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数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712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习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习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习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预习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预习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习数学.docx

《预习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习数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习数学.docx

预习数学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预习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适当预习的条件:

一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有所增强,能够比较自觉的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那么,该如何指导他们做适当的预习呢?

我在这方面做了些实践和研究,现大略小结如下,与大家交流。

 

   一、告诉学生预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预习意识 

 经过前两学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彼此之间在学习上已经拉开了或大或小的差距。

 

  个体的差异已经影响到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如何才能缩小这种差异?

因此,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这种差异。

 

  与学生的个性差异相对应,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个极具个性的行为。

理解接受能力强的可能只花较少的时间,理解接受能力弱的则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仔细琢磨,以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

如果预习真正充分地开展起来了,学生们就会有一个大致相当的再学习基础,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必然会收获比未预习好若干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达到较高的预习效率 

   1.将书“看一看”。

 

  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尝试着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了。

“看一看”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预先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个大致的学习方向,上课不至于盲目,并可减少上课进入学习角色的准备时间。

 

  看什么是个任务问题,怎么看就是个能力问题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看书能力。

看看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自己能理解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课文。

这里的除法52÷2与以前的46÷2、65÷2……虽然都是除法,但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要提醒学生注意到这种不同。

这种不同马上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下去的兴趣。

 

  当然这里的“看一看”,可以是只看一遍,比如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

也可以是看很多遍,特别是基础比较弱、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自己课前的刻苦努力来取得同样理想的成绩。

 

  2.将书“做一做”。

 

  新课本不再是将知识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留了很多的白,这些空白是很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做的。

比如,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与克》时,应注意到本单元内容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预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重实践。

这里的“做”应该有一种“做数学”的含义,而不能仅仅是“做作业”。

 

  把课本预先做一遍,还可以来检查自己“看一看”的效果。

进行了这样的充分预习之后再进课堂,每个人的学习就会有极强的针对性。

即便有时老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自己也完全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得以解决,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3.将书“说一说”。

 

  在完成了“看一看”、“做一做”的要求之后,学生将会分化成两大阵营:

一是有问题的阵营,一是能解决问题的阵营(当然这两个阵营是动态包容的)。

此时老师就应该真正像新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做个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这里所谓的“说一说”实际上已将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数学的表达离不开数学的语言。

小学数学的语言还是比较接近日常用语的。

但数学语言比日常语言更精确、更简练。

这一点要提醒学生在“说一说”时注意些。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其中的“经常”、“偶尔”、“差不多”……这些词就赋予了更深的数学意义在里面。

 

  再比如,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日常的用语经过提炼就变成比较精练的数学语言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页的例题。

图上的信息收集整理如下:

 

  

(1)一条裤子28元 

  

(2)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是:

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书上进而又用了画线段图这样独特的数学语言来分析了这种数量关系:

 

  

  

  这样表达相当的直观和精炼。

这种独特的数学语言也应该让学生慢慢的理解和掌握。

 

   

  三、落实学生的预习计划,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课前明确预习的任务。

预习的内容既可以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应包括与所要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重要的联系。

课前预习的要求也就是将书“看一看”,“做一做”,课上再来“说一说”。

 

  然后在课前几分钟或是课上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

看一看课本有没有“看一看”,“做一做”的痕迹。

通过课上“说一说”的实际反映来及时地鼓励那些真正认真预习的学生,从而触动所有的人更加认真地预习。

 

  再加之课后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预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端正其预习思想,巩固其预习方法,督促其预习行为。

这样坚持下去,当全体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从三年级就开始指导学学生积极地预习,不光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个性化的学习从个性化的预习开始。

当他们都真正掌握了这种学习的方法,也就将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浅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小学生刚入学,有的还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更不要说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因此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习习惯。

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1 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

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2.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 

  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识。

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2.2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 

  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

a、你学到了什么?

举例说明。

b、还有什么不懂?

c、你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

“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

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2.3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铺垫:

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

形成认知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

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

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

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

刘松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到底如何备好一节课?

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

请看全国赛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蚌埠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刘松从另一个角度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认识、理解与遵循。

如: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另一个角度,就“如何备好数学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之一:

要明确好课的标准

  备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好课”标准是什么?

