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99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docx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部知识点打印

鲁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哺育我们成长,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

(2)父母教育我们成人,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3)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最无私和最永恒的爱。

(4)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怎么做)?

(1)孝敬父母,要发自内心地接受父母。

(2)一言一行总关情。

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主动帮父母分忧,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诲,用出色的表现回报父母。

3.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做)?

(1)温馨和睦的家庭离不开家人之间的良好沟通。

(2)与父母沟通,相互了解是基础。

(3)与父母沟通,理解尊重是关键。

(4)遇到矛盾和冲突要冷静处理,巧妙化解。

4.逆反心理的表现?

有哪些危害?

情绪偏激、言语顶撞、态度冷漠等。

危害:

对于逆反心理和行为,不能简单地说都是错的,但听任逆反心理发展下去,则会妨碍我们与父母沟通,伤害与父母的感情。

逆反心理往往使人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5.怎样调适逆反心理(怎样做)?

(1)调适逆反心理,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智,合理地表达自己追求独立和自尊的要求。

(2)调适逆反心理,我们要尝试理解父母的真是心意,学会与父母换位思考。

(3)调适逆反心理,我们要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灵活地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4)沟通,从心开始。

学会调适逆反心理,就能搭建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为家庭增添和谐与温暖。

6.怎样培养家庭美德(怎么做)?

(1)尊老爱幼,从我做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成为尊老爱幼的新一代。

(2)持家知道,勤俭为贵。

(3)守望相助,邻里相亲。

邻里关系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质量和社区的文明和谐。

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是形成良好邻里关系的基本要求。

(4)和谐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美德的支撑。

还需要坚持男女平等,维护夫妻和睦,反对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等陋习。

形成民主、平等、文明、守法的家庭风气。

7.为什么要勤劳节俭?

(作用、意义)

勤劳节俭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让家人远离好逸恶劳的恶习;还是一种值得发扬的美德,有利于形成勤奋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家风。

8.怎样培养勤劳节俭的习惯?

(怎么做)

(1)勤劳节俭的好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

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做到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

(2)勤奋学习、做好值日,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和节约资源等。

9.怎样处理邻里关系?

(怎么做)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邻里交往,对待邻里要有礼貌,尊重对方的权利和隐私;

(2)邻里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3)发生矛盾要学会谦让,妥善解决;(4)即使是难以解决的纠纷,也应学会保持冷静,学会依法处理,不可鲁莽冲动。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1.中华民族的的优秀品格:

勤劳、勇敢、坚毅、智慧等。

2.怎样热爱祖国?

(怎么做)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祖国的主权不能被分裂,领土一寸也不能丢,

(2)要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认同辉煌的中华文化,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3)要肩负自己应有的责任,为实现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而竭心尽力。

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意义、重要性)

(1)维护民族团结,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关系着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幸福生活。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怎么做、表现)

(1)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2)在学校生活中,与各民族的同学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增进团结和友谊;(3)面对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行为,敢于旗帜鲜明地与之斗争。

5.为实现中国梦,青少年怎么做?

(1)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今天的表现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2)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品格。

(3)在学校里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掌握建设国家的本领;(4)在社会生活中,要增强自己的民族责任感、民族自尊心,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5)将来要立足于工作岗位,积极为祖国富强、中华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第三课文明交往礼为先

1.为什么讲文明有礼貌?

(重要性、意义)

(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等方面。

(2)语言文明为人际交往增色。

(3)态度亲和能增添与交往的魅力。

举止端庄是与人交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反映一个人高雅气质。

(5)只要我们内在真心实意,外在彬彬有礼,就会在交往中广受欢迎、广交朋友。

2.为什么讲礼仪?

(1)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

(2)礼仪是一门学问,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

(3)讲礼仪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别人接纳;(4)可以提现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协调人际关系;(5)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来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

3.怎样讲礼仪?

(怎么做)

(1)学习社交礼仪。

在生活中努力按照规范去做。

(2)尊重各民族的礼仪习俗。

(3)了解涉外礼仪。

4.交往的艺术有哪些?

(交往做到哪些)

(1)用心倾听

(2)学会表达(3)善于赞美

5.怎样用心倾听?

(1)用心倾听就是认真、专注地听别人讲话。

(2)倾听是要专心,精神集中,神情专注;(3)要有耐心,不要随便打断他人的讲话或对他人的观点妄加评判;(4)要虚心,在聆听中善于学习、思考;(5)要回应,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或者点头的方式表示已领会对方的意图,以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6.怎样去表达?

