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80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docx

五年级我与杭州教案

五年级《我与杭州》

许伶俐

学生分析:

31个学生一半不是浙江杭州人,都是随父母迁居杭州,对杭州的许多地方比较生疏,学校也处在杭州城的西边,离一些博物馆、文物古迹地比较远。

在课程资源上来说比较缺乏。

但是作为新型的杭州的孩子,学生从主观上来说比较愿意了解、走进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与他们目前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因而课程的开发又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可循。

教材分析

1.课程目标定位:

知能目标"平"一点,只求"有所了解";过程目标"重"一点,力求"充分展开";情感目标"明"一点,要求"增进热爱".

2.基本课型定位:

不是"读物",不以"讲读","阅读"为主;基本属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提示,要以"活动","探究"为重.

3.教师角色定位:

不求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只求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关于教学"三个策略"的观点

1.要重"两头延伸":

课前——学习内容早知道,早准备;

课后——学习收获要展示,要拓展.

2.要开发多渠道的教育资源:

教材,环境,网络,课外书,现实材料,专门人才……

3.要设计灵活机动的教与学的方法:

内容——可详可略;

时间——可分可合;

一西湖的形成与保护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参观,游览等方式,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推测,阅读等方式,知道西湖形成的原因,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3)通过讲故事,做宣传卡等方式,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1:

西湖的形成

活动2:

西湖的保护

(1)由课堂向两头延伸

①收集有关西湖美景的绘画,工艺品和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资料。

②有可能的话去跟家人一起西湖游玩,参观西湖博物馆。

(2)加强实践体验活动

①为西湖申报世界遗产作宣传:

1999年西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②开展有损西湖形象的调查活动,写过程信,倡议书等。

4教学资源

(1)西湖成因大探寻

①筑塘说东汉时钱塘郡议曹华信为防止海水侵入,兴筑了"防海大塘",西湖从此与海隔绝而成为湖泊。

②火山说

省地质调查院:

大约在1。

5亿年前到0。

65亿年前,在里西湖一带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喷发中心在里西湖和断桥一带。

由于岩浆外流导致地壳内部空虚,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

随着海水入侵,地壳升降,"西湖洼地"与大海隔离,形成了一个浅水湖——西湖。

(2)历代名人保护西湖例举

(唐)白居易:

白堤

(五代)钱缪:

撩葑草防沼泽

(宋)苏轼:

苏堤,三小石塔

(宋)赵与:

赵公堤

(明)杨孟瑛:

杨公堤

(清)李卫:

金沙堤

(清)阮元:

阮公墩

(3)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

第八条禁止向西湖水域任意排放污水。

第九条禁止在西湖水域及其周围截流取水,开凿集水井。

第十条禁止向西湖水域排放泥沙。

第十一条在西湖水域及其周围应当设立必要的环卫设施。

禁止向西湖内吐痰,丢抛烟蒂,瓜皮,果壳,纸屑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在西湖内洗澡,便溺,洗涤污物和擅自游泳。

禁止在西湖水域及沿岸清洗机动车辆或洗涤残留有毒有害物的容器。

禁止在西湖水域和岸坡任意倾倒或堆放垃圾,粪便,废土。

(4)损坏西湖形象图片

教学后记:

有学生家里收藏了书上的那幅西湖全景图,大家就西湖的扩大发表了很多过程。

二天下雄奇钱江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诗歌欣赏等方式,感受钱塘江潮水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资料的查阅,知道钱塘江潮水观赏的地点,时间及其形成的原因。

(3)通过新闻阅读,讨论等方式,增强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观看钱江涌潮的录像:

回头潮、碰头潮。

讨论

(1)钱塘江的形成。

朗读:

(2)描绘钱塘江潮的文学作品:

最早是东晋顾恺之《观涛赋》唐代白居易《咏潮》诗、李益《江南曲》、姚合《杭州观潮》、罗隐《钱塘江潮》、蔡襄《和浙江口观潮》、米芾《海潮诗》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欣赏

