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2课 元素与物质世界专题强化训练 鲁科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 第2课 元素与物质世界专题强化训练 鲁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2课 元素与物质世界专题强化训练 鲁科版必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2课元素与物质世界专题强化训练鲁科版必修1
教学资料范本
高中化学第2课元素与物质世界专题强化训练鲁科版必修1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与物质世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xx·天水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
【解析】选A。
B中熟石灰是化合物;C中氯化氢是化合物,D中空气是混合物,胆矾是化合物。
2.(20xx·邢台高一检测)鉴别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解析】选B。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其他物质也有可能是电解质,如某些金属氧化物;HCl虽然是电解质,但是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4.(20xx·吉林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K+、Mg2+、S、OH-
B.Na+、H+、Cl-、HC
C.K+、Ag+、N、Cl-
D.K+、Cu2+、S、N
【解析】选D。
A中Mg2+和OH-不能大量共存;B中H+和HC不能大量共存;C中Ag+和Cl-不能大量共存。
5.(20xx·阜阳高一检测)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 )
①铁和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③氯气和水反应
④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C。
Fe与水蒸气反应,H2O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而②、③、④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补偿训练】(20xx·合肥高一检测)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
A.C+H2OCO+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解析】选A。
A中水是氧化剂,B、C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D中水作还原剂。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
C+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Ba2++SBaSO4↓
C.氢氧化钠和足量二氧化碳反应
2OH-+CO2C+H2O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2Fe+3Cu2+2Fe3++3Cu
【解析】选B。
A中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物,不能拆分;B正确;C中通入足量CO2产生碳酸氢根离子;D中铜离子氧化性较弱,只能将铁氧化成二价铁。
【补偿训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HC+Ca2++OH-CaCO3↓+H2O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Fe3++3H2OFe(OH)3(胶体)+3H+
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H++OH-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2H+CO2↑+H2O
【解析】选B。
A中过量的碳酸氢钠会中和掉氢氧化钙中的两个OH-,所以离子方程式应为2HC+Ca2++2OH-CaCO3↓+C+2H2O;C中氢氧化铜是弱碱,不能拆;D中碳酸氢钠中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
7.(20xx·徐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MgCl2
C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解析】选D。
A中SiO2是酸性氧化物;B中CO是不成盐氧化物;C中CO2是酸性氧化物。
8.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正确的是 (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D.将淀粉溶液和食盐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袋,浸入纯水中,过一段时间,取半透膜袋内的液体滴入碘水呈蓝色,说明利用渗析可提纯胶体
【解析】选C。
A项,溶液中可能含Ag+;B项,溶液中可能含HC;D项,应检验半透膜袋内是否含Cl-。
9.(20xx·淄博高一检测)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Fe2O4表现了还原性B.MFe2Ox表现了还原性
C.SO2和NO2表现了还原性D.SO2和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解析】选B。
根据题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化合价变化规律得出MFe2Ox表现了还原性,B项正确,A项错误;SO2、NO2为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也没有被分解,故C、D项错误。
10.(双选)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NA个Fe3+转化成Fe2+得NA个电子
B.7gCnH2n中含氢原子数为NA
C.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
D.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电子数为0.3NA
【解析】选A、B。
A项,,即存在关系式Fe3+~1e-,则NA个Fe3+得到NA个电子转化成NA个Fe2+,正确;B项,CnH2n最简式为CH2,7g该物质所含氢原子数为×2NA=NA,正确;C项,未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错误;D项,Fe+H2SO4FeSO4+H2↑,即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0.2NA个电子,错误。
11.(20xx·济南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解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导电
B.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C.所有的固态电解质加热后都能电离出离子
D.金属铜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析】选C。
电解质只有在溶于水或者是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也可能是单质,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某些化合物加热后不能电离出离子,如冰;金属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2.(双选)(20xx·永州高一检测)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
A.强碱性溶液中:
Na+、C、S、K+
B.石蕊呈红色的溶液:
ClO-、Na+、C、Cl-
C.pH>7的溶液中:
Mg2+、Br-、K+、Al3+
D.加入Fe能放出H2的溶液中:
Cl-、Mg2+、S、K+
【解析】选A、D。
A项,溶液显碱性,上述离子可以共存;B项,由题意可知溶液显酸性,在酸液中ClO-、C均不能大量存在;C项,pH>7溶液呈碱性,Al3+、Mg2+不能大量共存;加入Fe放出H2的溶液显酸性,上述离子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13.(20xx·广州高一检测)制备单质硅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SiO2+2CSi+2CO↑ ②Si+2Cl2SiCl4
