1956年,借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并颁布了社会主义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②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四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的重要里程碑。

这期间也有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力地向前发展。

7.中共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挫折及其纠正

①1923年初,第一次工运高潮失败,是中共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同年召开

中共“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从而改变了工人阶级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局面。

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革命遭受的重大的挫折之一。

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在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③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中国革命遭受的又一次严重挫折。

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这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④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1978年,邓小平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近代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是什么

1、义和拳运动以及天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

3、辛亥革命。

近现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启示是什么?

1、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落后的生产力代表,他们有革命的愿望,但是缺少革命的指导,他们想推翻旧的剥削者,过上传说中的大同生活,但是这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从产生之初就深受官僚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外国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榨,因此他们也有革命性的一面。

但是他们本身又和这些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们有妥协性的一面,因此革命很不彻底,从辛亥革命就可以看的出来。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但是却保留了很多的封建残余,外国的殖民势力也未得到清除,因此是有局限性的。

综上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各阶级为寻求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都失败了。

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义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历程:

①起步阶段(1840~1895):

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启示:

(1)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821:

30

意义: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试阐述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总的经验和教训?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

代表人物:

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

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用: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①洪秀全:

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

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②义和团:

“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国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

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民族危机的加重。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

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

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作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

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背景:

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

代表人物:

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

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过: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

播;武昌起义;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失败:

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功绩、败因(主观是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后又领

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但终

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

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5)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

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张:

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过程: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内容(前期四

提四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

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无产阶级

代表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

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

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

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411:

04

五、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农民阶级

洪仁王干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超越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

3、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

时间: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方式:

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

有影响的企业:

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影响:

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新的生产方式

(2)初步发展

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

资本输出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分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概况: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私人投资总额增加

影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发展

时间:

1912—1919年(一战期间)

原因:

客观: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

夺;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受辛亥革命鼓舞以实业救国。

特点:

短暂,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影响:

资产阶级掀起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条件,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条件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411:

05

(4)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时间:

1951年

原因:

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例很大。

结果:

1951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代”

意义:

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打好基础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1953—1956年

方式:

采取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

结果:

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

私合营的高潮。

 

结合近代史说说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1840年,中国处于闭关落后的封建社会末期,当时世界上以英国为首的一些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一次工业革命,在原始的资本利益驱使下,急需拓展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于是一场新兴的资本主义对落幕的封建社会之间的战争便爆发了,其中鸦片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故也称之为“中英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变成了丧失了独立主权的半殖民地国家,1856的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家,不满足于眼前既得的利益,借以于和上次鸦片战争相同的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因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相同,故史学家称之为“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从二次鸦片之后,又开始逐渐丧失经济自主权,资本主义入侵国开始对中国传统手工业和民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清政府的主要经济命脉已被部分控制,1898年的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以再无能力抵制外国的领土和经济的双重入侵,尤其中日甲午之战过后,彻底成为外国统治中国的傀儡,外国也无需再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的利益,1984年中国在建国35年后,通过自己独立的发展,在经济和军事,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已取得了巨大的提高,开始在对等的条件下,和当年的对手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不仅是国力的象征,更是大国的尊严,1997年,中国名正言顺的对香港收复了行政主权,中国在国际上已经备受瞩目,在众多问题面前,中国尽显大国风采。

(4)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了党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该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但该土地法在当时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在农村,土地作为农民的首要生产资料,极具价值,所以当时并未曾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1929年4月,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的积极性,这充分印证了“预先取之,必先与之”的名言,1941年国共两党结成了抗日同盟统一战线,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在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同时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以便在保护农民抗日和生产的同时,又兼顾到了地主的利益。

1946年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共产党为了在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国民党,同时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共产党在1947年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通过共产党在此阶段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使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必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务必要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处理问题时要灵活多变,因时而异,万不能拘泥于一格,善于审时度势,从而游刃有余,不会使自己深陷生活琐事而自寻烦恼,才能使自己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达到双赢。

二:

«中国近代史刚要»主要是培养我们站在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从1840年自今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改变了中国自古以来固有的发展模式,从而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身的审视,从此中国人开始了不断地探索和开革的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这段历史,中国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任然坚持发展和探索,其中包括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戊戌政变,这些虽然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是从中却体现了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不甘居于现状的优良品格,中国人求生存,要发展,谋富强的内在驱动力却从未磨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有识之士,从各个方面在从各个角度探索中国的出路,他们不仅在改写中国的这段历史,更是在创造这段历史,是他们托起了中国在最艰难时期曙光,使一批批热血青年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终于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后,有识之士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包围下的中国,领导中国人开始了27年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其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是亲身经历根本体会不到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不愧为历史的谱写者。

终于迎来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求富求发展的信念却与日剧增,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前完成,到第一批卫星的上天,中国人的创新才能再次璀璨生辉,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吹响了向世界经济大国进军的号角,虽然我们还在为100多年前的落后然不懈努力着,但是从目前的这场经济危机可以看出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