作为备课人首先应该明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

  比如,对课堂教学的第一个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言下之意教师就不能一言堂、满堂灌,否则如何实现互动、共同发展。

要想做到这一点,备课时教师就必须考虑课的容量是否适度,课的节奏快慢是否恰当等等,要留足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再比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说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校一位教师上《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事先制作了精美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网站,内容包括各种各样具有轴对称特征的汉字、数字、图形和精美的图片及在线答题、相关网站链接等。

在电脑教室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鼠标的点击声中,学生们走进了神奇美妙的图形世界,网络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智慧之窗。

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陶醉了,听课教师也陶醉了。

试想,如果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深刻理解,哪来如此神奇的课堂。

  之二:

要创造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表现:

1.教材的灵活运用。

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对教材配套练习、教具的自主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

  注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规律,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不能由教师主观臆想。

5.必须量力而行,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含有教师再创造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概地说创造越多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一点不创造,肯定上不出一节精彩的课。

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之三:

博采众家之长

  多年来,我备课有个习惯,拿到课题后,我总喜欢什么参考资料都不看,什么人也不请教,自己先在心中构思,从目标设定到环节安排,从教法选择到活动设计等予以全盘的考虑,然后再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别人,进行对比分析:

哪里我想到了,哪里我忽视了,问题出在哪,是否符合自己的特点,等等。

长期这样思考,极大地缩短了我成长的历程,提高了自己专业发展的速度。

 

  2001年3月全省优质课评比,18个地市的18位教师全上同一节课——《时分的认识》。

我荣获第一名。

准备参加4月的全国大赛时,我借鉴了合肥和淮南两位选手的教学设计,对课件进行了修改——

  学习合肥老师在钟盘上画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的做法,我在分针转动过的小格上做了一条颜色鲜艳的色带代替,不仅增添了课件的美,还更加突出地让学生清楚看到了分针转动的情况。

  练习部分,学习淮南老师制作卡片的做法,我同样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卡片,但换成小白兔说出时间(配音制作),让学生帮小白兔找朋友的方式进行,不仅达到了全面练习的目的,而且渗透了爱心教育,学生兴趣盎然。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平时哪有这样的机会,一下子集中听这么多节课?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在家也可以做到博采众家之长。

  2000年寒假接到参赛的任务后,为了备好《时分的认识》一课,我上网搜索了相关的教学设计五十多篇,对其仔细分析整理后,我发现,这些教学设计的“豹头”部分可归纳为四类:

开门见山,谈话引入,情景引入,谜语引入。

  四类方式各有千秋,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旅”。

苦思冥想一个多月,前后推翻了十几种设计方案,终于想出让龟兔绕着12棵树围成的圆圈赛跑的引入方式。

12棵树围成的圆圈暗示钟面,让学生熟悉的龟兔绕圆周赛跑,使学生感到新鲜,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整个画面表面上看是龟兔在赛跑,实质上是一个钟面运动。

  在省里赛课时,其他选手在这个环节上大多没跳出传统的框子,而我的这一设计得到了评委及听课老师的高度肯定。

参加全国比赛时,北师大周玉仁教授给予这节课“新、实、活、美”的高度评价。

  回想当年的设计历程,我有两点感悟:

一是如果没有博采,就不可能有全新的创造;二是只要我们明确了设计的方向,时刻琢磨,“灵感”必定会展现。

因为想与不想绝对是两个样,想得深刻与否也绝对是两个样。

  之四:

丰富自己的人生

  不久前,听我校的一位教研组长上一年级(苏版)的《统计》,课前通过集体备课和她自己的精心准备,教学设计非常优秀,加上她本人教学素养良好,课上得非常成功。

同样的设计,面对同一水平的学生,换另一个老师上,结果就大不相同。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悟:

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像伟大设计师设计的经典、时尚服装,而能否穿出风采和神韵,关键是模特的条件和素养,教师就相当于模特。

教师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内涵气质、教学素养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教学如此,备课又何尝不是呢?

备课同课堂教学一

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3 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

按步分析,认真验算。

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

怎么想,怎么做的?

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

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

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样是科学也是艺术。

备课的功夫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要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备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能达到的,那仅仅是基础,它还需要备课人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

一节好课的诞生是备课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

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学弟学妹们讲,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吗?

先做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吧!