③SiCl4+2H2Si+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①③为置换反应
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②为化合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氧化
【解析】选D。
①③反应中硅元素化合价由+4→0,降低,硅元素被还原。
14.(20xx·台州高一检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①
Cl2
FeBr2
FeCl3
②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ZXXK]
③
KClO3
HCl(浓)
Cl2
Cl2
④
KMnO4
HCl(浓)
Cl2
MnCl2
A.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FeCl3(实为Fe3+)
B.氧化性比较:
KMnO4>Cl2>Fe3+>Br2>Fe2+
C.还原性比较:
H2O2>Mn2+>Cl-
D.第④组中的HCl既作还原剂,又起到酸的作用
【解析】选D。
①组中若Cl2过量生成Br2和FeCl3,A错误;Br2的氧化性比Fe3+强,B错误;C项从④知还原性Cl->Mn2+,C错误;由产物Cl2知HCl表现还原性,由产物MnCl2知HCl表现酸性,D正确。
【互动探究】
(1)写出①中当Cl2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
当Cl2过量时,Fe2+和Br-都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Fe2++4Br-6Cl-+2Fe3++2Br2。
(2)写出③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提示:
由③得反应方程式为KO3+6HKCl+3↑+3H2O,分析其化合价变化可知,由转化成为氧化产物,由Cl转化成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n2。
则n1×[0-(-1)]=n2×(5-0),则n1∶n2=5∶1。
1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是 ( )
A
B
C
D
X
FeCl3溶液
FeCl3溶液
Cu
Na2SO4溶液
Y
FeCl2
CuCl2
Fe
Na2CO3
Z
Fe
Fe
稀硫酸
BaCl2溶液
【解析】选C。
A项,2FeCl3+Fe3FeCl2,主体成分FeCl3被消耗了;B项,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主体成分FeCl3被消耗了;C项,Fe+H2SO4FeSO4+H2↑,而Cu不与稀硫酸反应;D项,Na2SO4、Na2CO3均与BaCl2反应:
Na2SO4+BaCl2BaSO4↓+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主体成分Na2SO4被消耗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6.(12分)今有Ba(NO3)2、AgNO3、Fe(NO3)3的混合液,欲将Ba2+、Ag+、Fe3+分离,分别得到三种元素的不溶物,按如图所示实验:
(1)加入的试剂(写化学式):
X ,Y ,Z 。
生成的沉淀(写化学式):
A ,B ,C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解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通过形成沉淀分离Ba2+、Ag+、Fe3+时只能先用Cl-沉淀Ag+,故沉淀A为AgCl,溶液a中含有Ba2+和Fe3+,再根据沉淀C为红褐色,可判断C是Fe(OH)3,Z为含有OH-的物质。
所以步骤②加入过量Y时沉淀的是Ba2+,故沉淀B为BaSO4,Y应为含有S的物质。
答案:
(1)HCl(或NaCl)(合理即可) H2SO4(或Na2SO4)(合理即可)
NaOH(合理即可) AgCl BaSO4 Fe(OH)3
(2)Ag++Cl-AgCl↓
Ba2++SBaSO4↓
Fe3++3OH-Fe(OH)3↓
17.(14分)某同学欲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Na2O2、蒸馏水、酸性KMnO4溶液,MnO2。
该同学取一定量Na2O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得到溶液X和一定量O2,该同学推测反应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试设计实验证明溶液X中含过氧化氢:
。
(3)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溶液中确定存在H2O2,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O2+
Fe2++ OH-—— Fe(OH)3,该反应中H2O2表现了 (填“氧化”或“还原”)性。
(4)已知溶液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此时H2O2表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
【解析】
(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加入二氧化锰,通过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来检验是否含有过氧化氢,方法是取溶液X少量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MnO2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证明溶液X中含有H2O2;(3)取少量X溶液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2Fe2++4OH-
2Fe(OH)3↓;该反应中H2O2表现了氧化性;(4)锰元素化合价变化:
MnMn2+,化合价由+7+2,降低5价,氧元素化合价变化:
H2O2O2,化合价由-10,化合价升高1×2=2价,失电子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
(2)取溶液X少量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MnO2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证明溶液X中含有H2O2 (3)1 2
4 2 氧化
(4)还原
18.(14分)(20xx·海口高一检测)
(1)实验证明某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
S、H2S、HNO3、NO、H2O,试分析:
①在上述5种物质中, 是反应物, 是生成物;
②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 , 是还原产物;
③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 。
④根据以上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
(2)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③当生成28gN2时,被氧化的物质为 g。
【解析】
(1)对题目所给物质进行化合价分析:
、、、、可知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只有S和N,因为HNO3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故反应发生时HNO3应作氧化剂,则还原反应过程应为HNO3NO,氧化反应过程应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即H2SS,故该反应中HNO3作氧化剂,H2S作还原剂,NO为还原产物,S为氧化产物,H2O的化合价不变,据质量守恒(H守恒),应作生成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S+2HNO33S+2NO+4H2O。
(2)
还原剂、氧化剂及生成N2的关系式为
2NH3~3Cl2~N2
2×1728
x28g
得x=34g
答案:
(1)①HNO3、H2S NO、S、H2O
②HNO3 NO
③H2SS
④3H2S+2HNO33S+2NO+4H2O
(2)①Cl2 NH3 ②3∶2 ③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