(1)学会表达有利于实现与他人的心灵沟通,增进与他人的情感。

(2)与人交流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让人误解。

(3)要尊重对方,对方的感受,避免使用贬低对方的语言。

(4)要注意语气诚恳、姿势端庄自然、态度谦虚友善;(5)要讲究表达方式方法,说话注意分寸与角度,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善于选择谈话的时机,善于创设谈话的氛围。

7.怎样赞美?

(1)赞美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阿谀奉承;

(2)赞美要具体、有针对性,赞美对方最得意的地方;(3)赞美要自然、顺势,恰如其分不夸大。

8.交往的重要性?

(为什么)

(1)交往伴我们一生,我们一生都需要交往。

文明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是我们必备的能力。

(2)文明交往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

9、怎样扩大交往范围?

(1)参加公益活动、社会交往、对外交流活动等,是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

(2)利用互联网,拓宽交往范围。

(3)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尤其网络交往中,我们也要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四课真诚善待你我他

1.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重要性)

(1)平等待人是友好交往的基础。

(2)平等待人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3)平等待人是传递的是友爱,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2.怎样平等待人?

(怎么做)

(1)平等待人,需要做到尊重他人。

(2)平等待人,反对凌弱欺生。

(3)平等待人,要一视同仁,不歧视他人。

3.怎样友善待人?

(1)理解他人是一种美德,体现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2)在日常交往中,多方面理解他人。

在理解中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3)换位思考,增进理解。

4.怎样做到宽容?

宽容,就是宽厚、容忍、有气量、比计较。

宽容是种美德,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

(2)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一种生活的智慧。

(3)宽容是有原则(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不是纵容,不能迁就,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5.怎样帮助他人?

(1)帮助别人在点滴行动中。

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2)尊重别人的意愿,维护别人的自尊心。

(3)帮助他人的形式是多样的,既有物质上的帮忙也有精神的鼓励和支持。

(4)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他人,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人。

(5)要量力而行,切记注意自身安全。

6.为什么要诚信?

(重要性)

(1)诚信,即是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

守信就是讲信用,重信誉,信守承偌言而有信。

(2)诚信是做人的美德,是立身之本。

(3)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今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7.怎样做到诚信?

(1)诚信做人首先要做到对自己诚实,不自欺。

(2)诚信做人要求我们要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3)在社会中,诚信做人还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诚信并不意味着说出全部的真话,需要我们具有诚信的勇气,有时候是“善意的谎言”,更需要学会诚信的智慧。

8.在网络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青少年该如何安全、健康使用网络?

①中学生上网既要遵守网络规则与道德,又要遵守法律。

②正确选择网上信息并理智对待,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以免上当受骗;④不能沉迷网络,失去自我;⑤网络交往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第五课我与集体共发展

1.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集体?

(1)个人与集体不可分,集体生活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3)集体是个人成长的乐园,个人离不开集体。

2.良好班集体是什么样的?

(1)良好班集体、学校集体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良好的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

有严明的纪律,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3.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1)有利于培育我们良好品德,陶冶我们的高尚情操。

(2)有利于我们快乐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集体是个人成长的乐园,个人离不开集体。

4.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

(1)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活动,是为集体添光彩的重要途径。

(2)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是为集体添光彩的重要要求。

(3)牢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不做危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4)如果因自身的过失或错误损害了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要勇于承担责任。

(5)敢于同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6)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需要具体落实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5.团结的作用?

(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1)团结就是许多个人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

(2)依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3)依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攻坚克难,走向成功。

(4)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希望。

6.怎样维护集体的团结?

(1)维护集体的团结就需要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形成上下一心、协作共进、服务奉献的精神。

(2)树立共同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

团队的目标就是我们共同追求。

(3)学会团结协作,把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

(4)服务团队、奉献团队,与团队共发展。

(5)我们还应该自觉遵守团队的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第六课竞争合作求双赢

1.为什么要竞争?

(重要性)

(1)竞争可以激发我们进取心,让我们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促使自己奋力前行;

(2)在竞争中我们发现差距,弥补不足,促使自己进步和全面发展。

(3)竞争能给予我们生活,增添乐趣,让机体具有生机与活力。

(4)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合理的竞争,会给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2.怎样面对竞争?

(1)面对竞争,我们要克服畏惧心理,勇敢地参与竞争。

(2)敢于竞争,就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与败。

(3)敢于竞争,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

(4)敢于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5)敢于竞争,还要遵守竞争规则。

3.合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合作?

