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2244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

宿迁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宿迁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3.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羚羊窗棂棱角高屋建瓴盛气凌人

B.老妪熨帖抵牾钟灵毓秀鹬蚌相争

C.嫌隙领衔癫痫弦外之音垂涎三尺

D.书籍作揖棘手负笈从师佶屈聱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B.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休养生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衰转盛、由颓而新的重要政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

C.随着高考的改革,一些高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将会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山穷水尽。

D.节日的宿迁雪枫公园,鲜花点缀,秋叶烂漫,这座在一个月前投入使用的城市公园,正热情接待着不绝如缕的黄金周游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和利用,中国近年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B.2006年2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C.“志愿中国·人文奥运”网络大讲堂邀请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等现场宣讲,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旨在弘扬志愿精神和奥运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和支持奥运的良好舆论氛围。

D.“炎黄一号”黄种人基因组序列图谱,以一系列神秘的符号展现出来,这些神秘的符号揭示了某个人的遗传密码、他的祖传命运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病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什么是新文化史?

新文化史与以往的文化史有何不同?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想,可以这样表述:

以往的文化史基本上是结果(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新文化史更专注于过程的研究。

所谓结果的研究,指的是对最终事实的研究,即对已成为事实的唯一可能性的研究,对思想家或学人而言,这个最终事实就是思考的文本化成果。

所谓过程的研究,则是指对文本化成果的探索与思考过程的研究,而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即是从多种可能性一步步变成唯一的可能性的过程,也就是“多归于一”的过程。

专注于过程的研究,其实也是新文化史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我们以往研究思想的历史,研究思潮的历史,研究学术的历史,研究观念的历史,往往把目光集中到文本本身,因此对文本的处理,对文本的梳理与解说,就成了以往文化史研究的中心环节。

至于特定文本的产生、形成过程,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传播?

它的听众是谁?

哪些人拒绝或接受?

基本不涉及。

这种状况现在正在发生变化,开始慢慢走出单纯的文本研究的方式,开始关注这些观念、态度、学术、思潮,是在什么样的语境底下出现的?

在特定的语境里面又是怎么变化?

它的传播渠道是什么?

它的读者又是哪些人?

哪些人、出于怎样的理由接受或者反对?

简单来讲,这一类型的历史研究关注的是一种充满了细节的过程。

研究者在许多不同的路径和方向上提出各种可能性,然而,回答这些可能性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给出确定无疑的解释,而是用各种有趣、鲜活的事实向读者铺陈那些过去了的时间。

描述的意义要远高于对结论本身的阐明,这或许构成了新文化史研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但同时,新文化史当然没有放弃对结果(文本本身)的研究,也没有忘记文化史中的传统课题,譬如共同的价值观、知识精英、精神建构及其变迁,只是研究和思考的重点与方式已发生明显的转变。

新文化史关注的焦点开始转移到这些文化史中的核心价值和重要观念是如何被建立,又如何被改变的?

那些大思想家、哲学家、大学者仍然是新文化史中的关键性角色,但在新文化史的视野中,他们开始被看成试着要去说服别人来分享一些理念,并试图用繁复的体系将这些理念正当化、合法化的人。

即,知识是如何成就的?

主流的态度是如何从多种可能性的一端变得像今天这样的确定无疑?

所有那些重要的人物、包括他们的思想是如何成就了后来的“唯一正确”?

事实,并不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样是自始至终的;历史演变到今日,曾经存在过许许多多不同的途径与可能性。

我们需要重新唤回最初的那些记忆。

这样,新文化史就将传统的课题转换成下列这些人的故事:

当面对竞争甚至冲突的时候,他们试着建立起和谐;当面对各式各样差异的时候,他们试着创造统一;当面对断裂的时候,他们试着建立起连续。

历史学家所要做的,就是梳理清楚这形形色色的和谐、统一与连续是怎样被造就的。

这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式,这种新的方式正在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并最终促成了新文化史的兴起。

(节选自《文汇报》2006.11.19)

4.下列对以往的文化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主要研究文本,也就是对已成为事实的唯一可能性的研究。