(2)描绘钱江潮的画唐代李琼的《海涛画》宋代赵千里《夜潮图》

宋代李嵩《钱塘观潮图》,《夜月观潮图》宋代夏珪的《钱塘观潮图》

宋代《旭日观潮图》,《观潮图》

课后记:

这课是从四年级学的《观潮》一文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班里有同学亲自去感受过潮水的同学兴趣较浓,课堂的发言也比较积极,探讨问题也比较深入。

 

三"大树王国"天目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诗歌,名画欣赏及调查等方式,感受天目山的独特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通过设计宣传语,资料阅读等方式,了解天目山大树枯死的原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资料查阅等,参观等方式,了解革命遗址,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1:

走进天目山

活动2:

家乡的特产

活动3:

难忘的历史

(1)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小课题研究

(2)教学资源的本土化

积极开发本地教学资源

4教学资源

(1)家乡特产

①传统产品:

临安:

山核桃笋干茶叶建德:

草莓严州雪梨

余杭:

塘栖枇杷超山梅子临平柑蔗茶叶

萧山:

杨梅萝卜干富阳:

板粟淳安:

猕猴桃茶叶

桐庐:

白梨茶叶西湖:

藕粉莼菜茶叶

②现代产品桐庐:

圆珠笔富阳:

羽毛球排帆板

(2)杭州的革命遗址:

余杭:

乔司千人坑遗址西湖:

午潮山千人坑遗址

富阳:

受降镇千人坑遗址

课后记:

学生对于各地方的传统比较熟悉,相对对现代产品比较生疏一些,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小课题研究了解到各地现在的产品特色,非常的自豪,尤其班级的同学有家乡就分布在这些地方,探究的学习及态度非常积极。

四奇山异水富春江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名画欣赏及诗文品读等方式,感受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设计广告语,歌曲演唱等方式,提高综合性学习能力。

(3)通过考察,参观等方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教学过程

活动1:

扬帆富春江(图片欣赏+景点介绍)

活动2:

赞美富春江(诗文+歌曲+广告语)

(1)了解名胜古迹

天钟山

位于富春江畔,因其山长形遥观如钟,得名天钟山。

山顶高山盆地平广数十亩,四周峰峦环绕,酷似桃花源。

千年观音古刹-天钟禅寺藏风得水,有"小天竺"的美誉,天钟山还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神奇的传说。

据志书宗谱记载,秦始皇南巡涉富春江经天钟山进发诸暨谒大禹陵;吴帝孙权曾在此操练水兵;明太祖朱元璋败北此山得救而御封"护国永寿",并由大将军徐达秃笔手书匾额;清乾隆帝由董邦达陪同游天钟山后亲赐"盛名清德"御匾。

苏东坡,朱熹,刘基,黄公望等文人雅士也在此留下众多的诗画佳作。

(2)诵读诗赞富春江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

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

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

----《富春舟中选一》(元李桓)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树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去问津。

-----《富春》(唐吴融)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三首》(清纪昀)

远岸齐如剪,澄江平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幽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秋日富春江行》(唐罗隐)

教后记:

尽管学生对古诗还有些生疏,不过读得很自豪,读得很用心。

很多学生去过“严子陵钓台”对那个地方留有历代文化名人的诗文印象很深,学生描述得身临其境。

第五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良渚文化",知道良渚镇遗址群在良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知道良渚文化出土的主要文物及其意义。

明确国家对保护良渚文化的法规政策。

2通过了解良渚文化发现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通过对良渚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祖先勤劳智慧的感情,培养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讨论漫谈等形式,提高多种实践能力。

内容要点

1良渚文化及良渚镇遗址群的发现。

(概念。

经过。

2,出土文物及其意义。

(石,陶,玉。

社会生产及文化水平。

3,文物保护。

(法规。

博物馆。

教学过程

1简单的历史知识介绍

如"新石器时期"(磨制),"良渚文化"的准确概念。

2"丰富的文物"让学生在欣赏照片以后从不同角度提问题或谈感想,然后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激发情感。