(1)合作是一种力量。

生活在当今,我们离不开合作。

(2)学会合作,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3)学会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4)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4.怎样合作?

(怎么做)

(1)要善于合作,需要我们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2)要平等相处,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3)要善于合作,需要我们学会沟通,化解矛盾。

(4)要善于合作,需要我们分工合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5)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怎样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答;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竞争中需要合作,合作中需要竞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精神,又要树立合作互助、合作共享的合作理念,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合作求双赢。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竞争合作求双赢的真谛。

第七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1.公民的人身权主要包括那些权利?

人身权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人身权王要包括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等。

2.为什么说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权?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3)对于每位公民来说,都应当尊重生命健康权,有权要求国家和他人保护、尊重这一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3.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1)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总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较容易受到侵害。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保护。

4.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当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协商、调解、请求公安机关处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既不能忍气吞声,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也不能非法报复,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平时多一份防范,就多一份安全。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病时及时就医,恢复健康。

学习、掌握有关安全常识,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

如穿越马路注意交通安全,讲究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遭遇险情及时逃生,会自救自护等。

(3)人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

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绝不做侵犯和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事。

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其他同学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5.什么是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权利。

6.为什么说“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1)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没有人身自由,其他自由权利就难以享有。

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有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

(2)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7.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哪些?

如何评价此类行为?

(1)非法拘禁、逮捕他人,限制和剥夺公民行为自由;以非法强制治疗的方法,限制公民的身体自由;非法搜身、搜物,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以暴力强制、威胁他人,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等。

(2)这些违法或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安定,是我国法律所不允许的,其行为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

(1)在生活中,当我们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

(2)同时,每位公民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人身自由权,不得侵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妨碍他人的人身自由。

9.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具体体现为哪些权利?

(1)人格尊严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在我国,每位公民不论男女老幼、财产多少、从事何种职业,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

10.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的?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1.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侵害公民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哪些?

如何评价此类行为?

(1)现实生活中,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非法盗用、恶意毁损他人的肖像,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未经他人同意,泄漏、传播他人隐私,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盗用、冒用他人姓人姓名,是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

(2)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违法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侵权者轻则要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12.公民如何维护自身尊严?

(1)从自身做起,自尊自爱,是赢得他人尊重、维护自身尊严的前提。

(2)尊重他人,展现自身的良好品德和风范,是赢得他人尊重、维护自身尊严的关键。

(3)在社会生活中,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可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第八课受教育为幸福生活奠基

1.教育有何意义?

(1)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能让我们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能让我们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能让我们更好地接受现代文明,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造就自己的幸福生活。

(2)教育是个人和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梦想,归根结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战略抉择。

2.如何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受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违法行为,轻者要受到批评教育,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3.我国政府和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

(1)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我国完善教育立法,为人人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保障;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着力普及义务教育;提供各类教育设施,加强师资培训,为公民接受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2)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目前,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青少年享有更优质、更公平的义务教育。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日常生活中,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现象有哪些?

不让子女升学,非法占用教育场地,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都是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表现。

5.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维权途径,如可以向所在学校反映情况,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问题、请求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讼。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首先要坚持完成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在校期间,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培养良好的品德;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健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们还要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4)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们还必须勤于学习,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6.为什么要“勤于学习,终身学习”?

(1)是自觉履行受教育的必然要求。

(2)当今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继续学习,不坚持终身学习,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䏍旨,将落后于时代,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勤于学习,终身学习,既能满足我们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我们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7.怎样做到“勤于学习,终身学习”?

(1)勤于学习,终身学习,不仅要求我们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要求我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加强学习。

学海无涯,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网络教育、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等方式,及时为自己“充电”。

(2)同时还应注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而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一句话:

“活到老,学到老”。

(3)青少年时期是我们学知识、长才干、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珍惜在校学习的每一天,给自己一个幸福生活的基础,给家庭一个美好的希望,给国家和民族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九课我们依法享有财产权

1.什么是公民的个人财产?

公民的个人财产,常见的就是属于自己的物品或钱财。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2.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它是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3.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2)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我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采用民事和刑事等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着公民的合法财产。

民事法律手段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最常见的方法。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最严厉的方法。

而对于那些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还会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责任。

4.公民如何维护财产所有权?

(1)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到侵害时,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可协商解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可请求法院强令非法占有人返还原物;财产损坏或者灭失,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财产维护着公民的正常生活,我们在依法保护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财产他人财产所有权。

5.什么是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在财产继承中,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

6。

公民遗产继承的方式是怎样的?

公民的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主要方式。

法定继承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