B.不排除对文本化成果的探索与思考过程的研究。

C.通过梳理与解说文本的方式,研究最终事实文本是如何形成的。

D.研究内容包括哲学家、大学者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建构及其变迁。

5.下列关于新文化史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主要研究文本化成果从多种可能性到唯一可能性的演变过程。

B.更加注重用各种有趣而鲜活的事实描述充满细节的过程。

C.研究内容包括特定文本形成过程与传播渠道、学术思潮与观念态度的特定语境、读者群体及其接受与反对的理由等。

D.对于研究者在不同路径方向上提出的各种可能性的问题一般不提供确定无疑的答案。

6.下列对文意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新文化史研究方式的兴起,必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从而推动新文化史的兴起。

B.传统文化史关注结果的研究方式,将逐渐在新文化史研究中消失。

C.鲜活有趣的故事化研究成果将成为新文化史研究者提供给读者的文本形式之一。

D.新文化史研究将告诉人们,更多的事实并不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样是自始至终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

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或问楷:

“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

”楷曰:

“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中之士,故以礼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全:

安全

B.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致:

让……招来

C.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臧否:

褒贬

D.乃赍酒挟琴造焉赍:

携带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籍由是不与世事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钟会数以时事问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吾尝终日而思矣

D.主哭,客乃为礼今君乃亡赵走燕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阮籍不拘礼教的一组是

①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②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

③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④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⑤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⑥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嗜酒并能够发出长啸之声,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

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从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有奇异的才能。

B.阮籍不愿参与世事,经常饮酒至醉,这是因为他对当时的世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正因此,钟会想找出他的差错来治他的罪,却没有机会找到借口。

C.文帝很赏识阮籍的才干,曾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

阮籍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为的是老百姓能自由出入相府,他制定的法令宽松简约,一切安排妥当后,十来天他便回京了。

D.阮籍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认为刘邦、项羽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实在是因为那时没有人才,表现出对刘、项的不屑,同时也可看到他自视之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3分)

(2)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

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3分)

(3)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有人说“芳心犹卷怯春寒”中“怯”字极妙,试联系诗句简析之。

(3分)

(2)这首诗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句说说修辞效果。

(2分)

(3)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你认为这首诗有着怎样的寄托?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3分)

13.依据所给的语境填空。

(任选3题)(6分)

(1)诸子百家时期,各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

《劝学》比较突出地反映了荀子重视学习的一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在文中,作者还总结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从师学习的标准,那就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语文给人以人生启迪,读苏轼的《赤壁赋》中“,”

这样的句子,我们不难明白苏轼面对长江发出的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4)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就是君子与小人在义利问题上的本质区别。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闲谈古典

红晕

①古典不是一张失真的老照片,也不是虫蛀了的褪色的箱底衣服,那是“陈旧”,积淀着浅薄的记忆,有一点妄自溯古的意味。

也不是“古老”,“古老”带了沧桑的感情,让人提起来就要唏嘘的,郁结着无法排解又令人颓丧的怀念。

②而古典则是清丽的、文雅的、精致的。

是紫砂壶里的名茶,飘出使人醺醺然回味不绝的清香;是红木家具上沉积的历史尘埃和在夕阳西下时泛起的幽幽光泽;是名瓷的精美青花或斑斓粉彩以及叩击时的若磬之声;是身着对襟滚边丝绸长衫的吹萧少女,背景是一段悠长的时光,古典的精髓就在少女微蹙的眉头里,在头顶上忧郁的明月中,在被月光穿越的缠绵思绪里……

③古典与现代的距离是被时间撑开的,时间这东西是有弹性的,距离也就有了弹性。

怀念的时候,古典很遥远,任你的心再酸痛也触摸不到;不怀念了,古典便从遥远的地方弹了回来,不经意间你就发现古典就在现代浮华生活的某个角落里。

④古典染上了现代的流光,变得夺目璀璨。

街上现代女性身上的绣着吉祥图案的中式服装,浓缩了旗袍的精华,在古典的式样上赋予了现代的意蕴。

而路边刻着篆字牌匾、挂着楹联的古色古香的茶馆,仿佛为浮躁的现代社会回归古典寻找了一条捷径。

还有少女手腕上带的玉镯,胸前坠着的民间工艺制作的饰物;家居的民族化设计和使用的陶瓷器皿……古典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很多人急于追赶生怕落下,古典倏忽变作了现代之中的亮点,仿佛没有古典惟恐不成现代。