比如艺术水平,工艺水平,用途设想等。

3,课堂上浏览博物馆网站。

了解一下内容:

*"良渚"在宋代称"梁渚里",明代转为"良渚"。

"良",善,美好;"渚",水中小洲。

可见这里河港密布的地理环境,也可见古代极宜人类居住的良好条件。

*"良渚文化"的命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与良渚遗址内涵相同的考古成果在太湖流域不断发现,地方特色显著,因此北京大学考古系于1958年编写《中国考古学》一书时,第一次提出了"良渚文化"的概念。

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正式认可这一命名。

*良渚文化博物馆:

坐落良渚镇西荀山南麓,104国道北侧,占地26亩,主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550万元。

1994年开馆,是省,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良渚文化博物馆"的匾额是江泽民主席题写。

博物馆的序厅墙上嵌着赵朴初的题词:

"文明的曙光"。

第一展厅为综合厅介绍良渚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稻作农业,制陶业,纺织业,制玉业。

第二展厅为精品展厅,主要是雕琢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包括早于甲骨文的"陶文"。

第三展厅展示一座玉殓葬大墓,是瑶山遗址7号墓的复原。

课堂作业题布置:

你家附近有古迹吗?

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

你能通过参观访问或查询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课后记:

学生在讨论书上出现的文物的时候,引起很大的兴趣,同时也体会出了对我们家乡古老的文明深深地自豪感。

第六课京杭大运河

教学目标

1,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和意义,知道运河杭州段的整治方案。

2,从大运河的历史更热爱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更热爱使国家繁荣富强的改革开放时代,更树立为建设明天幸福生活的理想和决心。

3,能鉴别哪些是保护,爱护,哪些是破坏,糟蹋运河的行为,培养自觉爱护运河及其他河流的习惯。

4,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参观游览,讨论漫谈,编撰简报等形式,提高多种实践能力。

内容要点

1,京杭大运河的概况。

(历史。

起讫。

意义: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之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

2,拱宸桥及其他运河桥的特点。

3,大运河的现状,保护及发展。

(整治方案。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1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

看地图,了解京杭大运河所流经的省城市以及河流,了解吴国和贯通的隋代,元代。

要有简单的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提示。

2自己了解拱宸桥仅的基础上交流介绍。

3了解"参与申遗"的环节,让学生"畅想"中逐步树立"运河小主人,运河建设者"的自豪感,责任感。

了解杭州市在运河整治上的成果:

*沟通江河。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进行了勘察规划,70年代完成设计方案,并于1983年正式启动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历时5年,挖填土石方300多万立方米,新开河道全长6。

97公里,河面宽70米,可通航300吨级船舶,新建了三堡大型船闸,拓展航线达400余公里,为实现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开辟了渠道。

*疏浚河道。

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对武林门至塘栖段,余杭运河堤塘,德胜坝至艮山港等运河主次河道,开展疏浚拓宽,截弯取直,清除河障等治理工作,使运河杭州段全年可通60-100吨级船只,部分河段通航能力已达300吨级。

同时,为改善运河水质,自1993年起实施了运河(杭州段)截污纳管处理工程,历时8年,总投资9。

4亿元,铺设了总长约60公里的排污管道,并扩建了四堡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万平方米/日,形成了城市第三条污水处理系统。

*整治内河。

作为运河水系的市区河道,由于原有的河道运输,泄水,饮用功能的逐步淡出,不少河道淤塞。

建国初,杭州市就对中河,东河进行了多次疏浚。

1982年,结合旧城改造,重点对中河,东河总长达10多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拆迁沿河单位300多家,居民7000多户,拆迁人口2。