如何教给学生预习数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此强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教给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把自己不知道的内容变成自己知道的。

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自学方法。

下面就我是如何教给学生预习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预习做良好铺垫

小学生在一、二年级里,由于受识字量、理解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不太适合布置预习作业,只是在课堂上教给孩子如何识图、如何学着用语言表达已观察到的信息,学说连贯语言,慢慢向说完整的题目过渡。

1、教给孩子识图的顺序

如课本上给的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往下观察,从左往右观察,也可以从里往外观察,还可以从远到近观察或从近到远观察等。

2、学会观察连贯的图

如果题中有几幅图,告诉学生带一个红点子的图是第一幅图,带两个红点子的是第二幅图,按照顺序观察图画。

3、教给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达

看过主题图,让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

告诉孩子什么是数学语言,就是带数字的语言,如图上有一群猴子,这就不是数学语言,而树上有6只猴子,就是一句数学语言。

当主题图信息量较大时,根据观察的顺序,说观察到的内容,如从左往右看,左边有7只猴子,中间有4只小鹿,右边有5只小羊等。

如果是一道题中有图、有文字,图文结合,应教给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看到的图画内容,并与所给文字结合起来慢慢学说完整的题,不要忘了看图中隐含的信息。

如图中小朋友做了48只千纸鹤,应先用语言说出来,再与文字平均送给幼儿园6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只?

结合成一道完整的题。

从而逐渐意识到一道完整的题至少具备两个条件,才能求出一个问题。

二、教给学生如何预习

到了三年级,孩子的识字量、理解能力、知识、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预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

我分以下几种课型简单说明。

1、        计算课的预习

(一)     口算课

口算内容较为简单,让学生看过主题图列过算式之后,先不要看书中怎么算的,自己想想怎么算,再看书,看书中的算法和自己的算法是否相同,通过书中的算法,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又想到了口算方法。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几道类似题。

(二)     计算课

计算可比较复杂,让学生看过主题图列过算式之后分以下两种情况预习:

1、对于首次学习的计算课,并且格式也不同于以往的,应让学生看看书,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让学生想一想分几步计算,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每一步怎么算的?

再试做几道类似题。

2、对于格式与原来相同,方法也同与以往,只需要知识迁移的,让学生大胆试做。

如学生预习两位数乘三位数时,因为有两位数乘两位数做基础,只不过是位数多了一些,就可以自己试做。

(三)概念课的预习

对于概念课,一边读文字、读图理解,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词典帮助理解,并且还要动手操作,亲自尝试,如果某处还不理解就在此处打“?

”第二天听课时做为注意点。

(四)、解决问题课的预习

1、新课

现在我们用青岛版的教材,一般一个信息窗包含几节课所学习的新内容,知识点比较多,让孩子一次只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不要贪多。

看过信息窗图画后,下面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根据信息想一想自己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小问题,为下面多步计算问题做好铺垫。

然后直接看下节要学习的例题中所提的多步计算问题。

并看看解决此问题应该用到哪些信息。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可以让孩子用文字、画表格摘录条件和问题,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列式计算,然后与书上的解法对照,看自己的解法与书上是否相同。

2、        综合练习课

把信息窗都看过之后,给所有信息编号,看看哪些信息之间有联系,把它们整理在一起,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然后自己独立解决。

不论什么课型,课堂上学习新课之前都要留几分钟让学生再浏览一下课本、同桌之间交流预习情况,让后再学习,以免学困生不预习,同时唤起其他学生的记忆。

 

小组合作中如何辅导差生

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小组在编排时,一般都会把好、中、差三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帮助,互相促进,让差者有更多人关注和帮助,让优者在帮助他人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也促进自己对探讨内容理解更透,印象更深。

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对学困生或学习差生的一种强力关注,帮助和促进,从而也能让优者更优。

下面我们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更有效地辅导差生。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时机应精选: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

教师要思考:

(1)什么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不用可以吗?

用了更好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

问题怎么提?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控制?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学三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可以独立学习?

教师心中要思考,要合理精选。

我个人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最好选在差者思而不得,优者悟而不透,让差生踮着脚,够得着,摸得到;让优生思考理解更深更透,印象更深更固;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最好要选在画龙点睛,他乡遇知己,久雨逢甘霖时,要有久雨逢甘霖的迫切感,他乡遇知己的及时感,画龙点睛成功感,喜悦感。

2、培养学困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学困生在这发面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做到的要求:

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异意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

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3、鼓励学困生敢于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

“说”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却不是唯一形式。

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肢体语言,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

在交流汇报时,有意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这样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

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从而随和别人。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要求学生要尊重其他的组员和他的发言,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及其发言,不嘲笑轻视他人的发言。

其次是教师多关注他在小组中发言和表现,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4、维持平衡和谐,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是一个平衡合理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与中心。

主帅可以当,可以主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但不能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

而那些学困生不能只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往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有时优生无耐心听取,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优生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培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

5、分工合作,细致到位,角色常换:

小组讨论中有时学生存在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不参讨论而在“一边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