古典就这样装点了现代,也装点了现代人光怪陆离的视野和不涤尘虑的内心。

⑤古典是赶着人们的心情来的,厌倦了,烦闷了,浮躁了,古典就被长长的岁月滤出来,冲洗着已显陈旧的生活,虽然古典落满了时光的尘埃,但要的就是这份尘埃的厚重,要的就是这份厚重中的精细,要这份尘埃抵消现在的尘埃,心情也被滤过了似的有了另一样的感怀。

没见过古典的人以为古典是时尚,是新潮,生怕赶不上古典这班车;见过古典的人有着似曾相识的喜悦,也有面上显露“经历过”的不屑,背里却慨叹似水流年的。

⑥然而这是伪装的古典,表层里还是现代的浮华之气,或者说是现代的一种装饰,扎不下根来,也不会就此和现代的精神黏连,古典便受了委屈似的,不经意间,又悄悄地走了。

它的身影是匆忙的,你甚至来不及叹息一声。

其实它的来原本不是为了停留,大概就是为了做一次无可奈何的凭吊,再回到来时的地方,或是在更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⑦其实真正的古典是在精神里的,它积淀了五千年的情感,培育了中国人的风采,无论是清风明月、小桥流水的古典意蕴,还是仁义礼智信的古典情操,都深深蕴含在“中国”二字里。

古典很似一阵从陌生的地方吹来的风,却带着熟悉的味道,任谁都会品咂出一点仿佛自己血脉里流淌过的东西。

它是恬淡的,包蕴着千古的哲思;它是肃穆的,需要虔诚的仰视。

它一直流淌在奔涌不息的岁月之河中,慢慢沉积着,愈加厚重,焕发出炫目的光彩,成就了中国人的骄傲,绽放着中国文化的绮丽。

⑧古典持久的魅力永远相伴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选自2007年10月5日《扬子晚报》)

14.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

⑴古典就这样装点了现代,也装点了现代人光怪陆离的视野和不涤尘虑的内心。

(2分)

⑵古典很似一阵从陌生的地方吹来的风,却带着熟悉的味道,任谁都会品咂出一点仿佛自己血脉里流淌过的东西。

(2分)

15.文章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4分)

16.文章最后说,“古典持久的魅力永远相伴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结合全文,说说“古典”有哪些持久的魅力。

(8分)

17.文章第⑦段里,作者说,“其实真正的古典是在精神里的,它积淀了五千年的情感,培育了中国人的风采,无论是清风明月、小桥流水的古典意蕴,还是仁义礼智信的古典情操,都深深蕴含在“中国”二字里。

”请根据你所知道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举例谈谈其人或其作品所体现的古典情结。

(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顾钱江白旭)正在举行的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党内外专家指出,中共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

此前,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党代会报告将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说。

他说,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有资本。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

主要内容: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①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

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

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而后人咏月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

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

故曰: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后人所谓“含不尽之意”者此也。

用事押韵,何足道哉!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注:

①颜光禄:

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官做光禄大夫。

 

(1)用斜线“/”给上面划线句子断句。

(2分)

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

(2)文中的韩退之是(人名),子建是(人名)。

(1分)

(3)作者认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均“含不尽之意”,请你从二者中选择其一,谈谈是如何做到“含不尽之意”的。

(4分)

20.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

(4分)

祖国的语言,灿烂,宝贵,美丽,芬芳。

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有汉魏风骨,,;明清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有婉约浓艳,朴素大方,清新冷峻,典雅豪放。

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牡丹那样美丽,。

七、(7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

一家大公司招聘部门经理,面试时,公司人事主管让应聘者做了一道题目:

有两种类型的人物,如果你要选择合作伙伴,你将选择哪一种:

A.有能力,但不勤奋;B.没有能力,但勤奋。

专家组认为,应选B。

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性格是极难改变的,甚至终其一生也改变不了。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宿迁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全部读xiánA组“棱”读léng,其余读líng,B组“牾”读yǔ,其余读yù,D组“揖”读yī,其余读jí

2、:

D(应为“熙熙攘攘”)(A、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B、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C、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D、不绝如缕,绝:

断;缕:

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D(A.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放在“行之有效”之前。

B.(成分残缺,应在“呼吁”后加上“启动”一词。

C.“弘扬”和“奥运理念”搭配不当)

4、C(“文本的形成”错)

5、D(“一般不提供”错)

6、B(“逐渐消失”错)

7、A、(全:

保全)

8、B(A、参与;帮助B、用、拿C、就;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D、才,却)

9、B

10、C(“老百姓能自由出入相府”不对)

11、

(1)文帝当初想为武帝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求婚于籍,1分;(文帝)不得言,1分;基本意思1分)

(2)有关部门报告说有个儿子杀了自己的母亲,阮籍说:

“唉!

杀了父亲还差不多,怎么至于杀了母亲呢!

”(言,1分;乃可,1分,基本意思1分)

(3)(阮籍)时常率性独自驾车出行,不从小路上走,一直走到路的尽头,才大哭一场后返回。

(径,1分;穷,1分;辄,1分)

12、

(1)“芳心犹卷怯春寒”是从神情上描写未展芭蕉的内心律动。

芭蕉未展,并非不想与奇花异草争春,而是有些担虑、畏怯早春的寒意。

(1分)一个“怯”字,拟人化地把未展芭蕉娇怯羞涩宛若少女的神情给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2分)

(2)答案一:

“冷烛无烟绿蜡干”比喻贴切新颖,(1分)从外形上描摹未展芭蕉端严冷峻的外表,像一支没有点燃的绿色蜡烛,突现了其亭亭玉立的娴雅姿态。

(1分)

答案二:

“一缄书札藏何事?

”比喻兼设问,(1分)古人书札大多作卷筒状,正和未展的蕉叶相似,形象逼真。

“藏何事”的提问,把笔触伸向了心灵的纵深处。

(1分)

答案三:

“会被东风暗拆看”用比喻和拟人手法,(1分)写和煦的东风吹来,未展芭蕉慢慢展开,变化微妙而不易察觉,正如少女那密封的情书被调皮、好奇的小伙子暗暗拆开偷看一样。

形神兼备,妙趣横生。

(1分)

(3)这首诗借物喻人。

(1分)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镂刻,创造了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形象,并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勇敢大胆,不要半藏半掩。

诗意含蓄深沉,感情挚着热烈,形象新奇迷人。

(2分)

(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3.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⑴当人们对“现代”感到疲倦、厌倦时,人们就会回归古典,古典就会成为最现代的时尚,从而满足现代人的眼光和感情需要。

⑵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积淀着几千年的仁义礼智信等古典情操。

15.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通感)、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1分),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1分)分别用紫砂壶名茶飘香、名瓷青花粉彩叩击声、红木家具光泽和吹箫少女微蹙的眉头描摹古典的清丽、高雅、精致的特点(1分),语言表达形象生动,意境优美,颇富意蕴(1分)。

(言之成理即可)

16、清丽,雅致;朦胧,缥缈;时尚,新潮;厚重,精细;恬淡,肃穆。

(每个特点2分,答对4点即可)

17、示例1:

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

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人生飘泊的深刻内涵,古典意蕴浓郁。

示例2:

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这种精神正蕴涵了古典的情操。

示例3: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了非人的境地,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

可沈从文毫不介意,在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时说:

“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这一句话,使得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

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困境,人生遭受怎样的磨难,沈从文的心田盛开着绚丽的花朵,这种恬淡、雅致的心境正是古典情结的体现。

示例4: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和《乡愁》中的一系列意象——酒一样的长江水、血一样的海棠红、信一样的雪花白、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在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吟哦中流动着厚重、朦胧的乡愁,有着浓浓的古典韵味。

18.十七大报告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或:

中共中央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遏制贫富悬殊)(4分)

19.

(1)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2分,每处1分)

(2)韩愈曹植(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