7万人,辟建了十里河道绿带走廊,改善了两河的水质。

与此同时,还对余杭塘河,贴沙河,上塘河等进行了治理。

*修建桥梁。

建国后,为提高市区道路通行能力,适应现代交通要求,在运河(杭州段)上,自南而北,新建改建了艮山路桥,顾家桥,京江桥,城东桥,铁路桥,运河桥,建北桥,中河立交桥,中北桥,朝晖路桥,潮王桥,德胜路桥,江涨桥,大关桥等21座桥梁,有效改善了运河两岸的交通条件,同时拆除旧房,搬迁工厂,截污纳管,开辟绿地,拓宽道路,新建商业,旅游,文化设施,使运河(杭州段)两岸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后记:

秋假我们班很多学生已经去武林门码头坐过里运河在市内的船,他们通过坐船游览已经对运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去过的同学上课发言比较积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

第七课钱鏐(liú)和杭州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五代十国这一封建割据,战乱纷繁的特殊历史时期(907年至960年),了解吴越王钱鏐保境安民和归附北宋(978年)的历史功绩。

2,学习以历史发展观评价历史人物,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在纪念活动中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热爱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的感情。

3,通过参观考察,搜集资料,讨论漫谈等过程的展开,提高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多种实践能力。

内容要点

1,吴越国和吴越王钱鏐。

2,钱鏐的历史功绩,以及后人对他的纪念。

教学过程

1简单讲授历史知识,了解"唐末—五代十国—宋的建立"这50余年的历史地位,从而加深对吴越归宋意义的认识。

2,讲保俶塔的故事引入关于保俶塔的了解,重点不在"景观",而在"历史"。

3,课后布置学生去参观"钱王祠"。

资料例举

*钱鏐生于临安石镜乡临水里的一户农民家庭,出生时因相貌不扬,啼声怪异,被父亲认为是不祥之相,欲将其投入后院井中,幸亏被一念佛的阿婆留下,才保住了性命,所以他有个小名叫"婆留"。

*21岁时,钱鏐投奔临安石镜镇镇将董昌,从此开始从军生涯。

他有勇有谋,24岁就担任偏将,27岁就被提拔为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35岁为杭越管内都指挥使,上武卫大将军兼杭州刺史,44岁升任镇海节度使,管辖两浙14州,开始政治生涯。

*钱鏐射潮的传说:

钱鏐从六和塔至艮山门修筑捍海石塘,但钱江涨潮不止,影响工程。

他祭天祭海,祈求退潮,但无效。

于是他命采山阴之竹,造箭三千,以鸿鹭羽为羽,饰以丹朱,炼刚火之铁为镞。

然后分六处命强弩五百以射潮头,潮乃退,三日不至,得定塘基。

*钱鏐先后三次扩大和营建杭州城。

由于工程大,工期长,有人抱怨"没了期,没了期,修城才了又开池。

"钱鏐听了改为"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

"并在《杭州罗城记》中写道:

"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

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表达了要把杭州建成"地上天宫"的决心。

课后记:

许多学生上完课后,都表示要去参观一下钱王寺。

第八课苏东坡在杭州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与杭州的不解之缘,知道苏东坡疏浚西湖,修建苏堤的历史功绩。

2,读背苏东坡描写西湖的名篇《望湖楼醉书》,能从苏东坡其他描写杭州的诗篇中进一步了解他对西湖的感情。

3,通过了解杭州社会生活中与苏东坡有关的文化元素,加深对这位伟大诗人,开明官吏的崇敬;也加深对杭州丰厚历史积淀的热爱。

4,通过自学古诗文,搜集资料,讨论漫谈等过程的展开,提高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多种实践能力。

内容要点

1,苏东坡描写西湖的名篇《望湖楼醉书》。

2,苏东坡疏浚西湖修建苏堤的历史功绩。

3,杭州有关苏东坡的其他文化元素。

(东坡肉等。

教学过程

1,读《望湖楼醉书》,叶圣陶的散文节选而引入。

2,重点了解是修建苏堤:

一是当时在水利,环境上的作用,而是历来在美化西湖上的作用。

看图照片,读文字。

3,建议学生去参观苏堤南端的苏东坡纪念馆。

资料例举

*苏东坡1089年任杭州知府,杭州先涝后旱,接着瘟疫流行,米价暴涨。

苏东坡请求朝廷供米20万石赈灾,并平粜官米40万石,使当时杭州无一灾民饿死。

*苏东坡捐献黄金50两,并广泛筹集捐款,创办了杭州第一家为贫苦百姓治病的"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

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

他精通药理,还主持配制了一种名为"圣散子"的丸药,具有多种疗效,价廉物美,深受百姓欢迎。

*苏东坡重视水利建设,组织疏浚了盐桥运河(今中河)和茅山运河(今东河),两条河深挖了2米,提高了蓄水和通航的能力。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以后,苏东坡在湖中竖立三座石塔,禁止在石塔界限内的湖面种植菱藕。

这三座石塔即为以后"三潭印月"景区的雏形。

*苏东坡的杭州情:

"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

"

"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

课后记:

班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做了《走进苏东坡》的综合实践的小报。

第九课抗金将领岳飞

教学目标

1,了解岳飞抗金的历史功绩和被奸佞陷害的史实,了解历代对岳飞的尊崇和对奸佞的鄙夷,知道杭州跟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关系。

2,能读懂岳飞的词作《满江红》并跟录音学唱。

3,学习岳飞从小立志报国的决心,培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树立疾恶如仇的鲜明是非观。

4,通过搜集资料,讨论漫谈等过程的展开,提高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多种实践能力。

内容要点

1,岳飞从小"精忠报国"的决心。

2,岳飞抗金的功绩。

(岳家军,"还我河山",朱仙镇大捷。

3,《满江红》词。

4,岳飞被害。

(南宋朝廷屈辱求和。

"莫须有"。

5,历代对岳飞的尊崇纪念,对奸佞的仇恨唾弃。

教学过程

1,先由学生交流信息引入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梳理,如岳家军,郾城大战,莫须有,第3板块楹联的意思等。

2,教学《满江红》,了解大意,学唱。

3,课后参观岳庙,收集故事,考察遗址等活动要有安排。

资料例举

*岳飞,字鹏举,1103年生于河南汤阴县岳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正是东北境内女真崛起,建立金国,不断向宋朝发起大规模掠夺战争的时期。

*岳飞未满月时,黄河缺口,大水冲进家门,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只大瓮,随波逐流,最后靠近一个高岗,才被救起。

*岳飞自幼体格强健,喜读兵书,11岁就跟著名刀枪手陈广练习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高手,后又拜周同为师,学到高超的射箭本领。

他19岁就从军报国,从一名普通士兵出入生死,战功卓著,31岁就被授为节度使。

*岳飞诗作一首:

《题青泥市壁》(1133年)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第十课孙权故里——龙门古镇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大帝孙权的历史地位以及孙氏家族的历代名人。

了解龙门古镇明清古建筑的恢弘和精致。

了解龙门古镇民风民俗的古朴多彩。

2,感受故乡历史文化的悠久,精深,从而更热爱祖国,家乡,人民。

3,能模仿课文内容对家乡古建筑及民间风俗进行考察,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

内容要点

1,东吴大帝孙权。

龙门古镇。

("生子当如孙仲谋"。

故里。

涌现众多名人。

2,龙门的明清古建筑。

3,龙门的民风民俗。

教学过程

1,《三国演义》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由此引入教学活动。

阅读重点是辛弃疾的词,但着眼点是下阕,是关于孙权的评价。

2,对小学生来说,古建筑的重点是对不同时代物质文化的感受,通过讲解介绍建筑特色和实用价值。

看照片展示。

3,古朴民风板块可以启发,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身边的风俗内容(如立夏吃乌米饭,重阳吃枣糕等),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资料例举

*孙权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建德梅城是孙权的外婆家,桐庐天子岗是孙权曾祖的墓葬处,富阳王洲是孙权的故乡。

*孙坚是孙权的父亲,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础。

37岁那年在骑马巡视时被刘表的军士用暗箭射死。

*孙策是孙权的哥哥,孙坚死后,率部奋战5年,控制整个江南,后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部下刺死。

*孙权在位53年,文治武功,多有建树,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推行富国强兵,保境安民政策,注重兴修水利,促进航运和农业,加强与台湾,澎湖的联系,占领海南岛等,功业卓著。

终年71岁。

十一杭州的画家

教学目标:

了解在杭州生活和工作过的主要画家,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

激发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愿望(花鸟,山水,人物),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富春山居图)。

培养初步的作品赏析能力(《碧桃春燕》欣赏)。

活动过程

1作品欣赏会(教师自身专长,本土化原则)

2画家故事会

3拓展延伸:

参观杭州南山路上的潘天寿纪念馆;参观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速写活动

4资料整理,做展板。

1897年3月14日,潘天寿出生在浙江宁江县冠庄村。

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后面是齐白石,齐白石之后为潘天寿,作为文人画家要求得很高,首先是人品,其次是艺品。

人品包括人的修养,文章,道德。

一般要求文人画家的文章,诗,书,画,印都得懂,都得能。

吴昌硕是这样,齐白石是这样,潘天寿也是这样,都是全能的。

潘天寿出身很贫苦,7岁时父亲死了,他在农村做过农活,下过田,车水,砍柴都干过。

他在当地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第一师范,由农村走进城市变成一个知识分子。

考入浙江第一师范以后,他接触的人多了。

师范最有名的人叫李叔同,是他们的教师。

后潘到上海供职于刘海粟的美专。

潘天寿在上海主要求师于吴昌硕,他经常利用教书空余到吴昌硕处,听他指点。

他从小就很用功,二十几岁就开始写《中国绘画史》。

他爱读书,而且好写东西,诗词写得很好,又钻研绘画史。

潘天寿为人很正直,生活节俭,直到晚年都是这样。

他在艺术上非常严谨。

浙派画家重骨气,其作品一般都是剑拔弩张,锋芒毕露。

但潘天寿笔墨有力度而内涵,他有个图章,自嘲"一味霸悍"。

他的作品又与某些文人画不一样,他从不游戏笔墨,而是非常严谨,因为他的气质是这样,对什么事情都很严谨,写诗时每个字都反复推敲。

他有时一幅作品画很长时间,下笔考虑很多,这与他的文人气质和人品是一致的。

后来他一直在杭州的国立艺专教国画。

抗战爆发后,杭州艺专流亡到内地,潘天寿做过几年流亡校长,抗战后继续在任。

潘天寿的作品,无论小开册还是大幅作品都非常严谨。

他的题材有:

荷花,松树,石头,里面配以鸟,鹰,八哥,麻雀,还有猫等,他主要是画花鸟。

在构图上,人们常称为造险和破险。

如一块石头,尽量往四面扩张,有的石头都快出了画边了,但是他又用动物或流水破掉。

寥寥几根线,经得住推敲,其功力来自书法。

他主要写隶书,有时又写篆书,题画非常考究,题画是他构图的一部分。

他的行书也写得非常潇洒,他的线主要得力于书法,他写字的时间多于画画。

解放后,他的画作面貌确实有所不同,以前画面上显得沉郁,1949年以后的画才开朗。

比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山如此多娇》,他重视生活,如他画了很多小龙湫的题材,都是先画速写,画当地的野花野草,是过去文人画里没有的物象,他非常好地组织在画面上。

总之,他的画,有自己的题材,他自己的笔墨,构图上从艺术要求的各个方面看又独具特色。

他的大画爱表现南方牛,丈二匹铺在地上画,与真牛一样大。

小册页画得非常严谨。

他颜色用得少,用石青石绿,鲜艳但不媚俗,用色很讲究。

潘天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